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TCA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再通率和近期QOL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冠脉成形术(PTCA) 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再通成功率和近期生活质量(QOL) 。方法:对1997 年9 月~1998 年3 月收治的51 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分析。结果:27 例进行了PTCA, 再通率为96.3% , 平均残余狭窄为(15.3±8.9)% ,近期QOL的评分为24.3±3.6,无并发症和死亡。24 例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再通率79.1% ,残余狭窄(56.4±18.3)% , 近期QOL评分16.5±2.9, 近期1例死亡,4 例失败后行补救PTCA。结果:PTCA有血管再通率高,残余狭窄少,并发症少,近期QOL改善明显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心肌复苏后能否进行静脉溶栓治疗。21世纪心肺复苏者及同期160例未进行心肺复苏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分别给予r-TPA、链激酶、尿激酶静脉溶栓。21例心肺复苏者血管再通17例(80.9%),无1例死亡。出血并发症2例,160例未进行心肺复苏者血管再通105例(65.6%),死亡11例(6.8%),出血并发症9例。对急性心肌梗塞进行过心肺复苏的患者,在严密观察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是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3.
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方法: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50例。其中男40例,女10例;年龄40~70岁,平均(54.3±8.6)岁。溶栓时间放宽至24小时内。结果:溶栓治疗冠脉再通率为62.0%(31/50),其中3小时内溶栓冠脉再通率为84.0%(21/25),~4小时为71.4%(5/7),~6小时为40.0%(2/5),~24小时为23.1%(3/13);再梗塞16.1%(5/31);出血并发症为18.0%(9/50),其中应用肝素组较高28.0%(7/25),有1例发生脑出血而死亡;非肝素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8.0%(2/25)。急性期住院病死率为8.0%(4/50)。结论:早期大剂量短时程尿激酶静脉给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可提高相关血管再通率。合用肝素不会降低急性期病死率及再梗塞率,有可能增加出血并发症甚至脑出血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尿激酶动脉、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疗效的差异及其并发症。方法 应用Meta分析对9项研究尿激酶动、静脉溶栓治疗ACI的效果进行同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量的检验。结果 (1)同质性检验:X^2=8.6092,自由度为8,P&;gt;0.05。(2)合并效应量的检验:OR合并=3.2943,OR合并95%可信区间为2.007l~5.4070。OR合并的检验:X^2=22.2399,P&;lt;0.001。(3)动脉溶栓的再通率为80.9%,显著高于静脉溶栓的60.0%(P&;lt;0.001)。(4)动脉溶栓组合并脑出血9例(3.3%),皮肤黏膜出血6例(2.2%),血尿l例(0.4%),死亡l例(0.4%);而静脉溶栓组合并脑出血2l例(7.3%),皮肤黏膜出血34例(11.8%)。消化道出血9例(3.1%),死亡10例(3.5%)。两组出血并发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01)。结论 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ACI的再通率高,出血并发症及病死率低,对ACI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显著优于静脉溶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近期和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首次AMI患者 ,71例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 ,6 2例接受直接PTCA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和住院期及随访期超声心动图结果。结果 :溶栓组院内死亡率高于直接PTCA组 (P <0 .0 5 )。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为 73.2 % ,梗塞相关血管 (IRA)达到TIMIIII级血流者为 6 4 .3% ;直接PTCA组血管再通率为 10 0 % ,均达TIMIIII级血流。AMI后 2周左室射血分数 (LVEF)溶栓组为 5 0 .4± 13.3% ,直接PTCA组为 6 3.8± 9.4 % ,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溶栓成功者其AMI后 2周LVEF也明显低于直接PTCA组 (5 4 .3± 8.2vs 6 3.8± 9.4 ,P <0 .0 5 )。溶栓组中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者其AMI后 3、6个月的LVEF始终低于直接PTCA组 (P <0 .0 5 )。溶栓组因溶栓失败行补救PTCA者为 18.3% ,IRA开通率为 10 0 % ,其AMI后 2周及 3、6个月的LVEF略低于直接PTCA组 ,但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溶栓组因IRA未能开通或存在梗死后心肌缺血症状行择期PT CA的比率明显高于直接PTCA组 (32 .4 %vs 0 % ,P <0 .0 5 )。结论 :与溶栓治疗比较 ,直接PTCA能使IRA安全有效充分开通 ,可更好地改善患者近期和长期心功能 ,降低院内死亡率。补救PT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川芎嗪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溶栓)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以探索基层医院提高AMI治疗效果的新途径。方法:将339例符合溶栓标准的AMI病人分为治疗组(加用川芎嗪120mg,每天1次)和对照组,两组的尿激酶溶栓和常规治疗基本相同。观察两组的再通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并发症、住院死亡率等。结果:再通率治疗组76.6%(131/171),对照组71.4%(120/168),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治疗组56.1%(74/131),对照组73.1%(87/120),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溶栓后两组在心功能、并发症、住院死亡率等方面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加用川芎嗪能有效抑制再灌注心律失常,不能增加再通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对心功能降低的抑制作用近期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4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特点、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近4年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病变血管狭窄≥75%且年龄小于40岁的患者,常规进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治疗。结果40例患者共47处病变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手术成功率达97.5%,无1例发生血管闭塞等严重并发症。临床随访28例,平均随访时间(8.1±4.3)个月,4例(14.3%)患者复发心绞痛症状,其余24例保持无心绞痛症状,无再发心肌梗死及死亡。支架再狭窄率12.2%。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青年冠心病患者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急诊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AMI)的疗效.方法 66例 AMI患者接受急诊 PCI术,其中 59例同时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结果急诊 PCI成功 62例,成功率为 93.93%. 59例获 TIMI 3级血流.术后死亡 2例.术前梗塞相关血管狭窄程度为( 98.4± 1.5)%,术后残余狭窄为( 8.6± 6.1)%( P<0.001).术中心室颤动 1例、心室扑动 2例、房颤 1例、 2例出现无再流现象.随访 1~ 48个月,平均 25.5个月,有 6例( 9.09%)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结论急诊 PCI治疗 AMI安全,成功率高,梗塞相关血管残余狭窄轻.  相似文献   

9.
