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离子导入与促渗剂对双氯芬酸钠凝胶经皮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考察离子导入和经皮渗透促渗剂月桂氮酮对双氯芬酸钠凝胶经皮吸收的促渗透作用。方法 :以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高分子材料制备双氯芬酸钠凝胶 ,通过家兔在体被动扩散、月桂氮酮预处理、离子导入、月桂氮酮预处理加离子导入 4种方法 ,考察其血药浓度变化 ,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处理对皮肤的影响。结果 :双氯芬酸钠凝胶在家兔体内被动扩散其血药浓度无法测得 ,月桂氮酮预处理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0 h~ 7h)是 8.4μg· ml- 1 · h- 1 ,而离子导入、月桂氮酮预处理加离子导入后双氯芬酸钠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2 .7和 15 .4μg· ml- 1 · h- 1 。扫描电镜结果显示 ,电场及月桂氮酮对皮肤角质层并未引起明显的损伤。结论 :双氯芬酸钠凝胶家兔在体实验结果表明 ,月桂氮酮预处理和离子导入对促进双氯芬酸钠的经皮渗透有协同作用 ,且对皮肤不产生明显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微等离子束对豚鼠皮肤胶原组织作用效应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及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探讨微等离子束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15只豚鼠,每只豚鼠背部划分为实验侧和空白对照侧2个等分区域,给予60W/10 kJ微等离子束照射,于作用后即刻、1周后和1月后分别切取实验侧及空白对照部位皮肤行组织病理维多利亚-立春红染色,透射电镜分析和羟脯氨酸检测试剂盒进行含量测定。结果60 W/10 kJ即刻表现为表皮局灶性出现点阵状改变,部分表皮出现汽化缺失或者坏死变性,真皮浅层胶原组织出现点阵化表现和明显均质化;特殊染色显示微等离子束主要影响真皮胶原纤维,形成局灶性胶原纤维凝集和变性。1周后皮肤浅层胶原组织结构逐渐致密,排列有序,有少量组织细胞。1月后皮肤浅层胶原组织明显增厚,胶原纤维增粗并排列致密,弹力纤维呈局灶性增粗。透射电镜显示微等离子束作用后表皮细胞较完整,细胞间结构正常,但真皮胶原丧失正常结构,细胞结构消失,大量细胞凋亡明显,1月后仍可见少量细胞凋亡的表现但胶原结构逐渐恢复,浅层胶原纤维排列明显致密。羟脯氨酸测定显示微等离子束作用1周后羟脯氨酸含量要高于作用之前,但是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月后羟脯氨酸含量要明显高于作用前,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等离子束对豚鼠皮肤胶原组织作用有明显的刺激效应,其主要靶组织为真皮胶原组织,可以明显促进皮肤新生胶原的增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苍艾挥发油经外耳道给药的急性毒性、皮肤过敏性及外耳道皮肤刺激性反应,以评价该挥发油水溶剂的临床前安全性。方法 ①外耳道急性毒性实验:分别采用豚鼠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模型,按苍艾挥发油水溶剂15%浓度给药,1 d内4次耳道内给药后连续观察7 d;②皮肤过敏性实验:分别采用豚鼠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模型,连续7 d涂抹不同浓度(1%、5%、15%)苍艾挥发油水溶剂,以聚山梨酯80水溶液作为阴性对照,进行过敏性考察;③外耳道皮肤刺激性试验:分别采用豚鼠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模型,连续7 d将不同浓度(1%、5%、15%)苍艾挥发油水溶液浸湿的棉球,以聚山梨酯80作为阴性对照,分别放置耳道内,6 h后取出,连续给药7 d,进行外耳道皮肤刺激性考察。结果 ①外耳道急性毒性实验中,所有豚鼠外耳道及鼓膜、体质量无明显变化,未见明显全身毒性反应;②苍艾挥发油水溶剂及聚山梨酯80在所有豚鼠中未出现红斑、水肿等情况,评价为无致敏性;③外耳道皮肤完整组和破损组,均未出现红斑、水肿以及鼓膜变化反应,评价为无刺激性。结论 15%以内的苍艾挥发油对豚鼠外耳道及鼓膜安全无刺激性、无致敏性,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外用中成药,可用于临床上外耳道治疗的局部应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除草剂日益广泛的应用,对其毒性研究,也日渐被人们重视。我们对沈阳化工研究院合成的除草剂毒草安进行了急性毒性实验、蓄积毒性实验、致畸实验及致突变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毒草安对神经系统和肾脏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并有极强的蓄积作用。1/10LD_(50)剂量组毒草安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有致突变作用,未见有致畸效应。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参加实验人员,接触少量毒草安后,均出现皮肤红肿,严重者出现小水泡。为了研究和进一步证实毒草安的皮肤局部刺激作用、致敏作用及其作用强度,我们作了毒草安对白色豚鼠皮肤局部作用实验及迟发型致敏实验研究。一、毒草安对豚鼠皮肤局部作用实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暖贴巾对实验动物皮肤的毒性作用.方法 用暖贴巾分别对豚鼠完整皮肤与破损皮肤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家兔完整皮肤与破损皮肤进行刺激试验、豚鼠皮肤进行过敏试验。结果 暖贴巾对豚鼠完整皮肤与破损皮肤无急性毒性反应,对家兔完整皮肤与破损皮肤无刺激反应,对豚鼠皮肤无过敏反应。结论 暖贴巾对实验动物皮肤未见毒性、刺激性和过敏性反应,说明其毒性极低,为临床使用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依据。  相似文献   

6.
