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对大鼠海马齿状回(DG)新生神经细胞增殖及成熟的影响。方法:用慢性束缚法制作大鼠慢性应激模型,利用Morris水迷宫试验对其进行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评价,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及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技术观察慢性应激后海马DG区DCX阳性细胞的数量及树突长度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在水迷宫实验中的逃避潜伏期为(48.13±4.7)s,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3.64±3.55)s;模型组大鼠在限定时间内穿越平台的次数为(1.33±0.09)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75±0.16)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DG区每张切片的DCX阳性细胞数量为(19.35±5.6)个,较对照组的(37.89±9.4)个明显减少;模型组大鼠海马DG区DCX阳性细胞树突总长度为(168.44±9.46)m,较对照组的(235.67±19.57)μm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慢性应激会抑制大鼠新生神经细胞的增殖及成熟,并可能影响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区在针刺心经干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伪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损毁组,每组15只。通过开胸结扎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其中针刺组和损毁组选取手少阴心经“神门-通里”经脉段,给予电针干预,电流强度为1 mA,频率为2 Hz,每日电针30 min,连续干预3 d,伪手术组和模型组不予电针处理。观察各组大鼠心电图、海马DG区细胞形态以及神经细胞放电频率的变化。结果 与伪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率和ST段电压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心率和ST段电压均显著降低(P<0.05);与针刺组比较,损毁组心率和ST段电压均显著升高(P<0.05)。伪手术组大鼠海马DG区神经细胞排列紧密,细胞核大而圆,胞质色浅而均匀,尼氏体丰富;模型组大鼠海马DG区神经细胞排列较为稀疏,细胞体积变小,尼氏体减少;针刺组大鼠海马DG区神经细胞排列相对较为紧密,细胞体积较大,尼氏体相对增多。与伪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海马DG区神经细胞放电频率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海马DG区神经细胞放电频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 海马DG区可能是针刺改善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关键中枢之一。 相似文献
4.
丁艳平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13,21(3)
【摘要】目的 探讨胎次、性别是否对成年小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及学习记忆产生影响。 方法 运用Morris水迷宫系统检测第1至3胎成年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腹腔注射BrdU,标记神经干细胞,检测不同胎次、性别小鼠海马齿状回中的神经发生的差异。结果 (1)在同性别、不同胎次成年小鼠间,第2胎的学习记忆能力(LMA)均显著地高于第1、3胎的,其影响规律为LMA2 > LMA1 > LMA3,且P < 0.05;在同胎次、不同性别成年小鼠间,雌性小鼠的LMA均高于雄性小鼠的,但其差异均不显著(P > 0.05)。(2)在同性别、不同胎次成年小鼠间,第2胎海马DG新生神经细胞的数量(N)均高于第1、3胎的,其影响规律分别为NF2 >NF3 >NF1和NM2 >NM1 >NM3,但其差异均不显著(P > 0.05);在同胎次、不同性别成年小鼠间,雌性小鼠的N均高于雄性小鼠的,但其差异也均不显著(P > 0.05)。结论 胎次、性别对实验动物神经发生及学习记忆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是肯定的。因此,在使用实验动物时,应予以充分考虑,尽量使用胎次、性别相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丙泊酚对发育小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同窝日龄7 d(P7)的C57小鼠分为3组:高剂量丙泊酚组、低剂量丙泊酚组和10%脂肪乳对照组.所有小鼠P7接受药物处理.高剂量丙泊酚组腹腔注射丙泊酚60mg/kg;低剂量丙泊酚组腹腔注射丙泊酚30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同等体积的10%脂肪乳.部分小鼠注药24 h(P8)后处死,其余小鼠饲养至日龄14 d(P14)处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齿状回中Ki67、巢蛋白(Nestin)、脑脂结合蛋白(BLBP)及神经元核心抗原(NeuN)的形态及表达量.结果 高剂量丙泊酚组P8小鼠海马齿状回中Ki67标记的神经干细胞数量较10%脂肪乳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且Nestin及BLBP标记的干细胞纤维数量、长度均受损(P<0.05).P14小鼠海马齿状回中NeuN阳性细胞数量低剂量丙泊酚组与10%脂肪乳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剂量丙泊酚组较10%脂肪乳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 高剂量丙泊酚可抑制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损伤神经干细胞突起数量及突起形态,导致神经元成熟障碍. 相似文献
6.
