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我们以往的工作表明 ,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内微量注射孤啡肽 (OFQ)对抗针刺镇痛 ;并使脊髓背角谷氨酸 (Glu)释放增加 ,ν 氨基丁酸 (GABA)、5羟色胺 (5 HT)、去甲肾上腺素(NE)释放减少 ;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 (WDR)神经元的C 纤维反应和后放电增多。本研究的目的是采用核团内注射、微透析加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的方法 ,观察PAG内微量注射OFQ并同时电针 ,对大鼠脊髓背角单胺类和氨基酸类递质释放的影响。结果显示 ,PAG内微量注射OFQ并同时电针后 ,脊髓背角Glu含量与相应时间点的OFQ组相比 ,在 …  相似文献   

2.
脊髓背角是感觉传入的重要中继站,为了探明脊髓背角内ACh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本将从代谢的角度以动态变化的观点就针刺镇痛时ACh含量,和ACh合成酶及降解酶的活性等三个环节上进行综合研究。实验用SD纯种成年健康大白鼠72只随机分成两大组,每组中又分电针组和对照组,第一大组,测ACh含量和ACh的合成酶——胆碱乙酰化酶(ChAC),第二大组测ACh的降解酶——胆碱酯酶(ChE)。若将电针诱导10、20、30分钟时痛阈进行相关分析发现镇痛效应与电针强度呈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对CFA大鼠脊髓背角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DNA结合活性的干预作用以探讨电针的镇痛机制。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按完全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组),模型对照组(CFA组)和电针治疗组(EA组),CFA组和EA组大鼠通过足底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CFA)建立炎症痛模型,EA组大鼠于造模后5.5 h选取双侧"足三里"、"昆仑"穴进行电针治疗。分别观察造模前、造模后5 h、6 h、2 d、7 d和14 d六个时点的足跖容积和痛阈(PWTs),及造模后6 h、2 d和14 d患侧脊髓背角CREB的DNA结合活性。结果:与N组大鼠比较,造模后各时间点,CFA组大鼠足跖显著肿胀,PWTs明显降低,CREB的DNA结合活性增加;造模后各时间点,EA组大鼠PWTs均显著高于同期CFA组,CREB的DNA结合活性减少,但足跖容积未见明显改变。结论:电针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且其镇痛作用可能与调节脊髓背角CREB的DNA结合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4.
李熳  张静  施静  关新民 《浙江中医杂志》2001,36(11):495-496
目的:研究电针镇痛的中枢机制。方法:本课题借用福尔马林试验,在大鼠一侧中底皮下注射5%福尔马林50μl作为局部疼痛病灶,观察电针阳陵泉、外丘穴(刺激参数1-3V,4-16Hz,30min)对病灶所属脊髓节段(腰髓)一氧化氮(NO)代谢产物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大鼠一侧足底注射福尔马林后60min腰髓亚硝酸盐含量显著增加,电针能拮抗大鼠福尔马林试验后腰髓亚硝酸盐含量的上升。结论:电针可抑制大鼠足底疼痛病灶所属脊髓节段NO代射,减弱脊髓神经元的敏感化,从而发挥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5.
电针对大鼠脑内P物质表达析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殿淑琴  赵晏等 《针刺研究》2002,27(1):33-35,44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的电针对大鼠脑内P物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在电针大鼠下肢“足三里”穴位后,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了电针后24hr大鼠尾壳核,杏仁核,下丘脑室旁核,下丘脑前区,导水管周围灰质P物质表达的变化。结果:电针组较对照组上述部位P物质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增高。结论:电针可引起脑内上述中位P物质表达增高,而P物质表达的增高可能在调节机体许多生理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用电生理方法记录刺激中缝背棱(DR)影响清醒制动大鼠脊髓背角伤害性单位放电。并探讨DR在痛觉调制及电针镇痛过程中的下行性抑制作用。在脊髓La的背角区上,记录到的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笔者采用无水乙醇鞘膜内注射治疗鞘膜积液1 2 0例 ,效果满意。一般资料本组 1 2 0例 ,年龄 1个月~ 79岁 ;病程 1天~3 9年 ;病在右侧者 71例 ,在左侧者 49例 ;抽液量 6~ 6 70 ml,均为淡黄色液体。全部患者均在门诊治疗。治疗方法患者仰卧位 ,局部常规消毒皮肤 ,采用 1 %利多卡因局麻 ,对儿童不配合治疗者 ,选用氯胺酮分离麻醉。术者左手固定鞘膜囊 ,右手持 1 0 ml注射器 ,垂直刺入鞘膜水囊至有落空感后 ,即可抽吸出黄色液体 ,一次抽净。然后注入 1 %利多卡因 5~1 0 ml,使药液在囊内停留 5 min后抽出。再注入无水乙醇 2~ 1 0 ml,轻轻按摩…  相似文献   

8.
