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昆明市居民2008年死因监测数据,了解昆明市居民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国家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的昆明市死因监测数据转换成DeathReg系统数据。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死因编码。[结果]2008年昆明市居民总死亡率为616.00/10万(标化死亡率为441.00/10万)。COPD死亡率为95.54/10万(标化率为57.92/10万),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77.69%,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而居于死因谱的第2位。城市居民COPD死亡率与农村居民COP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COPD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是女性的1.47倍(P0.001)。居民COPD的死亡率从50岁后随年龄增长呈现明显升高趋势,65岁以后上升幅度较大,80岁达高峰,且男性死亡率在各年龄组均高于女性。[结论]慢阻肺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昆明市居民生命与健康的重大疾病,应早期进行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昆明市居民慢性病死亡率及其分布特征,为制订慢性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昆明市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中常住居民2007—2010年发生的慢性病死亡个案为研究对象,运用死因统计分析软件DeathReg2005和Excel200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0年昆明市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450.22/10万(标化率为285.98/10万),占居民总死亡人数的71.88%。在慢性病死亡率中,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和肝脏疾病,占慢性病死亡总数的95.85%。男性慢性病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P<0.001),是女性的1.39倍。15~60岁人群慢性病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60岁以上人群达高峰。城市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04.46/10万(标化率为290.11/10万),农村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404.94/10万(标化率为281.68/10万),城市慢性病死亡率显著高于农村(P<0.001),是农村的1.24倍。PYLL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昆明市居民健康危害最大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结论昆明市慢性病有年青化倾向,是一种男性高发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应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加强慢性病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西2004~2005年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特征、分布和对居民健康的危害程度,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广西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资料,以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PYLL)及去死因寿命表等统计指标分析广西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水平、三间分布特征和去死因寿命表分析心脑血管疾病对居民生命的影响。结果 2004~2005年广西居民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105.40/10万(标化率88.62/10万),占全死因的18.45%,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21.79/10万(标化率105.97/10万)和87.34/10万(标化率69.98/10万),男性高于女性(χ2=232.58,P﹤0.001)。心血管疾病死亡率77.14/10万(标化率63.89/10万),占全死因的13.5%,男性和女性分别为76.86/10万(标化率66.02/10万)和77.46/10万(标化率61.47/10万),男性和女性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P=0.75)。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因脑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死亡而减少的平均寿命分别为4.23岁和3.48岁。结论心脑血管疾病为广西居民死亡的主要死因,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心脑血管疾病对人群的寿命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江门市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工具"和Excel软件对2010—2013年江门市户籍居民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比等指标。结果 2010—2013年江门市累计报告居民死亡110 408例,各年粗死亡率分别为701.16/10万、695.25/10万、700.51/10万和704.71/10万,年均粗死亡率为700.41/10万,标化死亡率为396.56/10万;男性死亡61 268例,女性死亡49 140例,男女死亡性别比为1.25∶1,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P0.01)。死因顺位前10位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前10位死因合计占全死因的93.67%。在前10位死因中,不同性别人群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死亡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年龄段死因顺位不同,0~4岁(幼儿组)以围生期疾病为首位死因,占39.13%;5~14岁(少儿组)以伤害为首位死因,占38.89%;15~44岁(青年组)和45~64岁(中年组)均以肿瘤为首位死因,分别占33.79%和43.23%;≥65岁(老年组)以心脑血管疾病为首位死因,占62.42%。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已成为江门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的预防控制是今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居民死亡水平和死亡原因.方法 收集2018年泉州市户籍人口死亡资料,使用Excel 2017和SPSS 20.0统计软件整理与分析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8年泉州市居民死亡率477.98/10万,标化死亡率441.58/10万,男女死亡比值为1.43∶1.