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氧应激在TNF-α诱导人内皮细胞PDGF-B链基因表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探讨氧应激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B(PDGF B)链基因表达中的作用。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s)以TNF α处理或预先以小分子抗氧化剂N 已酰半胱氨酸 (NAC)处理 ,用ELISA和RT PCR法分别检测PDGF B的蛋白和mRNA表达 ,用氧化 还原敏感的荧光探针 2 ,7 Dichlorofluorescein(DCF)检测细胞内的氧化 还原水平。结果显示 ,TNF α(2 0 0U/mL)作用 2 4h后 ,HUVECs中PDGF B的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 ,分别较对照组增加 5 0 %和 12 9% (P <0 0 5 ) ,但小分子抗氧化剂N 已酰半胱氨酸 (NAC ,2 0mmol/L)能明显阻断TNF α对PDGF B蛋白和mRNA表达的诱导作用。TNF α处理后 4hHUVEC的氧应激水平明显升高 ,至 2 4h时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但可被NAC完全抑制。这些结果提示TNF 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PDGF B表达可能主要通过氧应激介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Tim-3作为一个新型促炎因子,在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的早期阶段的表达水平。方法:原头蚴感染BALB/c小鼠后1、5、9、13天,取其腹腔巨噬细胞和脾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时间点腹腔巨噬细胞、脾巨噬细胞、脾CD3+细胞Tim-3的表达水平。采用qRT-PCR法检测各时间点TLR4的mRNA水平。结果:细粒棘球蚴组与对照组小鼠CD3+脾细胞Tim-3表达无明显差别;小鼠脾脏巨噬细胞(9、13天)、腹腔巨噬细胞(5、9、13天)表面Tim-3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有升高,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巨噬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小鼠感染细粒棘球蚴第1天时TLR4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并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鼠感染细粒棘球蚴早期,巨噬细胞Tim-3的表达升高,并可能通过下调TLR4的表达,抑制了巨噬细胞功能,从而抑制宿主的免疫杀伤,产生了免疫逃避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蚴通过调控巨噬细胞STAT6的表达介导其极化的机制。方法:使用细粒棘球蚴囊液(EgCF)处理巨噬细胞系Raw264.7,以未加EgCF组作为对照组,qRT-PCR、ELISA、流式细胞术等实验检测M1、M2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研究细粒棘球蚴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使用EgCF处理巨噬细胞,并在实验组加入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抑制剂,以未加抑制剂组及DMSO组作为对照组,qRT-PCR、流式细胞术等实验检测STAT6、M1、M2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研究细粒棘球蚴通过调控巨噬细胞STAT6的表达,介导巨噬细胞极化的机制。结果:EgCF促进STAT6和M2相关因子的表达(P<0.05),抑制M1相关因子的表达(P<0.05)。STAT6抑制剂可抑制Raw264.7细胞中STAT6和M2相关因子表达,并上调M1相关因子表达。结论:EgCF通过促进STAT6的表达介导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  相似文献   

4.
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病毒性心肌炎 (VMC)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动态变化及mRNA的表达及其在VMC小鼠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小鼠VMCTNF αmRNA的表达 ,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ELISA)检测VMC小鼠在接种病毒后 3、5、7、9、15、35d血清TNF α的变化 ,并分析了TNF α与VMC发病的可能关系。结果 实验发现VMC小鼠TNF α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 ,而且接种病毒后 7d的表达量 (1 94 )大于 3d(1 0 9)和对照组 (0 0 7)。VMC小鼠在接种病毒后 3~ 35d各时点的血清TNF α水平 (分别为D3组 15 9 7± 4 0 8;D5组 2 12 7± 4 6 0 ;D7组 2 96 7± 34 3;D9组 2 6 7 3± 4l 4 ;D15组 187 8± 4 9 6 ;D35组 15 5 4± 35 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12 7 2± 13 8,P <0 0 5或 0 0 1)。结论 小鼠VMC血清TNF α及其mRNA水平升高 ,TNF α可能参与了VMC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细粒棘球绦虫幼虫原头蚴及囊液对体外培养小鼠脾细胞产生IL-22的影响。方法取Balb/c小鼠脾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原头蚴或囊液共培养48 h,检测上清液IL-22表达量及细胞IL-22 m RNA的相对表达量。同浓度原头蚴或囊液分别在0、12、24、36和48 h收集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4+IL-22+T细胞比例变化。RPMI 1640培养基与脾细胞共培养设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LISA和q RT-PCR检测显示在原头蚴为1 000/ml和囊液蛋白质量浓度为2.05 mg/ml时脾细胞产生IL-22增加;流式细胞术检测原头蚴组及囊液组CD4+IL-22+T细胞比例逐渐增加。结论原头蚴及囊液均可促进小鼠脾细胞产生IL-22增加,提示IL-22可能参与宿主防御细粒棘球蚴感染。  相似文献   

6.