陈演江  肖德生 《陕西中医》1992,13(6):279-280
以清醒大鼠为对象,在静脉恒速输注胆盐维持胆汁池恒定的基础上,观察电针对胆汁流量的影响。结果:电针引起胆汁流量明显下降。用利血平耗竭儿茶酚胺后,电针使胆汁流量明显增加,预先作腹腔交感神经节摘除,电针效果与经利血平处理的实验组相似。但预先作迷走神经肝支切断,电针效果此提示:电相似。因对照组假手术与针使胆汁流量下降可能与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加强有关,而迷走神经可能不参与电针使胆汁流量减少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电针对大鼠脊神经节和脊髓内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熊克仁  汪酮 《针刺研究》1998,23(1):41-43
目的:观察电针对脊神经节和脊髓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电针单侧大鼠“足三里”穴,采用还原型尼克酰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HADPH-d)法显示L5-6脊神经节和脊髓节段的NOS表达变化。结果:针刺组针刺侧脊神经节和脊髓的NOS表达,均比非针刺侧及对照组增加。结论:电针可上调脊神经节和脊髓NOS表达,这可能是一氧化氮(NO)参与针刺效应的重要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电针对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WDR)神经元伤害性电活动的作用,探讨电针在脊髓背角水平调控伤害性信号的效应特征。方法:采用多通道在体电生理技术记录25只正常雄性SD大鼠脊髓背角WDR神经元的电活动,在神经元的足底感受野(RF)给予连续高强度电刺激诱发神经元的windup,而后于大鼠同侧“足三里”穴区进行不同强度(1 mA或2 mA)的电针(EA1 mA、EA2 mA)干预10 min,刺激频率为2 Hz/15 Hz,然后再次以相同条件诱发WDR神经元的windup。比较不同强度电针干预前后,WDR神经元伤害性放电成分的总数量及windup现象的变化。结果:EA1 mA和EA2 mA均显著减少了WDR神经元Aδ和C成分及后放电的数量(P<0.01,P<0.001),且EA2 mA对C成分的抑制率显著高于EA1 mA(P<0.05);EA1 mA和EA2 mA干预减弱了WDR神经元的windup现象(P<0.05,P<0.01),且EA2 mA的效应要强于EA1 mA(P<0.05)。EA1 mA和EA2 mA作用于WDR神经元的非感受野(...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白细胞介素 1 β(IL 1 β)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引起人们的重视。本实验应用鞘内微量注射和免疫组化技术 ,用行为 (痛阈 )和形态 (c fos表达 )指标 ,对IL 1 β在脊髓水平的痛觉调制作用及与针刺镇痛作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①大鼠脚掌注射角叉菜胶 (0 .2mg)可引起大鼠注射侧脚掌痛阈显著降低 ,注射后 3hr达最底值 ,并可维持到注射后 8hr。角叉菜胶致炎后 3hr,大鼠鞘内微量注射IL 1 β(1~ 1 0 0ng)可剂量依赖性地使大鼠痛阈提高。鞘内微量注射IL 1 β1 0ng可引起大鼠痛阈在注射后 1 5min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甲氨喋呤和阿糖胞苷鞘内注射致截瘫1例的护理和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历介绍患儿 ,男 ,15岁 ,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 型 2 7个月。在 1999年 11月 30日行第 7次常规预防性鞘内注射中发现脑脊液蛋白 ( ) ,并检出幼稚细胞 ,疑似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而予以甲氨喋呤 (MTX) 12 .5mg 阿糖胞苷 (Ara -C) 4 0mg 地塞米松 (Dex) 5mg鞘内注射 ,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电针对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发的炎性疼痛模型大鼠痛阈及其脊髓背角神经肽Y(NPY)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足三里(ST36)+阳陵泉(GB34)”治疗慢性炎症疼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正常痛阈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Saline组)、模型组(CFA组)、假电针组(CFA+sham EA组)、电针组(CFA+EA组),每组6只,实验大鼠后足底注射CFA建立慢性炎性疼痛模型,在造模成功后第6天,开始电针“ST36+GB34”频率2 Hz、幅度1 mA、时间20 min、连续波,每天1次,连续治疗5 d,用热板试验、von Frey测试检测实验大鼠热痛阈和机械痛阈的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脊髓背角NPY表达变化。结果:电针治疗慢性炎性疼痛模型大鼠可以逆转CFA引起的热痛觉过敏(P<0.01)和触觉超敏(P<0.05),脊髓背角Ⅰ-Ⅱ层NPY表达增加,参与CFA诱发慢性炎性疼痛的形成(P<0.01),电针进一步诱导模型大鼠脊髓背角Ⅰ-Ⅱ层NPY表达增加(P<0.001)。