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对178例CKD患者(非透析治疗120例,血液透析58例)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作回顾性研究。应用ELISA法检测SAA水平。分析SAA的变化与其他相关因素,特别是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结果CKD患者无论透析与否,SAA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血液透析(CKD5期)患者SAA水平较其他各期CKD患者更高(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CKD患者SAA水平与超声心动图异常、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尿蛋白量(24 h)、透析龄、血总胆固醇(Tch)、脂蛋白(a)[Lp(a)]、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β(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呈正相关;而与肾小球滤过率(GFR)、血清白蛋白(Al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po)A呈负相关。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AA与CRP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KD患者SAA水平升高可能与生成增加和排出减少有关。SAA是CKD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非透析的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性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血浆Fetuin-A水平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入选ESRD患者50例,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性患者各25例。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胎球蛋白A(Fetuin-A)浓度水平,检测相关血生化指标。采用Perason相关分析及偏相关分析法分析影响血浆Fetuin-A水平的因素。选择3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成人作对照组。结果:非透析的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性ESRD患者血Fetuin-A水平分别为(5.05±0.49)ng/ml、(2.23±0.35)ng/ml,均低于健康对照组(10.51±1.94)ng/ml,P〈0.01。非透析糖尿病性ESRD患者Fetuin-A水平高于非糖尿病性ESRD患者(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胎球蛋白A与血磷、钙磷乘积、C-反应蛋白水平成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24(P〈0.05),r=-0.37(P〈0.01),r=-0.35(P〈0.01);而与FBG、eGFR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251和0.264(P〈0.01)。校正血清CRP、血清钙及eGFR后,血清胎球蛋白A与FBG呈正相关(r=0.39,P〈0.05)。结论:非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较健康组血清Fetuin-A水平下降,但糖尿病性较非糖尿病性ESRD患者血清Fetuin-A水平升高,血糖是血清Fetuin-A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病(ESRD)血液透析患者血浆胎球蛋白A水平与血管钙化的关系,探讨血管钙化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40例ESRD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浆胎球蛋白A水平及对患者进行颈总动脉B超检查。所有患者的随访期限为12月。40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结果:ESRD患者血胎球蛋白A水平血液透析前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有血管钙化的患者胎球蛋白A水平明显低于无钙化者(P〈0.01),经血液透析治疗1年后,血浆胎球蛋白A水平较透析前明显降低(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胎球蛋白A水平与C-反应蛋白(r=-0.35,P〈0.01)、血钙磷乘积(r=-0.37,P〈0.01)、血白蛋白(r=0.31,P〈0.05),尤其血磷(r=-0.24,P〈0.01)相关。结论:ESRD患者经血液透析治疗后胎球蛋白A水平持续下降,血管钙化可能与血浆胎球蛋白A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瘦素(1eptin)水平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非血液透析患者20例终末期肾衰竭(ESRD)患者和正常人15例,检测其血浆瘦素和TNF—α、IL-6水平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1,P〈0.05,P〈0.05),但血液透析组和非透析组比较虽有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组和非透析组血浆瘦素水平均与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r=0.492,P〈0,05;r=0.481,P〈0.01:r=0.503,P〈0,02;r=0,404,P〈0,05)。结论:血液透析组和非透析组血浆瘦素、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血浆瘦素水平与TNF—α和IL-6水平明显相关,提示瘦素水平与促炎症因子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两者相互作用可能参与ESR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与评估容量状况的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40例血液透析患者连续3次透析前后的BNP、体重、血压,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其中30例患者计算出血浆容量改变。结果:40例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BNP、体重、平均动脉压(MAP)有统计学差异(P〈0.01),验后的多重比较进行每周3次相互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示BNP与体重、MAP无相关性(P〉0.05),BNP水平与LVEF值呈负相关(r=-0.586,P〈0.01)。30例患者平均血浆容量改变只有265ml,透析前后血浆容量变化与BNP水平变化无相关性(r=0.197,P〉0.05)。结论:透析前后BNP水平下降,但这些下降与传统评价容量状况的临床指标如体重、血压无关,这主要可能是因为透析前后血浆容量变化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脂代谢紊乱的临床特征及原因。