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熊磊教授在临证时将脏腑辨证与经络辨证相结合,运用泻黄散治疗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病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1 本证、兼证、变证之概念。《伤寒论》原著并无本证、兼证、变证之称,而是后世伤寒之家在六经提纲又设的一种辨证分类方法。如《伤寒来溯集》日:太阳本病脉浮仲景以其或然或否,不可拘定,诊者……必须理会此等兼证:《伤寒指掌》日:在抵今之伤寒无不兼证而病……其各兼并之证列于六经正病之下……;《伤寒贯珠集》则以三证分治则本证用“正治法”,兼证用权变法,变证用救逆法。近年来,此分类方法得到普遍应用,并对三证之概念作了比较详细论述,如《伤寒论选续》、《中国原著选读》、《伤寒论诠解》等总括其意单纯一经病谓之本证在某经病基础上又出现了一些本来不是此经病所应有的一般症状称兼证(包括并病合病);由伤寒病失治误治而引起的内科杂病中叫变证。  相似文献   

3.
四逆汤防治疾病的理论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和临床实践两方面通过"四逆汤"这个方说明了中医学治病求本的本与天地、宇宙、自然之本源是相同的,体现了中医学是治病了的人而不是类同西医的治病,并参悟出中医学的内涵是以<黄帝内经>为宗旨,<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为大法,天人合一是医魂,仲景方药是医剑.临证时立足气一元论将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河图、洛书、五运六气、六经辨证、十二经脉和脏腑学说贯通,无论是常见病、多发病、抑或危急重症、疑难杂病,治疗用药始终体现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舌诊与中风浅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舌诊作为中医传统诊法之一 ,历来被祖国医学所肯定和重视 ,如《临证验舌法》所说 :“凡内外杂证 ,亦无一不呈其形 ,着其色于舌……据舌以分虚实 ,而虚实不爽焉 ,据舌分阴阳 ,而阴阳不谬焉 ,据舌以分脏腑 ,配主方 ,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误焉。危急疑难之顷 ,往往证无可参 ,脉无可按 ,而惟一舌为凭 ,妇女幼稚之病 ,往往闻之无息 ,问之无声 ,而惟有舌可验。”通过观察舌象 ,对指导临床诊断 ,治疗可提供比较确切之依据。笔者近年来临床工作中对于舌诊在脑血管病中的指导作用 ,有肤浅认识 ,现简述如下 ,请同道斧正。一、脱水药对舌的影响 :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5.
周芸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4):559-559
胞宫与脏腑经路密切相关,主要与脾、肾和冲、任二脉的关系最为密切。临床通过钊灸调整脏腑经络气血治疗子宫脱垂可获较好疗效。现将临证心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关于经方与时方的争鸣,愿提出我个人的三点看法,并希读者指正:1.不能含混的讲循经用药即是经方:按伤寒导源于內经热论篇,当然离不开经络脏腑,但仲景的伤寒金匮为汤方之祖脏,是根据內经进步发展起来的,而不是局限于经络脏腑。正如徐灵胎所说“治病者,必先分经络脏腑之所在,而后知其七情六淫所受何因,然后择何经何病对证之药,本于古圣何方之法,自然一剂而见效矣”。但他同时又认为:经络脏腑不能完全概括所有的疾病,他的结论是:“不知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泛,必无捷效,执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泥,反能致害。”徐氏这种说法,是符合仲圣辨证论治的精神。分经用药或引经报使,起于后代,神农本草经根本没有这种说法。若说分经用药的方剂即为经方,则张洁古的大羌活汤,九味羌活汤,陶节菴的柴葛解肌汤,以及后世所有的方,无不可称为经方矣.所以我对这种看法不同意。2.时方的起源;  相似文献   

7.
江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318-2319
崩漏证是中医妇科疑难危重病症之一,笔者试从子宫之藏泻功能对崩漏病机作一粗浅探讨,以就利于同道。1经失其常,暴崩漏下崩漏证病因繁冗,病症纷杂,传统的认识为凡阴道下血证,血势如崩似漏者皆属崩漏范围;有指崩漏为"经乱之甚";《中医妇科学》进一步明确指出:"崩漏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失常的病症,是指经血非时而下。"表明崩漏与月经病的隶属关  相似文献   

8.
于喜洪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5):110-112
呃逆,俗称"打嗝",是指气逆上冲,出于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的病症。属中医"呃逆"、"哕"范畴,是气由下冲向上,出于喉咽,呃呃作声,连连不绝,声短且频,有声无物之证。呃逆系多种原因导致气机升降不畅所致,总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其证有虚实之分。顽固性呃逆虽然病位在膈,但与胃、肠、肝、脾、肺、肾等脏腑相关。应根据其病史、临床表现等明确脏腑病变所致。一般来说,由胃、肠所致者十有七八,多由胃肠功能紊乱,失于通降,胃气上逆动膈所致。  相似文献   

