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康文摘     
《中老年保健》2012,(3):52-53
养生要养心中医强调养生必要养心,养心是保持脏腑功能健康运行的基础。如何"养心"呢?养"神明之心"宜调神恬淡虚无即保持平淡宁静、乐观豁达、凝神自娱的心境。心胸豁达常喜调节七情要逐步做到心胸豁达。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样才能保持内心平静。打坐去杂念即通过静坐、入定、冥想等方法使自己获得内心的平静。  相似文献   

2.
养心篇     
《健康大视野》2009,(16):28-28
养生首重养心。古人云:“天下根本,人心而已”。《黄帝内经》认为“心藏神”。《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合也”,均指出神出于心。  相似文献   

3.
调心:古代医家称心为“君主之官,精神之所舍”,生命之根,是精神活动的主宰。也就是说,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心是担负支配事物功能的总中枢。调心,安定被扰之心神,使不良的情感波动及时平静下来,就能改善或恢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无病时也该着意于陶冶性情,恬淡虚无,使心神稳定,“节思虑以养心”,则能防病于未然,达到却病延年的目的。 静神:保持恬淡虚无,防止七情六欲的纷扰,是  相似文献   

4.
养生要养心     
《中老年保健》2012,(3):52-52
中医强调养生必要养心.养心是保持脏腑功能健康运行的基础。如何“养心”呢? 养“神明之心”宜调神  相似文献   

5.
张明 《祝您健康》2022,(5):19-20
● 立夏以后重养心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立夏后,人的心阳会逐渐旺盛起来,也会有很多想法想要实行,正所谓"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  相似文献   

6.
养生必先养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养生之道在于"养心"心是一身之主。按中医的理论,"心"既支配血脉的运行,还主持精神活动,是人体最重要的组织,称之为"君主"之器官。所以养生必先养心,心强健是整体各个脏腑都能健康正常的基础。如果心处于不正常  相似文献   

7.
提起养生,往往人们会想到遨游山林,怡情爽神,顺其自然……其实不然,我国古人的养生思想很丰富,概括起来,大致有三个方面:养德、养性、养体。前二者养德、养性多指养心,是以增强和提高精神素养为中心内容的养生方法;养体则涵概了饮食、  相似文献   

8.
《长寿》1997,(12)
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是大脑的生理功能,即大脑对外界事物的反映。中医把这些生理活动归属于五脏,且主要归属于心,称“心主神志”。因此,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若心主神志的功能异常,则可出现精神意识思维方面的病变。若血虚、血瘀,或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心火不能下温肾水,均可导致心神失养,出现病变。养心安神  相似文献   

9.
张远桃 《现代养生》2014,(15):46-47
中医学认为:"心为神之居"、"心主神志"。"神"是人体生命活动外在表现的总称,也是人的灵魂。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好与不好,首先由神态和神采表现出来。尤其是中老年人,养神抗邪防疾,养神促进健身,愈加显得时不可待。故有"欲长生,必养神"之说。那么,炎炎盛夏,该怎样"养神"呢?静心"养神"。明代万全《养生四要》上说:"心常清静则神安,神安则精神皆安。明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  相似文献   

10.
五月份包含了二十四节气的立夏和小满,是夏天的开始,气温显著升高,植物生长旺盛。夏季火旺,对应人的五脏为心,此时是心的最佳保养时期。中医所说的心,包含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认为“心主血脉”、“心藏神”,即心不仅有主一身血脉、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同时又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主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所以,养心除了要注意对心脏的保养外,还包含了对心神的养护。  相似文献   

11.
人到老年,心、肾、脑力功能逐渐退化、记忆减退、智力下降,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心悸,头昏目涩,失眠多梦等症状。若能常食些养心安神、补血益智的膳食,定能营养神经和脑组织,缓解疲劳,调整精神状态而延缓衰老。下面简介几款养心宁神的药膳,供老年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炎炎盛夏,阳气最盛,暑热当令。中医认为,心通于夏气,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在五脏之中,心属火,汗为心之液,若暑热之邪伤心神,会伤心阴、耗心阳。夏天是心脏最累的季节,尤其要注意养心,老年人更应如此。夏季应该如何"养心"?1.静养心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人的心神易受扰动,从而出现心神不宁,心烦易怒。夏天养生首先要让心静下来,"心静自然凉"。静则生阴,阴阳  相似文献   

