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制备骨基质支架并与自体红骨髓联合移植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探讨该支架作为骨组织工程载体的可行性。方法:采用NaOH消蚀技术,制备出家兔骨细胞外基质支架,行扫描电镜观察及生物相容性实验,并与自体红骨髓联合移植于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模型,通过X线、生物力学等检查,比较其联合红骨髓及单纯支架移植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疗效。结果:(1)经NaOH消蚀处理后,骨组织中的细胞成分被彻底清除,细胞外基质成分-胶原纤维仍维持三维立体网状结构;无明显排异反应且可降解吸收。(2)支架+自体红骨髓修复骨缺损,4周即出现成骨现象,8周可修复骨缺损;单纯支架移植,约在12周修复。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复合红骨髓组抗压强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此方法制备的骨基质材料与红骨髓联合,可有效地修复节段性骨缺损,是理想的骨组织工程天然载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去细胞神经与自体神经移植桥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神经再生情况。方法制备大鼠同种异体去细胞神经及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修复12周后应用HE染色,Bielschowsky改良染色,Weil氏铁明矾苏木素染色,光镜下观察神经外膜上的微血管数和微血管面积百分比,计数单位面积的轴突数目,远端轴突密度/近端轴突密度为再生神经通过率,计数单位面积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和有髓神经纤维的直径。结果在坐骨神经纤维的再生神经纤维通过率、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和直径、桥接体微血管的数目和微血管面积百分比等再生指标上,自体神经移植组略优于化学去细胞神经组。结论同种异体去细胞神经移植可促进神经再生,但仍然不如自体移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背景:有报道胶原-氨基聚糖材料基体植入周围神经组织节段性损伤处,可以促进神经轴突修复再生。硫酸肝素是细胞外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的:制备胶原蛋白-硫酸肝素神经组织工程生物支架,观察其生物相容性并用于神经损伤的修复。 方法:将胶原蛋白-硫酸肝素悬浊液冷冻干燥,通过显微物镜、扫描电镜观察内部孔隙结构,测量孔的大小。选取SD大鼠12只制备5 mm坐骨神经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硫酸肝素复合胶原支架移植桥接组、空白对照组(旷置)、正常对照组(自体神经移植)。移植术后经神经功能学观形态学检测其修复疗效。 结果与结论:胶原蛋白复合硫酸肝素支架材料具有纵行的、平行排列的微管结构,高度仿生神经的内部空间三维结构。组织学染色、电镜观察证实再生神经纤维成功地长入组织工程材料内。部分大鼠运动功能恢复良好。结果提示,胶原蛋白复合硫酸肝素材料组织相容性良好,可以促进神经的再生并可用于神经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背景: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是临床上一大难题,由于自体神经移植有一定的局限性,人工神经修复材料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选择。 目的:探讨静电纺丝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丝素-胶原纳米神经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可能性。 方法:雌性SD大鼠36只,制备约10 mm的坐骨神经缺损,分别采用倒转自体神经、静电纺丝PLGA-丝素-胶原神经导管、单纯PLGA神经导管桥接,术后12周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测定、光镜观察、透射电镜观察和图像分析对比,了解神经再生的情况。 结果与结论:静电纺丝法制备成的纳米神经导管管壁疏松多孔,能够模拟细胞外基质的结构。静电纺丝PLGA-丝 素-胶原神经导管组在促进坐骨神经再生、提高再生神经髓鞘化、加速再生神经功能重建等方面均优于单纯PLGA导管组,比自体神经移植组略差。  相似文献   

5.
背景:采用自体神经游离移植修复神经缺损效果比较理想,但有其弊端。为此寻求一种更佳修复神经缺损的治疗方法。目的:验证及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诱导下自体静脉桥接神经缺损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建立周围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3组。实验组采用自体静脉桥接并注入神经生长因子;对照组采用自体静脉桥接并注入生理盐水;标准组采用自体神经桥接。分别于术后1,3个月,对实验动物进行活体观察,电生理检测及组织学检测。结果与结论:3组实验动物均有神经再生及修复表现,但程度不同。实验组失神经表现恢复的较对照组早,电生理检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快,组织学检查再生神经纤维数量及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金标准"的自体神经桥接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采用自体静脉桥接+神经生长因子诱导对周围神经缺损后的再生、修复具有有促进作用,可以使再生神经纤维的数量增加并显著提高再生神经纤维质量。  相似文献   

6.
冷冻保存胎兔周围神经异体移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胚胎兔周围神经经冷冻保存后 ,同种异体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作用。方法 :以采用两步冷冻方法制备冷冻保存的胎兔坐骨神经 (维持温度值 - 4 0℃ )为供体 ,移植桥接成年兔腓总神经缺损区 ,并与自体神经移植、新鲜异体神经移植、空白缺损比较 ,16周后作再生神经电生理检测、神经断面图像分析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胎神经移植组神经再生效果不如自体神经好 ,但优于新鲜异体神经组。结论 :冷冻保存胎神经移植桥接周围神经缺损 ,可以促进和引到轴突再生 ,有可能代替自体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7.