方法检测10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空腹血脂,并对影响血脂水平及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血液透析患者脂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血清甘油三脂(TG)、载脂蛋白B(Apo-LB)水平显著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降低。TG与血清白蛋白(Alb)、透析时体外循环血流量显著负相关(r=-0.398,r=-0.219);HDLC水平与Kt/V显著相关(r=-0.305)。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发生率为73.6%,心血管病变为25%。伴心血管疾病的血液透析患者TG水平显著高于无心血管疾病者。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脂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TG、Apo-LB水平增高,HDLC水平降低。透析充分及透析时体外循环血流量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影响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水平与心脏瓣膜钙化的关系。方法以75例CRF患者[非透析组(ND)25例,腹透组(PD)28例,血透组(HD)22例1和10例健康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复合物法测定患者血清OPG水平,分析其与心脏瓣膜钙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各组CRF患者血清中OPG水平[ND组(4.77±1.74)μg/L、PD组(5.22±1.57)μg/L、HD组(5.35±1.72)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2.04±0.57)μg/L,P〈0.01]。OPG水平与年龄(r=0.311,P〈0.05)和C反应蛋白水平(r=0.353,P〈0.01)呈正相关。根据有无心脏瓣膜钙化分组后发现,存在瓣膜钙化的CRF患者OPG水平较无瓣膜钙化组显著升高[(6.28±1.66)μg/L比(4.59±1.40)μg/L,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OPG水平是CRF患者心脏瓣膜钙化发生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在CRF患者中,血清OPG水平与心脏瓣膜钙化相关。  相似文献   

8.
左卡尼汀对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和左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联合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HuEPO)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8例MH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治疗组于每次血液透析结束时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g;对照组每次血液透析结束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疗程均为6个月。2组同时于血液透析后皮下注射r-HuEPO(每周75-150U/kg)。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相关的实验室检查以及超声心动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0.01),〉HuEPO用量减少,且患者精神状态、体力、食欲、恶心、呕吐、透析耐受性、透析中肌痉挛、心律失常或低血压等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后6个月患者左心功能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左卡尼汀联合r-HuEPO可以明显改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肾陛贫血和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瘦素浓度水平与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40例DN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瘦素浓度水平及对患者进行颈总动脉B超检查。40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结果:DN患者血清瘦素浓度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有血管钙化的DN患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无钙化者(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瘦素浓度水平与C-反应蛋白(r=0.405,P〈0.01),血清磷(r=0.372,P〈0.05)及血肌酐水平(r=0.328,P〈0.01)呈正相关,而与血浆白蛋白(r=-0.386,P〈0.05)呈负相关。结论:有颈总动脉钙化的DN患者血清瘦素浓度水平明显升高,高瘦素水平可能参与DN患者血管钙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生血合剂联合rHuEPO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采用生血合剂(主要由熟地、何首乌、黄芪、当归、鸡血藤、川芎、丹参等制成颗粒剂)配合rHuEPO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30例,并设立对照组30例,观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Hb,Hct)、肾功能(Scr、BUN)、血清白蛋白、中医临床证候等.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Hct、白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H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治疗前相比:Hb、Hct、白蛋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cr、BU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血合剂联合rHuEPO优于单纯使用rHuEPO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的肾性贫血,临床实施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发生肾性贫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其与血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接受MHD 3个月以上、病情稳定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血红蛋白(Hb)水平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回顾性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观察期内实验室检查及透析相关资料。