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腹膜透析置管术的腹透管移位率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透析管是否移位是腹膜透析技术存活的关键,回顾我科1992年~2002年采用不同腹膜透析置管术透析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96例,现将其腹透管移位、大网膜包裹情况对比观察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三种不同腹透管置管后对腹透管移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腹膜透析是慢性肾衰竭患者替代治疗的治疗手段之一,随着腹膜透析装置的改进和透析质量的提高,腹膜透析已越来越受到广大肾科医师和患者的重视,采用腹透治疗的患者日益增加,而腹透管的移位导致透出液引流不畅则是影响腹透广泛开展的因素之一.本文对我科近年来所采用的三种不同的腹透管置管术后移位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技术在腹透置管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膜透析目前作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重要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较血液透析而肓,腹膜透析具有无需特殊饮食控制、无需大型医疗设备、操作简便安全等优势。而有效的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则依赖于保持腹透管的通畅及降低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随着腹腔镜技术在外科各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5.
腹膜转运和营养状况在腹透充分性中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状态,本研究探讨腹膜转运特性对CAPD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并分析两者在透析充分性判定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腹透液的成分对腹膜的影响即腹透液的生物相容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腹透液中的葡萄糖、渗透压、乳酸盐及增塑剂等对腹膜功能影响的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7.
川芎嗪对不卧床连续性腹透的透析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将川芎嗪注射液(Lignstrazin,Lig)加至腹膜透析液中,观察其对腹透效能影响。方法将10例不卧床连续性腹膜透析(CAPD)患分成两组,每组5例病人,各观察不同处理的10个透析周期.其中5例病人腹透液中加入Lig,每2升40mg,另一组5例病人使用单纯腹透液透析,观察两组病人腹透时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的清除率。结果川芎嗪能显提高腹膜对BUN、Scr、UA清除率和超滤量。  相似文献   

8.
腹膜炎是腹膜透析的主要并发症,随着腹透装置的改进,腹膜炎的发生率较以往已明显降低,但仍是腹透病人退出腹膜透析的最主要原因,故总结我腹透中心2004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期间发生的腹膜炎情况,积极寻找发生腹膜炎的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CAPD病人腹透失超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综合性营养评估法在腹透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应用综合性营养评估法(globalnutritionalasesment,GNA)对腹透患者的营养进行评估。方法建立了由13项主客观评价指标组成的GNA,对44例腹透患者进行营养评价。同时观察了营养与透析充分性的关系及DAPD(每日4袋,夜间停透)与CAPD间营养与充分性的比较。结果(1)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32%,8项营养指标与GNA相关。(2)Kt/V和Ccr均与Alb、前白蛋白(PreA)等营养指标无关,在营养良好与不良组比较中亦无显著性差异。(3)DAPD组患者的Kt/V、Ccr、体重和残肾功能(RRF)均明显差于CAPD组。结论GNA对腹透患者具有良好的营养评价作用,近半数的腹透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发生营养不良。透析充分性与营养并不始终相关。无论营养或透析充分性,DAPD组均差于CAPD组。  相似文献   

11.
直肠指检在体检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指检是指用手指触摸肛管直肠下端局部进行肛门检查的方法,因其简单,准确率高,可以了解到许多肉眼无法观察到的情况,故在肛肠检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素有‘指诊眼’之雅称,临床上如忽略了直肠指检,常会造成漏诊、误诊。但被检者一般不愿意做这一项检查,主要是因为:①以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改良的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导管固定方法在PD置管术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兴市人民医院肾脏内科确诊为终末期肾病并选择PD治疗的大于18岁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手术组与改良腹壁固定组,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后导管漂管...  相似文献   

