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华宴  赵庆 《人民军医》2011,(12):1093-1093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常见损伤,治疗多以闭合复位后牵引为主,但对严重移位难以复位者须手术治疗。2005年1月-2010年3月,我们采用肘关节后外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严重肱骨髁上骨折65例,  相似文献   

2.
肱骨髁上骨折是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治疗或护理不当容易发生并发症。C型臂X线机透视下闭式穿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直观、对位准确、创伤小、并发症低等优点。但正确的治疗需要配合有效的护理,才能确保患儿的康复。自1996年以来,我院对67例患儿进行此项手术,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肱骨髁上骨折在儿童上肢骨折中发生率较高,骨折后均不稳定,因而容易发生损伤肱动脉、神经等并发症。虽然当今骨科骨折内固定水平及内固定材料的发展很快,但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方法却大都仍采用克氏针固定。自2004年1月~2008年10月,作者采用肘外侧小切口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不稳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3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经肱三头肌侧方入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 《西南军医》2010,12(2):273-274
目的探讨经肱三头肌侧方入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应用和疗效。方法对26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经肘后肱三头肌侧方入路显露肱骨内、外髁,采用经内、外髁逆行交叉克氏针固定。结果骨折均愈合,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2.3%。结论经肱三头肌侧方入路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最佳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5.
儿童肘部肱骨髁上骨折在X线上诊断并不困难,但对于一些不完全性的青枝型骨折和X线上肉眼无明显骨折线的潜隐型骨折往往可能漏诊,本文测量了儿童100例肘关节侧位片的前肱骨线,发现前肱骨线对肱骨髁上青枝型和潜隐型骨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现将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何忠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8):1400-1400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 Ⅲ型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28例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 Ⅲ型骨折采用C臂透视下侧方小切口手术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结果:128例经10个月~3年随访,平均1.5年,全部患者骨折愈合好,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优良率97.65%。结论:对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 Ⅲ型骨折,采取C臂透视下侧方小切口手术切开复位交叉克针内固定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骨不连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骨不连的治疗路奎元粟剑文良元王英民余存泰刘立志肱骨外髁骨折多见于儿童.由于多种原因有些骨折未及时治疗,若干年后肘外翻形成,尺神经受到牵拉,X线片显示骨折未愈合.此时的治疗是针对骨折还是肘关节畸形或尺神经麻痹?现就我院自1981年以来...  相似文献   

8.
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占肱骨远端骨折的16.9%,其发生率仅次于肱骨髁上骨折,属于Salter—Harris Ⅳ型骨骺损伤,往往因为延误诊治而导致骨不连、肘关节严重畸形及功能障碍。我院于2003—2004年间收治了21例患儿.均采用手术治疗,近期随访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行生物力学试验,比较从肱骨内上髁至尺神经沟不同进针点与桡侧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稳定性,为临床减少肘内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0具尸体20个肱骨标本制成肱骨髁上骨折模型,分A、B两组。A组:从肱骨内上髁至尺神经沟平分取5点向对侧某点打入克氏针与桡侧克氏针交叉固定;B组:以尺神经沟为始点向对侧5个不同方向打入克氏针与桡侧克氏针交叉固定。分别进行生物力学测定。临床治疗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46例,随访1年以上。结果A组与B组一致,随着克氏针与骨折线成角越大,应变越小,位移变化越小,应力强度越大,轴向刚度越大,抗扭能力越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46例患者,肘关节功能良好,无肘内翻发生。结论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骨折复位后将尺侧克氏针从肱骨内上髁移至尺神经沟与桡侧克氏针交叉固定,其生物力学稳定性增强,减少了肘内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手法复位闭合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4例,优良率94%。该方法损伤小,克氏针固定有一定强度,关节功能恢复好,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小夹板钢托外固定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手法复位结合小夹板钢托外固定治疗,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对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近期)和1年后(远期)随访的疗效和关节活动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纳入分析60例,近期和远期优良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近期、远期肘关节活动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小夹板钢托外固定及康复训练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侧位肱骺角在儿童隐匿性肱骨外髁骨折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月在厦门市儿童医院行肘关节正侧位拍片的1~4岁儿童,其中肱骨外髁骨折61例,正常组80例。