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1996-2011年云南省西畴县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分析其流行规律,为防治细菌性痢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西畴县1996-2011年细菌性痢疾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6-2011年西畴县细菌性痢疾共计发病1 245例,无死亡.1998年发病率最高为92.21/10万,2011年发病率最低为8.98/10万,年均发病率为33.54/10万;1998年出现以县城为中心的点状暴发,从2003年起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全年均有发病,以夏秋季尤其是4-7月为高峰.以0~9岁儿童发病数最高590例,占总病例数的47.39%;发病数居前3位依次为散居儿童、农民和学生,男女发病之比为1.28∶1.结论 2000年以后西畴县细菌性痢疾发病呈总体下降趋势,散居儿童和农民占发病数比例较高,应重点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安岳县2005-2011年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钩体病)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钩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有效依据.方法 对93例病例的三间分布特征和有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发病原因,提出有效防治对策.结果 2005-2011年安岳县钩体病共报告93例,2005年报告病例最高(37例),2010年最低(5例),年均发病率约为0.84/10万;发病季节为6-10月,9月最高,占发病总数的83.87% (78/93);发病人群以50 ~ 59岁年龄组为主,占病例总数的35.48% (33/93);男性多于女性,构成比为2.32:1;职业以农民发病为主,占总发病数的81.72%.结论 来2005-2011年安岳县钩体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逐年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发病人群为农民,农村是钩体病防治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原因,指导今后的流行性腮腺炎防治工作。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9—2014年新疆策勒县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结果 6年间策勒县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272例,年均发病率29.597/10万,其中2009年发病率最高,发病145例、发病率92.397/10万;2011年发病率最低,发病3例、发病率1.881/10万,各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421,P0.05);发病季节特征明显,每年春季4—5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174例、占总发病的63.97%,9—10月发病最少,仅发病5例、占总发病的1.84%;2014年全年均有发病,2009年、2014年出现过暴发流行;报告发病数前三位的是努尔乡、策勒镇、策勒乡;男女发病数性别比1.1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58,P0.05);病例年龄分布以小年龄组为主,5岁~组发病102例、占病例总数的37.50%;10岁~组发病92例、占病例总数的33.82%;报告病例数最多为学生,发病190例、占总病例数的69.85%。结论疫苗接种率低、易感人群积累是造成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提高人群免疫接种率是防止疫情发生的主要措施,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做好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理,能有效降低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06—2014年甘肃省酒泉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探索预防控制措施和策略。方法对酒泉市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2014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0 186例,年均发病率99.11/10万;4—7月为全年发病最高峰、占40.71%,11月至次年1月为次高峰、占34.04%;男性发病高于女性,性别比为1.44∶1;发病主要集中在5~15岁年龄组,占90.01%;发病以学生为主,占79.23%,其次为幼托儿童,占6.56%;流行性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计17起,占总事件数的29.83%,发病813例,占总发病数的35.36%。结论酒泉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高,学生和幼托儿童是防治重点人群,中小学校是暴发流行的重点场所;建议调整免疫策略,加强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腮腺炎暴发疫情的控制力度,切实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06-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3年临渭区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的流腮疫情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整理。结果临渭区2006-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年均发病率为16.93/10万,每年的3-6月和10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期。城区年均发病率33.53/10万,农村年均发病率为8.88/10万。15岁以下病例占总病例数的88.60%,学生占总病例数的73.73%,中小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计2起,占总病例数的14.63%。结论临渭区腮腺炎发病以学生为主,城区高于农村,因此要重点加强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疆吐鲁番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综合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8─2013年吐鲁番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结果 6年间吐鲁番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870例,年均发病率51.223/10万;发病地区前三名分别是亚尔乡、高昌路街道、葡萄乡;男女发病性别比1.32∶1;全年均有发病,2011年底至2012年初有一次暴发流行,造成病例数急剧增多;发病主要以15岁以下青少年为主,学生、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分别占病例报告总数的60.23%、16.44%和15.52%。结论加强对吐鲁番市重点地区、重点人群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监测及疫苗接种,做好疫情应急处理,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有效降低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疆乌苏地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规律,探讨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措施。方法对2011~2012年乌苏市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2012年乌苏地区共报告腮腺炎病例886例,发病率分别为203.30/10万、143.86/10万,其中市区内发病297例,占全市病例总数的33.52%,发病率高于其他乡(场);发病年龄集中在0~15岁,占发病总数的70.09%,患病人群以学生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6.51%。