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安明 《人民军医》2003,46(6):351-352
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是指伤后首次CT检查未发现血肿区 ,再次复查CT发现的血肿。 1992~2 0 0 1年 ,我院收治经CT证实的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 75例 ,现对其CT表现、临床特点、出血时间与预后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75例中 ,男 5 9例 ,女 16例 ;年龄15~ 5 8岁 ,平均 38岁。均有外伤史 ,其中车祸伤 5 2例 ,重物砸伤 13例 ,摔伤 10例。伤后有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不清短暂昏迷 11例 ;头皮下血肿 6 0例1 2 CT扫描方法 首次CT检查均在伤后 2 0min~ 2 0h ,其中 2h内 5 6例 ,2~ 2 0h 19例 ,均未见脑内血肿征象。复查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急性腹直肌鞘血肿(RSH)的腹部CT平扫特征,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16例急性RSH患者的腹部CT平扫图像及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1例,年龄36 ~ 81岁,平均61.7岁.16例中接受抗凝治疗8例,抗血小板治疗2例.结果 16例腹部CT平扫均正确诊断,共发现18处RSH(其中2例为双侧发病),其中位于上腹部5处、下腹部13处.RSH的CT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高密度,位于腹直肌的背部,部分可跨越腱划,其形态与其发生的位置有关,弓状线以上血肿多较小,弓状线以下血肿多较大.16例中Ⅰ型血肿6例、Ⅱ型7例、Ⅲ型3例,Ⅰ型、Ⅱ型为少~中量出血,Ⅲ型为大量出血.结论 腹部CT平扫能够早期明确RSH的诊断和分型,有助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3.
急性巨大硬膜外血肿合并脑疝患者的急诊救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亭秀 《中华创伤杂志》2004,20(12):733-733
我院自 2 0 0 1年至 2 0 0 4年收治巨大硬膜外血肿合并脑疝患者 2 2例 ,均在门诊处置室行急诊钻孔减压 ,然后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患者预后较好。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男 1 4例 ,女 8例 ;年龄 1 5~ 5 6岁 ,平均 36 .5岁。交通伤 1 4例 ,高空坠落伤 4例 ,钝器击伤 4例。入院就诊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均 <6分 ,一侧瞳孔散大 1 7例 ,双侧瞳孔散大 5例。急诊CT扫描示硬膜外血肿合并脑疝 ,出血量为 80~ 1 2 0ml,平均 92 .5ml。1 2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根据头颅CT片在头皮上画出血肿的范围及脑膜中动脉在头颅表面的…  相似文献   

4.
1999~ 2 0 0 1年 ,我们应用YL 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14 9例 ,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86例 ,女 6 3例 ;年龄 35~ 72岁 ,平均 5 0 6岁。高血压病史 2~ 30年。入院时均行头颅CT。发病 2~ 72h ,平均 11h。出血部位 :基底节区 92例 (破入脑室 39例 ) ,脑叶 14例 ,丘脑32例 (破入脑室 2 0例 ) ,小脑 11例。出血量 2 0~ 90ml。1 2 临床表现 入院时按意识分级标准分级 :Ⅱ级35例 ,Ⅲ级 5 2例 ,Ⅳ级 39例 ,Ⅴ级 2 3例。1 3 手术方法 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 ,应用YL 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 …  相似文献   

