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8种中草药对致病性浅部真菌的抑菌效果,采用试管药基稀释法,测定8种中草药对8种致病性浅部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从而观察各种药物对浅部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8种中草药提取物对石膏样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羊毛状小孢子菌、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紫色毛癣菌、许兰氏毛癣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尤以白头翁、公丁香抗菌作用显著,其平均分别为MIC为10.10%、10.63%。表明公丁香、白头翁对红色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许兰氏毛癣菌、断发样毛癣菌、紫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有显著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绵马贯众中3种间苯三酚类成分进行研究,并考察它们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3种真菌的抑菌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对化合物进行鉴定.采用M38-A2微量稀释法,筛选单体化合物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3种真菌的抑菌活性,并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分离得到3个间苯三酚类化合物,分别为白绵马素AA,三环黄绵马酸ABB、黄绵马酸AB;3个化合物对红色毛癣菌的MIC分别为160、60、70 μg/mL,对犬小孢子菌的MIC分别为140、90、80 μg/mL,对须癣毛癣菌的MIC值均>160 μg/mL.结论 3个间苯三酚类化合物对3种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红色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的活性均优于须癣毛癣菌.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青蒿油对12种真菌试管内抗菌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红色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0.0625%,大脑样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0.25%,石膏样毛癣菌0.5%。皮炎芽生菌0.125%,裴氏着色真菌、孢子丝菌为1.0%,白色念珠菌2%,新生隐球菌为(±)2%,对烟曲霉菌和黄曲霉菌无抑菌作用。实验结果显示;青蒿油对皮肤癣菌和部分深部真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在真菌的体外培养过程中,相当于人毛囊浓度的雄激素对三种皮肤癣菌生长的影响。方法实验组选用含不同浓度甲睾酮的沙氏培养基,对照组采用不含甲睾酮的沙氏培养基,采用琼脂稀释法,分别接种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观察并比较菌落的直径大小、形态。结果红色毛癣菌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含高浓度雄激素可使红色毛癣菌生长受抑制,但须癣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组P〉0.05,提示本实验未发现雄激素对须癣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的生长有影响作用。结论本研究探讨相当于人毛囊浓度的雄激素对皮肤癣菌生长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雄激素对皮肤癣菌的作用和皮肤癣菌易感性因素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头癣的临床分类和病原菌分布。方法真菌学检查:①直接镜检,取患儿头皮屑和病发,光显微镜下查找孢子和菌丝。②真菌培养鉴定:将标本接种于麦康凯培养基和血培养基,鉴定菌种。结果真菌镜检阳性者243例占90.33%;真菌培养阳性者258例占95.91%。白癣169例,脓癣78例,黄癣16例,黑点癣6例。病原菌以犬小孢子菌居首位142株,其次须癣毛癣菌41株,红色毛癣菌21株。结论儿童头癣临床分类以白癣居首位,其次为脓癣、黄癣、黑点癣;病原菌以犬小孢子菌居首位,其次为须癣毛癣菌。  相似文献   

6.
目的:深入探讨在实验条件下甘草流浸膏对各种真菌的作用效果.方法:按照中国药典法制备甘草流浸膏,采用培养基法,对甘草流浸膏进行不同浓度的稀释,在不同浓度的甘草流浸膏培养基中,接种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红色毛癣菌、许兰氏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絮状毛癣菌、申克孢子丝菌,置28 ℃~30 ℃培养1周,观测结果.结果:单细胞真菌在不同浓度的甘草流浸膏培养基中都生长,而且有随着浓度增高生长旺盛的现象;多细胞真菌在高浓度的甘草流浸膏培养基中不生长,在低浓度中开始生长,并有逐渐生长旺盛的趋势.结论:甘草流浸膏对多细胞真菌有杀菌作用,实验条件下对单细胞真菌无作用.  相似文献   

7.
1961年12月~1985年12月,我院对皖北地区455例头癣患者进行了真菌的分离研究。共获得阳性培养385例,分离出5种真菌。其中铁锈色小孢子菌218例。黄癣次之,为102例:紫色癣菌与断发癣菌较少,分别为42例及7例;羊毛状小孢子菌仅6例。  相似文献   

