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抗坏血酸和维生素 E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测定 6 3例肝硬化患者和 6 3例年龄及性别配对的正常人血浆抗坏血酸 ,维生素 E和过氧化脂质的含量。结果 :肝硬化组血浆抗坏血酸含量为( 42 .94± 6 .99)μm ol/ L ,明显低于对照组 ( 53.30± 9.4 5)μm ol/ L ( t=9.50 ,P =0 .0 0 0 ) ;肝硬化组血浆维生素 E含量为 ( 17.99± 3.51) μm ol/ L,明显低于对照组 ( 2 4 .59± 7.2 2 ) μm ol/ L( t=7.94 ,P=0 .0 0 0 ) ;肝硬化组血浆过氧化脂质含量为 ( 14 .0 9± 1.2 8) μm ol/ L,明显高于对照组 ( 12 .11± 1.2 0 ) μmol/ L( t=17.2 1,P=0 .0 0 0 )。而且肝硬化患者的三个指标之间均有良好的相关性 ( P=0 .0 0 0 )。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抗坏血酸和维生素 E水平显著下降 ,体内氧化和抗氧化系统失衡。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卒中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 - 1(s ICAM- 1)的含量变化 ,探讨其在脑梗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 5 5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 s ICAM- 1含量变化 ,并与 32例非脑梗死疾病患者和 30例正常健康者血清 s ICAM- 1含量比较。结果 :1脑梗死患者无论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其血清s ICAM- 1含量 [分别为 (766± 179) μg/ L和 (60 2± 15 5 ) μg/ L]均较两对照组 [分别为 (5 30± 77) μg/ L和 (5 2 1± 116)μg/ L]明显升高 (P<0 .0 1) ;2脑梗死急性期血清 s ICAM- 1含量与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呈正相关 (r=0 .2 85 ,P<0 .0 5 ) ,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呈负相关 (r=- 0 .333,P<0 .0 5 ) ;3脑皮质梗死组与基底节区梗死组间血清 s ICAM- 1含量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分别为 (773± 178) μg/ L和 (75 8± 183) μg/ L;4脑梗死伴有高血压组与不伴高血压组间血清 s ICAM- 1含量差异亦无显著性 (P>0 .0 5 ) ,分别为 (774± 189) μg/ L和 (75 4± 165 ) μg/ L。结论 :ICAM- 1通过炎症性白细胞变化机制参与了脑梗死的整个病理生理过程 ;急性期时测定血清 s ICAM- 1含量可以作为判断脑梗死发作的一个指标 ;脑梗死时血清 s ICAM- 1的浓度变化与病灶部位和有无高血压关系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排卵对瘦素水平的影响以及瘦素水平对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 ET)结局的影响。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 39例 IVF- ET患者在注 FSH、HCG前和取卵前的血清瘦素及排卵前卵泡的卵泡液瘦素、E2 水平。结果 :血清瘦素水平在注 HCG前 (2 6 .1± 2 .3)μg/ L明显高于注 FSH前 (9.3± 1.0 )μg/ L和取卵前 (15 .8± 2 .3) μg/ L,P均 <0 .0 0 1;卵泡液 (18.5± 2 .2 ) μg/ L和同期血清 (15 .8± 2 .3) μg/ L的瘦素水平比较 ,经 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妊娠组的卵泡液和同期血清瘦素水平 (11.7± 1.8) μg/ L和 (8.7± 1.5 ) μg/ L明显低于非妊娠组的卵泡液和同期血清瘦素水平 (2 0 .8± 2 .7) μg/ L和 (18.3± 2 .9) μg/ L,P<0 .0 5。结论 :超排卵后瘦素浓度过高可能不利于卵泡的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I(CTn- I)水平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 16 0例 CHF患者 ,应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 CTn- I水平。采用 NYHA心功能分级法及左室射血分数 (L VEF)值进行分类 ,并进行组间均数 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心功能 (NYHA)为 、 、 、 级者 ,其血清 CTn- I水平分别为 (0 .0 4± 0 .0 1) μg/ L,(0 .0 9± 0 .0 2 ) μg/ L,(0 .2 0± 0 .11) μg/ L,(0 .35± 0 .2 1) μg/ L。 16 0例患者中 L VEF小于等于 35 %者 ,CTn- I水平为 (0 .2 4± 0 .15 ) μg/ L;L VEF大于 35 %者 CTn- I为 (0 .0 8± 0 .0 3) μg/ L。L VEF值与 CTn- I呈负相关 (r=- 0 .5 90 ,P<0 .0 1)。