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节镜监视下射频汽化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目的探讨关节镜监视下射频汽化技术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1年6月~2002年7月,采用关节镜监视下射频汽化治疗双侧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患者18例,男7例,女11例;年龄8~40岁,平均14岁。侧卧位,术前标记坐骨神经走行、股骨大转子、臀肌挛缩带和手术入口。于大转子顶点切开5 mm,骨膜剥离器插入皮下筋膜组织与臀肌挛缩带之间,钝性分离出5 cm×5cm的工作腔隙。生理盐水充盈后在关节镜监视下,用射频汽化电极斜行切断并松解臀肌挛缩纤维束带,直到无活动性出血、髋关节无弹响、被动活动自如为止。结果术后随访6~13个月,平均7个月,根据步态、并膝下蹲、交腿试验、对运动和体力劳动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优17例,良1例。伤口一期愈合15例,2例血肿形成,无神经、血管损伤。结论关节镜监视下射频汽化臀肌挛缩切断松解术操作安全,疗效可靠,创伤小,痛苦少,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2.
徐泽孔 《中国骨伤》2006,19(12):715-716
目的:探讨经股骨大转子弧形向上后方延长至条索状块切口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疗效。方法:78例双侧臀肌挛缩症患者,男42例,女36例;年龄5~20岁,平均12.6岁。患者步态异常,双膝并拢不能下蹲,翘腿试验阳性,均存在Ober征阳性。双侧同时手术,采用经股骨大转子弧形向上后方延长至条索状块切口,术中探查臀肌挛缩情况,紧贴大转子上缘切断挛缩束带,切除部分挛缩组织,术后放置引流皮片。结果:78例患者随访6~36个月,平均24.4个月。依据夏榕圻疗效评定标准,优58例,良16例,差4例。无坐骨神经损伤及感染者。结论:采用经股骨大转子弧形向上后方延长至条索状块切口,手术创伤小,术后功能好,是治疗臀肌挛症缩满意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技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方法。[方法]本级共16例双侧臀肌挛缩症患者,通过挛缩盘膜的前、后缘处小的皮肤切口,分享挛缩盘膜深、浅层组织,并植入自制组织保护器,在关节镜监视下将挛缩盘膜用电灼钩切断,同时松解臀部肌肉内的挛缩带。[结果]全级随访了4~6.5年,优良率100%,切口瘢痕增生3例;切口皮下积液1例,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关节镜治疗儿童臀肌挛缩症的适应证和疗效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关节镜监视下小切口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的适应证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关节镜监视下小切口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患者22例38侧,其中Ⅰ度16侧,Ⅱ度18侧,Ⅲ度4侧。并与同期开放手术治疗的9例16侧进行比较。[结果]本组病例获随访6~30个月,根据步态、并膝下蹲、交腿试验、弹跳感等综合评价疗效,关节镜监视下小切口治疗组:优33侧,良3侧,差2侧;伤口一期愈合36侧,皮下积液2侧。开放手术治疗组:优14侧,良1侧,差1侧;伤口一期愈合15侧,皮下积液1侧。所有病例均无神经、血管损伤。[结论]关节镜监视下小切口臀肌挛缩切断松解术操作安全,创伤小,痛苦少,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疗效可靠。但必须严格控制其适应证,主要运用于Ⅰ、Ⅱ度患者,Ⅲ度患者慎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关节镜辅助射频消融技术治疗臀筋膜挛缩症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6月~2009年7月行关节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臀肌挛缩症患者28例,男17例,女11例;最大年龄38岁,最小12岁,平均22岁,患者取侧卧位,术前标记坐骨神经走行、股骨大转子、臀肌挛缩带位置,于大粗隆顶点前上2 cm为进镜观察入路,剥离器伸入皮下筋膜组织与臀肌挛缩带之间,扩张分离皮下组织形成工作腔隙,置入关节镜系统生理盐水扩张腔隙,于大粗隆顶点后下3 cm为器械入路及排水出口.关节镜辅助下用射频消融电极逐层切断并松解臀肌挛缩纤维束带,至髋关节弹响消除、活动度接近正常为止.[结果]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患者伤口全部一期愈合,无血肿形成,无神经损伤并发症.根据疗效评价标准进行手术前后疗效对照.疗效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关节镜下射频消融技术治疗臀肌筋膜挛缩症比传统的开放手术切口小,术后组织反应轻,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和康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是因臀大肌纤维性挛缩导致髋关节功能障碍的一种医源性疾病。多发生于反复多次臀部肌肉注射药物的儿童。