8.
皮肤癣菌是一类能入侵角质层和角质组织的真菌,在人和动物可引起表浅感染。常引起感染的皮肤癣菌主要有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石膏小孢子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是一种最常见的亲人性致病性皮肤癣菌,呈世界性分布,也是我国最常见的皮肤癣菌。红色毛癣菌可以引起皮肤、毛发、指(趾)甲感染,且常引起足和指(趾)甲的慢性难治性感染。有研究统计它可以导致皮肤癣菌病中90%的慢性感染,  相似文献   

9.
韶关地区头癣类型及致病菌种分离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顺鑫  黄庆芳 《中外医疗》2009,28(35):115-115
目的为了解近年来韶关地区头癣类型及致病菌种分布情况。方法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皮肤科门诊诊治的头癣患者资料,并对80例头癣患者标本进行了真菌培养。结果115例头癣患者中白癣60例(52.2%),黑点癣39例(33.9%);脓癣16例(13.9%)。80例真菌培养阳性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为犬小孢子菌44株(55.0%),紫色毛癣菌18株(22.5%),断发毛癣菌7株(8.8%),须癣毛癣菌6株(7.5%),红色毛癣菌4株(5.0%),石膏样小孢子菌1株(1.2%)。结论韶关地区头癣中白癣发病率占首位,犬小孢子菌为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地区患者浅部真菌病发病情况及病原菌分布特点。方法:拟诊浅部真菌病患者标本进行直接镜检、分离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直接镜检阳性率70.6%(284/402),分离培养出402株真菌,其中红色毛癣菌245株、须癣毛癣菌63株、铁锈色小孢子菌50株、犬小孢子菌28株、念珠菌10株、疣状癣菌6株。结论:头癣主要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大多有宠物接触史,致病菌主要是铁诱色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足癣是其他浅部真菌病的一个重要传染源,因此,及早发现和防治足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中山地区手足癣病病原体的种类、分布和流行特点。方法:对1999年1月.2004年1月五年间收集的379例真菌直接镜检阳性的手足癣患者进行致病真菌的培养和鉴定分析。结果:379例病例共培养分离出病原菌330株,六个菌种,检出率为87.1%。菌种分布以红色毛癣菌为主,占64.24%;其次为须癣毛癣菌19.09%和念珠菌属13.94%;絮状表皮癣菌和犬小孢子菌分别占1.51%和0.91%;霉菌极少,为0.3%。结论:中山地区手足癣病的致病菌以红色毛癣菌为主,须癣毛癣菌和念珠菌属次之,亲动物性的犬小孢子菌有流行趋势,应引起临床和防治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蒜氨酸和蒜酶复合物的体外抗真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大蒜提取物蒜氨酸,蒜酶及蒜氨酸和蒜酶复合物对红色毛癣菌、絮状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白假丝酵母菌和新生隐球菌的最小抑真菌浓度,最小杀真菌浓度;观察其体外抗真菌作用。方法采用沙保培养基液体稀释培养法和琼脂平板稀释培养计数菌落法分别测定蒜氨酸,蒜酶及蒜氨酸和蒜酶复合物对红色毛癣菌、絮状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犬小抱子菌、白假丝酵母菌和新生隐球菌的MIC和MFC。结果蒜氨酸和蒜酶复合物对红色毛癣菌的MIC为1:256,MFC为1:128;对絮状毛癣菌的MIC为1:256,MFC为1:128;对石膏样小孢子菌的MIC为1:512,MFC为1:256;对犬小孢子菌的MIC为1:512,MFC为1:128;对白假丝酵母菌的MIC为1:128,MFC为1:64;对新生隐球菌的MIC为1:512;MFC为1:256。结论蒜氨酸仅对白假丝酵母菌有抑制作用,对其他试验菌无抑制作用;蒜酶对所有试验菌均无抑制作用;蒜氨酸和蒜酶复合物则具有明显的抗真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珊瑚姜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对珊瑚姜抑制细菌和真菌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珊瑚姜50%水煎剂和50%酒精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和伤寒杆菌都无抑制作用。珊瑚姜50%酒精浸液对石膏粉状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铁锈色毛癣菌和白色念珠菌等五种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它可能用于治疗皮肤丝状菌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蛇床子素内酯环完整性对其抑临床常见浅部真菌活性的影响。方法:配制pH=4和pH=9的蛇床子素溶液,以K-B法比较其对须毛癣菌、红色毛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在pH=4和pH=9时对三种真菌的抑菌圈直径对比分别为32mm∶22mm(P〈0.01)、35mm∶37mm(P〉0.05)和31mm∶29mm(P〉0.05)。结论:蛇床子素内酯环开环前对三种真菌均表现出较好抑菌活性,开环后对须毛癣菌抑菌活性消失,但对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红色毛癣菌则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癣是指3种真菌引起的浅表感染:包括大小孢子菌属、表皮癣菌属、毛癣菌属,这些真菌属统称为皮肤癣菌。  相似文献   