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的构建及其表达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构建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分析Eg95分子在该疫苗中的表达效率.方法超声粉碎细粒棘球蚴组织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Eg95的抗原编码基因;将该基因定向克隆到大肠杆菌-分枝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B-CG,构建重组质粒pBCG-Eg95;电穿孔法转化BCG,构建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免疫印迹分析重组BCG-Eg95疫苗的表达产物.结果 RT-PCR成功扩增出471 bp的Eg95抗原编码基因;双酶切证实Eg95抗原编码基因成功插入pBCG中;PCR证实rBCG-Eg95疫苗构建成功;免疫印迹分析发现重组BCG-Eg95疫苗的表达产物在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16.5×103处有明显的目的 蛋白表达条带,且能被感染细粒棘球蚴的鼠血清特异识别.结论 成功构建了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为而后的开发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刘革修  张洹 《基础医学与临床》2004,24(3):299-302,i002
为了解胎肝干细胞是否具有向神经组织细胞分化的潜能 ,本研究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雄性胎鼠肝组织中干细胞抗原 1(stemcellantigen ,Sca 1)阳性细胞 ,尾静脉注射Sca 1+ 细胞 (2 0× 10 3个 小鼠 )到经致死剂量 (10 0Gy)放射线照射的 10~ 12周C5 7BL 6J雌性小鼠。免疫组化和FISH双染色检测结果显示移植 2、4、6月后受体雌鼠脑组织内存在大量Y染色体阳性细胞 ,约占脑组织总细胞为 4 5 %± 0 5 % ,分布包括 :侧脑室脉络膜丛、脑室室管膜、大脑白质灰质、小脑等。这些Y染色体阳性细胞表达神经组织细胞特异标志 ,如神经元特异核蛋白 (Neuron specificnucleiprotein ,Ne uN)、神经纤维细丝蛋白M(neurofilament 16 0Ka,NF M)、微管蛋白Ⅲ (tubulinⅢ ,TuJ 1)、或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等 ,其中Y染色体和NeuN均阳性的细胞为 1 2 %± 0 3%、Y染色体和GFAP均阳性的细胞为 1 0 %± 0 2 %。这说明胎肝Sca 1+ 细胞能迁移进入脑组织 ,并且分化成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8.