NOS抑制剂对成年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对成年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建立成年弥漫性脑损伤(DBI)大鼠模型,采用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分裂细胞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弥漫性脑损伤后2、4、6、8、12 d时NOS抑制剂干预组大鼠与相应对照组大鼠之间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速度。结果成年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应用7-硝基引唑(7-NI) 进行干预可抑制脑损伤后第2、4、6天时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P<0.05)。应用氨基胍进行干预可明显减少大鼠弥漫性脑损伤诱导的各个时间点齿状回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目(P<0.01)。结论NOS可能是弥漫性脑损伤后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调节因子,不同类型的NOS在弥漫性脑损伤后神经发生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可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NOS抑制剂对成年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elective 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 inhibitors on dentate gyrus (DG) neurogenesis after diffuse brain injury (DBI) in adult rats. METHODS: DBI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in adult male SD rats, followed by systemic bromodeoxyuridine (BrdU) labeling of the dividing cells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assay of the proliferation rates of neural precursor cells in the DG for comparison between NOS inhibitor (7-nitroindazole and Aminoguanidine) groups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groups at various time points after DBI. RESULTS: Intraperitoneal administration of 7-nitroindazol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number of BrdU-labeled cells in the DG of adult rats 2, 4 and 6 d after DBI (P<0.05). Aminoguanidine also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neural precursor cells in the DG induced by DBI at various time points (P<0.01). CONCLUSIONS: The activation of NOS after DBI may be an important regulatory factor for DG neurogenesis in adult rats, and NO generated by nNOS is probably involved mainly in the early stage of enhanced neurogenesis after DBI, while the NO from iNOS might participated primarily in the later stages. 相似文献
8.
目的:持续3个月以上的慢性疼痛往往合并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长期的慢性疼痛应激可以导致海马结构和功能上的可塑性改变。加巴喷丁除镇痛作用外,同时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本研究观察加巴喷丁对慢性疼痛和抑郁共病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将成年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Sham)组、共病模型+生理盐水(CCI+Veh)组(1 m L生理盐水)、共病模型+低剂量加巴喷丁(CCI+LG)组(将加巴喷丁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 mL,加巴喷丁剂量为30 mg/kg)、共病模型+高剂量加巴喷丁(CCI+HG)组(将加巴喷丁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 mL,加巴喷丁剂量为100 mg/kg),每组8只。采用坐骨神经环扎造成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ve injury,CCI)建立共病模型。于手术后第30天开始经腹腔注射给药,连续7 d。测定大鼠术前1天及术后第7、14、21、28、40天右后肢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术后第28、4...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卵巢切除联合束缚应激对小鼠抑郁样行为的诱导是否有协同作用,小鼠抑郁样行为是否伴随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区(SGZ)神经前体细胞状态的变化.方法 C57B/L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单纯卵巢切除组,单纯束缚应激组,卵巢切除联合束缚应激组,假手术组.束缚应激21 d后,通过旷场实验、蔗糖偏好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小鼠抑郁样行为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SGZ区Ki67及DCX表达,并做细胞计数.结果 卵巢切除联合束缚应激21d后体质量为(18.70±0.25)g,和假手术组[(20.96±0.24)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卵巢切除联合束缚应激21 d后,强迫游泳时间延长至(165.60±9.60)s,和假手术组[(140.28± 12.30)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可见探索行为减少,蔗糖偏好率下降,单独卵巢切除或束缚应激对小鼠抑郁样行为影响相对较小.卵巢切除联合束缚应激导致小鼠SGZ区Ki67阳性细胞数为8.6± 2.4/section,DCX阳性细胞数为4.2±1.4/section,和假手术组[Ki67为(16.7±2.5/section);DCX为(12.6±2.3/section)]比较,明显减少(P<0.05).结论 雌激素水平低下联合束缚应激对抑郁发病有协同作用,并抑制海马SGZ区神经前体细胞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慢性应激成年小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再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重约16—26g的成年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3个组(n=8):(1)正常对照组(C组):只注射生理盐水不接受应激刺激;(2)单纯慢性应激组(s组):每日注射生理盐水后接受不同应激原的交替刺激;(3)慢性应激复合利多卡因用药组(L组):每日注射利多卡因后接受不同应激原的交替刺激;反复应激14d后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处于分化期的细胞。实验结束时取小鼠肾上腺HE染色,并取海马区冰冻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观察不同组小鼠Brdu阳性细胞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S组小鼠肾上腺皮质排列不整、髓质结构不清;海马齿状回BrdU标记的新生细胞及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减少(P〈0.05);L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年小鼠海马齿状回存在神经元再生现象,慢性应激可以抑制神经元再生,利多卡因能够阻止这种抑制并可能是通过影响肾上腺皮质功能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等来促进神经元再生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侧脑室注射Noggin蛋白后对D 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行为能力与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注射D 半乳糖构建衰老小鼠模型后,连续7?d侧脑室注射Noggin蛋白,对照组同时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42?d后对各组小鼠进行Y迷宫学习记忆能力测试,用BrdU标记海马齿状回增殖细胞。 结果Y迷宫检测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模型治疗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较模型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模型组与模型对照组小鼠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减少(P<0.05),而模型治疗组BrdU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结论侧脑室给予Noggin蛋白可改善衰老模型小鼠的空间学习及记忆能力,可能与Noggin能保护海马神经元并促使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2.