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贫血指标与透析相关指标、血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MHD患者发生贫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60例MHD患者入选本研究,年龄(63.11±11.35)岁,男79例(49.4%),女81例(50.6%)。患者透析龄(118.01±82.32)个月,血红蛋白(110.09±13.48)g/L,NT⁃proBNP水平中位数为3985 ng/L。贫血组73例(45.6%),非贫血组87例(54.4%),贫血组血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非贫血组(t=-3.714,P<0.001)。MHD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与每周透析时间(r=0.228)和血白蛋白(r=0.349)呈正相关,与血NT⁃proBNP水平呈负相关(r=-0.318);血细胞比容与每周透析时间(r=0.283)、血清钙(r=0.317)、血磷(r=0.264)、白蛋白(r=0.513)呈正相关(均P<0.05)。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血白蛋白、高NT⁃proBNP水平是MHD患者发生肾性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HD患者NT⁃proBNP水平升高与血红蛋白水平降低相关,低血白蛋白、高NT⁃proBNP是MHD患者发生贫血的危险因素。提示肾性贫血的治疗需要考虑改善营养不良和高容量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与血管钙化的关系,探讨糖尿病肾病血管钙化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11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及对患者进行颈总动脉B超检查。28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糖尿病无蛋白尿患者胎球蛋白A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Ⅲ、Ⅳ、Ⅴ期患者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合并血管钙化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胎球蛋白A水平明显低于非钙化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与血白蛋白水平(r=0.47,P〈0.05)呈正相关,与血清磷(r=-0.32,P〈0.01)、钙磷乘积(r=-0.45、P〈0.01)、C反应蛋白(r=-0.43、P〈0.01)呈负相关。结论:合并颈总动脉钙化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明显降低,低胎球蛋白A水平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钙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与营养不良之间的关系。方法:143例慢性肾脏病(CKD)4~5期的非透析CKD患者通过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法分为营养良好组和营养不良组,测定白蛋白、前白蛋白等生化营养指标,同时应用DEXA法测定所有患者全身肌肉组织及脂肪组织含量,以C反应蛋白(CRP)水平评价慢性炎症的状态。结果:143例患者平均CRP(4.64±7.51)mg/L,CRP升高(〉8mg/L)的比例为21.67%,营养不良组平均CRP及CRP升高比例均显著高于营养良好组(P〈0.01),营养不良组的前白蛋白水平较低(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P水平与血清Alb呈极显著负相关(Rho=-0.338,P〈0.01),与Pre—Alb呈极显著负相关(Rho=-0.347.P〈0.001)。Pre—Alb水平与LBM之间存在显著相关(Rho=0.25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FMDXA百分比、高血清CRP水平和低肾小球滤过率是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透析CKD患者中存在微炎症状态,微炎症状态与CKD患者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直接相关,血清前白蛋白较白蛋白更好地反映非透析CKD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不同时期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88例CKD患者(非透析治疗130例,血液透析58例)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作回顾性研究,应用酶比色法检测血清FFA、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并应用心脏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分析FFA水平的变化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结果:CKD患者无论透析与否,FFA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492.63±143.59)vs(302.65±142.18)μmol/L,P〈0.01],hs-CR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8.11±3.85)vs(4.63±1.34)mg/L,P〈0.01],在非透析CKD患者中,随着肾功能的逐渐减退,血FFA和hs-CRP水平也逐渐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HD组FFA和hs-CRP水平较非透析CKD各组更高(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FFA水平与hs-CRP、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心脏功能综合指数(Tei指数)、TG呈正相关(P〈0.05,P〈0.01),与LVEF、GFR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FA、hs-CRP和年龄是CKD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大约50%CKD患者FFA水平明显升高,且与hs-CRP及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相关,提示高游离脂肪酸血症是CKD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贫血情况,分析其相关因素,为MHD患者肾性贫血提供新的诊疗思路。方法选择2016年8月1日至28日荆州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MHD患者128例,其中男72例,女56例,平均年龄(53.5±13.3)岁,平均透析时间(32.13±17.04)个月。