死亡年龄分布呈现"√"形特征,5~9岁儿童死亡率最低(11.00/10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人数占全死因的80.02%,死亡率382.50/10万.全人群前5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损伤中毒和呼吸系统疾病,占全死因的78.92%,前5位死因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恶性肿瘤为15岁及以上人群的首位死因,恶性肿瘤死因中肺癌、食管癌死亡率较高,是全人群及65岁及以上人群的主要恶性肿瘤死因.结论 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泉州市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东省惠州市居民死亡水平及死因谱特点,为相关部门制定疾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5年惠州市2个国家级死因监测点惠阳区、博罗县的死因监测资料,死因分类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编码,应用DeathReg和SPSS16.0软件分析死亡率和死因构成。结果 2013-2015年两监测点报告死亡率为341.16/10万,其中男性为364.82/10万,女性为313.30/10万。60岁以上老年人群占全部死亡构成的73.7%。男性、女性60岁以上老年人群死亡病例分别占67.3%和82.4%。前5位的死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性疾病、伤害,死亡率分别为:152.76/10万、75.96/10万、37.86/10万、15.25/10万、13.70/10万,分别占总死亡的44.8%、22.3%、11.1%、4.5%、4.0%,前5位死因合计占总死亡的86.7%。女性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死亡率高于男性,男性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均P<0.05)。结论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疾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危害惠州市惠阳区、博罗县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男性的死亡率高于女性,60岁以上老人是重点关注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临翔区居民主要慢性病死亡状况,为今后制定慢性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临翔区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中常住居民2013—2015年发生的慢性病死亡个案为研究对象,运用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系统和Excel 2007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5年临翔区居民总死亡率为574.91/10万(标化率为608.86/10万),四种主要慢性病死亡率为547.81/10万,占居民总死亡人数的62.33%。其中,心脑血管病死亡居第一位,死亡率为218.78/10万,占总死亡的38.05%。男性主要慢性病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是女性的1.42倍。不同年龄人群慢性病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升高,45岁后上升迅速,65岁以上达到高峰。15岁及以下儿童主要死因是恶性肿瘤。结论慢性病已成为临翔区居民的主要死因,降低慢性病死亡是该地区慢性病防治工作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河北省疾病监测系统居民健康水平和死亡结构特点,为制定疾病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综合全省8个疾病监测点上报的疾病监测资料,使用<死亡医学登记系统>DeathReg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审核、汇总和统计分析.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编码进行死因归类统计.[结果]监测人群粗死亡率为352.70/10万、标化死亡率为327.33/10万,男性粗死亡率为420.03/10万、标化死亡率为378.07/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282.82/10万、标化率为272.07/10万.居民主要死亡标化死亡率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148.71/10万)、恶性肿瘤(68.70/10万)、呼吸系统疾病(34.32/10万)、损伤和中毒(32.07/10万)、消化系统疾病(7.04/10万).[结论]慢性病是威胁全省疾病侧点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治理环境以及加强社会人群的健康教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克拉玛依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制定心脑血管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克拉玛依市2007-2011年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资料,描述性分析心脑血管疾病的死因构成、死亡率变化、性别和年龄分布等,用Excel2007和Death Reg2005软件对数据进行u检验,率的线性趋势采用Cochran Armitage趋势检验。结果 2007-2011年在克拉玛依市居民死因顺位中循环系统疾病平均死亡率为160.31/10万,连续5年居死因顺位首位,脑血管病及心脏病是循环系统疾病的主要死因,占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97.54%。以2011年为例,脑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标化死亡率男性(分别为64.08/10万、87.20/10万)均高于女性(分别为54.11/10万、62.26/10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随着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结论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克拉玛依市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尤其是应重点加强60岁以上人群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及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12—2018上海市黄渡社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特征,为后期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和潜在减寿率(PYLLR)等统计指标,对2012—2018年上海市黄渡社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12—2018年上海市黄渡社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为269.52/10万,标化死亡率为108.37/10万,占全死因的35.34%。