13.
谢伏 《现代养生》2010,(4):31-31
我国古人的养生思想很丰富,概括起来,大致有三个方面:养德,养性,养体。前二者养德,养性多指养心,是以增强和提高精神素养为中心内容的养生方法;养体则涵盖了饮食、锻炼身体、生活习惯等方面。古人尤其重视养心长寿的思想。“养心”是求得长寿的关键,那么,“心”列如何养呢?古代养生学著作及养生学家对此有精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静神与养生     
<正>中国古代将精、气、神奉为人之三宝,三者对人的健康和养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的神为生命的主宰,宜于清静内守,而不宜躁动妄耗。因此古人养生就以调神为第一要义。通过清静养神、四气调神等形式,最终达到体气平和而延长寿命。◇历代先贤注重静神精神养生的思想始于老庄,他们提出的"清静无为"的思想主张,老子在  相似文献   

15.
炎炎盛夏,阳气最盛。中医认为,人要健康长寿就应该“顾天应时”,遵循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心通于夏气,是说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心功能最强。一年四季都应养心,夏天尤其要注意养心,老年人更应如此。因为在五脏之中,心属火,汗为心之液,若暑热之邪伤心神。就会使体温调节失衡,大量蓄热而致汗出过多,从而伤心阴、耗心阳。所以,夏天是心脏最累的季节,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更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那么,夏季应该如何养心呢?  相似文献   

16.
明代文学家瞿祐说:“养生之法,以养心为主。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不病。”他研究、实践养生之道,得享高寿87岁。心理健康是人健康长寿的基石,“养心”就是拥有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人的健康从后天因素分析,主要有六大因素,即心理健康、生活规律、营养合理、运动适当、医药保健、环境良好。  相似文献   

17.
高峰 《现代养生》2014,(23):8-8
睡眠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充足的睡眠能给人补充能量,让人精力充沛,有"大补"之效。古代养生家认为:"少寐乃人之大患。" 先睡心,后睡目睡觉时排除一切杂念,保持心情恬淡,举念即除,渐除渐少,自会得以安眠。最重要的是心静、忘己。所以古之"寤、寐"有别:"神栖于目谓之寤,神栖于心始为寐。"只有"心"与"神"相会,才能真正入睡。《延寿药言》说:"临睡前宜用热水洗脚,将一切顾虑抛尽……神志安宁,入睡必易。"  相似文献   

18.
“神养”是一种以提高精神修养,坚守道德操守,陶冶品格身心的养生法,它有别于“食养”、“体锻”等养生方式,其主要内容是注重养生者的思想、道德、情操等精神心理的调养和优雅的兴趣爱好的培养等。中国古代哲学家董仲舒云:“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孔子亦云:“大德必得其寿。”推祟修身养性,以延其寿。  相似文献   

19.
杨璞 《家庭医学》2016,(7):12-14
正很多读者朋友都听说过"养生就是养心"这句话。《黄帝内经》记载:"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夏天天气炎热,昼长夜短,气候干燥;同时夏天出汗多,是消耗心阳最多的时候。所以夏天需以养心神为主,而神补最宜补心阳。中医所说的"心"并非仅仅指"心脏",而是包括心脏在内的整个神经系  相似文献   

20.
姚芳 《东方药膳》2003,(8):35-35,46
人到老年,脑、心、肾功能开始退化,记忆力下降,智能减退,易出现失眠多梦、健忘、心悸、头昏,注意力不集中、眼目干涩等症,若能常食一些养心益智药粥,可改善记忆,增强智能,消除疲劳,改善精神状态,延缓衰老。下面介绍几则养心益智药粥,供老年朋友们选用。龙眼肉粥原料:龙眼肉15g,红枣5枚,大米100g。制法:将龙眼肉与大米、红枣同煮为稀粥,早晚服食。若喜好甜食者,亦可加白糖少许。功用:养心,安神,健脾,补血,适用于心血不足之心悸、心慌、失眠、健忘、头目眩晕、耳鸣眼花、自汗盗汗等。龙眼即桂圆,有良好的养心补脾作用,为中医“养心益智要药,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