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颅颈一体化高分辨血管壁成像评价颈动脉斑块负荷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50例无症状的高危人群为对照组,均行MRI平扫及增强头颅一体化血管壁成像扫描,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缺血侧及非缺血侧的颈动脉血管壁参数[管腔面积(LA)、血管总面积(TVA)、管壁面积(WA)、管壁标准化指数(NWI)];根据研究组患者是否存在脑组织不可逆死亡将其分为预后较好组及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缺血侧颈动脉管壁参数,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分析颈动脉管壁参数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相关性;对照组均随访2年,根据脑卒中发生情况将其分为脑卒中组及正常组,比较两组颈动脉管壁参数,分析其对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缺血侧TVA、WA及NWI值大于非缺血侧,LA值小于非缺血侧(P<0.05);预后不良组TVA、WA及NWI值大于预后较好组,LA值小于预后较好组(P<0.05);颈动脉管壁参数联合检测评估患者预后的AUC大于0.75;患者LA值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P<0.05),TVA、WA及NWI值与NIHSS评分无相关性(P>0.05)。脑卒中组TVA、WA及NWI值大于正常组,LA值小于正常组(P<0.05);颈动脉管壁参数联合检测评估高危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AUC大于0.75。结论:TVA、WA、NWI及LA值联合检测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具有评估价值,对高危人群脑卒中发病具有预测价值,且LA值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颈动脉斑块及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颈动脉斑块及狭窄合并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资料,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及部位分为颈动脉轻度、中度及重度狭窄组与左侧、右侧及双侧颈动脉狭窄组,分析各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差异。结果:颈动脉斑块各组患者的MMSE、MoCA评分差异显著(P<0.05),尤其是重度颈动脉狭窄和左侧颈动脉狭窄患者。结论:颈动脉斑块及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以探讨Hcy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颈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0例,依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的结果将其分为4组:轻度狭窄组(32例)、中度狭窄组(35例)、重度狭窄组(33例)、闭塞组(30例).选择同期在本院的健康成年人3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浆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组各组与对照组TC、TG、LD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浆Hcy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闭塞组血浆Hcy水平依次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Hcy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之间呈正相关(r=0.835,P<0.05),但与TC、TG、LDL水平无相关(r分别为0.031、0.012、0.018,P>0.05).结论 Hcy与颈动脉狭窄程度有密切相关性,Hcy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蹼(carotid web,CaW)是位于颈动脉分叉部后壁向血管腔内突起的薄层样结构.近年来,对CaW在缺血性脑卒中尤其是隐源性脑卒中发生及复发中的作用有较多的研究,但临床对其认识尚不够深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不同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yeoloperoxidase,MPO)水平对狭窄侧颈动脉供血区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方法:对颈部血管彩色超声证实的120例单侧颈动脉狭窄病变行头颅CT扫描,以明确每个病例狭窄侧颈动脉供血区中有无梗死灶。将病例分为MPO水平升高组(n=57)和正常组(n=63),分析两组中梗死灶发生率的差异。根据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测量值计算狭窄程度,将上述病例按狭窄程度又分为≤50%组(n=68)、51%~69%组(n=36)和≥70%组(n=16),分析狭窄程度与病变同侧梗死灶发生率的关系,同时分析相同狭窄程度时不同MPO水平与梗死灶发生率的关系。结果:MPO升高组57例中,有梗死灶的患者为43例,占75.43%;MPO正常组63例中,有梗死灶者33例,占52.38%;两组间梗死灶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程度≤50%组、51%~69%组和≥70%组梗死灶的发生率分别为63.23%,63.89%和62.50%,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狭窄程度≤50%组的68例中,MPO升高32例,正常36例,分别有26例(26/32,81.25%)和17例(17/36,47.22%)发生梗死灶,梗死灶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动脉狭窄病例中,MPO升高组在狭窄侧颈动脉供血区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较MPO正常组更大,而颈动脉狭窄程度与缺血性脑卒中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诱发电位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多发性硬化(M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65例MS患者的临床资料、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体感诱发电位(SEP)以及MRI结果,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对其临床诊断的价值。结果:MS患者的磁刺激MEP、BAEP、VEP、SEP以及MRI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78%(51/65)、51%(33/05)、80%(52/65)、71%(46/65)和85%(55/65)。4项诱发电位检查总异常检出率为88%(57/65),与MRI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诱发电位和MRI检查均能发现临床下病灶:6例患者经MRI检查发现病灶但无相应临床症状;8例患者有临床症状而MRI检查未见相应病灶,但诱发电位检查可见异常。结论:MRI和各种诱发电位检查具有相互补充作用,结合临床合理选择使用此两种检查有助于提高MS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开展MRI设备QA研究,对30台MRI进行状态检测,评定MRI设备是否合格,是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状态检测参数有信噪比、均匀度、线性度、层厚、空间分辨率和低对比度分辨率等6项。4台超低磁场设备中3台多项参数不合格,1台软件功能不完善多项参数难以测量;7台低磁场设备中1台全部性能参数合格,4台除信噪比不合格外,其余5项参数均合格,1台信噪比与空间分辨率不合格,1台信噪比不合格且层厚无法测量;7台中等磁场设备中1台信噪比不合格,1台层厚无法测量,其余设备6项参数均合格;12台高磁场设备均合格,有1台均匀度不合格。检测结果说明超低磁场MRI性能较差很难满足临床应用;低磁场MRI质量勉强,部分尚能满足临床应用;中等磁场和高磁场MRI设备质量普遍合格,有些设备个别参数不合格。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IV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不同脑区脑组织的代谢水平,探讨其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多体素磁共振波谱(1 H-MRS)技术评测SIVD患者(SIVD组,n=32例)和体检健康人(对照组,n=21)额叶及顶叶皮质、白质的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计算有关比值NAA/Cr、Cho/Cr,分析有无认知功能损害SIVD患者上述比值的变化。