结论 :CHF患者血清 CTn- I水平升高 ,其升高程度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平行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技术 ,测定 6 8例健康人和 8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结果 :血浆 Hcy水平正常对照组为 (9.31± 3.80 )μmol/L ,其中男性 (10 .5 0± 4 .0 7)μmol/L ,女性 (7.80± 2 .85 )μmol/L,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P<0 .0 0 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13.39± 6 .0 6 ) μmol/L,其中男性 (13.77± 6 .6 8) μmol/L,显著高于健康男性 (P<0 .0 0 1) ;女性 (11.5 0± 3.5 8) μmol/L,显著高于健康女性 (P<0 .0 0 1)。血浆 Hcy水平随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 ,冠脉不典型狭窄组 (11.36± 3.86 ) μmol/L,1支病变组 (13.32± 6 .0 9) μmol/L,2支病变组 (13.39±4 .92 ) μmol/L,3支病变组 (18.2 3± 8.98) μmol/L。结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甲亢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瘦素水平以及与FT3、FT4、性别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32例甲亢患者 ,2 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瘦素水平。结果 :甲亢患者血清瘦素为 9.31± 0 .2 4 μg/L ,正常对照组为 8.82± 0 .31 μg/L。甲亢患者血清瘦素 ,男性为 4 .81± 0 .1 7μg/L ,女性为 1 1 .52± 0 .2 8μg/L ;正常对照男性为 3 .87±0 .2 1 μg/L ,女性为 1 0 .37± 0 .32 μg/L。甲亢和正常对照组相比 ,血清瘦素无明显差异 (P >0 .5) ;两组中瘦素水平女性均明显高于男性 (P <0 .0 1 )。结论 :甲亢患者血清瘦素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血清瘦素水平与性别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 Pharmacia Uni CAP系统检测 2 5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及 17例治疗后血及诱导痰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 ECP)的含量 ,计数静脉血嗜酸粒细胞 ( Eos) ,测定肺通气功能 FEV1 。结果 :急性发作期哮喘血 Eos( 0 .2 75± 0 .2 63)× 10 9/L 较正常升高 ( 0 .0 68± 0 .0 2 8)× 10 9/L,P<0 .0 1;血 ECP浓度 ( 16.0 9± 13.68μg/L)高于正常对照和治疗后 ( 3.78±1.77μg/L;4.2 4± 2 .5 6μg/L) ,P<0 .0 1。发作期痰液 ECP浓度 ( 78.68± 5 3.95 μg/L)明显高于治疗后 ( 2 2 .5 4± 15 .83μg /L) ,P<0 .0 1。哮喘患儿血 Eos计数与血 ECP浓度存在显著正相关 r=0 .5 716,P<0 .0 1;与痰 ECP浓度无相关 r=0 .2 792 ,P>0 .0 5。血、痰 ECP含量与FEV1 呈显著负相关 r=-0 .430 9、-0 .40 5 0 ,P均 <0 .0 5。提示 ECP在哮喘气道炎症机理中起作用 ,是临床评价哮喘活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EM)患者血清、腹腔液中白细胞介素 - 6、(IL - 6 )、γ-干扰素 (IFN-γ)的水平 ,并探讨 T辅助细胞 (TH)失衡与 EM的关系。方法 :对 2 2例 EM患者及 10例健康妇女的血清、腹腔液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IL- 6水平 ,采用 EL ISA法测定 IFN- γ水平。结果 :EM组血清 IL- 6水平 [(2 0 7.32± 72 .35 ) pg/ml]较对照组 [(12 1.5 0± 5 0 .96 ) pg/ml]明显升高 (P<0 .0 1) ,血清 IFN-γ水平 [(78.5 5± 30 .4 5 ) pg/ml]与对照组 [(5 8.2 0± 19.4 4 ) pg/ml]比较差别无显著性 (P>0 .0 5 )。EM组腹腔液 IL- 6水平 [(2 15 .77± 5 8.39) pg/m l]较对照组 [(16 7.90± 5 2 .12 ) pg/ml]升高 (P<0 .0 5 ) ,IFN- γ水平 [(92 .5 5± 2 8.5 6 ) pg/ml]较对照组 [(5 1.90± 2 1.2 2 ) pg/ml]升高 (P<0 .0 5 )。结论 :EM患者体内存在着 TH1/TH2失衡 ,使子宫内膜能够逃避免疫监视及杀伤而在异位种植 ,引起 EM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动态观测早产儿骨转化生化标志物血骨钙素 (OC)、碱性磷酸酶 (AKP)、 型胶原羧基端肽(ICTP)的变化及早期补钙对它们及血钙 (Ca)、尿 Ca、血磷 (P)、尿 P的影响。方法 :对 4 0例早产儿分补钙组 (2 0例 ,出生早期给予 10 %葡萄糖酸钙 4 ml/ kg.d-1静脉输注 )与对照组 (2 0例 ) ,在出生 2 4 h及 11日龄 ,分别用 EL ISA法、放射免疫法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 OC、ICTP、Ca、P、AKP浓度和尿 Ca、P及肌酐值。