16.
消炎抗癣霜抗真菌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消炎抗癣霜对石膏样小孢子菌、石膏样毛癣菌导致的豚鼠体癣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纸砂法造成豚鼠体癣模型,观察消炎抗癣霜对其局部病变程度、真菌镜检和培养转阴率的影响.结果及结论消炎抗癣霜能够减轻真菌所致豚鼠皮肤病变程度,提高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的转阴率,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药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儿童真菌病病原菌种的分布及菌群动态变化。方法:将儿童真菌患者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和鉴定。结果:在2118份儿童真菌标本中,分离出1101株真菌,阳性率51.98%,皮肤癣菌,酵母菌,霉菌分别占菌株数的80.47%,18.53%和1.00%。浅部真菌病中须癣毛癣菌占首位,头癣中以紫色毛癣菌占首位(47.37%)。在20年中紫色毛癣菌相对稳定,许兰黄癣菌和断发毛癣菌逐年减少,而犬小孢子菌和须癣毛菌逐年增多。结论:儿童真菌病病原菌种在20年中有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武汉地区2011—2020年儿童头癣临床类型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对该病的预防和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20年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及住院儿童头癣患者的实验室资料,共收集儿童头癣患者542例,其中男性239例,女性303例。对患儿患处皮损进行真菌镜检和培养鉴定,使用χ2检验分析不同年龄段和临床类型儿童头癣致病菌谱的差异。结果 儿童头癣患者以学龄前儿童(3~<7岁)为主,占总人数的48.52%(263/542)。构成比前3位的致病菌分别为紫色毛癣菌(49.26%,267/542)、犬小孢子菌(31.55%,171/542)及须癣毛癣菌(9.96%,54/542)。不同年龄段头癣患儿致病菌种不同,紫色毛癣菌在各年龄段均为主要致病菌,其次为犬小孢子菌,7岁以上患儿犬小孢子菌感染率较7岁以下患儿降低,婴幼儿红色毛癣菌感染率较其他年龄段高。不同临床类型致病菌比较分析中,黑点癣致病菌主要为紫色毛癣菌和断发毛癣菌,白癣致病菌主要为犬小孢子菌,脓癣致病菌主要为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奈尼兹菌和红色毛癣菌,除铁锈色小孢子菌,其他菌种构成比在头癣临床类型...  相似文献   

19.
徐杰伟  李小平  何艳嫦  马均宝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1):1920-1920,1925
目的:通过对726例皮肤浅部真菌培养结果分析,探讨皮肤致病真菌菌种构成及防治方法。方法:刮取病人皮屑、甲屑、头发、溃疡分泌物,同时进行10%复方KOH直接镜检及改良沙保氏培养基作浅部真菌培养。结果:真菌镜检发现阳性383例(52.75%),浅部真菌培养阳性427例(58.68%),主要致病菌株有:红色毛癣菌343例(80.32%),白念珠菌24例(5.62%)、犬小孢子菌14(3.28%)、须癣毛癣菌13例(3.04%)、热带念珠菌及马尔尼菲青霉各9例(2.11%)、高里念珠菌5例(1.17%)、申克氏孢子丝菌4例(0.94%)、克柔念珠菌3例(0.70%)、紫色毛癣菌、新型隐球菌及甄氏外瓶霉各1例。结论:皮肤浅部真菌病的致病菌以红色毛癣菌为主,近年来酵母菌和马尔尼菲青霉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173例浅部真菌病致病性真菌菌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皮肤浅部真菌病致病真菌菌种的构成.方法 对173例真菌涂片阳性的浅部真菌病患者,取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及菌种鉴定. 结果 共分离培养出致病菌株9种,其中红色毛癣菌71株(41.04%);须癣毛癣菌32株(18.50%);白色念珠菌25株(14.45%);其他酵母样菌9株(5.20%);犬小孢子菌22株(12.72%);石膏样小孢子菌4株(2.31%);曲霉4 株(2.31%);链格孢菌2株(1.16%);絮状表皮癣菌1株(0.58%);混合感染3例(1.73%).结论 浅部真菌病的致病菌仍以皮肤癣菌为主,但其它种类真菌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