结果:(1)SIVD组额叶皮质、白质及顶叶皮质、白质各体素NAA/Cr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SIVD组顶叶皮质及白质的Cho/Cr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SIVD组有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的额叶皮质和顶叶皮质、白质NAA/Cr比值显著低于无认知功能损害者(P值分别0.01、0.01、0.05),Cho/Cr比值的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VD患者脑组织存在NAA/Cr、Cho/Cr比值改变,且额叶皮质和顶叶皮质、白质NAA/Cr的下降与认知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8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进行分组;对照组183例,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198例,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均连续治疗、观察24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改良RANKIN量表(mRS)、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颈动脉斑块面积及分型,以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不良反应的观察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TC、TG、LDL-C、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血清TC、LDL-C水平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mRS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mRS评分、MBI评分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颈动脉斑块面积较治疗前显著缩小(P<0.05),分型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颈动脉斑块面积及分型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较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更能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水平,改善预后,在缩小并稳定颈动脉斑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一站式多模态平扫MR动态成像在急性脑卒中的应用及对缺血半暗带的早期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影像资料。对比患者正常区域及病变区域的脑组织血流量(CBF)、造影剂平均峰值时间等参数。结果:弥散加权成像显示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高信号梗死灶,其中28例成像显示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闭塞。在评价缺血半暗带方面,26例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SC)与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结果高度一致。8例患者两种检测结果不一致,ASL显示高灌注,而DSC显示正常灌注,DSC与ASL显示缺血半暗带无明显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区域各灌注成像参数相比,半暗带及梗死区域的中枢血容量(CBV)及CBF水平更低(P<0.05),平均通过时间(MTT)水平更高(P<0.05);与半暗带区域相比,梗死区域的CBF及CBV水平更低(P<0.05),MTT水平更高(P<0.05)。结论:一站式平扫MR可快速准确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为临床个性化治疗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观察三维T1加权可变反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 T1-SPACE)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在脑血管病诊断中
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3D T1-SPACE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根据有无症状分为有症
状组(n=61)和无症状组(n=39),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和斑块量化指标[病变层面血管面积(VAMLN)、病变层面管腔面积
(LAMLN)、参考层面血管面积(VARL)、参考层面管腔面积(LARL)、狭窄率、斑块负荷、重构指数(RI)、偏心指数(EI)以及正性
重构、偏心斑块、斑块表面不规则、斑块位置前壁比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大脑中动脉
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VAMLN、LAMLN、VARL、LARL、狭窄率以及斑块负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
症状组RI、EI显著大于无症状组(P<0.05),正性重构、偏心斑块、斑块表面不规则以及斑块位于上壁位置比例显著高于无
症状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管腔正性重构、斑块表面不规则以及斑块位于上壁位置是影响症状性动脉
粥样硬化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3D T1-SPACE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可有效评估脑血管病患者动脉
斑块特征,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大脑中动脉狭窄通常伴有管腔正性重构、斑块表面不规则以及斑块位于上壁位置特征,对
预测患者发生脑血管意外风险和分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Dif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is one of the most rapidly evolving techniques in the MRI field. This method exploits the random diffusional motion of water molecules, which has intriguing properties depending on the physiological and anatomical environment of the organisms studied. We explain the principles of this emerging technique and subsequently introduce some of its present applications to neuroimaging, namely detection of ischemic stroke and reconstruction of axonal bundles and myelin fibers. Anat Rec (New Anat) 257:102–109, 1999. © 1999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MRI对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为2周内的新鲜骨折,其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14~73岁,平均年龄45.5岁。经X射线平片检查后作MRI扫描。结果 MRI能准确显示骨折及合并的膝关节结构的损伤(包括关节软骨断裂、半月板撕裂和移位、侧副韧带的损伤),根据MRI检查术前得以正确评估胫骨平台骨折块的移位方向和塌陷的面积。结论 MRI能准确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特征及膝关节损伤,根据骨折累及范围,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evaluated a brief screening instrument for predicting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patients undertak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scans. The scale is adapted from Wolpe and Lang’s (1964) Fear Survey Schedule (FSS; see Lukins, Davan, & Drummond,
1997). Noise and/or confinement were identified as the most unpleasant feature of the MRI by 48.3% of 118 outpatients. The
MRI-FSS (Lukins et al., 1997; 9 items)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the number of panic attack symptoms and state anxiety experienced
during MRI scan better than a range of other measure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MRI-FSS scores from prescan to
postscan among those who experienced high levels of anxiety during the scan. The MRI-FSS appears to be a useful indicator
of likely adverse psychological reactions in the MRI scan that is sensitive to the sequelae of the MRI procedur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