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比较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华法林和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脑栓塞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NVAF患者300例,其中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100例,予通心络胶囊0.52 g,3次/日,阿司匹林300 mg/d;华法林组100例,予华法林1.25 mg/d~5.00 mg/d,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8~2.5;阿司匹林组100例,予阿司匹林300 mg/d.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疾病治疗,随访5年,以脑栓塞发病率作为疗效判定依据.结果 脑栓塞年发病率;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为5.0%,华法林组2.4%(与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比较χ2=5.604 4,P<0.05),阿司匹林组为8.4%(与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比较χ2= 6.486 4,P<0.05).华法林组有4例出现脑出血,1例出现消化道出血,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有18例出现上腹痛、恶心,8例出现牙龈肿痛,阿司匹林组有16例出现上腹痛、恶心.结论 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预防NVAF脑栓塞的远期效果不如华法林,但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不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和INR.不愿意接受华法林治疗的NVAF患者给予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栓塞并发症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不适合服用华法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中,对比阿司匹林单药与阿司匹林与双嘧达莫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CHADS2评分至少为1分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98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阿司匹林组。观察两组血栓栓塞事件、各种出血事件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联合治疗组缺血性脑卒中和总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发生,联合治疗组发生轻微出血7例,阿司匹林组发生轻微出血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HADS2评分≥1分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阿司匹林与双嘧达莫联合预防血栓栓塞事件有效安全,优于单纯服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房颤)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患病危险是无房颤者的5~6倍.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均为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但预防效果抗凝治疗优于抗血小板治疗[1-2].我国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率低,抗血小板治疗应用广泛,但阿司匹林剂量多在300 mg/d以下[3-5].国外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剂量低于325 mg/d不能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危险.低剂量阿司匹林对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效果还需要随访研究证实.我们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阿司匹林服用剂量及对脑卒中的预防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调节剂量的华法林和阿司匹林预防老年非瓣膜病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97例60-75岁非瓣膜病慢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华法林治疗组每日口服华法林1次,调节剂量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 2.0-3.0。阿司匹林治疗组每日口服阿司匹林300 mg,分两次。观察两组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华法林治疗组缺血性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 0.94%,阿司匹林治疗组的年发生率3.9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主要不良反应皆为少量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大量出血病例。结论预防老年非瓣膜病慢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发生,调整剂量的华法林比阿司匹林具有更显著的效果,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病人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病人阿司匹林抵抗(AR)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并AR病人64例,分为联合治疗组(32例)及通心络组(32例).联合治疗组予通心络胶囊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通心络组则停用阿司匹林片两周后服用通心络胶囊.结果通心络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0.0%,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降低.随诊9个月,均无严重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冠心病AR病人,通心络有较好效果,与阿司匹林联用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具有高风险血栓栓塞患者运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脑卒中的发生率及高龄患者(≥65岁)运用华法林的安全性.方法 观察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心内科住院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具有高风险血栓栓塞患者204例,按照是否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华法林抗凝,起始剂量为2.0 mg/d,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2.0~3.0之间),对照组常规治疗,未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年脑卒中发生率,其次将治疗组按照年龄是否≥65岁分为高龄组和低龄组,比较两组年出血率及脑卒中发生率.结果 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组年脑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高龄患者与低龄患者的年出血率明显差异(P>0.05).结论 非瓣腊性心房勯动患者运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明显降低脑卒中发生率,且高龄患者运用适当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与华法林预防低危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确诊的125例低危NVAF患者,采用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调整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组,69例,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0~3.O]和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抗血小板治疗(联合治疗组,56例,阿司匹林100mg 1次/d+双嘧达莫100mg 3次/d)。观察两组患者死亡、血栓栓塞事件(缺血性脑卒中和外周动脉栓塞)及各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随访12~28个月。华法林组失访3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例,严重出血1例,轻微出血3例;联合治疗组失访2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2例,周围动脉栓塞1例,轻微出血2例,无严重出血病例。与联合治疗组相比,华法林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具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1/66)比5.6%(3/54),P=0.220];出血事件发生率呈现升高趋势,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6.1%(4/66)比3.7%(2/54),P=0.556]。结论无血栓栓塞高危因素的低危NVAF患者,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抗血小板治疗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8.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使栓塞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减少非瓣膜性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重要措施就是抗栓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10例非瓣膜性Af患者的抗栓治疗状况,比较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作用,为临床抗栓疗法的选择进一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强度和中强度华法林抗凝对老年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并发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7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老年稳定性CAD并发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共120例,根据华法林抗凝强度不同分为A组(60例)和B组(60例),分别采用低强度和中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及安全性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和体循环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全因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总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67%vs. 3.33%,P0.05)。结论低强度和中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稳定性CAD并发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总体疗效接近,但低强度华法林抗凝安全性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方法 入选病例为我院2010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9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4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为83.3%,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70,P<0.05);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好.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效果满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可靠,可以作为临床的理想治疗方案之一,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