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灵丹散对实验性四氯化碳致肝损伤大鼠的疗效。方法健康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复方鳖甲软肝片对照组、灵丹散组。采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制备细胞毒性肝硬化大鼠模型,各用药组自造模4周起开始灌胃中药,共用药5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病理改变。试剂盒法检测血清AST、ALT、Alb等的活性,放射免疫法法检测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PCⅢ)。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肝功能异常,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明显升高,肝组织纤维化改变明显,灵丹散显著改善模型组大鼠肝功能及肝组织的纤维化病理改变。结论灵丹散可有效改善四氯化碳致肝损伤大鼠的肝功能及肝组织纤维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瑶药“猛老虎”对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建立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观察“猛老虎”对实验大鼠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透明质酸(HA)、干扰素-γ(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结果“猛老虎”醋酸乙酯部位(尤其是高剂量组)能明显减少大鼠血清中PCⅢ,LN,HA和TNF-α的含量,促进IFN-γ的增加,效果与秋水仙碱相当。结论“猛老虎”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抗肝纤维化活性的有效部位主要存在于醋酸乙酯部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红背叶根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流变和微循环变化的影响,从"络病学说"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中医病机。方法制备猪血清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红背叶根对该模型动物的全血黏度150/s切变率、30/s切变率、5/s切变率、1/s切变率、红细胞压积、舌下及耳廓的脉络变化的影响。结果红背叶根能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的全血黏度150/s切变率、30/s切变率、5/s切变率、1/s切变率、红细胞压积、透明质酸酶(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IV)、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指数,改善纤维化大鼠舌下和耳廓脉络的循环状态。结论红背叶根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流变和微循环变化的改善,提示"活血通络"可能是其抗肝纤维的主要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祛痰化浊法中药复方调脂积冲剂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CCl4复合高脂乳剂制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设定正常组、易善复对照组,测定血清HA、PCⅢ含量并观测肝组织TGF-β1的表达和肝病理切片纤维化程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调脂积组与易善复组血清HA、PCⅢ含量明显降低(P<0.05),TGF-β1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减少(P<0.05),两用药组之间疗效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调脂积能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HA、PCⅢ含量,减少TGF-β1在肝脏的表达,降低肝纤维化程度,疗效与易善复无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复合因素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通过观察调脂积冲荆对实验大鼠的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肝组织病理及部分肝功能生化指标的检测,探讨调脂积冲剂防治肝纤维化的有效性、可靠性,为进一步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48只Wistar雄性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成4组,即空白对照组、调脂积组、易善复组、模型对照组.采用CCl4合并高脂乳剂及酒精等复合因素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易善复作对照,观察肝功能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HA、PCⅢ的含量及肝组织中PDGF含量及病理的改变.结果:模型组各项指标均高于正常组.调脂积冲剂组可减轻肝损伤和纤维化变性程度,显著降低血清中ALT、AST的含量,降低血清中HA、PCⅢ,减少机体对PDGF的释放.结论:调脂积冲剂防治肝纤雏化的作用机制为:降酶、护肝,促进肝功能恢复,降低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含量.抑制细胞外间质中的胶原和蛋白多糖的生成,降低血清中HA、PcⅢ的含量.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降低肝组织中PDGF的产生.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抑制汇管区和汇管区周围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虎金丸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Ⅲ,PCⅢ)、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及层粘蛋白(laminin,LN)的动态影响。方法:采用CCl4所致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用放免法检测血清PCⅢ、HA、LN。结果:虎金丸能显著降低各期模型大鼠血清中HA、LN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长期疗效优于秋水仙碱组。能维持血清中PCⅢ的血清含量在肝纤维化期(9、12周)基本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虎金丸能延缓肝纤维化的形成,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藻鳖软肝汤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藻鳖软肝汤抗纤维化的作用。方法:用CCl4复合因素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用藻鳖软肝汤治疗,用生理盐水作对照,观察其对肝功能及纤维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藻鳖软肝汤对肝纤维化大鼠,有显著降低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明显改善肝功能的作用。结论:藻鳖软肝汤具有确切的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红花总黄素对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和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探讨红花总黄素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对照组,模型组,红花总黄素低、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皮下注射CCl4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低、高剂量红花总黄素组灌胃相应剂量红花总黄素水溶液。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Ⅳ)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GPT、GOT、Bil、HA、LN、IV-C、PCⅢ水平明显升高(P〈0.01),TP、ALB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红花总黄素组大鼠血清Bil、GPT、GOT、HA、LN、IV-C、PCⅢ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TP、ALB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红花总黄素能明显改善CCL4致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和相关血清指标,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水红花子对免疫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组、水红花子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腹腔注射无菌猪血清,剂量为0.3mL/100g,每周2次,连续12周。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每日灌服蒸馏水1mL/100g;其余各组灌服相应药物。采用放射免疫的方法观察肝纤维化大鼠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Ⅳ-C、PCⅢ)的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血清学标志物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秋水仙碱组PCⅢ、HA、LN显著降低;水红花子组LN、PCⅢ、HA、Ⅳ-C显著降低。结论水红花子可有效降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其作用优于秋水仙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诊断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47例慢性乙肝患者,通过对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指标(HA、Ⅳ-C、PⅢP和LN)检测,分析各指标对诊断早期肝硬化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探讨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指标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相关性.结果: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指标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相关性大小顺序为:r (Ⅳ-C=0.63) >r (PⅢP=0.40) >r (HA=0.28),而LN相关性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相关指标经ROC曲线分析,对肝硬化诊断敏感度大小顺序为Ⅳ-C (82.0%)>PⅢP (80.1%) >HA (49.2%),对肝硬化诊断特异度大小顺序为HA (74.1%)>Ⅳ-C (71.3%)>PⅢP (69.3%).结论: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能较好的反映肝纤维化病理分期情况.  相似文献   

