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分析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旨在避免误诊,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病例,对其临床特点等做一系列分析。结果:48例中有明确感染史者42例(87.5%),其中,30例(62.5%)为呼吸道感染,12例(25.0%)为肠道感染,其余6例仅表现为发热而无呼吸道或肠道症状。结论: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与病毒感染和免疫损伤有关,早期应用药物干扰心肌纤维化是防止心肌炎向心肌病发展转化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近年有增高趋势,然而对该疾病至今尚无特效疗法,临床上目前多采取综合、支持治疗。随着心内膜心肌活检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开展,尤其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分子杂交等技术在心脏病学中的应用与推广,病毒性心肌炎可发展为扩张性心肌病这一观点已被肯定。因而人们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物治疗更加重视,众多研究人员致力于良效抗心肌炎药物的探索。1 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3.
黄希正 《河北医药》1998,20(4):220-221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国内已有统一标准[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研讨会组委会,临床心血管杂志 1995;11(6):325]。本病大多数是由肠道病毒感染(主要是柯萨奇病毒B_(1~6)),近年来本市大力开展了柯萨奇B病毒抗体测定,所以得到确诊的病例有增加趋势,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理改变主要是心肌细胞坏死、炎性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浸润和心肌细胞退行性变三种改变,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则纤维化逐渐增多。因此病毒性心肌炎的急性期治疗主要是应用自由基清除剂维生素C静脉注射为主,而抗病毒药物治疗则疗效很小(因为抗病毒药物多不能进入细胞内)。急性期应尽早卧床休息,但对康复治疗很少提及,本文目的旨在介绍本病的规范治疗及康复便于临床医师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4.
郭君 《北方药学》2009,6(1):23-26
综述了病毒性心肌炎(VMC)及扩张型心肌病(简称扩心病,DCM)的诊断学研究和治疗新进展。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国内外尚无特异性标准,治疗了缺乏疗效十分确切的药物。中西药物联合治疗病毒性心脏病是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本身的病变。据研究,约有5%的患者感染病毒后累及心脏,发生心肌炎。由于该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发病患儿年龄较小,不能准确做出诊断,容易发生误诊或漏诊,使得患儿并发心力衰竭、心脏性猝死及扩张型心肌病等概率增大,故应及时、有效诊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防止患儿出现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  相似文献   

6.
卡托普利和辛伐他汀联用在心肌纤维化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是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vocarditis,VM)特征性病理变化,表现为胶原的合成与降解失衡,间质中胶原沉积增多,各型胶原比例失调,心脏顺应性下降,僵硬度增加等特征,过度的心肌纤维化是病毒性心肌炎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性猝死等并发症的决定因素[1].心肌纤维化是多种心脏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共同病理改变,是心肌重构的主要表现之一,可致心肌僵硬度增加、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冠状动脉储备下降,甚至引起猝死[2].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嗜心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性反应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在病毒流行感染期约有5%的患者发生心肌炎,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多见于青少年,是心血管内科临床常见病^[1]。笔者用益气养阴法治疗慢性期病毒性心肌炎,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慢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45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诊断标准:成人依据1995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诊断参考标准,儿童依据1994年威海会议修订标准,并排除其它心肌疾患。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近年来有关肌钙蛋白I(cTnI)在病毒性心肌炎中应用的临床和实验报道逐渐增多,作为心肌损伤的标记物,cTnI以其在早期诊断、特异性、灵敏性和诊断时间窗方面的优越性受到越来越多的注意,1999年发表的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1],将肌钙蛋白T(cTnT)和cTnI作为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地位等同的心肌损伤标记物.2000年新修订的小儿心肌炎诊断标准[2],也将cTnI和cTnT纳入小儿心肌炎的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17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不同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和预后。结果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危重,部分患者病程进展快,大部分患者同时伴有其它脏器损害;部分患者出现心室扩大;血清酶学增高、持续时间长且不伴有酶峰变化、血清肌钙蛋白检查阳性是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特点;目前诊断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仍需依靠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心肌受损的客观依据。结论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多变,注重对临床资料和心肌损害客观指标的收集,提高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以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正>柯萨奇病毒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其病理改变为间质性炎性细胞浸润,心肌坏死及变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及预后轻重不一,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可导致心力衰竭、阿斯综合征、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部分患儿急性期缓解后,渐发展为扩张性心肌病,严重影响身体健康。