同时以 2 2例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对照。结果 :出生 2 4 h,早产儿血 AKP、ICTP分别为 (2 14 .35± 6 7.0 6 ) IU、(6 2 .88± 4 .0 7)μg/ L高于足月儿 [(14 7.86± 4 4.87) IU、(5 7.36± 6 .34)μg/ L ,P<0 .0 1];ICTP与胎龄及出生体重呈负相关 (r=- 0 .5 2 8、- 0 .6 14 ,P<0 .0 1) ;OC为 (6 48.77± 2 38.89) nmol/ L低于足月儿 [(85 1.6 8± 2 38.6 9) nmol/ L ,P<0 .0 1],而且与胎龄、出生体重呈正相关 (r=0 .35 9、0 .376 ,P<0 .0 5、<0 .0 1)。出生 11日龄 ,早产儿对照组 OC为 (94 7.2 5± 335 .4 7)nmol/ L,高达足月儿 [(94 1.6 5± 2 97.2 8) nmol/ L],而 ICTP[(6 5 .4 4± 6 .2 4 ) μg/ L]始终高于足月儿 [(5 7.10± 3.4 8)μg/ L];补钙组 OC及 ICTP分别为 (84 4.5 9± 2 6 7.2 4 )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患者血清sFas和sFasL及sIL-2R的水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血清 s Fas、s Fas L和 s IL- 2 R水平与冠心病 (CHD)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 30例 CHD患者 (CHD组 )和 2 6例非冠心病患者 (对照组 )的血清 s Fas、s Fas L和 s IL - 2 R水平。结果 :CHD组患者 s Fas水平 (ng/ L)为 15 83.4 1± 174 .4 6 ,明显高于对照组 (1374 .5 5± 142 .4 2 ) ,P<0 .0 1。与对照组比较 ,CHD组患者血清 s IL- 2 R水平 (ng/ L)显著增高 (94 4 .5 0± 395 .5 9vs6 5 2 .4 5± 16 3.36 ,P<0 .0 1) ,且 CHD患者血清 s Fas水平与 s IL- 2 R水平呈正相关 (r=0 .4 18,P<0 .0 5 )。两组血清 s Fas L水平差别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高水平的血清 s Fas、s IL- 2 R与 CHD有关。高水平的血清 s Fas有可能通过抑制激活的 T细胞凋亡而导致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HD)及血液透析滤过(HDF)前、后血清瘦素(Leptin)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测定(RIA)方法,测定55例HD患者和36例HDF患者HD及HDF前、后血清Leptin水平。结果:HD前、后血清Leptin水平分别为:HD前男(5.02±2.65)μg/L ,女(7.03±4.89)μg/L和HD后男(5.12±3.47)μg/L,女(7.93±3.65)μg/L,两组同性别间无明显差异。(P>0.05);HDF前血清Leptin水平为:男(542±3.14)μg/L,女(7.88±338)μg/L,明显高于HDF后:男(3.32±2.71)μg/L,女(5.66±3.21)μg/L(P<0.05)。结论:HD不能有效地清除血清Leptin水平,而HDF可以部分清除血清Leptin。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阐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 s ICAM- 1)水平与喉癌发展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测定法 ,测定 4 2例 ~ 期喉癌患者和 4 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 s ICAM- 1水平。结果 :喉癌患者血清 s ICAM- 1( 12 2 5.34± 142 .2 2μg/ L )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 ( 536.98± 36.15μg/ L ) ( P<0 .0 0 1) , ~ 期患者 s ICAM- 1水平高于 ~ 期 ( P<0 .0 5)。伴颈淋巴结转移者与肿瘤局限者无明显差别。结论 :随着病程发展 ,喉癌患者血清 s ICAM- 1水平逐渐升高 ,癌细胞呈现免疫逃逸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成人 Graves病 (GD)患者血清 Th1/ 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偏离方向以及 G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毒 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4 (s CTL A- 4 )的改变 ,并探讨 s CTL A- 4与 Th1/ Th2细胞因子失衡的关系。 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检测血清 s CTL A- 4和 IFN- γ及 IL- 4 ,以IFN- γ/ IL- 4比值作为反映 Th1/ Th2细胞免疫应答强度的指标。应用磁分离酶联免疫测定法 (IEMA)检测血清 FT3、FT4、TSH、TGA和 TPOAb,应用 EL ISA方法测定 TRAb。研究对象为 30例 GD治疗前患者 (治疗前组 ) ,2 0例 GD治疗后临床缓解患者 (临床缓解组 )和 2 0例健康献血者 (对照组 )。 