赵荣乐  郑光宇 《现代免疫学》1990,10(3):171-171,176
<正> 本文建立了生物素-抗生物素系统点免疫结合试验(BAS-DIBA),并以棘球蚴病患者血清、非棘球蚴病患者血清、健康人血清和纯化的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抗原进行BAS-DIBA和常规DIBA的诊断试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鼠腹腔细粒棘球蚴感染早期主要产生IL-22的CD4~+T细胞Th1、Th17和Th22细胞以及IL-22R1的表达情况。方法建立小鼠腹腔细粒棘球蚴感染模型,分别在感染后第3、6、9、12天收集外周血、小鼠脾淋巴细胞以及肝脏和肠管组织。ELISA检测外周血IFN-γ和IL-17、IL-22的蛋白表达量;qRT-PCR检测脾淋巴细胞中Th1细胞相关因子(Ifng、Tbx21基因)、Th17细胞相关因子(IL-17、Rorc基因)、Th22细胞相关因子(IL-22、Ahr基因)以及肝脏和肠管组织中IL-22R1的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淋巴细胞中Th1细胞(CD4~+IFN-γ~+)、Th17细胞(CD4~+IFN-γ~-IL-22~+IL-17~+)及Th22细胞(CD4~+IFN-γ~-IL-22~+IL-17~-)的百分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LISA、q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粒棘球蚴感染后Th1细胞、Th17细胞、Th22细胞增高:qRT-PCR检测细粒棘球蚴感染后肝脏和肠管IL-22R1的表达增高。结论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早期,主要产生IL-22的CD4~+T细胞Th1、Th17、Th22细胞比例以及IL-22R1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宿主的免疫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细粒棘球绦虫EgA31重组蛋白的抗原性 ,作者将细粒棘球绦虫 6 6kDa抗原的cDNA克隆EgA31 3′端 5 0 0bp碱基片断亚克隆入pGEX 5X表达质粒 ,构建EgA31 GST重组蛋白原核表达系统 ,所制备的重组蛋白免疫豚鼠获得抗血清 ;免疫试验表明该抗血清可识别EgA31 GST重组蛋白及细粒棘球绦虫 6 6kDa抗原 ,也可与多房棘球蚴、犬复孔绦虫、犬钩虫、日本血吸虫的成虫虫体总蛋白 6 6kDa抗原分子发生交叉反应 ,提示EgA31抗原分子在上述虫体中均有存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CD4 0配体单克隆抗体 (CD4 0LMcAb)对HSP(亨诺 许兰紫癜 )患儿PBMC及单核细胞株THP 1产生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技术及ELISA法分别检测正常对照、过敏性紫癜患儿的PBMC及单核细胞株THP 1表达膜蛋白分子CD4 0L、CD4 0的阳性率、产生炎症因子IL 1、TNF α、IL 6水平以及CD4 0LMcAb加入细胞培养体系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比较 ,HSP患儿的PBMC表达CD4 0L[(8.2 6± 4 .15 ) % ,对照 (0 .5 4± 0 .5 8) % ]显著增高、CD4 0表达无差异 ;PBMC培养上清中炎症因子IL 1[(10 0 0 .4± 5 74 .5 )pg ml,对照 (2 4 6 .8± 2 0 7.1)pg ml]、TNF α[(978.7± 2 0 5 .8)pg ml,对照 (45 2 .4± 2 4 8.5 )pg ml]的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 ,CD4 0LMcAb可使增高的IL 1[(16 4 .7± 12 7.9)pg ml]、TNF α[(6 74 .7± 2 6 9.2 )pg ml]降至正常水平。THP 1自发表达CD4 0 ,低浓度产生IL 1、TNF α。与正常比较 ,HSP患儿的PBMC培养上清诱导其表达CD4 0 ,产生IL 1,TNF α增高 ,CD4 0LMcAb同样具有抑制THP 1表达CD4 0、分泌IL 1、TNF α的作用。结论 CD4 0LMcAb能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骨棘球蚴病通常由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引起,人类在食用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时被感染,骨棘球蚴病的治疗一般包括手术和药物治疗,但治疗时间长、费用高,给患者造成了沉重负担。微小RNA(miRNA)已知参与多种生物过程和宿主-寄主相互作用,包括发育、细胞生长和死亡、寿命的相关靶点调节、转录、信号转导和细胞运动,这将有助于研究人员找到治疗和控制骨棘球蚴病的新策略和靶点。为进一步了解骨棘球蚴病,认清棘球绦虫在最终宿主和中间宿主中发育过程的分子基础至关重要,在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中发现的miRNA在其各自宿主的表达调控中具有基因和发育阶段特异性。