11.
王Jie 《中药材》1995,18(6):312-314
对中药赤小豆用药历史的考察,认为《本草纲目》以前以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为主,自《本草纲目》至今则以赤小豆P.calcaratus Roxb.为佳。相思子混作赤小豆药用始见于明《本草原始》,中药腐婢是泛指豆科多种植物的小豆花,非特指赤小豆花。  相似文献   

12.
噎膈初期无呕吐,后期格拒会出现呕吐。反胃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中医内科学》教材上认为"噎膈"多属阴虚有热,"反胃"多属阳虚有寒。自古以来,有些医家认为"噎膈"即"反胃",也有医家认为"噎膈"与"反胃"为两种病,有"噎膈"为"反胃"之渐的说法,也有"反胃"为"噎膈"之渐的说法。"噎膈"与"反胃"属于两种病证,但在病机本质上均属中焦阳虚、寒湿内生,温中燥湿是"噎膈"与"反胃"的根本治疗大法。噎膈、反胃与现今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非常相似,借鉴该类病证的辨治经验,有助于提高现代临床上对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的辨治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观察结果发现,33例患者血浆 cAMP 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且两年以上组低于两年以内组,空腹血糖150mg/dl 以上组低于150mg/dl 以内组,表明病程越长,病情越重,降低越明显,与中医"久病多虚"的气阴两虚证改变颇相一致。22例24小时尿17-OHCS、17-KS、VMA 含量明显高于正常;11例血清 IgG 降低,IgA、IgM 明显增高,提示此型糖尿病与肾上腺皮质、髓质功能增强以及体液免疫功能改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六版《医古文》教材课文《东垣老人传》云 :“其明效大验 ,具载别书。”课文的注释云 :“别书 ,指《元史·李杲传》。”对此 ,我表示怀疑。  查《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1718页 :作者砚弥坚 ,原名贤 ,元德安庆人。生于公元 12 12年 ,卒于公元 12 89年 ,享年 78岁。其卒年距离元朝覆灭的洪武元年 (136 8)还有 80年。中国历史上 ,各朝代史书一般都是后一朝代人编修的 ,本朝不修史。《元史》就是在明代编著的。明洪武元年 ,即 136 8年 ,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编修元史。第二年 ,由宋濂等人领衔开局编写。《元史》记事起于 12 0 6年蒙古孛尔只斤·铁…  相似文献   

15.
运用五运六气学说分析庚辰年的气候特点为金运太过,全年气候干燥少雨,凡阴虚,血虚体质者应注意保养津液。  相似文献   

16.
从虚毒瘀论治干燥综合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虚、毒、瘀是干燥综合征发病的关键,病在肺、胃、肝、肾,以虚为本;病因可分为内外,燥毒为标;病久脉络阻滞,以瘀为果。宜采用治本的益气养阴润燥法,辅以活血化瘀散结通络法。  相似文献   

17.
论述吴鞠通"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博涉知病:辨三焦、辨脏腑、辨病因、辨病机、辨湿热与温热、辨阴伤程度、辨昏迷抽搐。多诊识脉:分表里、辨虚实、审病机、定治法、判预后。屡用达药:创新方剂以羽翼伤寒、研究性味以立方遣药、灵活加减推广应用、和合刚柔以相辅成。  相似文献   

18.
精、气都是古代哲学中的重要名词,意义深广。在"气一元论"的影响下两者均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并逐渐形成了"精气学说"。然在中医范畴下,精和气有了相对明确的分流,并且多是针对人体而言。精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原物质,气是功能活动的动力源泉,具有物质和功能双重性质,由此可知,精和气对人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着手于经典医学著作,查找相关论述,分析中医之"阴精"、"阳精"、"阴气"以及"阳气"的涵义,以期明确其所指并对今后中医阴阳相关名词的理解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从“升陷汤”浅析大气下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锡纯汲取《内经》之旨,参仲景、嘉言之说,于临床实践中升华理论,系统的阐述了“大气下陷”理论的内涵,并于此基础上创设升阳益气举陷法以及升陷汤诸方,发前人之说,补前人之未备,并用大气理论指导临床辨证,积累了宝贵的诊疗经验。本文研习张氏对“大气下陷”理论的认识,参合导师陈宝贵诸医案,从大气的渊源、生理功能、病因病机、主证、脉象及治疗、临床应用等方面浅析“大气下陷”理论。  相似文献   

20.
紫菀,女菀,白菀,山紫菀的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国兵  万德光 《中药材》1995,18(12):635-636
经考证:本草所载紫菀,与今所用紫菀Aster tataricus L.f.基本一致。女菀即今所用菀苑Turczaninowia fastigiata(Fisch)DC.,曾作紫菀的代用品。白菀有两种观点:《本草经集注》、《本草纲目》等以为是“紫菀之色白者也”;《新修本草》等以为即是女菀。山紫菀在古本草上未见其名,但《图经本草》对紫菀的描述及《证类本草》上“解州紫苑”图的地上部分,与今所用橐吾属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