国内外该病的手术治疗已广泛开展。但手术方法各家不一。现将我院采用转子后方小弧形切口治疗32例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临床资料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等离子刀松解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4月采用关节镜等离子刀松解臀肌挛缩症患者23例(33侧),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15~41岁,平均(26.1±3.8)岁.同期开放性手术治疗11例17侧,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14~36岁,平均(23.4±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的效果。方法2003年6月~2009年6月,在椎间盘镜下利用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56例(112侧),年龄5~20岁,平均13岁,均有臀部肌内注射史。在股骨大粗隆上方切开1.5 cm,置入椎间盘镜同轴工作通道,汽化刀切割挛缩纤维带,直到弹响髋消失,Obers试验阴性,屈髋屈膝90°,内收内旋都达15°为止。结果56例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全部患者“外八字”步态消失,弹响髋消失,划圈征、蛙腿征及交腿试验均阴性,未发生神经损伤及感染,无术后复发。结论联合应用椎间盘镜系统与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创伤小,疗效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9.
关节镜下射频治疗臀肌挛缩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射频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从2005年3月至2007年2月,采用关节镜下射频治疗臀肌挛缩症22例40髋,男12例,女10例;双髋18例,单髋4例。年龄11~32岁,平均年龄18.6岁。取侧卧位,在股骨大转子前上和后下分别作一小切口,于挛缩带和皮下组织之间先做一操作腔隙,置入关节镜,用射频汽化仪切断挛缩带,术中多方向活动患髋,至松解完全。结果22例患者中,3例随父母回内地失去随访,1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3个月,平均15.3个月。依据夏榕圻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优13例,良5例,差1例,优良率为94.7%。结论关节镜下射频治疗臀肌挛缩症是一种微创、疗效确切的方法,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但对严重的臀肌挛缩症不能彻底治疗是其缺点。  相似文献   

10.
臀肌筋膜挛缩症手术切口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行臀肌挛缩带切断术治疗臀肌筋膜挛缩症的适宜切口定位方法。方法对28例臀肌筋膜挛缩症患者,采用屈髋定位法确定手术切口,即采用经大转子上方垂直挛缩肌的小切口行臀肌挛缩带切除术。结果除1例伤口渗液延迟愈合外,无其他并发症。疗效评价:优21例,良7例,优良率100%。28例均获随访,平均3.4年(2月-4年),未见复发。结论经大转子上方垂直挛缩肌切口具有定位准确、操作方便、切口小、出血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关节镜治疗臀肌挛缩症和阔筋膜张肌挛缩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强  昝强  王鹏  楚向东  朱超 《中国骨伤》2007,20(2):115-11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症和阔筋膜张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臀肌挛缩症(均为双侧发病)和4例阔筋膜张肌挛缩症(单侧发病),男12例,女16例;年龄5-23岁,平均15.2岁。采用关节镜治疗,其中24例臀肌挛缩患者均有臀部注射史,关节镜下见挛缩纤维化的臀肌及挛缩增厚的阔筋膜,均在关节镜下切断。结果:28例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按黄耀添等评定标准:24例臀肌挛缩症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优19例,良3例,可2例;4例阔筋膜张肌挛缩症患者,行手术治疗,治疗结果全部为良。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症和阔筋膜张肌挛缩症,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3.
徐锋  高晓峰 《骨科》2012,3(1):16-17
目的 总结儿童肌注性臀肌挛缩症采用粗隆上微创切口手术治疗经验和价值.方法 对260例8.0~15.0岁肌注性臀肌挛缩症患儿,行粗隆上微创切口松解手术,并行随访评价.结果 260例切口均一期愈合,经10个月~8年随访,依据夏榕圻疗效评定标准:优172例;良88例.优良率100%.结论 粗隆上微创切口手术松解治疗儿童臀肌挛缩症,具有切口小、无张力、痛苦小、切口愈合快、美观、术后早期下地功能锻炼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4.