本文观察左卡尼汀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17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不同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和预后.结果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危重,部分患者病程进展快,大部分患者同时伴有其它脏器损害;部分患者出现心室扩大;血清酶学增高、持续时间长且不伴有酶峰变化、血清肌钙蛋白检查阳性是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特点;目前诊断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仍需依靠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心肌受损的客观依据.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多变,注重对临床资料和心肌损害客观指标的收集,提高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以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17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不同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和预后.结果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危重,部分患者病程进展快,大部分患者同时伴有其它脏器损害;部分患者出现心室扩大;血清酶学增高、持续时间长且不伴有酶峰变化、血清肌钙蛋白检查阳性是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特点;目前诊断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仍需依靠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心肌受损的客观依据.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多变,注重对临床资料和心肌损害客观指标的收集,提高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以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孟涛  陈姝 《成都医药》2004,30(1):57-59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近年来有关肌钙蛋白I(cTnI)在病毒性心肌炎中应用的临床和实验报道逐渐增多,作为心肌损伤的标记物,cTnI以其在早期诊断、特异性、灵敏性和诊断时间窗方面的优越性受到越来越多的注意,1999年发表的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4.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类疾病,常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综合分析而诊断,目前诊断心肌炎的金标准是心肌内膜活检(EMB)Dallas标准,但EMB属创伤性检查,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心肌肌钙蛋白为心肌特异结构蛋白,当发生心肌损伤时,其在血液中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诊断心肌损伤敏感而特异。我们测定了6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cTnI浓度,以探讨血清cTnI对儿童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喜进  朱魁宇 《河北医药》1990,12(6):352-354
病毒侵犯心肌引起细胞变性、坏死和间质炎症称为病毒性心肌炎。轻者可无临床症状,重着可呈爆发经过,甚至猝死,一些不明原因的心肌病和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有些可能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慢性阶段或后遗症。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本病预后转归有着重要意义。病因及发病机理近年来由于病毒学及免疫学的迅速发展,通过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证明多种病毒可引起心肌炎。早在1952年,在死于心肌炎婴儿的心脏中分离到柯萨奇病毒后,出现了许多婴儿患柯萨奇 B 组病毒心肌炎的报道。1956年出现了柯萨奇病毒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总结53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SVM)的首诊症状和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收集1999年3月至2007年6月临床诊断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53例。男33例,女20例,年龄12~39岁,平均(26±14)岁。分析归纳SVM的首诊症状及临床经过。结果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首诊症状为晕厥、气促、胸痛者多,临床表现多样,病程凶险,心肌酶升高持续时间长,但无心肌梗死时的酶峰变化,少数患者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表现多样,病程凶险,但仍以心脏表现为主,临床表现和客观的辅助检查指标是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收治的5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病情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经临床治疗效果满意,显效28例,显效率62%;有效17例,有效率34%。结论病毒性心肌炎起病急,病情危重,早期诊治,提高治愈率、减少心肌炎后遗症、降低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心肌炎是一种心肌炎症性疾病,还是导致年轻人急性心力衰竭、猝死和扩张型心肌病的重要原因。心肌炎的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表现极其相似,常规检查鉴别诊断往往困难。虽然诊断心肌炎的"金标准"是心肌活检,但因有创、灵敏度差及病灶的局限性而限制其临床应用。心脏磁共振(CMR)"一站式"检查,不但能够了解及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还能直观地观察到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包括水肿、毛细血管渗出、细胞坏死及纤维化等)及心肌应变。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路易斯湖诊断标准结合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诊断心肌炎特异性更高,评估病情变化及疗效更准确。故该文就磁共振路易斯湖诊断标准及特征追踪技术在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正>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由病毒所致的以心肌炎症病变为主的疾病。大约12.5%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可以经历慢性心肌炎而演变成为扩张型心肌病。由于慢性期心肌细胞受病毒持续感染、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以及细胞凋亡等因素影响,易出现心肌细胞纤维化,进而引起舒张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人体感染嗜心性病毒,引起心肌非特异间质性炎症。可呈局限性或弥漫性,瘸程可以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多数可完全恢复正常,很少发生猝死,一些慢性发展的病毒性心肌炎可以演变为心肌病。部分患者患病后由于忽略了及时、正确的治疗以及合理休息,常留下后遗症,给生活以及精神带来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