收集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并于透析前检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铁调素、血清铁、铁蛋白、不饱和铁结合力、叶酸、维生素B12、甲状旁腺素、钙、磷、镁,透析前后检测血肌酐和尿素氮。结果 128例患者平均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为(98.54±16.93)g/L,其中有28例Hb 110~120 g/L(占22%)。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Hb浓度与白细胞(r=0.279,P=0.001)、红细胞比容(r=0.279,P=0.002)、血清铁(r=0.188,P=0.033)、spKt/V(r=0.215,P=0.015)呈正相关;与铁调素(r=-0.302,P=0.001)、铁蛋白(r=-0.207,P=0.019)、不饱和铁结合力(r=-0.195,P=0.027)、甲状旁腺素(r=-0.264,P=0.003)、C反应蛋白(r=-0.203,P=0.022)均呈负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结果提示,Hb与红细胞容积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铁调素(P=0.001)及甲状旁腺素(P0.05)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MHD患者贫血与铁调素、白细胞、红细胞比容、血清铁、spKt/V、铁蛋白、不饱和铁结合力、甲状旁腺素、C反应蛋白、血清铁因素密切相关,与叶酸、维生素B12浓度等因素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骨桥蛋白(OPN)、白细胞介素-18(IL-18)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90例SLE患者及30例对照血浆OPN、IL-18的水平,以分析其与SLE的活动性及脏器损害的关系。结果:SLE患者血浆OPN、IL-1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浆OPN、IL-18水平明显高于无脏器损害者(P均〈0.01);SLE活动期亦高于非活动期(P均〈0.01)。相关分析表明,血浆OPN水平与IL-18呈正相关(r=0.331,P〈0.01);血浆OPN及IL-18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正相关(r=0.573,P〈0.001;r=0.315,P均〈0.01);与24h尿蛋白定量亦呈正相关(r=0.532,r=0.403,P均〈0.01);而与补体C3呈负相关(r=-0.472,P〈0.01;r=-0.398,P均〈0.01)。结论:OPN、IL-18可参与SLE的发病,与SLE的肾脏损害、活动程度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血浆OPN、IL-18可以作为诊断SLE活动性及LN诊断的有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具有健脾益肾、和中降浊、活血化瘀功效的扶肾颗粒对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疗效.方法:102例长程CA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为基础治疗,治疗组为基础治疗加用扶肾颗粒.结果:扶肾颗粒能明显改善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况,能改善患者食欲,降低主症评分及SGA评分(P<0.05),升高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P<0.05).结论:扶肾颗粒能有效改善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竭(CRF)血液透析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并探讨LPA水平在CRF血液透析患者的意义。方法:检测20例CRF血液透析患者血浆LPA浓度,并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结果:CRF血液透析患者血浆LPA水平(4.656±1.793)μmol/L与健康对照组(2.199±0.583)μmol/L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LPA的水平与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无相关性。结论:(1)CRF血液透析患者血浆LP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CRF血液透析患者血浆LPA水平与血脂的水平无相关性。(3)LPA可作为CRF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预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44例,依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UAER〈30mg/24h;糖尿病肾病组(DN组):UAER≥30mg/24h。DN组依据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分为两组,DN早中期组(EDN组):GFR〉30ml·min^-1·1.73m^-2;DN中晚期非透析组(LDN组):GFR≤30ml·min^-1·1.73m^-2。同时入选正常对照组(NC组)30例。测定血清SAA水平,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DN组SAA水平较SDM组显著升高(P〈0.05);SDM组SAA水平较NC组显著升高(P〈0.05);LDN组SAA水平较NC组、SDM组、EDN组显著升高(均P〈0.01)。SAA水平与尿白蛋白、腰臀比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SAA水平明显升高,并与DN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尿脂联素水平变化及与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DM)、微量白蛋白尿组(DN1)和大量白蛋白尿组(DN2);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ISA)测定各组血清、尿中的脂联素,血浆sTM水平。结果:DN1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于DM组(P〈0.01),DN2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于DN1组(P〈0.01)。DN1组的尿脂联素水平高于DM尿组(P〈0.05),DN2的尿脂联素水平高于DN1组(P〈0.01)。DN1组的血浆sTM水平高于DM组(P〈0.01),DN2组的血浆sTM水平高于DM组(P〈0.01)。血清脂联素与尿脂联素、UAER、血浆sTM呈正相关(r=0.564,0.412,0.587,P〈0.01),与Ccr呈负相关(r=-0.362,P〈0.01);尿脂联素与Scr、UAER、血浆sTM呈正相关(r=0.292,0.748,0.775,P〈0.01),与Ccr(r=-0.379,P〈0.01)呈负相关。结论:2型DN患者血清、尿脂联素水平可能是反映DN早期内皮损害的重要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