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无颅骨骨折的急性硬膜外血肿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硬膜外血肿常见于青壮年男性颅骨线性骨折患者,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一般为直接暴力导致着力部位的颅骨骨折,骨折线累及脑膜血管沟、脑膜中动脉及其分支、静脉窦和板障静脉而引起急性硬膜外血肿[1].  相似文献   

2.
创伤性硬膜外血肿占颅内血肿的25%~30%,仅次于硬膜下血肿,因直接暴力造成颅骨骨折,引起脑膜中动脉、静脉窦、脑膜中静脉和板障静脉出血流入硬膜外腔隙[1]。回顾性分析2005‐10—2013‐10我院收治的137例创伤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法,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幕上小硬膜外血肿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幕上硬膜外血肿为颅脑创伤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多由脑膜中动脉、脑膜中静脉、硬脑膜静脉窦或板障静脉等损伤所致,绝大多数与颅骨线形骨折有关。血肿较大,一般需行手术治疗;血肿较小一般行保守治疗,其中部分血肿再次增大须改行手术治疗。笔依据献将幕上血肿≤15mL称为小硬膜外血肿,现将1998年10月-2003年10月收治的60例幕上小硬膜外血肿患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在颈动脉造影侧位片的表现有显著不同,过去在文献中未予以强调。许多脑血管造影征象可用来鉴别上述二类血肿。脑膜中动  相似文献   

5.
<正>硬膜外血肿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30%。其中大部分属于急性血肿,次为亚急性,慢性较少。硬膜外血肿的形成与颅骨损伤有密切关系,骨折或颅骨的短暂变形,撕破位于骨沟的硬脑膜动脉或静脉窦引起出血或骨折的板障出血,90%的硬脑膜外血肿与颅骨线形骨折有关。硬膜外血肿主要以急性发生为主,占86%左右,有时并发其它类型血肿[1]。损伤脑膜中动脉引致硬膜外血肿占3/4,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通过脑膜中动脉(MMA)栓塞的方法治疗急性创伤性硬膜外血肿(ATEDH)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11月—2022年2月收治的3例MMA栓塞治疗ATEDH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探讨介入栓塞治疗硬膜外血肿的方法及疗效。结果 对于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患者,超早期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可以有效止血,消除血肿进展风险。结论 选择性MMA栓塞术超早期治疗ATEDH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有效避免患者接受创伤更大的外科手术治疗,降低患者花费,使患者获得更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曲别针与激光定位线联合定位法在亚急性硬膜外血肿微创手术CT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用曲别针与激光定位线联合定位法用于37例亚急性硬膜外血肿微创手术CT定位的临床资料。结果曲别针与激光定位线联合定位法穿刺成功率100%。微创手术72h后颅内血肿清除率为(75.1±13.2)%。结论曲别针与激光定位线联合定位法应用于亚急性硬膜外血肿微创手术CT定位具有定位精确,取材方便,操作简便,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骨骨折病人脑回压迹的多少与硬膜外血肿形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91例颅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颅骨X线平片脑回压迹增多者硬膜外血肿发生率低。结论提示脑回压迹数目与硬膜外血肿发生率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硬膜外血肿术后再次发生邻近部位血肿的原因、诊断、治疗时间窗、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本科 2 0 0 1 0 3~2 0 0 4 0 5收治的 3 5例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术后发生邻区迟发性血肿的诊断治疗过程。结果 死亡 3例 ,治愈 3 2例。结论  (1)硬膜外血肿术前头颅X片对术前诊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2 )在骨折线延伸出术野 ,且悬吊硬膜时骨折线渗血较多的病例不要盲目满足术野的处理 ;(3 )此类病人微创血肿引流可能效果要优于传统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硬膜外血肿术后再次发生邻近部位血肿的原因、诊断、治疗时间窗、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本科2001-03~2004-05收治的35例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术后发生邻区迟发性血肿的诊断治疗过程。结果死亡3例,治愈32例。结论(1)硬膜外血肿术前头颅X片对术前诊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2)在骨折线延伸出术野,且悬吊硬膜时骨折线渗血较多的病例不要盲目满足术野的处理;(3)此类病人微创血肿引流可能效果要优于传统术式。  相似文献   

