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我科对19例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施行了上腔静脉-右肺动脉连接术(Glenn手术),现总结体外循环(CPB)管理经验,以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动脉高压(PH)时肺动脉压力(PAP)与结构的关系。方法 实验幼犬15条,分2组:分流组(n=12),正常对照组(n=3)。分流术后90d两组行血流动力学检测后,放血处死,肺组织切片行病理学检测。结果 (1)分流组左下肺动脉压(PLLPA)由1.36kPa(1kPa=0.75mmHg)升至11.13kPa,左下肺血管阻力(LLPVR)由5.65Wood’s单位升至14.31Wood’s  相似文献   

3.
病人 男,65岁。2004年3月因“左髌骨骨折”行手术治疗,术后给予石膏外固定。同年4月因“突感心悸伴晕厥发作4h”收住我院内科治疗,入院3h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示右心房内约10cm长条状强回声,盘曲于右心房内,随心脏舒缩摆动,可经三尖瓣口进入右心室,右心房、室大,肺动脉高压(图1)。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结束后搬动过程中病人突然出现晕厥。查体:体温35.0℃,血压80/50mmHg(1mmHg=0.133kPa),  相似文献   

4.
CT肺动脉造影诊断急性肺栓塞伴右心功能不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CT肺动脉造影(CTPA)诊断急性肺栓塞伴右心功能不全(RVD)的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0年1月经CTPA确诊并于48h内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肺栓塞患者47例(肺栓塞组),随机抽取47名同期CTPA检查结果阴性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参考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析CTPA评价肺栓塞伴右心功能不全的诊断准确性。结果肺栓塞组右心室最大短轴直径与右心室最大横截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在47例肺栓塞患者中,以超声心动图结果为标准,CTPA诊断右心扩大的敏感度为70.59%(12/17),特异度为90.00%(27/30),Kappa指数为0.622。中央型肺栓塞患者右心室最大横截面积大于周围型肺栓塞患者(P=0.035)。结论 CTPA可在准确诊断肺栓塞的同时判定患者是否伴有右心室扩大及右心功能不全,为判断肺栓塞的危险因子及评估肺栓塞早期死亡危险分级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门脉性肺动脉高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动脉高压的经典定义为平均肺动脉压(MPAP)升高,静息时〉25mmHg或运动时〉30mmHg。门脉性肺动脉高压(portopulmonary hypertension,PPHTN)是在门静脉高压基础上发生的,以肺动脉压(PAP)升高,肺血管阻力(PVR)增加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正常为特点的疾病.Mantz等于1951年首先描述了PPHTN,此后陆续有学报道了这种疾病。在1998年前,PPHTN与其它一些原因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合称为继发性肺动脉高压,以此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相区别。根据WHO的最新分类,PPHTN不再归为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一种,而称为肝病或门静脉高压相关的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6.
选择性肺动脉灌注抗癌药治疗晚期肺癌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对53例确诊为晚期肺癌丧失手术时机的病人,应用选择性肺动脉插管灌注抗癌药物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完全缓解20例(37.7%)、部分缓解17例(32.1%)、好转10例(18.9%)、稳定5例(9.4%)、恶化1例(1.9%)。全组病人均得到随访:生存3月占94.3%、6月占82.1%、1年占65.5%、2年占57.1%、3年占50%。我们对肺脏肺动脉供血及灌注作用和如何提高疗效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Fang MH  Wang ZW  Zhu HY  Zhang RF  Gong HD  Wang HS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8):1232-1234
目的探讨伴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闭锁(VSD-PA)的外科治疗的手术时机、适应证和方法。方法1984年6月至2005年3月对32例VSD-PA进行外科手术治疗33例次,32例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6个月~9岁,其中合并主动脉到肺的侧支循环动脉(APCA)的9例。3例周围肺动脉发育差、肺动脉指数(PAI)〈150mm^2/m^2,行升主动脉-肺动脉分流术;2例全部新的肺动脉指数(TNPAI)〈150mm^2/m^2或肺循环完全由分散、细小的MAPCA供应者,行一期单源化手术和室间隔缺损开放;27例(28例次,包括1例分流术后13个月)肺动脉发育达到PAI〉150mm^2/m^2或TNPAI〉200mm^2/m^2,行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一期矫治手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5例,其中一期矫治手术后死亡4例,分别为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灌注肺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升主动脉肺动脉分流术后死亡1例,为切口感染、心内膜炎。