将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赖氨酸月桂基酯混合后注入三组小鼠的皮下,赖酯剂量分别为186mg/kg、420mg/kg 及950mg/kg。通过观察组织切片中炎症反应程度来研究其抗菌活性。结果为:①赖酯剂量为186mg/kg 时,脓肿阳性率、脓肿大小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均低于菌感染对照组,而与青霉素治疗组相似。提示该剂量赖酯在体内有一定抗菌活性。420mg/kg 及950mg/kg 组的脓肿阳性率、脓肿大小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菌感染对照组相似,而与青霉素治疗组的有差异。提示赖酯剂量增到420~950mg/kg时,在体内无抗菌活性。②赖酯可造成正常组织坏死,坏死率随剂量加大而增高(分别为23%,46%和61%)。③三种治疗剂量的赖酯均无明显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赖氨酸月桂基酯(赖脂)对小鼠经腹腔注射的急性毒性作用为:①赖酯生理盐水溶液的LD_(50)为85.67mg/kg,最大耐受量为24mg/kg,绝对致死量为187mg/kg。②小鼠中毒死亡(死于呼吸衰竭)最早发生在注射后2.5小时。③光镜下,肝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浊肿、水样变性,部分肝细胞胞质疏松化,有的呈气球样变,肝、肾微循环血管淤血。电镜下,肝细胞线粒体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及嵴消失,糖原颗粒减少、内质网轻度扩张、膜傍核蛋白体部分脱落。④86mg/kg组小鼠第10天平均体重与本组注射前相比未增长。55mg/kg以下各组及对照组第10天平均体重有明显增长。⑤赖酯的毒性效应似呈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复方煤焦油洗剂皮肤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对家兔皮肤急性毒性实验、对豚鼠皮肤刺激性实验及皮肤过敏性实验,观察复方煤焦油洗剂对动物经皮肤用药的急性毒性、刺激性和过敏性.结果 复方煤焦油洗剂对家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未引起急性毒性反应;对豚鼠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但给药48 h后,这种刺激性消失;对豚鼠完整皮肤无致敏作用.结论 复方煤焦油洗剂无明显毒性,皮肤用药的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软坚祛僵散的安全性,用健康白色豚鼠进行皮肤急、慢性毒性及致敏实验,结果:软坚祛僵散对豚鼠完整皮肤对照组和破损皮肤对照组未引起急性毒性反应;慢性毒性实验各组生化学、血液学、脏器系数等指标未见异常,病理检测各组部分脏器虽有轻度异常,但恢复2周后,各项检测未见异常;对豚鼠无致教作用.说明软坚祛僵散对豚鼠无急、慢性毒性及致教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标记化合物进行毒物经活体皮肤吸收的研究,六十年代已有报道。近年来有用标记化合物进行离体皮肤实验对化学物质作比较快速皮肤毒理学研究的。本实验试图按照活体皮肤条件应用于离体皮肤,建立离体皮肤实验模型,并以此模型,比较杀虫双、杀虫脒、马拉松、拟除虫菊酯四种理化特性不同的农药,经兔、小鼠、大鼠、豚鼠、猪、人六种皮肤的吸收,以期对预防农药中毒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在供皮区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供皮区创面60例随机分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组(实验组,30例,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均匀涂抹)和空白凝胶组(对照组,30例,用空白凝胶均匀涂抹),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术后3个月随访瘢痕增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瘢痕增生也较对照组轻(P〈0.05)。