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月珍 《职业与健康》2004,20(2):136-136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生率约为12%~85%,平均42%,发生时间多在SAH后1~14 d,7~11 d为高峰期.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Nimodipine)对CVS有一定疗效.本文对尼莫地平治疗CVS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不同剂量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疗效。方法从发病时间不超过48h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随机选出72例并且分别给予尼莫地平大、中、小剂量治疗。入院后均立即按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规给予降低颅内压、止血以及一般对症支持治疗。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患者脑血流收缩峰速度来测定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结果大剂量组与中剂量组用药后的脑血流速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中剂量组与小剂量组用药后的脑动脉血流速度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大、中剂量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的脑血流速度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小剂量组治疗前后的血流速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静脉滴注大、中剂量尼莫地平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显著。而小剂量尼莫地平则不能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3.
及时雨  齐平建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636-2637,2639
目的探讨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资料,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脱水、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止血、镇痛等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5d,治疗结束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压的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降低和控制患者的血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不同剂量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疗效。方法从发病时间不超过48 h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随机选出72例并且分别给予尼莫地平大、中、小剂量治疗。入院后均立即按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规给予降低颅内压、止血以及一般对症支持治疗。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患者脑血流收缩峰速度来测定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结果大剂量组与中剂量组用药后的脑血流速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中剂量组与小剂量组用药后的脑动脉血流速度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大、中剂量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的脑血流速度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小剂量组治疗前后的血流速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静脉滴注大、中剂量尼莫地平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显著。而小剂量尼莫地平则不能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重要并发症,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然而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我们已经对SAH并发脑血管痉挛的机制及防治有了新的发现和认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量泵持续泵人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隙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 94例SA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脱水、降颅压、止血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微量泵持续泵入尼莫地平(0.5~1.0 mg/h),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尼莫地平(40mg/6 h).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收缩期峰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MCA、ACA、PCA收缩期峰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CA、ACA、PCA收缩期峰速度均明显降低(P<0.01或<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45/48),对照组为69.57%(32/4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泵入尼莫地平预防和治疗SAH后CVS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尼莫地平药在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上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108例系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脱水将颅内压、营养神经等常规干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尼莫地平注射液静脉泵入治疗,半个月疗程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片,持续7d.对行开颅手术患者于手术野以尼莫地平稀释液灌洗.参考伤后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治疗后3个月随访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并监测颅内压变化.结果 观察组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在不同时间Vp值、GCS评分和颅内压差异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尼莫地平治疗可减少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评估米力农治疗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性及耐受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依据.方法:30名患者均经血管造影证实有脑血管痉挛,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应用米力农,一组应用罂粟碱.评估血管造影下脑血管痉挛的逆转情况、及其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米力农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用罂粟碱组,并且不良反应较小.痉挛脑血管直径增加47.9%.结论:本项研究显示米力农用于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是有效并安全的,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刘丽 《医疗保健器具》2014,(12):1571-1572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1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预后良好率分别为91.1%、58.9%,对照组分别为71.4%、30.4%,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效果显著,患者并发症少,预后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救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有效方法。方法对经DSA、CT、手术证实的3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用等量生理盐水置换脑脊液和椎管内尿激酶注射治疗,并静脉注射尼莫地平,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头痛等症状明显减轻至消失,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生理盐水置换垴脊液可快速消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之急性症状.对迟发性脑血管痉挛也有较好治疗和预防作用,而早期加用小剂量尿激酶椎管内注射,可以明显提高以上疗效,同时又不会增加再出血的危险。随机对照实验评价表明,尼莫地平可减轻继发性缺血的程度,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总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王明玉 《职业与健康》2009,25(12):1333-1334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评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04年以来42例CVS患者的TCD检测结果,并与SAH发生时间、出血程度(F isher分级)和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程〈6 d组以轻度为主,7~15 d以中重度为主,出血少量组CVS以轻度为主,出血多量组以中重度为主(P〈0.05)。SAH发生时间、程度对脑血管痉挛有明显影响,与SAH患者预后有关。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程度评估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隙出血(SAH)后继发脑血管痉挛(CVS)的最佳给药方式.方法 43例原发性SA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例,予以微量泵静脉推注尼莫地平0.5~0.8 mg/h,对照组21例,予以口服尼莫地平片60 mg/d,分3次口服;21 d为1个疗程.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脑动脉的收缩峰速度,观察两组CVS发生情况.结果 (1)治疗组在治疗后第7天,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的收缩峰速度明显减慢[分别为(98.56±17.25)、(75.89±12.58)、(51.21±3.02)cm/s],与治疗前[分别为(128.26±21.32)、(99.23±19.79)、(54.57±3.48)o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MCA、ACA在治疗后第14天[(103.83±16.01)、(84.14±14.21)em/s],PCA在治疗后第21天[(52.78±2.84)cm/s]收缩峰速度明显减慢,与治疗前[分别为(126.98±21.44)、(98.54±18.79)、(54.66±3.26)a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7、14天,治疗组MCA、ACA、PCA收缩峰速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量泵静脉推注尼莫地平治疗SAH后继发CVS安全有效,且优于口服尼莫地平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VS缓解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CVS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治疗SAH后CVS,前列地尔注射液与尼莫地平注射液疗效相当,但前列地尔注射液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VS缓解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CVS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治疗SAH后CVS,前列地尔注射液与尼莫地平注射液疗效相当,但前列地尔注射液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法舒地尔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法舒地尔治疗,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GCS评分、ESS评分及GOS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经尸检证实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叶血肿4例,临床表现均突然起病,头痛伴呕吐,1例有肢体瘫痪,2例有玻璃体下出血,2例发病后很快昏迷至死亡,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发死亡。病理上脑叶血肿特征为位置浅表,形状不规则,血肿与蛛网膜下腔的积血相连。病因3例为脑动脉瘤破裂,1例是脑动静脉畸形破裂。文中对血肿形成的机制进行探讨,指出与脑出血鉴别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应用前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