21例随访3个月-15.5年,NYHA心功能Ⅰ和Ⅱ级19例,Ⅲ和Ⅳ级各1例。结论VSD-PA的外科治疗包括姑息或矫治手术,对于肺动脉发育较好的VSD—PA,尽可能早期进行一期矫治手术可以得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术后肺动脉血栓栓塞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80年1月到1993年3月采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TVP)、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和膀胱造瘘加双侧睾丸切除术三种方式治疗1128例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癌患者,术后5~13天(平均6.4天)发生肺栓塞5例,占0.4%,存活2例,死亡3例。对其发生率、危险因素、栓子起源、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进行讨论,并提出临床诊断标准及预防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HD)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PAH)的发生率和临床特点,以便早期诊断PAH并进行干预。 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肾内科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资料完整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18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PAH的确定按照超声心动图诊断标准。 结果 184例中并发PAH 65例(35.3%),其中男34例,女31例,平均年龄(56.84±14.58)岁,透析龄(29.69±21.61)个月。PAH组患者使用动静脉内瘘61例,深静脉置管4例。PAH组静息肺动脉收缩压(PASP)为(44.56±8.25) mm Hg(1 mm Hg=0.133 kPa),显著高于无PAH组的(30.28±3.92)mm Hg(P < 0.01)。PAH组与无PAH组每周透析时间、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Hb、Hct、右室横径、右房横径、右房长径和肺动脉内径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以上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HD并发PAH与贫血、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和右房横径显著相关(P < 0.05)。 结论 HD患者并发PAH并不少见,60%为轻度PAH,但临床症状隐匿,应提高警惕以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定期对HD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筛选PAH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们共诊断、治疗12例肺癌并发深静脉血栓(DVT)及肺血栓栓塞症(PIE)的病人,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胃肠恶性肿瘤病人行腹腔镜术后发生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估其临床预测价值,为早期防治PE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间行腹腔镜手术的胃肠恶性肿瘤病人临床资料,将术后发生PE病人作为研究组(PE组,46例),按1∶3的比例随机个体匹配同期未发生PE病人作为对照组(非PE组,138例)。结果 PE组中PE确诊时间为术后(6±3)d,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胸闷、呼吸困难(30例,65.2%)、血氧饱和度下降(14例,30.4%)和胸痛(11例,23.9%)。临床体征主要包括呼吸急促(31例,67.4%)(>25次/min),心动过速(22例,47.8%)(>100次/min)。PE组术后总住院时间为(16±6)d,确诊PE至出院时间为(10±4)d,无术后30 d内死亡病人。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冠心病、下肢DVT和手术时间≥3 h是胃肠恶性肿瘤病人行腹腔镜术后发生PE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3 h和下肢DVT是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肺动脉输注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对心脏术后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肺血管扩张效应。方法对13例确诊为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早期经肺动脉输入30~150μg/kg.min的ATP,观察用药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与用药前相比,低剂量输入(30~50μg/kg.min)ATP,在不明显降低平均体动脉压(MBP)的前提下,特异性的降低肺动脉压力(P<0.05)及肺血管阻力(PVR)(P<0.01);中-高剂量(100~150μg/kg.min)的ATP,在明显降低平均肺动脉压(MPAP)(P<0.01)的同时,MBP亦明显下降(P<0.01),PVR与体循环阻力(SVR)呈现相似的减低趋势。结论利用ATP半衰期短的特点,自肺动脉直接输注ATP,在一定剂量下可出现选择性的肺血管扩张效应  相似文献   

13.
肺动脉成形肺叶切除术治疗侵及肺动脉的肺癌冯流辉,高治人,李海林,刘早阳,李涛我院1993年6月至1994年3月,对3例侵及肺动脉的肺癌施行肺动脉成形肺叶切除术,近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见附表)2讨论最大限度地切除肺癌与最大限度地保留有功...  相似文献   