13.
腹透管移位是腹透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成功地用腹腔镜对5例患者进行了腹透管移位的复位,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腹透管移位是腹膜透析的并发症之一,腹透管移位严重影响腹膜透析进行,因导丝插入腹透管内复位有增加感染、损伤内脏可能,手术复位增加患者痛苦、费用、感染机会,且手术有一定难度;故我腹透中心魏仲南教授根据自身实践及借鉴文献报道成功经验,总结出非手术复位方案,取得一定的疗效;并且不断探索,2007年12月起在复位方案中加用利多卡因,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比较腹透管移位非手术复位方案加用利多卡因前后疗效情况,以期提高非手术复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管植入术后至开始腹膜透析时的时间间隔(手术后休整期)与患者腹透导管相关并发症之间的关系,寻找合适的腹膜透析导管术后休整期。方法:回顾性总结本科室从1997年以来部分实行腹膜透析管植入术并长期随访的腹膜透析患者154例,根据腹透管置管植入术后休整期长短不同分为3组,7 d以内组(时间〈7 d)、7 d以上组(7 d≤时间〈14 d)和14 d以上组(时间≥14 d),分析3组患者的原发疾病,术前白蛋白和肌酐水平、腹透液渗漏、腹透管移位、大网膜包裹等腹透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干预的例次。结果:各组中疾病谱分布、术前血清白蛋白及肌酐值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d以内组患者发生腹透液渗漏发生率(10.0%)、腹透管移位发生率(22.5%)、大网膜包裹发生率(20.0%)均高于其余两组(P〈0.05);7 d以上组和14 d以上组之间上述并发症发生率相当(P〉0.05);7 d以内组需手术处理的并发症(81.0%)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腹膜透析管植入术后7~14 d的休整期能明显减少腹透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是比较合适的休整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直肠指检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通过常规进行直肠指检初检出肛肠疾病的81例做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结果本组81例中经复查确诊66例,确诊率(81%)。结论直肠指检作为外科健康常用的体格检查,快速方便,被检查者痛苦少。对不同年龄、不同肛肠疾病鉴别及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需临床医师过硬的基本技能,才能进一步提高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先期人工液腹模式在Seldinger法经皮腹膜透析管置入术中的运用,并观察该术式优劣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在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肾病科住院行Seldinger法经皮腹膜透析管置入的39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在床边彩色多普勒超声下置入输液用中心静脉导管并输入液体1000~1500 mL,留置2~3 h后送患者入手术室,用导丝法把已经置入输液用的导管换成腹膜透析导管。观察先期液腹后换用腹膜透析导管的手术指标及术后3个月并发症情况。结果 39例患者全部顺利置入腹膜透析导管,手术即时成功率100%,无改行开腹病例;无内脏损伤病例;手术室中操作时长(15.1±2.3) min;术口长度(2.1±0.5) cm;术中出血量(14.1±1.8) mL,均未见血性腹透液颜色;导管异位3例(7.7%);腹膜炎1例(2.6%),未见渗漏;术后3个月导管功能均正常,术后到出院的时间(6.1±1.2) d。结论 先期人工液腹Seldinger腹膜透析置管法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快速、舒适,术中及术后相关并发症明显减少。适用于早期开展经皮腹膜透析管置入及基层医院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双涤纶套鹅颈管与Tenckhoff管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前瞻性入选首次植管并接受CAPD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110例,随机分为鹅颈管组(A组)和Tenckhoff管组(B组),各55例。腹透管末端均为直型,以常规手术法植入,随访1年。记录并发症、生存时间、退出透析或死亡等结局。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随访结束时,110例CAPD患者中17例死亡,3例转为肾移植,8例转为血液透析治疗,3例转至其他医院,79例(71.8%)继续在我院腹透治疗。两组患者共发生腹膜炎26例(35例次),总腹膜炎发生率为0.32次/病人年,A组为0.35次/病人年和B组为0.29次/病人年(P > 0.05)。植管距离首次腹膜炎时间分别为A组(30±29)周和B组(29±24)周(P > 0.05)。12个月时两组发生腹膜炎的风险同为26.97%。两组共发生隧道感染2次,出口感染9次,隧道及出口感染的发生率为0.1次/病人年。与A组比较,B组隧道感染(0.036次/病人年比0)和出口感染(0.11次/病人年比0.06次/病人年)发生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间导管机械并发症(导管移位、大网膜包裹、腹透液渗漏、外涤纶套滑出)、腹股沟疝及腹痛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各有4例拔管,12个月技术生存率两组同为92.73%。两组共17例死亡(15.45%),其中A组死亡7例,B组死亡10例(P > 0.05),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脑血管并发症(47.1%)和感染(23.5%)。患者12个月生存率A组为86.34%,B组为80.68%(P > 0.05)。 结论 鹅颈管与Tenckhoff管应用于CAPD患者,在感染并发症与机械并发症的发生率、12个月技术生存率及患者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种腹透管的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20.
真菌性腹膜炎是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中的一种严重的腹膜炎,腹部压痛、反跳痛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腹透并发的其他腹膜炎,预后不良,早期拔管可能可以降低病死率。目前国外学者主张:一旦确诊为真菌性腹膜炎应立即拔除腹透导管并积极抗真菌治疗10d,间隔2~3周后可考虑重新置管继续腹透治疗。这一治疗方案患者需要经历几次手术,患者痛苦大,治疗所需费用高。如何能够控制真菌性腹膜炎而减少腹透拔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