女性死亡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4,P=0.020)。居民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导致的PYLL为2 087.50人年,AYLL为10.39年,PYLLR为10.75‰。2012—2018年年均平均期望寿命为84.00岁,去除心脑血管疾病死因后男性寿命增加4.03岁,女性增加8.11岁。结论:黄渡社区心脑血管疾病死因特征以女性、老年人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南通市2007~2010年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为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对南通市2007~2010年居民心脑血管病的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南通市2007~ 2010年居民脑血管病和心脏病的粗死亡率分别为195.27/10万,101.17/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92.59/10万,46.62/10万.脑血管病和心脏病占全死因的36.27%.心血管疾病标化死亡率在60岁以上人群中明显上升.脑血管病和心脏病的PYLL和PYLL标化率分别为104444人年,58887人年,2.64‰,1.64‰.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群的健康生命,应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高居民健康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为政府制定重点疾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宁夏疾病监测点2004~2005年居民死因回顾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居民总死亡率535.71/10万,男性635.81/10万,女性433.70/10万;死亡率居前5位的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181.49/10万)、肿瘤(117.80/10万)、损伤和中毒(83.36/10万)、呼吸系统疾病(58.72/10万)、消化系统疾病(14.91/10万),合计占全部死亡的85.17%,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为401.12/10万,占总死亡的74.88%.[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应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平顶山市2018年居民死亡特征分析,掌握主要死亡原因和顺位等,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死因监测系统中2018年平顶山市的死因监测数据。结果 2018年平顶山市居民粗死亡率596.37/10万,标化死亡率为509.60/10万,其中男性粗死亡率为682.09/10万,标化死亡率为639.04/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504.4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86.37/10万。男性粗死亡率为女性的1.35倍,标化死亡率为女性的1.65倍。<1岁组死亡率较高,1~<5岁组迅速下降,之后随年龄升高死亡率逐渐升高,85岁及以上年龄组死亡率达最高。死因顺位前10位的疾病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传染病,占全部死亡人数的95.21%(23 016/24 175);3大类疾病死因构成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88.95%。结论 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平顶山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从慢性病危险因素着手,动员各部门参与,以基层医疗机构为依托,以健康促进策略为导向,采取综合的慢性病防控措施,减少人群慢性病发生和死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17年郑州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情况,为制定防治对策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河南省慢性病监测管理系统报告的郑州市2017年心脑血管疾病监测数据,计算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标化率等指标,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7年郑州市户籍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55 669例,发病率为741.69/10万,标化发病率为597.35/10万;死亡14 658例,死亡率为195.2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31.27/10万。男性心脑血管病标化发病率为718.34/10万,死亡率为167.21/10万;女性心脑血管病标化发病率为435.48/10万,死亡率为89.78/10万。男性心脑血管病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其中脑血管病发病率为624.87/10万,心血管病发病率为116.82/10万,脑血管病发病率高于心血管病;脑血管病死亡率为92.10/10万,心血管病死亡率为103.19/10万,心血管病死亡率高于脑血管病。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发病和死亡均集中在75~岁组人群,60岁以上发病人数占总发病的83.22%,死亡人数占总死亡的84.40%。心脑血管疾病以脑卒中为主,不同类型脑卒中,脑梗死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结论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多和人口老龄化,心脑血管疾病呈明显上升趋势,成为影响郑州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应采取有效的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2013年西平县居民主要死亡水平、死因构成及变化规律,为制定疾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全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上报的死亡个案,经审核汇总后,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根本死因编码,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工具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西平县居民粗死亡率为620.61/10万,标化死亡率为421.37/10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粗死亡率为536.19/10万,占死亡总数的86.40%,标化死亡率为356.17/10万,略低于全国平均标化死亡率411.37/10万)。死因前五位的依次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前五位疾病死亡率占总数的91.99%。