5.
段光明  吕捐献 《人民军医》2003,46(5):258-259
1994~ 2 0 0 1年 ,我们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病脑出血 34例 ,效果较好。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19例 ,女 15例 ;年龄 70~ 80岁。高血压病史 5~ 4 0年 ,平均 30年。发病前有劳累、情绪激动、排便、饮酒等诱发因素 2 1例 ,其中第2次出血 3例 ,术前GCS :12分以上 5例 ,9~ 12分18例 ,9分以下 11例。血压 >2 4 0 / 14 0kPa 16例 ,>2 0 0 / 14 0kPa 9例 ,<2 0 0 / 14 0kPa 9例 ,发病至手术 2~ 18h ,平均 7h。CT示出血位于基底节区 2 6例 ,皮层下 8例 ,其中合并脑室内出血 4例。根据田氏公式计算 ,血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内血肿体积(V)值与轴位CT图像上长(A)×宽(B)×高(C)值的相关性,并求两者的线性回归方程。方法:搜集83例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将层厚0.625 mm薄层图像传送ADW 4.5工作站,行VR并测量血肿体积值,在PACS上测量层厚5 mm图像的血肿A、B、C值,计算A×B×C值;通过SPSS 21.0统计学软件绘制出两者的散点图,算出相关系数r;通过线性回归方程Y=a+bX得出常数项a和回归系数b值。结果:V值与A×B×C值的散点图呈线性相关,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r=0.991,P0.001)。通过线性回归方程Y=a+b X得出a=0.737,b=0.432,血肿体积V=0.737+0.432×(A×B×C)。结论:回归方程脑内血肿体积V=0.737+0.432×(A×B×C),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为血肿的测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颅脑损伤伤情的不稳定性和进展性 ,部分病人在非手术治疗中可能因伤情加重而中转手术治疗。本文就 5 6例颅脑损伤非手术治疗失败而中转手术病人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男 3 5例 ,女 2 1例 ,年龄 2 4~ 72岁 ,平均 45岁。入院时GCS计分 ,6~ 8分 2 2例、9~ 1 2分 3 2例、1 3分 2例。伤后2 0 min~ 3 h内首次 CT,提示急性硬膜外血肿 1 8例、脑挫伤 1 4例、脑内血肿并脑挫伤 1 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 7例、弥漫性脑肿胀 4例 ,CT正常 3例。所有病例中线结构移位<5 mm或颅内血肿量 <2 5 ml。采用脱水、止血、激素等非手术治疗 ,治疗期间病情持续…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3.0 T MR T1WI探讨正常颅盖骨骨髓转化年龄分布方式.方法 对360例行头部3.0 T MR平扫未见异常及临床、实验室检查和随诊观察正常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顺序依次分为<1、1~2、3~5、6~14、15~29、30~49、≥50岁绀,共7个年龄组,选择正中及旁欠状面T1WI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根据不同颅盖骨板障厚度、信号分布特点,进行颅盖骨骨髓MRI分型.年龄与分型间相关性比较采用线性相关x2检验.结果 正常颅盖骨骨髓T1WI分为4型:(1)正常颅盖骨骨髓Ⅰ型115例,其中Ⅰ a型47例,平均板障厚度(h)为(1.24±0.31)mm;Ⅰ b型68例,h为(1.76±0.37)mm;Ⅱ型57例,h为(2.78±0.69)mm;Ⅲ型148例,其中Ⅲa型18例,h为(2.33±0.65)mm;Ⅲb型88例,h为(4.01±0.86)mm;Ⅲ c型42例,h为(4.31±0.73)mm;Ⅳ型40例,其中Ⅳa型25例,h为(5.17±1.02)mm;Ⅳb型15例,h为(5.85±1.45)mm.(2)<1岁组40例,Ⅰ a型20例,Ⅰ b型20例,h为(1.47±0.42)mm;1~2岁组40例,Ⅰ a型16例,Ⅰ b型18例,Ⅱ型6例,h为(1.68±0.52)mm;3~5岁组40例,Ⅰ a型8例,Ⅰ b型18例,Ⅱ型14例,h为(1.84±0.73)mm;6~14岁组60例,Ⅰ a型3例,Ⅰ b型12例,Ⅱ型27例,Ⅲa型0例,Ⅲb型12例,Ⅲc型6例,h为(2.92±1.00)mm;15~29岁组60例,Ⅱ型7例,Ⅲa型5例,Ⅲb型27例,Ⅲc型15例,Ⅳa型6例,h为(3.95±0.97)mm;30~49岁组60例,Ⅱ型3例,Ⅲa型7例,Ⅲb型29例,Ⅲc型15例,Ⅳa型3例,Ⅳb型3例,h为(4.30±1.35)mm;≥50岁组,Ⅲa型6例,Ⅲb型20例,Ⅲ c型6例,Ⅳa型16例,Ⅳb型12例,h为(4.51±1.40)mm.(3)Ⅰ、Ⅱ、Ⅲ、Ⅳ型的年龄组与分型间呈线性相关性(x2=266.36,P<0.01),即随着年龄增长,颅盖骨骨髓南Ⅰ型向Ⅳ型转变.结论 3.0 T MR T1WI正常颅盖骨骨髓转化年龄分布方式具有特征性规律,随年龄增加,颅盖骨骨髓逐渐由Ⅰ型向Ⅳ型转变.  相似文献   