主要对miRNA作为骨棘球蚴病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猪静脉血栓形成后内皮细胞IL-1、TNF-α、P-selectin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比较猪下腔静脉 (IVC)血栓形成后第 1、4、7天内皮细胞表达IL 1、TNF α、P selectin含量的变化。方法 :取仔猪 30头 ,15头进腹结扎肾下段IVC制成血栓模型为实验组 ,5头开腹不结扎IVC为对照组。待形成血栓模型后第 1天 (A组 )、第 4天 (B组 )和第 7天 (C组 )取出结扎段静脉标本 ,以酶解法收集内皮细胞 ,采用半定量RT PCR法检测细胞内IL 1,TNF α及P selectin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酶解法收集的内皮细胞纯度达 99.4 2 %± 0 .0 7%。TNF α在A组即有表达 ,B组达高峰 (P <0 .0 5 ) ,C组则降低 ;P selectin的表达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 (P <0 .0 5 ) ;IL 1只在A组表达 ;上述三种炎症因子在对照组均不表达。结论 :(1)内皮细胞不仅是炎症介质的靶细胞 ,也能自主表达多种活性因子促进静脉血栓形成。 (2 )IL 1mRNA仅在血栓形成早期短暂表达 ;TNF αmRNA表达在血栓形成早期逐渐增强 ;P selectinmRNA表达在血栓形成急性期呈逐渐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细粒棘球蚴感染者外周血中Tim-3~+CD4~+CD25~+Treg细胞及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细粒棘球蚴感染者中Tim-3与CD4+CD25+Treg细胞的关系及Tim-3+CD4+CD25+Treg细胞对该疾病持续性发展的作用。方法选取30例细粒棘球蚴感染者和30例健康对照人群,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组和对照组外周血中Tim-3+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感染组和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im-3和Foxp3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感染组和对照组血清中IL-10和TGF-β的水平;Pearson相关法分析感染者外周血中Tim-3 mRNA的表达与Foxp3 mRNA的相关性以及Tim-3+CD4+CD25+Treg细胞与IL-10和TGF-β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细粒棘球蚴感染组外周血中Tim-3~+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均显著升高(P0.00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im-3和Foxp3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01);血清中IL-10(P0.001)和TGF-β(P=0.046)水平显著升高;细粒棘球蚴患者外周血Tim-3 mRNA与Foxp3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Tim-3+CD4+CD25+Treg细胞与IL-10和TGF-β的水平均正相关。结论细粒棘球蚴感染者中Tim-3在CD4+CD25+Treg细胞上的过表达可能会促进CD4+CD25+Treg细胞的产生及其抑制功能的发挥,从而促使感染的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免疫组织化学在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PSTT)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8例PSTT中HPL、HCG及PCNA表达 ,并与胎盘部位过度反应及绒毛膜癌比较。结果 :HPL染色 8例PSTT均为阳性 ,阳性细胞指数为 6 2 2 5 %± 10 95 % ,高于绒毛膜癌的 11 13%± 9 2 6 %和EPS的 40 30 %± 2 3 90 % (P <0 0 1,P <0 0 5 ) ;6例PSTT细胞HCG染色阳性 (75 % ) ,阳性细胞指数为 10 87%± 8 31% ,EPS为 2 5 0 %± 4 40 % ,绒毛膜癌为 5 3 0 0 %± 2 2 10 % ;PSTT增殖细胞指数为 31 2 5 %± 8 86 % ,EPS为 10 37%± 5 2 8% ,绒毛膜癌为 71 10 %± 5 12 %。PSTT的HCG和增殖细胞指数与EPS和绒毛膜癌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PL、HCG及PCNA对PST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但需结合临床与常规病理形态  相似文献   

16.
