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重型病毒性肝炎住院病例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探讨慢性肝炎重症化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349例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及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49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发生于急性肝炎的28例,发生于慢性肝炎有明确肝病史和无明确肝病史的分别为245例和76例;引起重型肝炎的病毒中以HBV单一或重叠感染率最高,占82.2%(287/349),6例(1.72%)未能确定病原,未发现单一HAV、HDV和HGV感染者,HBV重叠HEV感染者病死率为65.2%(15/23),HEV重叠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病死率为60%(18/30),均比单一HBV或单一HEV感染者高(P<0.01和P<0.05)。结论重型肝炎仍以HBV感染为主,HBV和HEV重叠感染可以加重病情、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41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抗-HEV-IgM/IgG及其它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HEV感染者112例(26.2%);其中单纯HEV感染者30例,两种以上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占73.2%;43.75%为HBV和HEV重叠感染,HAV和HEV合并感染占急性肝炎的40.58%。在重型肝炎中HEV感染率占57.89%,均为HBV和HEV重叠感染,病死率达72.73%。16.67%的单纯HEV感染者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变。结果表明,本地区戊型肝炎以散发为主,重叠感染多见。HBV与HEV重叠感染和HAV与HEV重叠感染是较常见的感染模式。在HBV感染的基础上重叠HEV感染是肝炎重症化的重要原因。HEV感染有导致慢性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吴淑坤  杨东亮  吴亮  周建  赵西平  田德英 《肝脏》2006,11(2):107-108
为了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重叠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发展为重型肝炎后的临床特征,我们对2005年1-7月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的48例重型肝炎患者和单纯慢性HBV重型肝炎50例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苏宁 《内科》2011,6(1):55-58
我国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高发区之一,约有1.25亿人口为HBV的慢性感染者。1999年庄辉等[1]对我国11个城市1 819例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研究发现,其中HBV感染率为24.8%,HEV感染率为8.6%。近年的大量研究报告显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慢性HBV感染重叠HEV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重叠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对慢性HBV感染重叠HEV感染与单纯戊型肝炎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167例戊型肝炎均为散发型,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以40岁以上成人发病为主,平均年龄为42.12±14.06岁,男女比例为2.71∶1。其中,慢性HBV感染重叠HEV感染(简称乙戊肝)79例(47.31%),单纯戊型肝炎88例(52.69%)。乙戊肝组重度黄疸(TB>280μmol/L)、严重凝血功能异常(PTA<40%)和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戊型肝炎组(P<0.01)。结论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慢性HBV感染者病情急性加重和重症化,甚至发展成致死性重型肝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特点。方法收集各型重型病毒性肝炎418例,分析其病原学分型及乙型肝炎病毒不同病原学模式与重型肝炎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重型肝炎以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为主,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愈后病毒阴转率较高。亚急性及慢性重型肝炎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居首位,占92.8%。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病原学模式中,以HBsAg、HBeAb、HBcAb阳性的重型肝炎发病及死亡率最高。乙型肝炎病毒与其他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与单纯感染比较死亡率无显著差异。单纯TTV感染可导致重型肝炎。重型肝炎发病后HBV DNA可自然阴转,阴转率可达53.6%。结论重型肝炎仍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主。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发生基因突变可能较易发生重型肝炎。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老年患者甲~戊型肝炎病毒重叠、HBV DNA阳性相应HBV M表现形式和重症肝炎病原学。方法检测我院1997年1月-2001年12月住院343例老年患者血清甲~戊型肝炎病原学指标,采用“前3年”“后2年”“共5年”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甲、乙、丙、丁、戊型肝炎分别为3例(0.87%)、167例(48.69%)、35例(10.20%)、1例(0.29%)、142例(41.40%);乙和/或戊、丙、甲、丁重叠感染59例,其中乙、戊重叠达40例(67.80%);未定型56例。HBV DNA阳性而HBeAg呈阴性病例占80.48%(33/41),重症肝炎中以HBV感染为最多,占72.41%(21/29),重型乙型肝炎外周血HBV负荷量大于4×10~3拷贝/ml以上,而HBeAg呈阴性者占76.19%(16/21)。近5年老年病毒性肝炎住院率为7.51%,病原依次为HBV、HEV、HCV、HAV、HDV感染,HEV感染显著上升,尤其是HBV和HEV重叠感染,应引起高度重视。