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乳腺癌的前哨淋巴结活检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保宁 《中国医刊》2003,38(12):16-17
1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谈到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应追溯到Halsted时代。1894年美国医生Halsted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医院开创了乳腺癌根治术 ,称之为Halsted手术 ,奠定了肿瘤外科的治疗原则 ,即 :原发肿瘤连同周围组织及区域淋巴结的整块切除。这一术式使乳腺癌手术局部复发率由 5 8%~ 85 %下降到 10 %以下。Halsted手术是以局部解剖学为基础 ,并受到细胞病理学的影响 ,把乳腺癌视为局部病变 ,把区域淋巴结当做癌细胞通过的机械性屏障 ,淋巴结能羁留癌细胞 ,使其不逸入其他部位。Halsted手术很快在全球普遍应用 ,在半个多世纪中它的优势地位是无…  相似文献   

2.
A 24-year-old female patient was admitted to the ED in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because of fever for 7 days. Seven days ago, when she was shopping in the supermarket , she suddenly had a fever associated with chill, pharyngalgia, and dizziness, but without cough, sweat-night, frequent micturition, urgency and abdominal pain. At that time, her temperature was 38.6 ℃, so she was received treatment of Ciprofloxacin and cephalosporin in the local hospital.  相似文献   

3.
陈理达  施仲义 《河北医学》2001,7(4):351-352
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状况对指导治疗方案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1] ,现将我院 1989年 1月至 1999年 1月收治的 2 78例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情况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2 78例均为女性 ,平均年龄 4 9岁 ( 2 1~ 74岁 ) ;原发灶直径按国际 TNM分期分别为 :T1(≤2 cm) 42例 ,T2 ( >2 cm,≤ 5cm) 64例 ,T3( >5cm) 31例 ,T4 (直接侵犯胸壁或皮肤 ) 2 2例 ;平均直径 2 .8cm。所有病例均经乳癌根治手术并得到病理证实。2 方 法将腋淋巴结按解剖分布分为三区 :I区为胸小肌外侧组 ,从背宽肌前缘至胸小肌外缘 ; 区为胸小肌后组 ,位于胸小肌后 ; 区…  相似文献   

4.
刘国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6,(10):1386-138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腋窝肿大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确诊收治的9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腋窝肿大淋巴结的病理检查结果及良恶性淋巴结的超声诊断结果。结果本次共检出腋窝肿大淋巴结良性44例,恶性5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多数淋巴结恶性组患者的L/S比值<2.0,形态为类圆形或融合状,皮质厚度为偏心增厚,内部呈均匀低回声,皮髓质结构显示不清,与良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发现恶性组患者的血流较为丰富,且以周围型为主,与良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乳腺癌腋窝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好的作用,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位置、病理性质、ER、PR、HER-2基因表达以及患者年龄之间的关系、规律,以明确各因素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决定地位,为临床乳腺癌根治性手术中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指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2005.11-2007.10间152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筛选出危险因素并对每个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52例乳腺癌患者中,腋窝淋巴结存在转移者74例(48.7%),筛选出肿瘤大小、生长部位、病理性质为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而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与患者的年龄、肿瘤ER、PR、HER-2基因的表达没有关系。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主要是由多因素决定的,不应以某一因素作为乳腺癌手术中放弃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临床上乳腺癌术后对侧以腋窝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隐性乳腺癌极为少见,极易造成误诊,延误治疗。作者在临床实习期间,在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普外科所见以腋窝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隐性乳腺癌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江琴  曹博  杨兴霞  朱娟英 《浙江医学》2018,40(3):266-268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术前初步预测淋巴结转移情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3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肿瘤位置、脉管浸润、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ER、PR、Ki-67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或0.01),患者年龄、家族史、Her-2状态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无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进入模型的危险因素有7个,分别是肿瘤大小、肿瘤位置、脉管浸润、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ER、Ki-67(OR=1.902、0.563、2.821、0.183、1.528、2.236、1.498,P<0.05或0.01)。