9.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是重症肌无力的常见类型。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成效。眼肌型重症肌无力证属“本虚标实”,以“脾肾虚损”为本,“湿热”为标。脾肾亏虚,脾之运化、肾之气化失司,水液停聚,水湿内生;脾胃功能紊乱,湿停中焦,郁而化热,或久病耗伤肾之阴液,阴虚火旺,虚火上炎,而成湿热。脾肾为湿热所困则会加重脏腑虚损,使肌肉筋脉失养,骨骼精髓不充,而致四肢痿软,眼睑肌肉松弛。谢道俊教授结合前人与自身临证经验,提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治宜在“治痿独取阳明”、补益脾肾基础上,加以清热化湿。同时运用丹皮治疗本病颇有良效。本文归纳总结谢道俊教授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经验,并附临证医案一则。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乡村医药》2003,10(3):57-60
乌梅丸乃仲景《伤寒论》厥阴篇之主方。原主治“蛔厥”、“久痢”。夫厥阴者,内寄相火,阴中有阳,其为病,每厥热相兼,寒热错杂。同时肝为风木之脏,开窍于目,风木之为病易出现眩晕、目疾等疾病,影响中土则出现蛔厥、腹痛、下痢之证。余曾用此方治疗花翳白陷(慢性角膜炎、角膜溃疡)、眩晕(美尼尔综合征)、胃脘痛(十二脂肠球部溃疡合并憩室)、厥阴中风(持续低热)等证,取得了令人满意之效果。本篇就乌梅丸治疗上述病症介绍如下:眩晕之证已在眩晕证治中介绍、久痢已在“几种慢性炎症性疾患的证治要点”中介绍,故不重述。  相似文献   

11.
高建忠,山西中医学院傅山学院副院长,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经方研究室主任.长期从事经典方剂治疗疑难杂症的临床研究.临床上推崇仲景学说与李东垣学术思想.倡导"外感遵仲景,内伤法东垣".临证用药既具有伤寒学派的缜密,又具有易水学派的精细.高建忠老师认为:当临床上辨证的素材有限,不足以支撑辨证时,可以通过适当的推理,为临床辨证开辟新的思路.本文通过对高建忠老师临床病案的学习和整理,以案例分析的形式,结合高建忠老师的学术思想,举例说明临床推理辨证的实际应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为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中阴阳两虚所致男子失精,女子梦交而设名方。仲景原文论述为:"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由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龙骨,牡蛎所组成,具有调和阴阳,潜阳固精之功效。其临床应用广泛,如自汗,心悸,眩晕,不寐,遗尿,等病症均有良好效果。笔者每于阴阳俱虚,固守失职之证应用,皆有较好的疗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3.
乌梅丸乃仲景<伤寒论>厥阴篇之主方.原主治"蛔厥"、"久痢".夫厥阴者,内寄相火,阴中有阳,其为病,每厥热相兼,寒热错杂.同时肝为风木之脏,开窍于目,风木之为病易出现眩晕、目疾等疾病,影响中土则出现蛔厥、腹痛、下痢之证.余曾用此方治疗花翳白陷(慢性角膜炎、角膜溃疡)、眩晕(美尼尔综合征)、胃脘痛(十二脂肠球部溃疡合并憩室)、厥阴中风(持续低热)等证,取得了令人满意之效果.本篇就乌梅丸治疗上述病症介绍如下:眩晕之证已在眩晕证治中介绍、久痢已在"几种慢性炎症性疾患的证治要点"中介绍,故不重述.  相似文献   

14.
张元素是易水学派的首推代表。易水学派是以研究脏腑病机及其辩证为中心内容的一个医学流派。这一学派着重于脏腑证候的病机与治疗的研究。特别是把脏腑虚损的病机作为研究中心,重视精气的虚损一面,尤其对脾胃虚损最为突出。故其临证治疗上,常又多偏于温补,所以又称之为“温补学派”。  相似文献   

15.
徐文华 《安徽医药》2024,28(2):403-406
《温病条辨》“复脉法”源于《伤寒论》“复脉汤”,有滋阴助阳,益气养血之功效,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中医临床治疗。与《伤寒论》“复脉汤”不同在于,“复脉法”立足于阴阳、脏腑,提出以血脉理论为基础的复脉脏腑法和复脉阴阳法,其中复脉阴阳法可养气助阳、滋阴补血,复脉脏腑法可温补心阳、滋补肝肾。该文主要探析《温病条辨》“复脉法”起源及其方药的应用情况,为《温病条辨》临证应用“复脉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桂枝汤证是由于阴阳升降失调而形成的以营卫不和为特点的整体反应性证候。调和营卫是其临证疗效的关键所在,临床治疗范围很广,笔者仅举临证二则以示之。  相似文献   

17.
王琪 《贵州医药》1990,14(5):319-320
月经病是妇科之四大证之一,常见而且多变,变者以不调为多,调者尤以肝为要着.故历代医家均重视“调经必调肝”之论,兹将临证观察之经病与肝之各种错综复杂的症状及病因病机分析于下.  相似文献   

18.
马伯禄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9):3001-3001
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暂时或反复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病机为本虚标实,又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故根据“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原则,运用补、泻、通、调法则以补其不足,泻其有余,通其瘀结,调和脏腑.因其临证病机复杂多变,治疗法则宜灵活运用.现就笔者临床常用的治疗八法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19.
不寐是指经常性睡眠减少的病症。不寐证的治疗,有因外感而不寐的,因燥屎、宿食、痰喘而不寐的,因痛而痒而不寐的,种种原因,难以悉数。就本病的病因,主要是七情所伤,思虑老倦太过或暴受惊恐,年老体虚所致。主要病机是由于气血阴阳失和,脏腑功能失调。在治疗上,补虚泻实,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的基础上安神定志是本证的基本治疗方法。不寐一证与情志变化较大,因此除药物治疗外,还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说服工作,解除烦恼,消除顾虑。并应加强体育锻炼,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  相似文献   

20.
<正>咳嗽是肺系疾患的主要证候之一,《内经》对其早有专篇论述。《素问?宣明五气论篇》说:"五气所病……肺为咳。"咳嗽是临床常见的症状,病变在肺和呼吸道以咳嗽为主要症状,按咳嗽的病辨证论治,故古人曰:"咳者,肺之本病也。"又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肺为华益、清肃之脏、毫毛必咳等说语,认为咳与肺脏关系最为密切。然而,也有因其他脏腑病变影响到肺而出现咳嗽的,所以《素问?咳证》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