11.
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征及形成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颅脑损伤术后经CT扫描或再次开颅探查证实为飞黄腾达这发性血肿的发生部位,发生时间,及其与脑挫裂伤,颅骨骨折等原发伤的关系。结果 血肿发生部位与手术部位关系;邻近型8例,远隔型12例,对侧型9例;发生在脑内9例,硬膜外12例,硬膜下7例。脑室内1例;12例术后硬膜外血肿中有9例可见颅骨骨折;9例术后脑内血肿中有7例可见脑挫裂伤。结论 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中,硬膜外,硬膜下与脑内血肿形成机制不尽相同,颅骨骨折,脑挫裂伤,脑膜或皮质血管破裂,桥静脉断裂等局部损伤影响不同类型血肿的形成,脑血管麻痹,低氧血症等是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形成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们把颅脑损伤后迟发血肿及不稳定性硬膜外血肿归类于进展期硬膜外血肿,迟发血肿是颅脑损伤后首次CT未发现血肿,病情变化后再次CT扫描发现的硬膜外血肿。而不稳定型硬膜外血肿是指首次CT扫描发现少量的硬膜外血肿,病情变化后再次CT扫描发现血肿较前增加需手术处理。而进展期硬膜外血肿发病隐匿,危害性大。我科1995-01-2011-12共收治硬膜外血肿220例,其中进展期硬膜外血肿39例,占硬膜外血肿发生率的17.73%,现就其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CT特点,探讨硬膜外血肿大小与骨折线长度、类型及部位的关系,为临床观察病情和手术止血提供依据。方法 2010-06—2013-05在我院神经外科连续入院的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患者。收集包括人口学因素、临床表现、CT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等数据。根据血肿大小将研究对象分为H组(〉15mL)和L组(〈15mL)。以冠状缝、人字缝、颞骨鳞状缝将脑颅分为额部、顶部、枕部、颞部4个区域,如血肿跨区域的则以主要部分分类。通过CT和(或CTA)测量骨折线长度和血肿量、出血部位。结果共纳入173例,其中H组患者95例(54.9%)。左侧H组比例明显低于L组(22%vs 27.7%,P〈0.05),而右侧H组的比例高于L组(34.1%vs 19.7%,P〈0.05)。与L组相比,H组中粉碎性骨折较常见(26%vs 10.4%,P〈0.05),但线性骨折比例较低,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9%vs 34.7%,P〈0.05)。线性骨折患者,H组的骨折线较L组偏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1.9)cm vs(3.2±1.5)cm,P〈0.05)]。枕部线性骨折较粉碎性骨折常见(21.4%vs 1.7%,P〈0.05)。结论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患者血肿量与骨折类型、骨折线长度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6例,均为男性,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38岁,入院前均有外伤史,GCS评分9~13分13例,7~8分3例。CT检查:血肿均位于颞部或颞顶部,10例伴有骨折线,6例无骨折线;血肿量30~70ml,平均55ml。均在入院后经观察2~26小时病情稳定情况下在局麻或局麻 基础麻醉下行钻孔手术治疗。其中血肿少于50ml单孔手术治疗13例,血肿大于50ml或可疑脑膜中动脉破裂时采用双孔手术3例。2.手术方法:根据CT检查结果,分三种情况进行手术。(1)单纯骨折线形成硬膜外血肿。血肿量小于50ml时,采用头皮直切口,分离头皮后,血肿最厚处钻孔,并扩…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2例巨大硬膜外血肿,在外伤早期作计算机断层摄影(CT)未能显示血肿,分别在伤后33小时及7天因病情变化,CT复查发现颅内巨大血肿,经尸解或手术确诊,血肿均在颅骨骨折线下方.关于硬膜外血肿的形成,有人认为血肿在数分钟即可达到最大体积,临床表现有中问清醒期是脑代偿功能耗竭的关系,而不是血肿由小增大的发展,如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则应能在出现临床症状恶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的病例资料,MRI提示血肿位于脊髓腹侧、背侧各1例.1例发病后30 h行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内固定术,1例发病12 h后行硬膜外血肿清除术.结果 术后诊断均为硬膜外血肿,血肿清除满意.术后2周病例1:双上肢肌力4级、双下肢肌力2级(Fran...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硬膜外血肿的住院天数及血肿吸收时间,和以往单纯西医方法治疗硬膜外血肿比较。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硬膜外血肿的住院时间及血肿吸收时间明显缩短。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硬膜外血肿优于常规西医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8.
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24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提高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24例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的诊疗过程。血肿跨矢状窦19例,跨横窦5例,均伴有窦上颅骨骨折。急性型9例,亚急性型13例,慢性型2例,均经CT诊断。保守治疗2例,开颅血肿清除22例。结果 获完全恢复19例,轻瘫、生活尚能自理者2例,完全性偏瘫(重残)2例,死亡1例(该例同时合并有脑挫伤、出血性休克),无植物生存。结论 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只要重视跨窦颅骨骨折或骨折线向窦延伸这一线索,尽早进行影像诊断,及时予以血肿清除和有效止血,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细孔钻颅尿激酶溶解引流硬脑膜外血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31例,男28例,女3例,年龄在7~54岁。急性硬膜外血肿9例,亚急性硬膜外血肿21例,慢性硬膜外血肿1例。全部病例均经CT检查明确为硬膜外血肿。1例慢性硬膜外血肿及7例亚急性硬膜外血肿还行MR检查确诊。除1例慢性硬膜外血  相似文献   

20.
作者收治645例头部外伤患者.其中急性后颅凹血肿9例(硬膜外血肿5例,硬膜下血肿3例,两血肿合并者1例),年龄2~74岁,男5例,女4例.按CT显示的后颅凹脑池的受压情况分为三型: 轻型、脑池部分受压;中型、全部脑池均受压,但尚能显示;重型、脑池完全消失.9例患者均为枕部直接受伤,枕骨都有纵向线样骨折,4例硬膜下血肿均合并小脑挫伤,其中3例有幕上对冲性损伤.2例硬膜外血肿和1例硬膜下血肿行保守治疗,其余行后颅凹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5例单纯硬膜外血肿予后良好,4例有硬膜下血肿者均死亡.讨论:一般认为,急性硬膜外血肿由直接外力所致,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挫伤多由对冲伤所致.但后颅凹血肿,无论哪种血肿都由外力直接作用引起.后颅凹容积小,发生出血及脑水肿时脑干直接受压,若发生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可使意识状态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