结论:NPY是一种抗伤害感受的神经肽,电针治疗可以缓解CFA模型大鼠的疼痛和进一步诱发脊髓背角中NPY表达增加发挥抗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电针对膝骨关节炎(KOA)大鼠痛性行为学及脊髓背角大麻素受体2(CB2R)、p-P38、p-ERK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KOA慢性疼痛的作用机制。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盐水组、模型组、电针组、CB2R阻断组、CB2R阻断+电针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和盐水组外,采用左膝关节腔注射谷氨酸钠碘乙酸制备KOA慢性疼痛模型,盐水组左膝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注射后第15日,电针组于左侧“阳陵泉”“内膝眼”行电针刺激,15 min/次,1次/d,CB2R阻断组腹腔注射CB2R阻断剂,CB2R阻断+电针组腹腔注射CB2R阻断剂后行电针干预,5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间歇1 d进行痛性行为学评价,免疫荧光检测大鼠左侧脊髓背角CB2R表达及脊髓背角神经元CB2R、p-P38和p-ERK定位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侧机械痛缩足阈和左后肢负重能力显著降低(P<0.01),左侧脊髓背角CB2R表达及CB2R/NeuN、p-P38/NeuN、p-ERK/NeuN双染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CB2...  相似文献   

16.
电针对大鼠脑内P物质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不同强度的电针对大鼠脑内P物质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电针大鼠下肢“足三里”穴位后 ,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了电针后 2 4hr大鼠尾壳核、杏仁核、下丘脑室旁核、下丘脑前区、导水管周围灰质P物质表达的变化。结果 :电针组较对照组上述部位P物质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增高。结论 :电针可引起脑内上述部位P物质表达增高 ,而P物质表达的增高可能在调节机体许多生理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许冰  王玲玲  王占奎 《四川中医》2012,(10):126-127
鞘内注射为治疗狼疮脑病的主要西医方法,临床结合中医疗法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本文报道鞘内注射结合中医疗法治疗狼疮脑病2例,并阐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相关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电针对大鼠下丘脑孤啡肽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大鼠下丘脑孤啡肽变化;应用RT-PCR技术观察大鼠孤啡肽前体mRNA的变化。结果 电针可以上调去卵巢大鼠下丘脑孤啡肽免疫阳性细胞数,去卵巢大鼠下丘脑孤啡肽前体mRNA含量在电针前后变化不大。结论 电针可以影响去卵巢大鼠下丘脑孤啡肽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尼氏体和神经功能活动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的Allen's造模方法 建立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取"大椎""命门"和"夹脊穴"两组穴位交替电针治疗.28 d后,通过硫堇染色法观察尼氏体变和分析斜板试验结果 各组进行比较.结果 电针治疗组与甲基强的松龙组大鼠治疗后后肢运动功能改善,非常显著强于模型对照组(P<0.01)而显著差于空白对照组(P<0.05);两组尼氏体染色细胞数非常显著强于模型对照组而非常显著少于空白对照组(P <0.01),但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电针治疗可明显增强SCI后尼氏体的恢复,促进SCI后神经的修复与再生和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电针对关节炎大鼠脊髓背角环氧合酶-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工作试图通过观察慢性炎症痛大鼠脊髓背角环氧合酶(COX)-2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脊髓背角COX-2是否与电针镇痛的作用机制有关。方法 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模型上,采用行为学和免疫组化技术两种方法,观察电针治疗后不同时相点关节炎大鼠的痛敏评分及脊髓背角COX-2蛋白的表达,并与正常组、模型组和药物组加以对照。结果 电针能明显减小关节炎大鼠痛敏评分的绝对值,多次电针具有显著的累积效应;并且随着电针治疗次数的增加,大鼠脊髓背角COX-2免疫阳性细胞数显著下降。结论 电针阳陵泉和昆仑两穴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并同时抑制其脊髓背角COX-2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