双"Z"形切断并延长挛缩束带治疗臀肌挛缩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新手术方法。并总结手术疗效。方法:采用大粗隆后缘纵形切口,行双“Z”形切断并延长臀大肌挛缩束带,治疗了21例39臀。对严重的3例6臀,同时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松解。结果:随访21例,时间6个月-2年,平均时间1.3年,髋关节功能及行走步态恢复满意,结论:本术式既彻底松解了挛缩的臀大肌,又保留了臀大肌的连续性,维持了臀大肌的肌力,操作简便,功能恢复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椎间盘镜系统微创治疗臀肌挛缩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利用椎间盘镜技术微创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方法。方法自2002年3月~2004年2月利用椎间盘镜系统治疗臀肌挛缩症21例(共42臀),均有臀部肌肉注射史。在股骨大粗隆上方切开皮肤长1·5cm,置入同轴工作通道,在内窥镜监视下用电凝钩逐束、逐层套钩、汽化切割挛缩纤维带或部分臀肌止点,并动态了解髋关节松解程度,直到满意为止。结果本组21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全部患者“外八字”步态消失,划圈征,蛙腿试验均阴性,本组未发生神经损伤及感染,无术后复发。结论采用椎间盘镜系统及电凝钩治疗臀肌挛缩症创伤小,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出血少,可早期功能锻炼,降低了术后再粘连甚至复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肢体不等长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肢体不等长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32例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双下肢不等长患者的临床特点并随访其疗效。其中男73例,女59例,年龄5~26岁,平均11岁。均表现为不对称性臀肌挛缩,单侧37例,双侧95例。明显跛行89例,明显双下肢不等长78例;X线片示骨盆倾斜97例,股骨颈干角增大11例。采用经大转子后外侧纵弧形切口行臀肌松解术配合双下肢皮肤牵引及运动锻炼治疗。结果 术后双下肢相对长度等长118例,相差0.5~1.5cm 13例,相差3cm 1例。综合治疗后获随访3个月~14年,根据刘国辉等疗效评定标准,优118例,良13例,差1例,治愈率99.2%。结论 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双下肢不等长是双下肢臀肌挛缩程度不对称的结果。采用大转子后外侧纵弧形切口行臀肌松解术配合双下肢皮肤牵引、运动锻炼是治疗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双下肢不等长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弹响髋病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殷林 《颈腰痛杂志》2002,23(1):28-29
目的 探讨弹响髋发病病因 ,为臀腿痛合并弹响髋提供一种改进术式。方法 通过 30例 35侧弹响髋的治疗观察和对儿童臀肌挛缩症导致弹响髋的分析 ,并对 3具新鲜尸体臀髋部肌肉筋膜组织的局解实验观察。结果 弹响髋大多先有臀部软组织的劳损或外伤史。臀部软组织的疼痛性痉挛和挛缩 ,致使与其有连带关系的髋部肌筋膜受牵紧张并在大转子处反复磨擦损伤 ,形成了增厚的束带而产生弹响。结论 提示弹响髋病因与臀肌筋膜组织损伤有关 ,在臀或髋部实施软组织松解术 ,既可治疗臀腿痛 ,又可治愈弹响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症的分型与关节镜下松解术的疗效。方法:臀肌挛缩症358例,男175例,女183例;平均年龄(19.7±6.8)岁(14~41岁),患者均有反复青霉素与苯甲醇溶媒肌肉注射史。按临床特点和术中挛缩束带情况分为:索条型(118例),扇型(107例),混合型(87例),阔筋膜张肌挛缩型(46例)。术后根据臀肌挛缩功能综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随访321例,失访37例,随访时间平均3.5年(1.5~8.0年)。根据评价标准进行术后疗效评价,优303例,良13例,可5例。术后无复发、感染和神经血管损伤。结论:根据臀肌挛缩的分型选择手术方式有利于提高术后疗效。关节镜监视下等离子刀微创松解术治疗臀肌挛缩症,创伤小、操作安全、疗效可靠,有利于早期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