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脑损伤后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再灌注脑损伤后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 :使用四血管阻断方法 (4 VO)制作成年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神经前体细胞 (BrdU)标记分裂细胞方法 ,观察、比较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 3、6、1 2、2 4、36天时补阳还五汤干预组大鼠与相应对照组大鼠之间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水平。结果 :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 ,空白干预缺血组大鼠各时间点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量水平与缺血对照组大鼠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而补阳还五汤干预组大鼠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量较缺血对照组大鼠和空白干预组大鼠则明显增加 (P <0 0 1 )。结论 :补阳还五汤可明显促进缺血再性灌注脑损伤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水平的上调 ,其机制可能与补阳还五汤有效成分的多种生物学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电针穴位刺激对致痫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及行为学变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百会穴对锂-匹罗卡品诱导致痫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及行为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穴位刺激治疗癫痫的机制提供基本的实验依据.方法:选用锂-匹罗卡品诱导致痫成年大鼠模型,采用BrdU标记分裂细胞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致痫后7,14,42 d时电针刺激穴位干预致痫组大鼠与相应对照组大鼠之间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速度,并同时观察动物行为学改变.结果:电针穴位刺激后,明显促进了大鼠致痫后7 d,14 d时齿状回的神经发生水平,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目较相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而致痫后第42日时两组大鼠齿状回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目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电针穴位刺激干预组大鼠(存活42 d大鼠)平均每周SRSs次数明显少于电针刺激对照组和无刺激对照组大鼠.结论:电针刺激百会穴可促进癫痫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水平的改变,即电针刺激百会穴在一定的程度上参与了癫痫后海马的神经可塑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鼠海马齿状回(DG)区的多巴胺(DA)水平在大鼠主动回避条件反射建立及消退过程中的变化,探讨D1受体在大鼠主动回避学习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4只SD雄性成年大鼠随机分为非训练组、训练组、对照组和SCH组,每组6只。训练组大鼠每天进行穿梭箱训练,非训练组大鼠只放进穿梭箱而不进行训练,测定2组大鼠DG区细胞外液中DA水平。对照组和SCH组大鼠每天进行穿梭箱训练前向DG区注射生理盐水或SCH-23390,训练后测定2组大鼠DG区细胞外液中谷氨酸(Glu)水平和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幅值。利用穿梭箱的行为学分析系统记录各组大鼠主动回避反应率,采用脑部微量透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大鼠DG区DA和Glu水平,采用电生理学记录法观察各组大鼠DG区fEPSP幅值。结果:训练组大鼠DG区DA水平在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中逐渐升高,且在消退过程中逐渐降低;与第1天比较,第5天大鼠DG区DA水平明显升高(P<0.05),非训练组大鼠DG区各个时间点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大鼠训练第5天达到主动回避条件反射建立标准(主动回避反应率>65%),第7天达到消退标准(主动回避反应率<35%)。与第1天比较,第5天大鼠DG区Glu水平和fEPSP幅值均明显升高(P<0.05);SCH组大鼠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均未达到条件反射建立标准,且DG区Glu水平和fEPSP幅值在训练过程中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训练第5天时SCH组大鼠DG区Glu水平和fEPSP幅值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大鼠海马DG区DA可通过激活D1受体促进主动回避学习,其作用可能与增加DG局部Glu水平和突触传递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16.
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的鉴定及褪黑激素对其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 ,并观察不同剂量褪黑激素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从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分离得到神经干细胞 ,采用无血清培养技术进行培养 ,并采用 10、10 0 μmol/L褪黑激素诱导分化。应用细胞免疫化学方法进行神经干细胞巢蛋白 (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specificenolase ,NSE)、胶质纤维酸蛋白 (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 ,GFAP)检测以进行细胞鉴定。结果 :鉴定表明从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神经干细胞的特征 ,并可在体外增殖 ,经诱导可分化为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褪黑激素能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 ,但低浓度组与高浓度组的褪黑激素对神经元的分化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从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成功分离培养了神经干细胞 ,是研究细胞诱导分化的良好模型。褪黑激素能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17.
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从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分离并鉴定神经干细胞。方法:利用无血清方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齿状回神经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巢蛋白(Nestin)并鉴定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结果:从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分离的细胞群可不断增殖形成神经球,并能自我更新,表达Nestin。自神经球分化出的细胞分别表达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抗原。结论:自海马齿状回分离的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慢性间歇性缺氧对大鼠海马齿状回细胞增殖及突触形成的影响。方法 建立SD大鼠慢性间歇性缺氧模型,检测海马齿状回细胞增殖、突触素表达、乙酰胆碱M1受体及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NR1)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间歇性缺氧模型大鼠海马齿状回BrdU光密度值(OD值)、突触素OD值、乙酰胆碱M1受体OD值及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0D值均显著增高(均P<0.05)。结论 慢性间歇性缺氧诱导了海马齿状回的细胞增殖,同时使突触素、乙酰胆碱M1受体和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表达增加,可能与缺氧诱导的海马齿状回神经细胞代偿性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海马齿状回(DG)区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 运用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析不同发育时期大鼠海马DG区CXCR4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海马DG区CXCR4于出生后1周达最高水平(P〈0.05),随后呈下降趋势,4周后渐降至成年水平.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XCR4阳性细胞的胞质呈棕黄色着色,并主要表达于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CXCR4在生后大鼠海马DG区的表达具有时空差异性,这种差异可能与生后海马DG区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