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GD患者治疗前组和临床缓解组血清 IL- 4明显降低 (P<0 .0 1) ,IFN- γ/ IL- 4升高 (P<0 .0 5 ) ,而 IFN- γ无明显改变 (P>0 .0 5 )。 CD治疗前和治疗后临床缓解组比较 ,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2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前组和临床缓解组血清 s CT-L A- 4水平升高 (P<0 .0 5 ) ,而 GD治疗前组和临床缓解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3) GD血清 s CTL A- 4分别与 IFN- γ、IL- 4及 IFN- γ/ IL- 4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显示s CTL A- 4与 IL- 4呈负相关 (r=0 .348,P=0 .0 13)。同时方差分析显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论胎膜早破孕妇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产科在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70例行剖宫产分娩的胎膜早破孕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9例同期在我院住院的非胎膜早破的孕妇,对比两组孕妇血清IL-6的表达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71±0.12)μg/L vs(0.42±0.09)μg/L](P<0.05);足月组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未足月组[(0.64±0.10)μg/L vs(0.81±0.15)μg/L](P<0.05);感染组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5);重度感染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轻度感染与中度感染(P<0.05);中度感染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轻度感染(P<0.05).结论 血清IL-6的表达水平是用于检测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感染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浙江医学》2001,23(8):453-454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离24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2、IFN-γ和IL-10水平.结果轻中度AD组和重度AD组血清IFN-γ水平分别为(17.72±18.25)ng/L和(25.31±46.38)ng/L,较正常对照组(5.95±2.72)ng/L显著增高(均P<0.01);重度AD组血清IL-12、及IL-10水平分别为(62.23±65.45)ng/L和(17.10±8.08)ng/L,均较正常对照组水平明显增高(均P<0.05);重度AD组血清IL-10水平较轻中度AD组(9.28±2.41)ng/L明显增高(P<0.01).结论 AD患者血清IL-12、IFN-γ和IL-10水平升高可能与患者的脑免疫病理性损伤有关.检测AD患者上述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AD患者的免疫应答程度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基因重组干扰素γ( IFN-γ)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Th1/Th2 亚群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 40例 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 IFN-γ治疗观察组 2 0例及治疗对照组 2 0例。 1 5例健康婴儿为正常组。用 EL ISA方法检测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IFN- γ、IL- 4水平。经 IFN- γ治疗后 7~ 1 0 d复查 IFN- γ、IL- 4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 IFN- γ、IL- 4水平均有降低 ,其中 IFN- γ水平下降非常明显( P<0 .0 1 ) ,IFN- γ/IL- 4比值降低 ( P<0 .0 5 )。经 IFN- γ治疗后 ,IFN- γ治疗观察组 IFN- γ水平明显升高 ,IFN- γ/IL- 4比值升高 ,IFN- γ治疗观察组及治疗对照组 IL- 4水平均没有明显变化。提示 :婴幼儿 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 Th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紊乱 ,主要表现为Th1功能下降 ;Th2 功能相对增强。经 IFN- γ治疗后 ,IFN- γ/IL- 4比值升高 ,Th1/Th2 失衡得到纠正 ,但未发现 IFN-γ对 IL - 4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外周血中 Th1/ Th2优势状态。