细粒棘球蚴囊液对肝细胞表面TLR4表达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研究细粒棘球绦虫囊液对人肝细胞中Toll样受体(TLR)4表达的影响,探讨TLR在启动囊液抗细粒棘球绦虫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作用.方法 用定量PCR检测肝细胞7404囊液处理前后TLR4和TGF-β1的表达变化.结果 肝细胞7404经囊液处理后随剂量增加TLR4表达减弱,TGF-β1随剂量增加表达增强,TLR2表达在各组均很低.结论 囊液可以上调TLR4的表达,提示囊液诱导的抗细粒棘球绦虫的信号转导途径町能由TLR4引起.高剂量囊液有助于TGF-β1所致的免疫逃避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细粒棘球蚴感染并发过敏性哮喘实验动物模型及探讨细粒棘球蚴感染对过敏性哮喘的作用。方法 24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单纯哮喘组,C组为细粒棘球蚴感染并发哮喘组。C组大鼠经腹腔注射感染细粒棘球蚴,70 d后,以卵白蛋白(OVA)分别对B组、C组大鼠进行致敏及激发,建立过敏性哮喘模型。取大鼠肺组织作病理切片,观察大鼠肺组织的炎症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介素-4(IL-4)及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结果与B组比较,C组大鼠血清IL-17和IL-4的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血清IFN-γ的水平明显上升(P<0.05)。各组大鼠血清IL-4与IFN-γ水平呈密切负相关(r=-0.915),IL-4和IFN-γ水平与IL-17呈负相关关系(r=-0.406,-0.603),P<0.05。结论细粒棘球蚴感染对过敏性哮喘的发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60岁,因下腹及腰骶部疼痛4个月,发现腹部肿块1个于1997年12月2日入院。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正常,子宫颈光滑,子宫增大如孕3个月大小,双侧附件:正常。B超:提示子宫增大。手术发现:子宫增大如孕3个月大小,子宫前壁有一个直径约10cm大的囊肿,囊壁光滑。双侧输卵管及卵巢萎缩。行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临床诊断:子宫壁囊肿。病理检查:带双侧附件的全切子宫1个,切开子宫见宫内膜光滑,子宫前壁有1个囊肿,直径10cm大,包虫囊肿壁分内、外两层,内层即包虫囊,外层为宿主组织形成的一层纤图1 示囊壁及大量细粒棘球蚴 HE×200作者单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细粒棘球绦虫重组质粒pGEX-Eg95,并研究该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的表达。方法超声粉碎细粒棘球蚴组织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Eg95抗原编码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1λT,构建重组质粒pGEX-Eg95;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后用SDS-PAGE和Western blowing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RT-PCR扩增出471bp的Eg95抗原编码基因;双酶切证实Eg95抗原编码基因成功插入pGEX-1λT中;SDS-PAGE分析显示表达产物为相对分子质量约42500的重组蛋白,与预期结果一致,表达的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1%;Western blot鉴定显示重组蛋白能被细粒棘球蚴感染鼠血清识别。结论成功构建了细粒棘球绦虫重组质粒pGEX-Eg95,该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中获得了高效融合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特异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20.
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引起大鼠小气道炎症的免疫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了肺炎克雷伯杆菌气道感染引起大鼠小气道炎症细胞和肺组织中TNF α含量动态变化。结果显示 ,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第 1天至第 1周 ,小气道壁中炎症细胞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感染第 2周至第 16周 ,小气道壁T淋巴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P <0 0 1) ,其阳性细胞百分率范围在 39%~ 67%。感染第 8周和第 16周 ,小气道壁CD4/CD8比值下降 ,分别为 0 5 7和 0 41,同时间对照组为 0 75和 0 78。树突状细胞 (S 10 0阳性细胞 )分布在小气道上皮 ,固有膜和粘膜下层。感染第 1周至第 8周 ,肺组织中TNF α含量明显升高 (P <0 0 1)。因此 ,在克雷伯杆菌感染引起的小气道炎症中 ,小气道壁T淋巴细胞 ,尤其CD8T细胞浸润值得重视。同时 ,肺组织中TNF α含量增高可能是T淋巴细胞在肺内积聚和数量增多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