背景:作者前期已经成功将无细胞神经移植物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神经,并证明可以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目的: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神经,观察和验证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构建大鼠坐骨神经15mm缺损模型。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实验组采用组织工程人工神经,空白对照组采用无细胞组织工程神经支架,自体神经对照组采用自体神经移植。桥接后12周通过大体观察、胫骨前肌湿质量、组织学等方法分析坐骨神经组织学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桥接术后12周:实验组大鼠肢体可以支撑着地,钳夹大鼠手术侧足底皮肤出现逃避反射,足底皮肤s-100蛋白染色呈阳性反应。实验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胫骨前肌湿质量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实验显示脊髓、后根神经节均可见数量不等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阳性细胞。实验组移植物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有髓神经纤维数、髓鞘厚度、神经组织面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实验结果验证了无细胞神经移植物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可以促进神经组织学的修复重建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对20只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用邻近的带血管蒂筋膜瓣作了管状桥接。不同存活期组织学检查发现,管桥中及神经远侧残端均有再生纤维。逆行追踪和电生理学方法对再生纤维的功能检测证实,手术45天以后确有再生纤维通过管桥到达坐骨神经远端。荧光染料包埋于管桥远侧的神经断端后,相应脊髓节段的灰质前角及脊神经节中均发现有标记细胞。电生理测试再生纤维动作电位阳性;神经传导速度部分恢复。以上结果提示,带血管蒂筋膜瓣(管)有可能作为一种新型的自体非神经桥接物供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之用,临床应用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姚健  施伟  袁颖  林巍巍  陈雪  李奕  王晓冬 《解剖学报》2007,38(5):505-510
目的 观察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对陈旧性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切除成年SD大鼠部分左侧坐骨神经,饲养60d形成陈旧性坐骨神经缺损后,以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修复缺损,同时设自体神经修复和不修复两对照组.修复术后3个月做神经-肌复合电位、腓肠肌湿重及再生神经形态学检测.结果 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修复组实验侧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腓肠肌湿重、移植物远侧再生神经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厚度等结果与自体神经修复组相似.不修复对照组则未记录到神经-肌复合电位,未观察到再生神经纤维结构,腓肠肌湿重明显小于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组和自体神经移植组.结论 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在一定程度上能修复缺损60d的大鼠坐骨神经.  相似文献   

10.
背景:作者已经成功制备了无细胞神经移植物,并且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神经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 目的:无细胞神经移植物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运动功能的恢复。 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构建大鼠坐骨神经15 mm缺损模型,分别应用组织工程人工神经、组织工程神经支架或自行神经桥接坐骨神经缺损。桥接后20周再生神经电生理学测定,手术侧胫骨前肌湿质量、腓肠肌组织学及透视电镜分析。 结果与结论:桥接20周后,组织工程人工神经与自体神经移植组胫骨前肌湿质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神经干传导速度为(30.56±2.15)m/s。结果提示,无细胞神经移植物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人工神经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可以促进再生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背景: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损伤后的修复有促进作用,但目前对不同用药方式的优劣性尚有争议。 目的:观察鞘膜内与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兔坐骨神经吻合后修复与再生的影响。 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坐骨神经切断后再缝合,分别向兔鞘膜内或损伤局部注射30 μg神经生长因子或等量生理盐水。 结果与结论:坐骨神经损伤后12周,鞘膜内注射神经生长因子组损伤坐骨神经鞘膜增厚,神经纤维排列较整齐,与正常神经纤维差异不大;且其神经干传导速度、有髓神经纤维数目、髓鞘厚度也明显高于其他组(P < 0.05),损伤局部注射神经生长因子组次之。说明神经生长因子具有促进外周神经吻合后修复与再生的功能,鞘膜内应用优于局部注射。  相似文献   

12.
