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心饮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接受PCI术治疗的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后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益心饮,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和6个月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和室壁运动情况。结景治疗组术后3个月和两组术后6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室间隔收缩幅度(IVSae)及左室后壁收缩幅度(LVPWae)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P〈0.01);两组术后6个月LVEF、FS、IVSae、LVPWae指标进行对比,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室壁运动异常率(WMSD)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心饮能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2.
王洋 《新中医》2021,53(15):141-145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益气汤联合中医特色综合护理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活血化瘀益气汤联合中医特色综合护理进行治疗.分别记录2组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生活自理能力评分(Ba...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及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可缩小梗死心肌范畴,防止心肌重构,改善左室功能和预后。目前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应用机械的方法直接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是一项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最直接、最有效的再灌注疗法之一。2004年6月~2005年6月我们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AMI患者16例,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心理护理,取得满意效果,从而使患者积极地配合了医生的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益心康泰胶囊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变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冠心病P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6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益心康泰胶囊口服治疗。系统观察两组患者疗效、血流变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观察组血流变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血清NO及ET-1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组间比较,观察组血清NO及ET-1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心康泰胶囊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觉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益心康泰胶囊能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血流变指标及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伴心源性休克的疗效。方法:1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破格救心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病死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伴心源性休克效果较好,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心脏康复有氧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2018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的AMI并成功接受PCI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A组、治疗B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A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B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心肺康复有氧操治疗。3组患者治疗2周后,观察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用心肺功能测定仪测定治疗前后最大代谢当量(METs)、最大氧脉搏(VO2max/HR)和最大摄氧量(VO——2max/kg)评价患者心肺功能,选取超敏C反应蛋白评价心血管内皮情况。治疗后选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心理测试,采用GQOLI-74生活质量问卷评定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治疗B组最大代谢当量(METs)、最大氧脉搏(VO——2max/HR)和最大摄氧量(VO2max/kg)水平较对照组、治疗A组明显提高(P <0. 05);治疗A组、B组超...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分析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行即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 2020 年 8 月至 2021 年 3 月期间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 70 例高龄 AMI 患者,依据行 PCI 的时间分为对照组 33 例 与观察组 37 例。对照组行择期 PCI,观察组行即时 PCI,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 30 d、6 个月超声指标〔左室射血 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 及不良事件(死亡、心绞痛、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结果:观察组 LVEF 治疗后 30 d、6 个月 均高于对照组,LVEDD、LVESV 及 LVEDV 均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治疗后 30 d 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10.81 %, 低于对照组的 21.2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治疗后 6 个月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16.22 %,低于对照 组的 39.3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高龄急性 AMI 患者采用即时 PCI 治疗,可明显改善心肌血 流循环,改善其心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2005年1月-2008年6月我院对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配合精心护理,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著名中西医汇通派医家张锡纯所创“大气理论”被广泛用于各系统疾病。文章基于张锡纯先生对于大气理论之论述及临证经验,将其引入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证治研究,从大气理论视角下对AMI PCI术后的认识及从大气下陷调治AMI PCI术后的方法两个方面阐述大气理论在AMI PCI术后的论治思路,并附医案1则,以期丰富AMI PCI术后的论治理论及调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口服通心络胶囊对左心功能、中医证候、生活质量、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方法: 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服用拜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30 mg/次,1次/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4粒/次,3次/d,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监测左心室功能,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NT-proBNP水平,记录气虚血瘀证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记录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并测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每搏输出量(SV)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血清NT-proBNP,TNF-α,IL-6及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气虚血瘀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SA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累积发生率为13.3%,低于对照组的30.0%(P<0.01)。 结论: 通心络胶囊改善了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心功能和心室重构,减轻了临床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降低了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 医院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107 例 AMI 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3 例,药物溶栓治疗)与 观察组(54 例,药物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两组疗效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 总有效率为 98.15 %,高于对照组的 84.9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5.56 %, 低于对照组的 18.8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对 AMI 患者进行治疗, 对患者症状缓解明显,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6月210例AMI患者行PCI治疗的病史资料。