14.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种预后差、病死率高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肺动脉阻力进行性升高,伴随不可逆的肺血管重构,最终导致患者因右心衰竭而死亡。近期的研究表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尤其是在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和维持性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中PH的发生率很高,CKD合并PH不仅可加速肾脏病的进展,而且可明显增加CKD患者的病死率。因此,近年来,有关CKD与PH之间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术前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可手术性评估的结果,探讨评估CTEPH可手术病变与高肺血管阻力(PVR)不符的方法。方法将2002年3月至2010年5月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33例CTEPH患者纳入可手术性分析程序,其中男86例,女47例;年龄17~72岁(49.10±22.70岁)。按术前CTEPH患者可手术性评估程序将133例患者分为可手术组(A组,n=82,年龄47.80±21.60岁)和不可手术组(B组,n=51,年龄50.30±23.40岁)。两组患者入院后用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肺动脉CT造影检测并计算CTEPH导致的阻塞肺动脉段(OPS),检测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和PVR,计算NT-pro BNP/OPS和PVR/OPS。结果 A组82例患者进行了全身麻醉试验,其中81例麻醉试验阳性,施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TE)治疗,1例围术期死于持续性残余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衰竭,全身麻醉试验特异性为98.78%。术后随访80例(98.77%),随访时间1~95个月(42.70±28.40个月),死于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B组51例CTEPH患者中手术不可探及病变32例(62.75%),合并严重疾病13例(25.49%),PVR过高而与手术可探及病变不成比例6例(11.76%)。A组81例全身麻醉试验阳性患者的NT-proBNP/OPS为80~150 pg.ml-1/OPS,PVR/OPS为50~100 dyn.s.cm-5/OPS。B组6例高PVR与手术可探及病变不成比例而未手术患者的NT-pro BNP/OPS(315.00±83.00 pg.ml-1/OPS vs.115.60±40.50 pg.ml-1/OPS,P=0.000)和PVR/OPS(190.00±57.00 dyn.s.cm-5/OPS vs.76.40±26.30 dyn.s.cm-5/OPS,P=0.000)明显高于A组全身麻醉试验阳性患者。结论外周型CTEPH手术不可探及病变、合并严重疾病、手术可探及病变与PVR严重不一致是三种最常见的不可手术情况。NT-pro BNP/OPS、PVR/OPS可作为评估手术可探及病变与PVR严重不一致的指标。全身麻醉试验可作为手术前最后的可手术性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肺动脉高压监测手段的评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肺动脉高压监测手段的评估左顺庆综述高尚志审校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hypertension,PH)的诊断标准是: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平均压(MPAP)大于3.3kPa(25mmHg),运动状态下大于4.0kPa(30...  相似文献   

17.
开胸术后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1986年1月~1996年12月行胸外科手术7871例,发生肺动脉栓塞33例,发生率为042%;死亡17例,病死率521%(7/33)。用肝素(heparin)治疗10例均死亡,病死率100%。而使用尿激酶(urokinase)加肝素治疗的2...  相似文献   

18.
完全性大动脉错位、室间隔缺损伴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8月至2005年8月,我们对5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D—TGA)、室间隔缺损(VSD)伴重度肺动脉高压(PH)患儿施行VSD补片开窗的大动脉调转术,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西地那非对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手术后肺动脉高压的作用,Peiravian等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人选2002年9月~2004年9月,一组室间隔缺损术后中到重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压/主动脉压比值为0.76±0.17)且全身去饱和(主动脉氧饱和度=0.89±0.11)的患儿,给予患儿口服西地那非[0.3mg/(kg·3h)],服用24~48h(西地那非组);  相似文献   

20.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的手术方法,总结其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1月~2006年8月我科施行心内隧道TCPC和心外管道TCPC治疗21例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术式间术前、术后的临床指标。结果全组共死亡2例,1例死于术后反复发生心室颤动,1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术后发生并发症16例,其中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7例,乳糜胸5例,经行胸腔闭式引流或胸腔穿刺后治愈;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各1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19例生存患者术后紫绀均得到有效改善;除心内隧道TCPC平均手术时间(288.5min vs.217.1min,P〈0.05),呼吸机平均使用时间(9.63h vs 65.8h,P〈0.05)长于心外管道TCPC外,两种手术方式术后中心静脉压(CVP)、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平均肺动脉压(MPAP)、上腔静脉吻合口压差(SVCPG)、下腔静脉吻合口压差(IVCPG)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6例,随访时间2个月~2年,无死亡患者。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片复查结果满意。结论TCPC是治疗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相似,但各有利弊,对婴幼儿患者选择心内隧道TCPC较为合适,对年龄较大的患者选择心外管道TCPC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