结论: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能缩短供皮区创面愈合时间,减少近期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测中药膏剂"CYG"对大面积全厚皮肤缺损创面的促愈效果并探讨其促愈机制.方法 贵州小型猪7只,每只背部脊柱两侧近脊柱均有全厚皮肤缺损创面(大小10.5 cm×8.5 cm)各2个,共28个创面.右侧的14个创面用中药膏剂"CYG"治疗作实验组,同体左侧创面作对照.观察伤后7周内各创面愈合时间、愈合率及愈合过程病理变化,并通过S-P法层粘蛋白(Laminin)免疫组化染色观测其肉芽组织内血管生成变化,免疫组化染色、RT-PCR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one,TGF-β1)表达.结果 伤后7~44 d,治疗组与对照组创面平均残留面积及愈合残留面积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于伤后32~34 d完全愈合,较对照组提前10~12 d,且创面质地细腻、平整.愈合过程中治疗组肉芽组织生长早且旺盛,肉芽组织中Laminin、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及胶原含量丰富;治疗组各时相点创面TGF-β1表达较对照组低,同组TGF-β1表达:中期(伤后15-35 d)>早期(伤后7-14 d)>晚期(伤后66~49 d).结论 中药膏剂"CYG"对大面积全厚皮肤缺损创面有良好促愈作用,且创面愈合质量高,并可能对创面瘢痕形成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邹胜琴  杜泽秀 《西部医学》2012,24(9):1760-1761
目的探讨在鼻粘膜创面中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耳鼻喉科门诊和住院的50例鼻粘膜创面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创面涂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照组涂抹复方薄荷油。在治疗后3、7和14天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在治疗后第3天均无愈合;第7天愈合率分别为72%(18例)、16%(4例);第14天观察组总愈合率为100%(25例),对照组为72%(18例)。观察组鼻粘膜创面完全修复的总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一例鼻腔粘连或鼻中隔穿孔。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能明显促进鼻粘膜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14.
蔡季  杨兆飞  张亮  彭谋  江超珍  万少平 《医学新知杂志》2011,21(1):32-33,36,F0004
目的 观察硫糖脂Sulfatide对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3组。A组伤后24h取材行HE染色;观察伤口炎症细胞的聚集情况,B组9d(24X9h)后取材行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生成差异;C组观察至伤口完全愈合,比较伤口愈合速率。鼠脊背部备皮约4×4cm的区域,在距脊柱两旁1cm处各作长1cm的纵行切口,左侧切口作为实验组用含0.01%sulfatide的硫酸红霉素软膏干预,右侧为对照。结果实验组炎性细胞聚集、胶原生成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创伤后5d实验组创面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伤口完全愈合的时问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Sulfatide能促进皮肤伤口炎性细胞聚集及胶原生成,从而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5.
