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3年8月21日9:15,木里县宁朗乡政府报告,该乡吉动组几天内突然死亡5名村民,县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件》报告时限立即向县卫生局,县政府报告,同时报凉山州卫生局,疾控中心,并组织相关人员经过29h昼夜兼程赶到现场,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2011年2月7日,某精神病医院一男病区发生不明原因发热事件,相关管理部门通过采取综合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有效控制此次事件. 1 临床资料 某男病区104例患者,2011年2月7日开始出现2例发热,到3月6日共计36例.所有病例主要表现为发热,其次表现为咳嗽、头痛、咽痛、四肢酸痛、胸积液.病程最短1d,最长8d,平均3d;多数病例经2~3 d治疗,即可痊愈.实验室检查中8例血常规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均有明显增高;18例胸片报告单纯性支气管炎;12例血液检查支原体属和衣原体属为阴性;13例痰培养结果示正常菌群,本次群体性发热事件经区疾控中心实验室检验排除流行性感冒.  相似文献   

3.
宁秀君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9):1677-1678
2004年7月9日《燕赵都市报》刊登了石家庄市无极县某村“3000村民头痛、腹泻三四年”报道后,引起了市卫生防疫站的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会议并成立了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调查小组,制定了详细的调查计划,先后两次奔赴该村进行了深入地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竞  钱国华  单志雄 《职业与健康》2009,25(21):2315-2316
目的探讨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现场快速评价的有效手段,为卫生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现场快速编制简明调查表,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快速评价。结果通过快速评价,早期对可疑因素进行了考证,排除了食物和饮水因素,采取了针对措施,迅速控制了事态发展。结论在处置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现场,运用快速评价方法,做到了早期、快速、科学评价,为早期明确事件性质及现场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时查明食物中毒病因,针对性的提出防控措施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重要职责。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造成食物中毒原因诊断不明,给下一步防控工作带来困难。本文结合一起原因不明的食物中毒事件调查过程,分析归纳造成诊断不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今后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2001年7月11日彩香老年公寓食堂晚餐后,有5名老人出现类似症状,接报后我站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现场卫生学调查1.1食堂卫生状况7月11日食堂炊事人员为临时性工人未经健康体检上岗,上岗未穿戴工作衣帽,餐具消毒用热水浸泡代替,并无餐具消毒场所和设施。食品操作无卫生制度,无专用熟食间和分餐场所。冰箱内由老人随意存放西瓜和咸蛋。1.2进餐食物发病前7月10日中午及晚餐62人食物为虾,  相似文献   

8.
2000年9月至2003年3月问,湖北省鄂西某县的一个集镇上先后发生不明原因的“怪病”8例,其中死亡4例。由于病因不明,诊断不一,病例间断发生,且死亡率高,在当地居民中引起极大的恐慌。2003年6~7月,湖北省组织专家调查组同当地卫生部门进行现场调查,查明了病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查找某中学不明原因疾病可能的病因及其主要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现场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现场调查及1∶1配比病例对照调查分析.结果 61例病例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显示,经常吃酸菜(OR=3.859,95%CI1.180~12.618)为该校学生发生不明原因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维生素B1缺乏是本病可能的病因,膳食结构不合理,居室环境潮湿可能是发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2004年3月31日,我区有12人因食用羊肉汤引起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经医院积极治疗,病人全部恢复健康.经过调查,确系食用羊肉汤引起中毒,但在对这起中毒事件的定性问题上引起了争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报告“阳雪”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理情况,结合该事件的处理,作者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诊断,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测方法,对中毒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此次事件罹患率为2.77%,可疑中毒食物为炖排骨(χ2=5.398,P=0.034),用具涂抹样品可疑细菌学指标检测结果均呈阴性。结论根据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结合专家组的意见,此事件是一起由炖排骨引起的不明原因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江门地区农村居民卫生村创建前后公共卫生状况与感染性疾病情况,为今后创建卫生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卫生村创建标准中相关的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对村民开展现场检查,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卫生村创建后121人(户)与创建前234人(户)的结果进行比较,卫生村创建后村民家居环境、户厕清洁度、户厕完整性、户厕内卫生管理、自来水普及率、水质合格率、道路硬底化率、卫生户厕普及率、无害化处理率等13项指标均好于卫生村创建前,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卫生村创建后肠道传染病(沙门菌、痢疾、甲型肝炎)、感染性腹泻和寄生虫感染的发病率均低于创建前,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卫生村创建后各项指标均好于卫生村创建前。