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检测 4 0例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干扰素 γ(IFN- γ) ,白细胞介素 4(IL- 4 )水平 ,并用 IFN- γ/ IL- 4比值代表其外周血中的 Th1/ Th2优势状态。同时检测 2 8例健康同龄人血清中 IFN-γ、IL- 4水平作为对照。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后 IFN- γ、IL- 4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 (P<0 .0 1)。治疗前IFN- γ水平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 ,治疗后 IFN- γ水平较对照组有降低趋势 ,但缺乏统计学意义 (P>0 .0 5 )。治疗前IL- 4水平高于对照组 ,疗后 IL- 4水平低于对照组 (P<0 .0 1)。治疗后 IFN- γ/ IL- 4比值高于治疗前 (P<0 .0 1)。治疗前 IFN- γ/ IL- 4比值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 ,但缺乏统计学意义 (P>0 .0 5 ) ,治疗后 IFN- γ/ IL- 4比值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外周血中 Th1/ Th2优势状态存在变化 ,治疗前表现为 Th2优势状态趋势 ,治疗后为 Th1优势状态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测定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的水平。方法: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 30例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清IGF- 1水平,并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 )及右室射血前期时间(RVPEP)与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 (AT)比值 (RVPEP/AT)进行相关分析。另选 3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肺心病组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清IGF- 1水平( (337. 84±102. 22)μg/L, ( 284. 37±99. 77)μg/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231. 59±88. 89)μg/L, P<0. 01),急性加重期又高于缓解期(P<0. 01)。肺心病组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清IGF- 1水平均与paO2呈负相关(r=-0. 633,P<0. 001;r=-0. 828,P<0. 001 ),与RVPEP/AT呈正相关 (r=0. 653,P<0. 001;r=0. 470,P<0. 000 1)。结论:IGF 1可能参与并促进了慢性肺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 Fas(s Fas)的水平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生物素 -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Biotin- avidin enzyme- linked imm unosorbent assay,BA - EL ISA)检测来自广西的 2 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 2 8例正常人血清的 s Fas。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血清 s Fas水平为 (3.6 73± 1 .2 98)μg/ L ,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2 .1 4 7± 0 .5 2 3)μg/ L (P <0 .0 5 )。肝癌患者 AFP阳性组、AFP阴性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 s Fas分别为 (3.6 5 7± 1 .0 99)μg/ L、(3.6 90± 1 .5 31 )μg/ L和 (2 .1 4 7±0 .5 2 3)μg/ L ,其中肝癌患者 AFP阳性组、AFP阴性组分别高于正常组 (P <0 .0 1 )。结论 :血清 s Fas水平增高 ,可能可作为原发性肝癌尤其是 AFP阴性的肝癌患者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银屑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及层粘连蛋白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35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HA)与层粘连蛋白(LN)的含量。结果发现,银屑病患者血清HA水平(75.26±17.12μg/L)明显高于正常人(47.85±4.8μg/L)。LN水平(90.79±17.5μg/L)亦明显高于正常人(79.11±14.40μg/L),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HA与LN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76;P<0.01。提示HA与LN在银屑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