结论校内传染源未及时隔离是造成乌苏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的主要原因,加强校内晨检、教室通风、及时隔离患者、提高免疫接种率是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宜都市2006-2010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掌握辖区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现状分析方法,对2006-2010年法定传染病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宜都市法定传染病年均发病率583.71/10万,死亡率1.18/10万,病死率0.2%;发病数位居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结论 2006-2010年宜都市人群的主要传染病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今后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应对该类传染病进行重点防控,同时加强重点人群监测,建立长效综合防治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永兴县2008-2011年手足口病的发病动态和流行特征,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资料进行三间分布等分析.结果 共报告手足口病2010例,年均发病率为85.468/10万,其中重症20例,死亡3例.发病率以2011年最高,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3.192,P=0.000).各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其中马田、城关、樟树、柏林和湘阴渡为高发.发病高峰有2个:①4-7月,这一高峰明显而稳定;②10月前后,尚不清晰.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居多,占总发病数的94.826%.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051,95%CI 1.860~2.253),男性高于女性.结论 永兴县2008-2011年手足口病呈高度散发和上升趋势,有明显的时间、地区和人群差异,手足口病已成为当地主要传染病,应针对性地加大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05-2020年绵阳市涪城区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5-2020年绵阳市涪城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构成比用百分比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5-2020年绵阳市涪城区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4 74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47.80/10万,无死亡病例,无暴发疫情,不同年度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000.68,P0.001)。城区报告发病3 654例(76.94%),报告发病率为61.45/10万,乡镇报告发病1 095例(23.06%),发病率为27.45/10万,城区发病率高于乡镇(χ~2=577.79,P0.001);时间以4~8月和11月至次年1月为主,形成2个发病高峰。报告病例中,男性发病2 822例(59.42%),发病率为56.36/10万;女性发病1927例(40.58%),发病率为39.10/10万,报告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46∶1,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χ~2=154.78,P0.001);发病年龄以5~9岁为主(2 390例,50.33%),发病率为436.00/10万,不同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7.52,P0.001);职业以学生、托幼儿童发病为主。结论涪城区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以学生和托幼儿童为主,应对15岁以下儿童进行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或含腮腺炎成份疫苗的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水平,同时开展监测,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与策略,防止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05—2020年甘肃省白银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5—2020年白银市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2005—2020年白银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7 301例,年均发病率20.74/10万;每年4—7月、11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占病例总数的73.89%;发病率男性(31.29/10万)高于女性(20.69/10万),主要集中在4~15岁组,占病例总数的79.45%;以学生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5.21%;平川区年均发病率(38.20/10万)高于其他县(区);报告21起流行性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起发生在中小学校。结论 2005—2020年白银市流行性腮腺炎整体发病趋势与甘肃省一致;可考虑全市每年开展一次小学新入学儿童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的强化免疫,并重点做好学校及托幼机构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掌握眉山市手足口病流行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建议.方法 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系统中眉山市手足口病资料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眉山市2011年报告发病3 469例,其中重症病例51例,死亡3例,年报告发病率117.57/10万,重症发生率为1.47%,报告发病率居全市报告法定传染病首位,占发病总数的31.34%;5岁以下儿童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94.16%,其中1~2岁组的发病数最多,占发病总数的61.06%,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病例数分别占总数的38.11%和58.26%.4季均发病,5-6月及11月分别呈大小双峰,优势病原体为EV71.结论 眉山市2011年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较高,应加强疫情监测,严格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托幼机构晨午检和缺课追因制度,加大重点场所、人群的健教宣传力度,提高群众防控意识,防控工作重点为散居和幼托儿童.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05—2017年新疆阿克苏地区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下一步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中阿克苏地区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资料,建立数据库,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2005—2017年阿克苏地区共报告病例5 635例、年均发病率16.38/10万,发病率2005年最高(39.29/10万)、2014年最低(3.12/10万);呈季节性发病、4—7月和11月—次年1月为高峰期,库车县发病数最多(1 669例)、发病率最高(29.26/10万);以学龄儿童为主,7岁发病率最高(156.42/10万);男性发病率(20.47/10万)高于女性(15.61/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6 8, P0.05)。