富血小板血浆促进犬软组织损伤修复组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应用于犬软组织创面后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探讨其促进软组织修复的作用.方法 杂种犬4只,随机选择每只犬的一侧后腿的大腿内侧分别制作2个直径为4 cm×3 cm椭圆形创面.创面深及皮下筋膜层.随机选择1个椭圆形创面为实验创面,以PRP凝胶覆盖创面,对照组创面任其渗血在创面凝固,两组均用3M愈肤...  相似文献   

1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皮肤缺损创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参与皮肤缺损创面修复重建表皮的可能性,为组织工程化皮肤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自体来源的骨髓MSCs应用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后,以Ⅰ型胶原为载体植入兔背部左侧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治疗组),右侧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仅植以Ⅰ型胶原作为对照组。于术后6、12天观察创面收缩率,记录愈合时间;术后4、5周切取创面中央再生皮肤组织,行常规病理和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创面收缩率,治疗组>对照组(P<0.05);愈合时间,治疗组<对照组(P<0.05)。常规病理检测治疗组再生皮肤表皮层明显增厚,细胞数目显著增多;免疫组化检测,在治疗组再生皮肤附件毛囊内层以及表皮基底层、棘层可见BrdU阳性标记细胞。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可能分化为表皮细胞参与表皮重建并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活体蛆虫对大鼠急性感染性创面的治疗作用,初步探索活体蛆虫治疗创面过程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SD大鼠(n=90)的急性感染性创面模型,随机平均分为阴性对照组(凡士林纱布覆盖组)、阳性对照组(莫匹罗星软膏治疗组)以及实验组(蛆虫虫包治疗组).在实验过程中,检测创面细菌数量,透明膜法描摹创面面积,各组分别于治疗后的第4,8以及12天取材,随后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并通过免疫组化实验观察各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及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创面治疗的第8和12天,蛆虫虫包治疗组肉芽组织的细菌含量明显少于其余两组(P<0.05).同时,蛆虫虫包治疗组及莫匹罗星软膏治疗组创面面积明显小于凡士林纱布覆盖组,而蛆虫虫包治疗组及莫匹罗星软膏治疗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HE染色发现,蛆虫虫包治疗组及莫匹罗星软膏治疗组创面切片中新生肉芽组织较凡士林纱布覆盖组更加明显,而蛆虫虫包治疗组创面组织中新生毛细血管更为丰富.免疫组化结果 表明,蛆虫虫包治疗组及莫匹罗星软膏治疗组中VEGFA的阳性表达面积均明显高于凡士林纱布覆盖组(P<0.05),而蛆虫虫包治疗组PGP9.5的阳性表达面积明显高于其余两组 (P<0.05).结论 在治疗大鼠急性感染性创面模型时,蛆虫虫包具有理想的抗菌作用,其促进创面愈合效果与莫匹罗星软膏相似,而蛆虫具有更强的促进毛细血管生成作用和促进神经组织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芦荟对大鼠浅度烫伤创面愈合及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浅度烫伤模型,制备芦荟凝胶。实验动物分两组:自然愈合组(对照组);芦荟凝胶组(试验组)。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测定伤后2、6、10、18、24d的创面愈合率及创面组织中EGF、bFGF的表达。结果:1创面愈合率:芦荟凝胶组在10、18、24d各时相点的创面愈合率较自然愈合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尤以24d时相点更明显(P<0.01)。2EGF的表达:芦荟凝胶组总体的EGF表达量高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芦荟凝胶组伤后10、18d时EGF表达高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bFGF的表达:芦荟凝胶组总体的bFGF表达量高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芦荟凝胶组伤后18、24d时bFGF表达高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芦荟凝胶外涂对大鼠浅度烫伤的愈合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EGF、bF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毕国华 《黑龙江医学》2003,27(4):273-275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动物皮肤创伤愈合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背部割伤无菌创面模型 ,将实验组bFGF溶液 ,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溶液分别 1次 /d滴于创面 ,伤后取创伤组织制成组织切片 ,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 bFGF组创面明显缩小 ,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数显著多于对照组。结论 bFGF对小鼠皮肤创面有显著的促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象皮生肌膏对肛瘘术后模型大鼠创面中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象皮生肌膏治疗组(简称象皮生肌膏组)、湿润烧伤膏对照组(简称湿润烧伤膏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采用生理盐水治疗,象皮生肌膏组、湿润烧伤膏组分别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动态观察4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水肿及第5、10天大鼠创面组织中IL-8、TNF-α蛋白水平表达情况。结果象皮生肌膏组与湿润烧伤膏组治疗后的第7、10、14天大鼠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象皮生肌膏组治疗后的第7、10、14天大鼠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湿润烧伤膏组(P<0.05)。象皮生肌膏组与湿润烧伤膏组治疗后的第3、7、10、14天大鼠创面水肿积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象皮生肌膏组治疗后的第3、7、10、14天大鼠创面水肿积分明显低于湿润烧伤膏组(P<0.05)。象皮生肌膏组与湿润烧伤膏组治疗后的第5、10天大鼠创面中IL-8、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象皮生肌膏明显提高肛瘘术后模型大鼠创面的愈合率,降低大鼠创面水肿情况,降低大鼠创面中IL-8、TNF-α蛋白表达水平,象皮生肌膏促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及减轻创面水肿的机制可能与降低创面中的炎症因子IL-8、TNF-α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