结果 135例(64.3%)患者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前壁梗死较下后壁梗死发生快速型心律失常较多,但无统计学意义;下后壁梗死较前壁梗死发生缓慢型心律失常多见(P〈0.01)。6 h内开通冠状动脉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6 h~12 h开通者(P〈0.01),且严重再灌注心律失常较多见。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在直接PCI术中发生率较高;类型与心肌梗死部位有关,再灌注的时间影响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并行PCI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心脏康复的教育,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自拟益气活血中药配方颗粒口服,疗程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量化积分、心脏超声和生活质量(SAQ)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心脏彩超的LVEF、LVFS、LVEDD数值以及生活质量(SAQ)评分均较入组时改善,但治疗组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 0. 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  相似文献   

1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开展以来,面临着术后再狭窄、无复流、晚期血栓形成、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等挑战,近年来许多大型循证研究结果肯定了中药在干预这些问题方面的疗效与优势,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摘 要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估效果。 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5 月邓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80 例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及同期 80 例健康体检者, 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超声斑点追踪术技术检查,分析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估效果。 结果:术前观察组收缩期纵向应变(LS)、圆周应变(CS)、径向应变(RS)在前间隔基底段、前壁中间段、前间 隔中间段、前壁心尖段的峰值水平均较对照组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 1 个月、3 个月,患者各节段应变峰值水平 逐渐上升。术后 3 个月,观察组前壁基底段、前壁中间段、前间隔基底段节段 LS 峰值水平较对照组高,前壁心尖段 节段 LS 峰值水平较对照组低;前壁基底段节段 RS 峰值水平较对照组低,前间隔基底段节段 RS 峰值水平较对照组 高;前壁基底段、前壁中间段节段CS峰值水平较对照组高,前间隔基底段、前间隔中间段节段CS峰值水平较对照组低,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超声斑点追踪术可有效评估冠心病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的左 室收缩功能变化情况,为患者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比较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患者均为2019年6月~2020年6月瓦房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确诊病例,将患者按入院顺序进行编号,采用单双号形式分为治疗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与对照组(静脉溶栓),各组纳入35例患者,比较疗效、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与不...  相似文献   

17.
范国萍  闫新慧 《陕西中医》2019,(8):1025-1028
目的:观察通络养心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合并高缺血风险行双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及出血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PCI治疗且术后合并高缺血风险的96例AMI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于PCI术后采取双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通络养心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周与第4周时的血小板抑制率;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心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随访1年,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统计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第4周时两组AA途径、ADP受体途径血小板抑制率均较第1周时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TC、TG、LDL-C水平及观察组TC、TG、LDL-C、HDL-C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各项血脂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LVEF、LVESD、LVEDD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两组GQOL-I274量表评价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中因冠心病再入院率、支架内再狭窄率与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络养心汤能够提高急性心梗术后高缺血风险患者行双抗血小板治疗的血小板抑制率,改善患者血脂水平,降低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60例AMI行PCI术后无复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直接给予替罗非班注射液10μg/kg,3min内缓慢推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5ml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射。治疗前及治疗后5min、10min采用通用心肌梗死溶栓疗法(TIMI)血流分级评价患者冠状动脉血流恢复情况,观察术后2h、12h心电图ST段变化情况、术后7天内出血情况及30天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后10min TIMI 3级血流恢复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心电图ST段均明显下降,12h后治疗组仍有明显改善并且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7天内出血率及30天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参麦注射液治疗AMI行PCI术后无复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内皮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设计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lP、Wanfang Data、CBM、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7个数据库,查找关于丹红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后内皮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RCT,涉及1325名患者。经Meta分析发现治疗组(丹红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在改善术后各内皮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常规治疗),具体为指标NO[MD = 9.57,95%CI(8.22,10.93),P <0.00001]、指标vWF[MD = -31.60,95%CI(-41.47,-21.72),P < 0.00001]、指标ET[SMD=-0.92,95%CI(-1.49,-0.35), P < 0.01]、指标ET-1[SMD = C-2.19,95%CI(-3.11,-1.27),P < 0.00001]、指标FMD[MD = 1.81,95%CI(1.26,2.37),P < 0.00001],各个指标间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相比,更能改善冠心病PCI术后的内皮功能。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较低,且存在异质性较大问题,上述结论仍需通过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双盲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关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之后的早期康复治疗,对其心脏射血分数的影响研究分析。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之后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的药物治疗、护理、康复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药物治疗与护理,并辅以早期康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脏射血分数变化情况。结果曲组患者手术后,接受了常规的药物、康复治疗与护理,以及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后,对其心脏左室的射血分数,进行测定计算,其结果可知:术后当前两组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时,对其进行复检,可知观察组分数显著上升,较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其急诊施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予以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的好转,改善了患者的心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