结论阿克苏地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呈下降趋势,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是阿克苏地区流行性腮腺炎防控工作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成都市温江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流腮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温江区流腮监测资料和2008年温江区流腮疫苗接种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温江区流腮报告病例为1 097例,2008年发病率最高为137.25/10万;2010年发病率最低为27.36/10万。2008年下半年开展3~16岁儿童流腮疫苗预防接种,应种27 347人,实种23 710人,接种率达86.70%。春末夏初为明显发病高峰季节,占总发病数的43.39%,其中5月发病最高占总发病数的15.77%。3~14岁年龄组占总发病数的81.13%,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x2=83.06,P0.01),学生、托幼儿童占总发病数的83.50%。城市及城乡结合地区占总发病数的84.32%高于农村。结论 2008-2012年成都市温江区流腮发病重点单位是学校和托幼机构,建议适时开展流腮疫苗接种活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11-2020年甘肃省武威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2011-2020年手足口病个案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2011-2020年武威市手足口病病例8 285例,年均发病率45.46/10万,男性发病率(54.42/10万)高于女性(35.9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1.404,P<0.05);报告发病率凉州区最高(61.54/10万)、古浪县次之(32.69/10万)、民勤县最低(6.22/10万),不同地区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581.410,P<0.05);以5岁及以下人群为主;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其中以5-7月发病为主.结论 武威市手足口病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好发于5岁及以下人群,且男女性发病不同;应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学龄前儿童养成卫生习惯,做好托幼机构儿童学校卫生,可有效地降低武威市手足口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合肥市某区区2005~2009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为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09年合肥市某区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区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31种3 468例,年平均发病率755.06/10万;死亡1例,年均死亡率为0.22/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报告的主要传染病为感染性腹泻、结核病、菌痢、病毒性肝炎,最近两年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上升。结论传染病疫情不容忽视,防控重点人群为儿童、学生、农民,传染病防治仍是今后疾病控制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四川省内江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现状,探讨其有效控制对策。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4-2012年内江市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采用EXCEL2003和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4-2012年全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5 828例,其中男性3 602例,女性2 226例,男女性别比1.62∶1,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87,P0.05);发病年龄以3~14岁年龄组为主,占88.44%;职业以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55.71%、23.16%、15.00%;各年度发病率在4.82/10万~29.11/10万之间,各年发病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4.26,P0.05)。结论 2004-2012年内江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人群为学校及托幼机构的少年儿童,应重点防控,有效提高疫苗接种率是降低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暴发和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成都市温江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流腮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温江区流腮监测资料和2008年温江区流腮疫苗接种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2年温江区流腮报告病例为1097例,2008年发病率最高为137.25/10万;2010年发病率最低为27.36/10万。2008年下半年开展3—16岁儿童流腮疫苗预防接种,应种27347人,实种23710人,接种率达86.70%。春末夏初为明显发病高峰季节,占总发病数的43.39%,其中5月发病最高占总发病数的15.77%。3—14岁年龄组占总发病数的81.13%,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x2=83.06,P〈0.01),学生、托幼儿童占总发病数的83.50%。城市及城乡结合地区占总发病数的84.32%高于农村。结论2008—2012年成都市温江区流腮发病重点单位是学校和托幼机构,建议适时开展流腮疫苗接种活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沈阳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订防制规划提供准确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沈阳市某开发区手足口病疫情资料。结果2009-2010年手足口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5.55/10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为127.52/10万,女性为82.50/10万,男女性别比为1.62:1;5~6月报告发病数占56.70%;散居儿童、幼托儿童2种职业报告手足口病病例数分别占全部病例的53.61%和42.27%,职业高峰明显;2~4岁年龄组占62.89%。结论加强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加强疫情报告,及时掌握流行趋势;做好应急处理工作,有效控制手足口病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和掌握厦门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 从国家传染病监测系统收集2016—2021年厦门市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资料,计算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时间的发病率变化情况;用年平均变化百分比(annual mean percentage change, APC)评价发病率变化趋势,用GM(1,1)模型预测未来三年发病率。结果2016—2021年厦门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2 332例,发病率在3.99/10万~13.60/10万之间波动,年平均发病率9.20/10万,男性(10.98/10万)高于女性(7.27/10万),发病年龄集中在1~14岁(1 976例,占84.73%),其中学生和幼托机构儿童1 727例。发病时间呈双高峰分布,发病例数最多在5月和11月。全市发病率年均下降21.61%(t=-3.49,P<0.05)。GM(1,1)模型建模预测值与实际值误差11.14%,预测2022—2024年发病率将进一步下降。结论 厦门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仍处在福建省中上水平,应进一步加强疫苗接种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