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窦炎症病理变化程度对血清、胃窦部粘膜组织中胃泌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对Hp阳性的活动性DU患者30例、Hp阴性的活动性DU患者10例、Hp阴性且病理表现仅有轻度浅表性胃炎的10例正常对照患者进行内镜、胃粘膜组织学、幽门螺杆菌和血清、胃粘膜组织胃泌素水平检测,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幽门螺力阳性患者血清、胃粘膜组织中胃泌素水平较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显著升高(P<0.01)。胃窦组织中生长抑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胃泌素、生长抑菌变化与DU的发生关系密切,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研究已发现雌激素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关系,临床上应用抗雌激素药物治疗也有一定疗效。胃动素是一种胃肠激素,它在胃癌组织中是否存在?与雌激素含量有无关系?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55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空腹血浆中SS、Gas水平作了测定,并就其在溃疡出血、幽门螺旋菌感染、H_2RA治疗后等多种状态下的进一步改变作了观察。结果表明溃疡病患者SS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并发出血、幽门螺旋菌感染、H_2RA治疗后,血中SS和Gas水平未受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内镜及病理检查证实的胃、十二指肠粘膜良 性病变患者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胃泌素和血浆胃动素浓度,比较正常人胃泌素、胃动素含量,以了解胃、十二指肠粘膜良性病变患者胃泌素、胃动素  相似文献   

8.
心理社会因素和胃动素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心理社会因素和胃动素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胡小宣凌奇荷湖南医科大学附二院消化内科本研究采用病例配对方法,对生活事件、A型性格、心理健康水平及血浆胃动素变化与十二指肠溃疡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以了解心理社会因素在十二指肠溃疡发生和防治中的作用。1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应用双PAP法对22例GU,25例DU和10例胃癌患者的正常胃窦部粘膜G细胞分布密度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DU组G细胞密度高于GU组和胃癌组(P<0.01),后两组G细胞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DU的发生可能与G细胞密度增高、胃泌素产生过多、刺激壁细胞泌酸功能亢进有关,而GU的发生似与G细胞数量无明显关系。本文还观察了22例胃癌中的胃泌素型癌细胞,发现各型胃癌中均有少数癌细胞含有胃泌素,推测胃癌细胞可能来自胃的多能干细胞。  相似文献   

10.
严重烫伤早期血胃泌素、胃动素及β-内啡呔的测定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严重烫伤休克后血清胃泌素(GAS)、β-内啡呔(β-EP)及血浆胃动素(MTL)浓度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意义方法:复制豚鼠背部30%Ⅲ°烫伤模型(假烫组,烫伤组),分别在其伤后3 h、6 h、12 h、24 h、48 h及72 h处死取血,RIA法测血清GAS、β-EP及血浆,MTL的浓度,同样方法复制10%Ⅲ°、20%Ⅲ°豚鼠背部烫伤模型,并对20%Ⅲ°烫伤豚鼠部分延迟复苏,后按时段采血。结果:GAS在伤后3h降至最低值,6 h至24 h一直维持于低水平,至48 h上升到对照值水平;MTL伤后3 h开始明显降低于对照值,12 h达最低值,其后略有上升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β-EP在伤后48 h内各时点均高于对照组,但在伤后6 h和12 h最高,以后有所下降。烫伤越重,休克复苏越延迟,血GAS、MTL、β-EP变化越大结论:严重烫伤早期血胃肠激素水平有明显变化,休克程度和延迟复苏对其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1.
不同胃病患者血清、胃液、胃粘膜锌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了血清、胃液、胃粘膜组织微量元素(Zn)含量测定及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表明: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液、组织Zn含量均比正常人明显降低(P<0.001)。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比非感染者胃液、组织微量元素Zn下降更为显者(P<0.05)。  相似文献   