结论西平县居民的病伤死亡原因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为主,加强慢性病防治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的发生和死亡是今后疾病控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盐城市居民死因构成及其顺位,分析寿命损失情况,为制定盐城市主要慢性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死因监测网络系统,收集2008年度居民死亡个案,使用Deathreg2005版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作为标准人12进行率的标化.同时,使用PYLL、PYLL%以及AYLL等相关指标对主要疾病减寿水平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盐城市居民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618.09/10万、417.86/10万;前5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占全死因的86.28%;胃癌、食管癌、肺癌、肝癌、结直肠肛门癌位列恶性肿瘤死因的前5位,占恶性肿瘤总死亡的77.92%;对居民潜在寿命损失最大的是恶性肿瘤,达到每千人15.53年;损伤和中毒造成平均减寿年数最为高,达到27.68年.[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为影响盐城地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是造成居民寿命损失较为严重的疾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上海市宝山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以及对居民寿命的影响,为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潜在寿命损失年、平均减寿年数等指标对宝山区1989~2008年居民死因登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全区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病例31 554例,年平均死亡率为226.64/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31.47%.男性的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均低于女性,男性的标化死亡率则高于女性,二者的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比随时间呈递增趋势,标化死亡率则呈递减趋势.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呈明显的递增趋势;两性之间的死亡率无差别(P>0.05).男性的YPLL、AYLL和女性相比均无差别(P>0.05).心脑血管疾病的总人群、男性人群以及女性人群的YPLL、AYLL均随时间呈递增趋势.结论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宝山区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严重影响了宝山区居民的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腾冲县居民伤害死亡发生特点、变化及其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程度,为进一步开展伤害的预防和卫生规划提供依据。[方法]腾冲县2007-2013年居民死因监测数据,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工具(2010)、Excel 2003和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2007-2013年,腾冲县伤害死亡2795例,伤害粗死亡率61.67/10万,标化死亡率64.83/10万,占总死亡的13.02%,居全死因顺位的第3位。7年监测数据显示伤害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上升最明显。前5位伤害死因依次为:道路交通事故、自杀、意外跌落、砸死、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占伤害死亡的76.71%。男性年平均死亡率86.72/10万,标化率90.80/10万;女性年平均死亡率35.02/10万,标化率37.08/10万,男性伤害死亡率高于女性,是女性的2.48倍,道路交通事故和自杀是导致腾冲县男性和女性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不同年龄组伤害导致的主要死亡原因不同,0~岁主要是意外的机械性窒息,1~14岁以淹死为主,15~44岁组以道路交通事故为主,45~64岁以道路交通事故为主,65岁及以上年龄组以意外跌落为主。[结论]伤害已成为腾冲县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应根据其变化特点开展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60岁以上居民死因构成,为老年居民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年数率(PYLLR)、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来评估老年人口死亡原因导致的减寿情况。结果 2009-2014年房山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平均死亡率为2 623.31/10万,标化死亡率为34 955.13/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χ2=391.349,P0.05)。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为2 460.31/万,占全部死因的92.32%。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YPLL为62 400.00人年,AYLL为2.91年/人,RPYLL为84.63%。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是房山区老年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心脑血管、恶性肿瘤等疾病的防控、干预措施,提升老年人口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青海高原城乡及牧区居民病伤死因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节  周敏茹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4):2773-2775
[目的]了解青海高原城乡及牧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为政府部门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对青海省部分城乡和牧区1998~2000年死亡的居民进行死因调查分析.[结果]总调整死亡率607.48/10万,男性调整死亡率为695.29/10万;女性调整死亡率521.49/10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城市调整死亡率438.11/10万;农村调整死亡率580.66/10万;牧区调整死亡率820.50/10万.居民主要死因调整死亡率前五位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122.18/10万)、呼吸系统疾病(110.42/10万)、恶性肿瘤(108.61/10万)、伤害(94.13/10万)、消化系统疾病(65.17/10万). [结论]1998~2000年青海高原城乡及牧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伤害和消化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