9.
张华  李健丁 《放射学实践》2007,22(9):1004-1005
病例资料 2004年1月~2006年5月在我院经手术(穿刺活检1例)病理证实的淋巴管瘤患者5例,男3例,女2例,年龄4~55岁,平均23.4岁.均行CT检查(其中4例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1例仅行CT平扫).  相似文献   

10.
钻孔引流术是目前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 ,但术后血肿易复发、颅内继发性血肿和积气等[1] 。 1997~ 2 0 0 2年 ,我们采用扩大硬膜切口单孔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30例 ,避免了以上并发症。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30例中 ,男 2 5例 ,女 5例 ;年龄 2 3~ 81岁 ,平均 5 3岁。有明确外伤史 2 4例 ,多为轻微头部外伤。伤后距手术平均 2 5个月。临床表现分别为头昏、头痛、对侧肢体力弱、感觉异常、语言不流利或反应迟钝等。术前头颅CT平扫 ,表现为单侧脑凸面等密度或混杂密度的新月形或双凸镜形占位影 ,最厚层面厚度为 1 …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96~1998年采用直切口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病脑出血11例,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9例,女2例;年龄38~82岁,平均58岁。血肿部位:皮层下2例,壳核3例,丘脑6例;其中4例血肿破入侧脑室。血肿量:根据头颅CT检测数据用多田公式计算出血量(π/6×同一层面最长×最宽×血肿层面数)为60~110ml,平均70ml。发病至手术时间:8h~4d,平均28h。临床表现:除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外,昏迷9例,偏瘫10例,脑疝4例。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病病史。1.2 手术方法 均在全麻下进行,在距血肿最近处头皮作一直切口,颅骨钻孔后用咬骨钳开一…  相似文献   

12.
自发性肾破裂出血临床少见 ,多见于病理肾。本文收集经CT检查发现的自发性肾破裂出血 2 0例 ,对其血肿及病理肾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 ,探讨CT对自发性肾破裂出血病因诊断的价值。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0例中 ,男 7例 ,女 1 3例 ,年龄 2 3~ 70岁 ,平均 3 8岁。主要临床表现 :突发腰腹部疼痛 ,伴或不伴血尿。1 2 CT检查 本组 2 0例在发病后 1 5d内行首次CT平扫 ,其中 1 6例加作增强扫描 ,8例复查扫描。层距 0 .5~ 1cm ,层厚 0 .5~ 1cm。1 2 1 血肿显示 本组 2 0例 ,CT能清楚显示血肿分布于不…  相似文献   

13.
文萍  王珍丽  宋薇薇 《人民军医》2003,46(5):297-298
20 0 0年来 ,我们应用经颅多普勒 (TCD)及脑电地形图 (BEAM )对颅脑损伤 4 5例进行检查 ,并结合临床探讨其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脑外伤 4 5例 ,男 2 0例 ,女 2 5例 ;年龄 6~ 6 8岁 ,平均 5 2 3岁。均经CT检查确诊 ,于伤后 2h~ 2天入院。损伤类型 :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 ,硬膜外血肿 2例 ,脑挫伤 13例 ,硬膜下血肿 6例 ,脑震荡 6例 ,脑干损伤 4例。按照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计分法分型[1] ,轻型 (13~ 15分 ) 19例 ,中型 (8~ 12分 ) 15例 ,重型 (3~ 7分 ) 11例。伤后 14天 ,清醒状态 4 3例 ,植物状态 2例 ,同时…  相似文献   

14.
对我院近4年来,应用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为32例肺部病灶患者进行检查,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组32例患者,肺部X线平片及CT检查,均怀疑或不能排除恶性肿瘤,其中男27例,女5例,年龄23~75岁,平均61.2岁,肺部病灶大小是1cm×2cm~6cm×7cm,周围型24例,中央型8例。  相似文献   

15.
肠系膜囊肿并出血的CT诊断(附4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肠系膜囊肿 (mesentericcyst)比较少见 ,而囊肿出血多为在囊肿的基础上发生外伤等所致 ,CT容易误诊。笔者搜集了我院自1993~ 2 0 0 2年资料完整的 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肠系膜囊肿并出血病例 ,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资料与方法本组 4例中 ,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17~ 5 9岁 ,平均 3 6岁。患者皆因腹部疼痛、不适入院 ,病程最短 1d ,最长 2周。外科检查 :腹部扪及浮动性包块 ,表面光滑 ,深压痛。 4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2 结果2 .1 CT表现 CT均表现为腹腔内巨大囊性低或等密度灶 ,边界清晰 ,其中 …  相似文献   