12.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至今尚无定论。近年来自由基损伤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已引起学者们的兴趣。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作为体内超氧自由基的清除剂,其含量和性质的变化亦愈来愈受重视。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幽门结扎法,氢气清除和应力感受器技术分别测量了丹参注射前后胃液分泌量,胃体十二指肠粘膜血流量和胃窦运动的改变,以进一步探讨丹参的抗消化性溃疡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丹参灌注后40分钟左右,胃泌素所致的胃液分泌亢进和胃酸排出增多受到明显抑制;丹参注入后20分钟,胃体和十二指肠粘腹的血流量分别增加了25.3%和28.3%(P<0.01);丹参对胃窦运动的收缩频率无影响,但却抑制其收缩振幅,注入丹参后10、30和60分钟,胃窦运动指数分别下降了14.96%、16.26%和14.90%(P<0.05)。上述结果提示,改善粘膜血流供应,降低胃窦运动是丹参抗消化性溃疡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浆胃动素、胃泌素测定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 4 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及 32例正常人的血浆胃动素 (MTL)、胃泌素 (GAS)水平的测定。并就临床意义作初步讨论 ,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一 )正常人 :32人 (男 17,女 15 )。均为健康查体者 ,无心、肾、胃、肝等疾患 ,各项检验指标均正常。年龄 34~ 6 9岁 ,平均 4 8 9岁。(二 )病人组 :4 0人 (男 2 2 ,女 18)。均根据 1986年 11月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结合 1988年罗马国际会议提出的肠易激综合征的定义作出诊断。 4 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根据临床表现又分为腹泻型 2 2例 (男 12 ,…  相似文献   

15.
有关家族、双生和血型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遗传因素对十二指肠溃疡(DU)的发生起一定作用。Rotter 等己经证实血清Ⅰ型胃蛋白酶原和DU 有密切关联。最近,Ell-is 和Woodrow(1979)也证实了HLA-B12和DU 关联。这些研究提示遗传因素可能在DU 的病原学中起某种作用。本文研究DU和某些皮纹学特征的可能关联。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免疫印迹、ELISA和某些生化手段,测定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的(CAG)和胃癌(GC)患者的胃液、粪便、血清中CL-3单克隆抗体的相关抗原的含量、分子量和阳性率,并对其特性进行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检测胃液中CA72-4、CA-50、CEA,探讨其对胃癌辅助诊断及治疗后随访的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对象2007年~2009年,在我院就诊的120例(男69,女51)病人,年龄(34~78)岁,平均46.7岁。47例经胃镜病理或术后病理证实为胃癌;73例经胃镜病理、术后病理或2年半以上胃镜随访,证实为胃良性病变。1.2方法在做胃镜检查时取胃液10ml。标本于1h内低温离心,取上清液置-20℃保存待测。仪器采用上海日环仪器厂生产的SN-697型双探头γ计数仪;CA72-4、CA-50、CEA  相似文献   

18.
目的和方法:通过体外孵育试验,研究胃泌素和生长抑素对十二指肠和十二指肠溃疡(Du)旁粘膜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的影响。结果:活动期Du旁粘膜EGF含量减少,愈合期含量增高。五肽胃泌素可显著增加粘膜EGF含量;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可减少愈合期Du旁粘膜EGF含量,并有抑制五肽胃泌素增加EGF含量的作用。结论:十二指肠粘膜EGF含量减少可能是Du的发病因素之一;胃泌素可刺激十二指肠粘膜EGF合成,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幽门结扎法,氢气清除和应力感受器技术分别测量了丹参注射前后胃液分泌量,胃体十二指肠粘膜血流量和胃窦运动的改变,以进一步探讨丹参的抗消化性溃疡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丹参灌注后40分钟左右,胃泌素所致的胃液分泌亢进和胃酸排出增多受到明显抑制;丹参注入后20究钟,胃体和十二指肠粘膜的血流量分别增加了25.3%和28.3%(P<0.01);丹参对胃窦运动的收缩频率无影响,但却抑制其收缩振幅,注入丹参  相似文献   

20.
将外源性凝集素刀豆素A包被于ELISA板上,与检测血清或胃液反应后,封闭,用单抗MGd1-酶标SPA检测,以探讨鼠抗人胃癌单抗MGd1相应抗原(MGd1-Ag)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共检测血清183份(胃癌患者142例,正常人41例),胃液97份(胃癌患者72例,良性胃病患者25例)。结果显示:在118例未手术胃癌患者中,阳性58例,占49.2%;而24例胃癌切除术后患者中阳性4例,占16.7%;正常人阳性者为24.0%。胃癌患者胃液阳性率为41.7%,而良性胃病患者仅为4.0%。实验结果提示血清、胃液之中MGd1-Ag的检测对胃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