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枢性发热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中枢性发热是指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异常所产生的发热.中枢性发热在发热的各种病因中较为少见,其表现及处置也与常见的各种感染性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发热不同.因此临床上在确定中枢性发热时,应首先除外各种感染性、药物性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发热.对于难以解释的中度体温升高不能轻易认为是中枢性发热.  相似文献   

2.
结缔组织病长期发热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热是内科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在各种疾病中,发热可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持续高热、持续低热、间歇发热等.发热的原因则更为众多,常见的有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病、内分泌病、风湿性疾病等.遇见发热病人时,寻找引起发热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明确其原因之后才能给予有的放矢的治疗.凡是呈现发热的临床表现而原因不明时,应该想到结缔组织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5岁.囚反复发热、咳嗽7个月余,发现HIV抗体阳性4个月入院.入院前7个月,患者出现刺激性干咳,无发热,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1周,无缓解,且有发热,给予氟康唑治疗10 d,仍有发热及咳嗽.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18岁.间断发热6个月入院.6个月前发热,T37~38℃,持续10余天,外院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阴性,经验性给予"青霉素"治疗6周,仍间断发热.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71岁,2008年11月12日因反复发热伴活动后胸闷气促3个月入院.发热多发生在午后和夜间,以低、中度发热为主,最高可达39℃.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487例住院患者发热的病因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热的病因,活动性发热与感染性发热的临床特点以及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5月SLE伴发热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情况等.结果 共有487例SLE住院患者伴发热,其病因为:感染265例、疾病活动206例、活动合并感染8例、肿瘤4例,其他4例.常见的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61.3%,皮肤黏膜10.9%,中枢神经系统9.1%.常见的病原体主要为:细菌77.4%,真菌13.5%,病毒7.8%.大部分SIN活动性发热患者(81.0%)在给予相当于泼尼松剂量≤100 mg/d治疗1~5 d后体温可恢复正常.通过对照研究,补体C3、C4、CH50下降.贫血,淋巴细胞增多,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核抗体(ANA)滴度升高,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高与活动性发热相关;原发病病程长,发病年龄大,血清C反应蛋白(CRP)升高,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增多,整个病程中糖皮质激素累积剂量高,以及发热前6个月曾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与感染性发热相关.结论 感染和疾病活动是导致SLE住院患者发热的主要原因.两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不尽相同,慎重并正确地应用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治疗是改善SLE发热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发热患者肝肾功能与菌血症的相关性.方法 对627例老年发热患者入院急诊时肝肾功能及免疫指标组合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发热患者菌血症比例占9.41%,病原以革兰阴性菌为主.C反应蛋白(CRP)、球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升高、白蛋白降低是菌血症的危险因素.AST重要性最大.结论 入院时肝功能检查有助于预测老年发热患者患菌血症的概率.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37岁,农民,因持续性发热14个月伴右上腹持续性钝痛9个月收治入院.患者2006年1月起病,发热伴腹部钝痛,体温最高39℃,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后发热缓解.缓解期无恶心、呕吐等其他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肺癌患者发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3年6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肿瘤科住院的发热肺癌患者共113例,依据发热原因分为2组:炎性发热组(n=71)和肿瘤热组(n=42)。其中炎性发热组又分为2个亚组:败血症亚组(n=28)和非败血症亚组(n=43)。同期纳入20例无发热以及感染的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以及感染控制后抽血进行Pct、WBC、N以及hs-CRP检测。采用SPSS 16. 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不同变量间相关性使用Spearman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ct对诊断肺癌发热患者感染的价值。结果炎性发热组患者的Pct水平显著高于肿瘤热组(Z=5. 101,P0. 001)和对照组(Z=5. 169,P 0. 001),非败血症亚组的Pct水平显著高于肿瘤热组(Z=4. 334,P0. 001)。在炎性发热组中,Pct与WBC(r=0. 352,P=0. 003)、N(r=0. 385,P=0. 001)和hs-CRP(r=0. 427,P=0. 002)呈显著正相关。炎性发热组以肿瘤热组为参照时,Pct的AUC为0. 907 (95%CI 0. 833~0. 982),最佳截断点为0. 53 ng/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 833和0. 857。结论 Pct在肺癌患者中鉴别肿瘤热和炎性发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18岁,外出打工者.因乏力、消瘦、发热2个月入院.2个月前病人因不洁饮食引起腹泻,为黄色稀便,伴有发热,体温37.5℃~38.4℃.给予“氨苄青霉素“治疗4 d,病人腹泻症状消失,仍有发热,伴有全身乏力,纳差,消瘦,盗汗.1周前,病人发热在38.5℃~39.0℃之间,应用抗生素及退热剂高热不退,故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