结论 HBV感染均应查HBV DNA定性/定量,一则可反映病毒复制;二则可反映病毒变异,HBeAg阴性且ALT不正常者,不要认为HBV已清除,应考虑是否前C区变异可能,也可能是重症化的病因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重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特点及转归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探讨重型病毒尾肝炎的病原学特点。收集各型重型病毒性肝炎418例,分析其病原学分型及乙型肝炎病毒不同病原学模式与重型肝炎预后的关系。急性重型肝炎以甲型、戊型及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主,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愈后病毒阴转率较高。亚急性有慢性重型肝炎以乙型肝炎病毒毒感染居首,占92.8%。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病原学模式中,以HBsAgHBeAbHBcAb阳性的重型肝炎发病及死亡率最高。乙型肝炎病毒与其他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与单独感染比较,死亡率无显著差异。单纯TTV感染可导致重型肝炎。重型肝炎发病后HBVDNA可自然阴转,阴转率可达53.6%。重型肝炎仍以乙型肝炎病毒病毒感染为主。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发生基因突变可能较易发生重型肝炎。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FP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肝炎患者AFP水平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肝炎并经肝穿刺活检的310例患者,常规检测血清TB-ALT,AST,A/G,AFP及肝炎病毒标志,观察异常AFP水平与临床类型,病理类型,有无家族史和病因等的关系。结果:310例肝炎患者中发现AFP异常115例,阳性率为37.1%,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中均见有AFP异常者,根据病理,急性肝炎患者AFP阳性率最低,慢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较高,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1.7%.34.2%,57.5%和66.7%,按临床表现诊断,阳性率以慢性重型肝炎最高,慢性肝炎最低,而急性肝炎居中,在肝炎病因分类中单纯HBV感染或HBV基础上又有HAV/HEV感染者AFP阳性率较高,为35.3%和62.8%,HBV与HCV双重感染者为27.3%,单一HCV感染者6例中1例AFP阳性,单纯HAV或HEV阳性者未见AFP异常,此外,有肝癌家族史的肝炎患者AFP阳性率为57.9%,高于无肝癌家族史者。结论:肝炎患者AFP异常颇为常见,一旦发现肝炎患者AFP异常时,应考虑患者有HBV感染的背景,或为单纯HBV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或HBV基础上有HAV或HEV重叠感染者。  相似文献   

10.
1 一般资料 39例患者均为笔者在1997年6月~1997年12月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其诊断符合1995年5月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会讨论修订的标准。其中急性重型肝炎(ASH)1例,亚急性重型肝炎(SSH)8例,慢性病毒性肝炎中、重度30例。病原学检测:甲型肝炎病毒感染1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25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1例,甲、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6例,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2例,乙肝病毒合并血吸虫感染者4例。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测定能用于血吸虫病诊断及疗效考核的噬菌体展示肽基因序列,研究合成多肽抗原的血吸虫病诊断价值.方法扩增目的噬菌体,制备和纯化噬菌体DNA,对目的噬菌体中外源性肽的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和演绎氨基酸序列分析.根据血清反应强度和演绎氨基酸序列选择2个噬菌体的展示肽段进行人工多肽合成.以合成的多肽为抗原,建立血吸虫病诊断方法,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观察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同时检测治疗前及治愈后的血吸虫病人血清,观察该合成抗原的血吸虫病疗效考核价值.结果测定了14个噬菌体展示外源肽的基因序列,序列分析表明,其中有6个噬茵体的外源肽基因序列完全相同,其余8个噬菌体展示肽的基因序列不相同.分析演绎氨基酸序列,发现1个噬菌体展示肽中的3个连续的氨基酸(GVK)残基与血吸虫23 kDa分子氨基酸残基相同.合成多肽抗原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敏感性分别为92.3%和91.1%,与华支睾吸虫病人血清的交叉反应率为7.5%,检测健康人血清,特异性为95.5%.检测治愈后0.5年的同一病人血清,阴转率为55.3%,治愈后1年的病人血清中IgG抗体的阴转率为63.2%.结论 9个具有血吸虫病诊断价值的噬菌体展示表位的基因序列被确定,并证明了合成多肽抗原有较好的血吸虫病诊断及疗效考核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内镜下Oddi括约肌测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胆石症、胆囊切除术后等胆系疾病及功能性消化不良(FD)、糖尿病胃轻瘫(DGP)等非胆系疾病Oddi括约肌(SO)功能变化,通过内镜采用灌注式高分辨多道胃肠功能测定仪,对15例胆系疾病患者、13例非胆系疾病患者进行Oddi括约肌测压。结果显示,胆系疾病组的胆总管压力、SO基础压及蠕动波振幅明显高于非胆系疾病组(6.86±0.63kPa与1.27±0.10kPa,P<0.01;7.31±0.95kPa与1.87±0.16kPa,P<0.01;32.00±1.2kPa与24.14±1.5kPa,P<0.05);同时,非胆系疾病组的十二指肠压、SO蠕动频率及间期较胆系疾病组明显降低、减慢及延长(1.42±0.26kPa与0.30±0.10kPa,P<0.01;3.6±1.2次/分与2.2±0.4次/分,P<0.05;7.4±1.2秒与11.0±1.8秒,P<0.05)。结果显示,无论是胆系疾病还是FD及DGP等非胆系疾病均有SO功能紊乱,但表现形式相反,对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Measurable evolution occurs in laboratory populations of Drosophila under strong natural selection. The rate of adaptation to the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is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populations with genetic variability increased by radiation than in the control, nonirradiated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