结论肿瘤大小、肿瘤位置、脉管浸润、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以腋窝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隐性乳腺癌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0年1月-2009年2月12例以腋窝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经临床查体、超声、钼靶未发现原发灶的隐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9例对乳腺及腋窝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所有病人均行甲状腺、胸部、腹部CT或全身PET-CT扫描排除其他脏器肿瘤转移,9例病人行单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3例病人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切除的标本行活检病理免疫组化检查。术后病人均行化疗、放疗,5例行内分泌治疗。术后随访最长10年,最短1年。结果隐性乳腺癌占同期本院1 550例乳腺癌的0.77%,病理检查2例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例为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其余未发现乳腺病灶。术后随访1例局部复发,无远处转移。结论磁共振检查对隐性乳腺癌有意义,化疗、新辅助化疗配合腋窝清扫术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前哨淋巴结活检 (SLND)对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ALN)的价值。方法 本组 30例原发乳腺癌患者 ,术前ALN阴性 ,术中注入美蓝 ,前哨淋巴结活检 ;随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ALND) ,术后行SLND、ALN连续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30例患者中 ,2 9例检测到SLN ,其中 2 8例的SLN可准确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 (ALNM)状态 ;假阴性率 11 1% ,总敏感性是 88 9% ,准确性是 96 6 %。结论 应用美蓝淋巴结定位方法进行SLND可以准确预测原发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患者腋窝良恶性淋巴结的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玲  何光彬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0):2740-2741
目的:对比分析乳腺癌患者腋窝良恶性淋巴结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探讨超声在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69例乳腺癌患者的41例转移性淋巴结与21例良性淋巴结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分析比较。结果:41例转移性淋巴结直径与21例无转移性淋巴结直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轮廓等级、L/T、髓质/皮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良恶性淋巴结不同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可为研究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腋窝淋巴结阳性数目是影响乳腺癌预后最重要的因子之一,而切除的淋巴结数目(1ymph nodes number,LNN)可能影响淋巴结阳性数目。故探讨评价LNN对淋巴结阳性乳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LNN不同,将行全乳切除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的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449例分为:A组(LNN〈10)123例,B组(LNN≥10)326例。比较2组临床病理特征,分别使用Kaplan-Meier法和Cox风险模型对患者的无病生存(disease-freesurvival,DFS)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A组的pNl、高淋巴结阳性比例和辅助放疗的比例明显高于B组。平均随访:A组43.59个月,B组41.34个月,有可比性。单因素分析显示:pN分期、LNN、淋巴结阳性比例、HER-2、辅助化疗方案和辅助放疗是影响DFS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pN分期、LNN、淋巴结阳性比例、辅助化疗方案和辅助放疗是影响DFS的因素。分层分析显示:在A组中,使用含紫杉类化疗方案和进行辅助放疗的DFS明显优于不使用含紫杉类化疗方案和不进行辅助放疗的DFS,而2种辅助治疗方案对B组的DFS无明显影响。结论LNN的减少可能影响淋巴结阳性患者的病情判断和治疗选择。LNN是预测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DFS的一个经济、有效因子。使用含紫杉类化疗方案和进行辅助放疗可弥补LNN不足对DFS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多种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 ,对 12 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全因素及逐步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前哨淋巴结转移、肿瘤的大小、肿瘤的部位、癌周浸润、CA15- 3等 5项指标 ,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 ,P值分别为 0 ,0 0 0 5 3,0 0 2 17,0 0 0 6 1,0 0 2 2 5 ,0 0 30 1。结论 前哨淋巴结转移、肿瘤的大小、肿瘤的部位、癌周浸润、CA15- 3等为乳腺癌患者的高危因素 ;了解此因素有助于临床准确判断ALNM状态。  相似文献   

14.
腋窝淋巴结状态是乳腺癌分期的重要指标,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判断和辅助治疗决策。近年来,有关腋窝淋巴结检测、评估方法的选择已成为,瞄床医生关注的热点话题。下面我们对腋窝淋巴结评估新策略及其进展进行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5.