16.
肾上腺损伤的CT诊断(附12例报告)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肾上腺损伤的CT表现 ,评价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例经CT复查证实、1例经手术证实的车祸伤患者肾上腺损伤CT扫描资料。结果 :外伤后 1h~ 7d内CT扫描 ,显示肾上腺血肿 12例 ,其中右侧 10例、左侧 2例 ,CT表现为肾上腺区域圆形、类圆形影 ,CT值 5 0~ 75HU ,密度均匀或混杂 ,直径 2~ 4cm ,边缘清楚或模糊 ;肾上腺周围组织损伤 9例 ,其中 5例为肾上腺周围脂肪内条纹状、斑片状高密度模糊出血影 ,4例为膈肌脚局限性增厚、密度增高。本组中 11例在外伤后 10~ 3 0d内CT复查 ,表现为肾上腺血肿密度从边缘开始缓慢降低 ,肾上腺形态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CT检查反映了肾上腺损伤的病理解剖改变 ,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疗效观察提供可靠的依据 ,是诊断肾上腺损伤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超声波加特定电磁波辐射仪 (TDP)治疗局部机化血肿 3 0例 ,临床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局部血肿患者 3 0例 ,男 1 8例 ,女 1 2例 ,年龄 6~ 64岁 ,平均 3 9岁 ,其中创伤 2 7例 ,不当按摩所致 2例 ,病程为伤后一月内 1 4例 ,三月内 1 6例 ;血肿位于颜面部 1 5例 ,肢体部 9例 ,其它部位 6例 ,血肿大小 2cm× 2cm以下 1 1例 ,2cm× 2cm以上 1 9例 ,最大一例为 9cm× 7cm。采用日本产ES 2型超声波治疗仪 ,患者取利于治疗的体位 ,血肿部涂足量的耦合剂 ,以 0 .5~ 0 .75W/cm2 声强 ,选择适当直径的声头 ,…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胆囊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胆囊癌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的CT资料,均经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CT表现。结果18例胆囊癌按影像学表现分为4种类型:a)胆囊壁增厚型5例,b)腔内型3例,c)肿块型9例,d)胆囊颈型1例。其中5例合并胆囊结石,8例伴肝脏侵犯。结论CT在胆囊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42例微创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 2 0 0 0年 ,我院采用床边锥颅尿激酶注射引流法治疗急性硬脑膜外血肿 4 2例 ,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3 3例 ,女 9例 ;年龄 6~ 65岁 ,平均 3 2 3岁。急性硬脑膜外血肿 3 5例 ,迟发血肿7例。术前平均GCS记分 13 2分。出血位于一侧颞顶部 2 8例 ,额部 6例 ,枕部 5例 ,双侧颞顶部 2例 ,后颅凹 1例。血肿量 18~ 56ml,平均 3 6 4ml。1 2 手术方法 根据头颅CT片于头皮表面标出血肿范围 ,局麻下在偏侧近边缘处穿刺 ,用颅锥垂直穿透颅骨外板 ,达板障后尖端逐渐向血肿中心倾斜3 0°~ 4 5° ,钻透颅骨内板后进…  相似文献   

20.
小脑幕和大脑镰硬膜下血肿的CT分析(附3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颅脑外伤中 ,硬膜下血肿是常见的颅内血肿之一 ,发生于小脑幕和大脑镰的硬膜下血肿相对较少 ,因其解剖结构特殊 ,血肿的CT表现也具有特殊性 ,故笔者收集本院 38例颅脑外伤合并典型小脑幕、大脑镰硬膜下血肿病人的CT资料加以分析 ,旨在提高对小脑幕和大脑镰硬膜下腔隙的解剖及其血肿CT表现的认识。1 材料与方法  本文收集我院 1997年 7月~ 2 0 0 2年 12月期间的小脑幕和大脑镰硬膜下血肿 38例 ,其中男 31例 ,女 7例 ,年龄 4 7~80岁 ,平均年龄 6 3岁。外伤后CT检查时间 1~ 2 4h ,3天~ 1个月进行过复查。扫描应用GEsytec 2 0 0 0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