背景:应用种植许旺细胞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复合体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探索其对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有更好的促进作用,并且免疫原性非常小。 目的:用种植胎兔许旺细胞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复合体修复兔缺损的坐骨神经,观察移植神经周围免疫细胞的变化及功能恢复。   方法:4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动物均切除一段坐骨神经,造成2.0 cm长的缺损,实验组用种植胎兔许旺细胞的同种异体神经复合体修复坐骨神经;对照组仅用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移植后1,4,8周光镜观察移植段坐骨神经周围肌肉组织中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计数每个高倍视野免疫细胞的数量。移植后4,8,16周大体观察兔的足部溃疡形成及愈合情况,大体观察神经愈合情况;肌电图检查桥接段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 结果与结论:手术区局部均未出现明显的排斥反应,实验组足部溃疡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移植后1周移植段坐骨神经周围肌肉组织中有大量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实验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 < 0.05);移植后4周,浸润的免疫细胞两组均较1周后明显减少,实验组减少更明显。移植后8周,浸润的免疫细胞更加减少,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移植后4周时,两组均未见明显的神经传导,8,16周神经传导速度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 < 0.05)。提示,种植许旺细胞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复合体免疫原性非常小,对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神经生长液对兔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液(nerve growth decoction,NGD)促进兔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大耳白兔40只,雌雄各半,行腓总神经夹伤术。实验分为五组:NGD低、中、高剂量组,弥可保组(阳性对照),空白对照组。口服给药四周后行电生理、组织学检测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NGD高、中剂量组和弥可保组在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恢复率,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及再生髓鞘计数均明显好于空白对照组(P<0.01)。超微结构观察给药组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形态、厚度、成熟度均优于对照组,变性纤维的数目少于对照组。结论:神经生长液能促进损伤周围神经的再生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背景:前期实验已初步证实许旺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构建的人工神经具有体外神经活性、趋化性。 目的:观察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后神经传导的再通情况。 方法:制作SD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分组:实验组以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修复,阳性对照组以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复合游离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复,阴性对照组以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修复,空白对照组以自体神经修复。 结果与结论:术后16周实验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DiI示踪标记的阳性神经元数量、S-100及神经细丝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髓鞘及再生轴突的超微结构恢复、神经传导速度及复合动作电位的改善均优于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P < 0.05)。表明许旺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构建的人工神经可重建坐骨神经缺损后的神经传导通路。  相似文献   

15.
文题释义: 细胞自噬:指细胞在受到创伤、饥饿、缺氧、感染等应激状态下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这一过程可以无选择性地发生于所有真核细胞中,真核细胞通过自噬作用清除老化的细胞器和蛋白,以此来维持细胞生长发育的平衡。自噬过程主要的诱发因素是饥饿,即细胞营养物质的缺乏,此外也可通过一些感染、损伤、特定的蛋白如热休克蛋白、细胞因子等选择性地引发。 华勒氏变性:是指周围神经损伤后,残留的轴突及髓鞘结构迅速发生退化、崩解、吸收的过程。这一复杂过程有多种细胞因子及炎症细胞参与,是周围神经损伤后最重要的病理变化过程之一,影响损伤后续的修复再生。 背景:近年最新研究表明,华勒氏变性的发生与许旺细胞的自噬活动密切相关,对许旺细胞自噬活动进行调控,可以显著影响华勒氏变性的发生发展,从而改变后续的轴突再生及髓鞘化过程。 目的:在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中对移植片段的细胞自噬过程进行抑制,观察是否影响移植后的修复效率。 方法:获取8只雌性C57BL/6J小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坐骨神经片段16条,分2组,分别于含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的培养基及普通培养基中处理72 h。取16只雌性C57BL/6J小鼠,建立左侧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实验组(n=8)植入含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培养基处理过的坐骨神经片段,对照组(n=8)植入普通培养基处理的坐骨神经片段,术后2,4,6,8周,记录坐骨神经指数;术后8周取再生坐骨神经段,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荧光染色、甲苯胺蓝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等。动物实验通过北京协和医学院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实验组术后8周的坐骨神经指数高于对照组(P < 0.05),其余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实验组神经组织完整,对照组神经组织可见大面积空洞;③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实验组可见较完整的神经束结构,对照组未见完整的神经束结构;④甲苯胺蓝染色显示,实验组可见有髓神经纤维和部分再生无髓神经纤维,对照组仅见少量有髓神经纤维与新生无髓轴突;⑤透射电镜显示,实验组髓鞘厚度及有髓纤维直径均大于对照组(P < 0.05);⑥结果表明应用3-甲基腺嘌呤处理移植前神经片段,可抑制许旺细胞自噬,有助于保留移植物髓鞘结构完整性,促进轴突再生及功能的恢复。 ORCID: 0000-0002-6259-2668(徐筑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背景:前期动物实验已经证明,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接枝聚(羟基乙酸-L-赖氨酸-乳酸)/β-磷酸三钙/神经生长因子导管可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 mm缺损,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亲和性。 目的:观察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接枝聚(羟基乙酸-L-赖氨酸-乳酸)/聚乳酸/β-磷酸三钙/神经生长因子导管诱导犬周围神经再生过程的组织学变化。 方法:取健康成年杂种犬12只,建立30 mm腓总神经缺损模型,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接枝聚(羟基乙酸-L-赖氨酸-乳酸)/聚乳酸/β-磷酸三钙/神经生长因子人工神经导管进行桥接修复。 结果与结论:修复后3个月时在神经远端即可发现新生神经纤维,随着时间的推移,再生神经轴突直径及髓鞘厚度不断增加,9个月时再生神经中可见较多发育成熟的有髓神经纤维。胫骨前肌损伤后出现逐渐萎缩,修复后6,9个月萎缩肌肉逐渐恢复。从组织学角度证实了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接枝聚(羟基乙酸-L-赖氨酸-乳酸)/聚乳酸/β-磷酸三钙/神经生长因子导管可修复大动物粗大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17.