518例Ⅰ,Ⅱ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按处理方法分为单纯放疗组和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加放疗组。两组5,10,15年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局部复发受年龄和治疗前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影响、与治疗方法及乳腺肿块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16.
电视乳腔镜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1,自引:1,他引:61  
Luo CY  Zhang J  Lin H  Yang Q  Huang X  Xue L  Zhang YZ  Li GH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2):1946-1948
目的 分析电视乳腔镜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 86例乳腺癌患者行腋窝脂肪抽吸后 ,采用乳腔镜施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5 5 3min。前 10例手术时间平均 10 3 2min ,后 76例平均 4 3 7min ,两者相差显著 (P <0 0 1)。术中出血很少 ,无一例因术中不易控制的出血而中转常规开放手术。平均每例取出淋巴结 15 3个 ,37例病理显示腋窝淋巴结受累 ,平均受累 3 6个。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 10 4个月 ,随访期间患者肩关节活动均良好 ,上肢无肿胀 ,无腋窝复发或套针处种植出现。结论 基于脂肪抽吸的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 ,临床可行 ,不仅微创又保留功能和美观 ,生活质量提高 ,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内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07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56例乳腺癌患者内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临床分期类似而行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内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组56例,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组37例,均为Ⅰ~Ⅱ期乳腺癌。内腔镜组无中转开放手术,未发生意外损伤、皮下气肿、脂肪栓塞等并发症。与传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组比较,淋巴结数目、腋窝引流量、引流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减少了出血量(128.1±24.0mL比194.8±59.1mL,P<0.01),缩小了手术切口(12.9±1.3cm比18.9±1.8cm,P<0.01),延长了手术时间(96.3±24.3min比80.6±14.4min,P<0.01)。术后平均随访15.7个月(12~27个月),无切口感染,内腔镜组患侧肩关节活动受限(1.8%比16.2%)、上臂麻木疼痛症状(3.6%比24%)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随访期间未发现肿瘤复发及切口种植转移。结论在选择性乳腺癌患者内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能够达到传统腋窝淋巴清扫治疗效果,并具有缩小手术切口、增加美容效果,减少并发症等优点,有关长期结果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前哨淋巴结(SLN)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非前哨淋巴节(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2月弋矶山医院收治的223例SLN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SLN阳性患者腋窝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223例S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均进一步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SLN平均取出(4.1±3.1)枚,其中平均(1.7±1.2)枚阳性。其中89例患者的腋窝NSLN可见转移,转移率为39.91%。脉管浸润、神经浸润、腋窝淋巴结超声状态、肿瘤大小、SLN阳性数目与SLN阳性患者NSLN转移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脉管浸润、神经浸润、超声腋窝淋巴结可疑阳性、肿瘤>2 cm及SLN阳性个数(≥3枚)为SLN阳性患者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SLN阳性的情况下,脉管浸润、神经浸润、超声腋窝淋巴结可疑阳性、肿瘤>2 cm及SLN阳性个数≥3枚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腋窝NSLN转移。当患者出现以上危险因素时,患者更容易从腋窝淋巴结清扫中获益,建议进一步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与骨转移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与骨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所有患者手术时均接受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并对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所有患者术后定期接受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全身骨显像。结果:292例乳腺癌患者中低分化癌骨转移率为27.3%(6/22),高分化癌骨转移率为45.2%(122/270),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1);有腋窝淋结转移的患者骨转移率为54.3%(100/184),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骨转移率为25.9%(28/10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1);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2年内和2年以上骨转移率分别为48.4%(62/128)和67.8%(38/5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25);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2年内和2年以上骨转移率分别为24.2%(16/66)和28.6%(12/42),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5)。结论:乳腺癌患者骨转移与乳癌的高低分化程度无关;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骨转移率增高,且随时间增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规律及腋窝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81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资料,按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分为2组,进行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组间(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检验提示哺乳史、肿瘤家族史、肿瘤大小、病理类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家族史、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是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因素(P<0.05).结论 哺乳史、肿瘤家族史、肿瘤大小、病理类型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转移与否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肿瘤家族史是影响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