创建卫生村能改善家居环境卫生面貌,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产生了卫生、环境、经济和社会等一系列效益,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医院死亡病例分布特征,寻找住院病死率变化趋势及其原因,为医院管理及属地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收集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0—2019年住院死亡病案首页数据,按照ICD-10分类标准进行死因分类.分别采用交叉表分析、χ2检验、相关性分析对死亡病例的基本信息、死因顺位、住院病死率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本...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2009—2012年贵州省黔西南州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突发事件)的特点和流行规律,为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2年共报告传染病突发事件67起,报告病例1 701例,死亡11例。事件主要发生在学校(73.13%),其中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97.96%);发生场所在乡镇和村级的小学和中学,报告病例较多,占90.59%。67起事件有实验室检测的事件占65.67%;及时进行网络报告的占33.33%,其中信息填报完整的占29.59%,不完整的占70.41%;从事件发生至报告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时间中位数为6.00 d。结论学校是传染病突发事件多发场所,特别是农村学校是重点场所,甲型H1N1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行性感冒呼吸道传染病是报告中的主要病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新疆卫生监督机构卫生监督人员现状。方法对新疆各级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编制、数量、学历和年龄构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全疆卫生监督机构编制性质不统一。卫生监督人员配置不足。人员学历集中于大专、中专及以下学历,年龄较年轻化,南、北、东疆三大区域卫生监督员学历、年龄构成存在差异。结论建议出台统一政策,制定科学、合理的编制方案,明确卫生监督机构性质、人员编制。严把人员聘用关,提高卫生监督员学历层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调查平衡计分卡在广东省公立医院改革评价中应用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促进平衡计分卡在公立医院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在广东省随机抽取40家医院和80名医院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40家医院及72名管理人员完成调查;仅有4家医院在使用平衡计分卡;不同类型管理人员对平衡计分卡的认识存在差异(P<0.05).结论 公立医院中使用平衡计分卡的医院还很少,管理人员对平衡计分卡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北京市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现状,进一步规范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了解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基本情况、体检情况、培训情况、卫生法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满意度等,两两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97.0%的人员接受抽血检查,77.6%的人接受X线检查,86.4%的人接受粪便检查,51.0%的人接受皮肤检查,剔除皮肤检查后其他检查项目完成的比例为72.1%。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体检相比,X线检查、粪便检查以及剔除皮肤检查后其他检查项目完成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6.22,P<0.001; χ2=9.09,P=0.003; χ2=31.06,P<0.001)。5道知识全部答对的百分比为3.2%,年龄、工龄、文化程度均与公共卫生从业人员知识得分呈正相关。结论 北京市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存在质量较差、缺乏监管、无法溯源、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低等问题,需采取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我国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报告概况和报告质量.方法 对2004-2009年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并按照初步建立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定义,评价其报告质量.结果 2004-2009年间,全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共计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2个县(区)报告不明原因疾病事件139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37起事件分析显示,2004年和2005年报告数合计占报告总数的88.32%,浙江、云南、福建和北京4省(市)报告数合计占报告总数的43.07%;82.48%的事件报告不完整,在有详细信息的事件中45.57%报告不准确;从首次报告首例病人到首次报告事件发生的时间间隔为0 min至70 d,62.07%的事件小于1 d;从首次报告接到报告到创建报告的时间间隔为12 min至298 d,56.39%的事件介于1~6 d之间.结论 我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报告具有明显的时间、地区集中性,虽近年来报告水平有所提高,但总体报告质量有待改进;现有报告规范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276对原发不孕夫妇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不孕夫妇的流行病学调查,探索不孕的影响因素,进一步为生殖健康研究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2007年甘肃西部、中部、东部地区的九个县区的40个村(居委会)不孕夫妇.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76对不孕夫妇中女性配偶的年龄为34.66±6.52,男性配偶年龄为36.68±6.94.男女性配偶受教育程度均以小学和初中为主.男性配偶中以吸烟者203例(80.24%)和酗酒者128例(50.59%)为多.经期同房者47对,占18.50%.男女性配偶性知识均主要来源于电视.女性配偶的一般生殖健康检查项目检查率(87.40%)高于男性配偶(35.41%).结论 加强性保健意识和性健康行为是实现生殖健康的重要举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对不孕夫妇双方都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