以肱骨下段前缘骨皮质最前缘作为肱骨长轴线,以椭圆形肱骨小头长轴线作为骺板线,测量侧位肱骺角,比较正常组不同年龄间以及骨折组与正常组间侧位肱骺角,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探讨侧位肱骺角对肱骨外髁骨折的诊断效能。结果 侧位肱骺角在正常组[45.04°(38.88°,50.88°)]及骨折组[35.24°(31.99°,3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8,P=0.0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侧位肱骺角的诊断效能较高,曲线下面积为0.804。最佳界值选择41.20°时,诊断肱骨外髁骨折敏感度为85.2%,特异度为66.2%。结论 侧位肱骺角对肱骨外髁骨折的诊断敏感度较高,应用其诊断利于减少儿童隐匿性肱骨外髁骨折漏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对儿童肱骨内髁骨折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了1981年-1991年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9例Kilfoyle-Ⅲ型肱骨内髁骨折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主要为切开复位、丝线或可吸收线加压缝合+单克氏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结果 全部病儿肘关节功能均能达到满意的活动范围,肘部外观基本满意,X线片提示有3例干骺端形态异常。结论 儿童肱骨内髁骨折易误诊,骨折有移位者应尽早争取手术及良好的内固定,即使陈旧性骨折也可手术治疗。术中是否作尺神经前移则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解剖复位有利于预防肘外翻的发生。强调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肱三头肌两侧小切口入路交叉克氏针加桡侧钢丝张力带治疗儿童完全移位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6月~2015年11月收治的儿童完全移位肱骨髁上骨折61例,男性47例,女性14例;年龄3~13岁,平均8.5岁。摔伤55例,道路交通伤6例。其中闭合性骨折59例,开放性骨折2例;右侧50例,左侧11例;伸直型57例,屈曲型4例。应用肱三头肌两侧小切口入路,桡侧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术中置管引流,术后无需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本组均在门诊摄X线片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20个月。X线片显示61例均解剖复位,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8周,无肘内翻畸形发生。根据Flynn评定标准,优42例,良1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95%。结论肱三头肌两侧小切口入路交叉克氏针加桡侧钢丝张力带治疗儿童完全移位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探讨总结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认为其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解答: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下端内外两髁之上2cm以内区域的骨折,由于其解剖特点决定了该处容易发生骨折,占儿童肘部骨折的30%~40%。伸直型最多见,占90%以上,而屈曲型较少见。肱骨髁上骨折多行闭合复位,内或外固定。肱骨髁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临床上老年病人越来越多,而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在临床上尤为常见,大约占老年患者全身骨折的1/3。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10cking proximal humemsplate,LPHP)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肱骨近端骨折,并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及早期功能锻炼,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8.
在全身骨折中,肱骨干骨折约占3%,在长骨骨折中居第4位。对于有手术指征的患者,临床上多采取肱骨交锁钉治疗。与近端锁钉相比,远端锁钉的置入通常都比较困难,要花费很多时间。可膨胀髓内钉无需远端锁钉,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2004年5月-2006年4月,笔者采用可膨胀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1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儿童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骨折较少见,易误诊为肘关节脱位而延误治疗。2000年8月~2005年1月,我们共收治儿童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骨折6例,其中误诊为肘关节脱位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4~10岁,平均5.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3~16h。均为闭合性骨折。患肢肘部肿胀明显,肘关节活动受限,肱骨远端有压痛。患侧前臂、手部皮肤感觉无异常,腕、掌、指关节活动正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技术治疗胫骨中下1/3骨折、肱骨干骨折和小儿肱骨髁上、髁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 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04年3月,采用外固定架治疗各类肢体骨折185例,其中胫骨中下1/3骨折71例,肱骨干骨折63例,小儿肱骨髁上、髁间骨折51例. 术后早期进行患肢功能练习,定期复查,有明确骨性愈合后拆除外固定架. 结果 185例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肢体功能康复满意,优良率95.1%,可4.9%.结论对于胫骨中下1/3骨折、肱骨干骨折和小儿肱骨髁上、髁间骨折,外固定架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