兔坐骨神经急性损伤的高频超声影像学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用高频超声观察兔坐骨神经急性损伤的超声图像表现,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16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4组,建立兔坐骨神经急性损伤模型,分别在损伤后第1、2、4、8周,应用高频超声在同部位上观察双侧坐骨神经的声像图变化。结果坐骨神经损伤后,在不同阶段,高频超声均可观察到相应变化图像改变与神经损伤后退变、再生及肢体功能在动态变化上相一致。结论高频超声可实时准确反映神经退变和再生的过程,为诊断外周神经损伤提供新方法,对临床判断和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背景:课题组和青岛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所合作研制的海藻纤维生物膜,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常被用作制备各种复合材料。 目的:观察海藻纤维膜片包绕覆盖神经断端吻合口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 方法:切断36只雄性Wistar大鼠右侧坐骨神经,随机分组:对照组行神经外膜端端吻合;实验组行神经外膜端端缝合,将海藻纤维膜片包绕并覆盖神经吻合口远近端各约0.5 cm,形成封闭再生室。术后观察海藻纤维膜片降解吸收规律及缝合处粘连情况,组织学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锇酸染色、白细胞介素2及白细胞介素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与结论:术后4-6周,实验组海藻纤维膜片逐渐被降解吸收,与周围组织粘连较少,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轻,纤维组织增生较少。两组术后1,7,14 d的白细胞介素2及白细胞介素4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实验组术后6周再生神经纤维分布规则且大小较为均一,其神经纤维数量、轴突大小及髓鞘厚度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表明海藻纤维膜片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组织相容性,其包绕覆盖坐骨神经形成的神经再生密闭室可促进大鼠损伤坐骨神经再生。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9.
A basic study using animal models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sciatic nerve retains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nd normal morphology after the gradual elongation associated with adjacent bone elongation. Electrophysiological and histological studies were performed on the elongated sciatic nerve of rabbit accompanied by the femur bone elongation. 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s evoked b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sciatic nerve were recorded and histological specimens of elongated nerve fibers were obtained immediately after final bone elongation from 4 rabbits (immediate group). Three rabbits were allowed to recover for 8 weeks after the bone elongation (maintained group). Three rabbits without bone elongation were used as controls of the immediate and maintained groups (control group). In the immediate group, the average amplitude of evoked nerve potentials were 30.38 ± 1.58 mV before elongation and diminished significantly to 18.35 ± 1.25 mV immediately after elongation (P<0.01). The amplitude of evoked potentials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before (30.30 ± 0.61 mV) elongation and after elongation (27.47 ± 1.63 mV) in the maintained group. The axonal area of the myelinated nerve fibers of the proximal region of the sciatic nerve in the immediat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elongation (P<0.01). The decrease in the area of the distal region was greates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was followed by that in the maintained group and the immediate group (P<0.05, 0.01).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ciatic nerve shows dysfunction immediately after elongation, but can recover electrophysiologically and histologically several weeks after elongation.  相似文献   

20.
背景:虽然单纯聚乳酸-乙醇酸导管修复大鼠神经缺损可部分恢复大鼠神经功能,但神经直径、再生纤维数量、髓鞘成熟度及功能恢复上均较自体神经移植差。 目的:观察复合他克莫司的聚乳酸-乙醇酸缓释导管修复大鼠胫神经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制作SD大鼠右侧胫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植入自体胫神经、单纯聚乳酸-乙醇酸导管及复合他克莫司的聚乳酸-乙醇酸缓释导管修复。植入后3,6,12周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检查、电生理检查、组织学观测、腓肠肌湿质量测量。 结果与结论:植入后第6,12周复合他克莫司的聚乳酸-乙醇酸缓释导管组、自体胫神经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检查、电生理检查、组织学观测、腓肠肌湿质量测量结果优于单纯聚乳酸-乙醇酸导管组(P < 0.05),自体胫神经组、复合他克莫司的聚乳酸-乙醇酸缓释导管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复合他克莫司的聚乳酸-乙醇酸缓释导管桥接修复大鼠胫神经缺损可明显促进断端神经的再生,在晚期功能恢复上取得接近自体神经移植的效果。 关键词:聚乳酸-乙醇酸;他克莫司;神经导管;大鼠;坐骨神经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2.0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