郭晓日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8):2063-2065
目的:评价经尿道双极动态等离子体汽化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汽化行前列腺切除术(TUBV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100例。结果:100例术中出血少,无前列腺电切综合征和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术后随访1~6个月,最大尿流量(Qmax)由术前的(7.4±4.6)mL/s升至术后的(20.6±4.0)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25.7±4.7)分降为(6.0±4.5)分,生活质量评分(QOL)由(4.5±0.9)分降为(1.6±1.2)分,残余尿由(78±48)mL减少至(33±28)mL。结论:TUBVP治疗BPH疗效确切、稳定,并发症少,平均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溶栓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224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其中在门诊经尿激酶静脉急诊溶栓者49例、未溶栓175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急诊溶栓组符合冠脉再通者21例(42.8%),其中在起病2小时内者再通率为61.5%。再通者中有9例在90分钟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均复律成功,无1例死亡。4周内死亡率为10.2%,均为未再通者。无严重出血及脑卒中发生。未溶栓者原因主要为来诊延迟、高龄和伴有严重心脏并发症,作者认为:1.早期溶栓应做好防治再灌注心律失常。2.高龄者伴左心脏并发症者不应成为早期溶栓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11.
近十几年来,冠心病研究进展迅速,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再灌注治疗尤其引人注目,它对限制梗塞范围,保护心功能及改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的意义。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使AMI冠脉再通的重要方法,我科1999年11月至2004年11月对30例AMI患者行PTCA,其中20例因残余狭窄较大而植入冠脉内支架,效果显著,现将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直接或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对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108例初次AMI患者分为直接PTCA组(n=65例)和择期PTCA组(n=43例)。直接PTCA组于发病后6±4.23h对梗死相关动脉行PTCA及支架术.择期PTCA组于发病后10±3.41天行PTCA及支架术。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主要终点为死亡和再梗死,次要终点为临床心功能分级、心绞痛分级、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结果:失随访5例(直接PTCA组和择期PTCA组分别为3例和2例),随访率为95.4%。直接PTCA组与择期PTCA组随访6个月内死亡、再梗死、介入治疗及精神状态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心功能分级、心绞痛分级和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直接PTCA及支架术治疗AMI较择期PTCA及支架术能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心绞痛发作和提高患者自理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急诊组和对照组各30例。急诊组患者在急诊科进行溶栓,对照组入院后溶栓。两组均予尿激酶150万U溶于0.9%生理盐水100ml中,30min内静脉滴入,比较两组冠脉再通率、病死率及治疗3周时的心功能等情况。结果:急诊组冠脉再通率、心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在病死率和出血并发症方面无差别,两组均无一例死于出血和再灌注心律失常。结论:在急诊科开始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梗塞疗效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支架取栓和静脉溶栓治疗伴有大动脉狭窄的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自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38例的伴有大动脉狭窄的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静脉溶栓组(19例)和支架取栓组(19例)。静脉溶栓组患者静脉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支架取栓组患者给予Solitaire支架取栓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以脑梗死溶栓等级系统(TICI)≥2B级为再通]、24h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善率(较治疗前减少≥4分或症状完全消失)、90d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改善情况(≤2分定义为神经功能良好)、脑出血情况(参照ECASSⅡ标准)及90d死亡率。结果支架取栓组18例(94.74%)患者血管再通,6例(31.58%)患者24hNIHSS评分改善,4例(21.05%)患者90d后mRS评分良好;静脉溶栓组12例(63.16%)患者血管再通,10例(52.63%)患者24hNIHSS评分改善,12例(63.16%)患者90d后mRS评分良好;支架取栓组2例(10.53%)患者发生出血性梗死,1例患者发生症状性脑出血,90d内1例患者死亡;静脉溶栓组2例(10.53%)患者发生出血性梗死,90d内1例患者死亡,其中,血管再通率和90d后mRS评分2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有大动脉狭窄急性期脑梗死的治疗中,支架取栓较静脉溶栓疗效具有更好的血管再通率,但是静脉溶栓具有更好的90d后mRS评分良好率。  相似文献   

15.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成功率及近期预后。方法 :对 1994年以来收治的 6 3例 (男 5 2例 ,女 11例 ,年龄 6 0~ 76岁 )老年人AMI进行了急诊PTCA ,其中直接PTCA 42例 ,补救性PTCA 2 1例 ,观察手术前后患者梗塞相关动脉 (IRA)狭窄程度、TIMI血流、近期存活率及部分患者心功能状况。结果 :6 3例老年人AMI经冠状动脉造影发现IRA 70段 ,急诊PTCA后完全再通 6 6段 ,成功率 94 3% ,3例中的 4段IRA未获成功。术后残余狭窄 (0 %~ 2 0 % )较术前狭窄 (95 %~ 10 0 % )程度明显改善 (P <0 0 0 1) ,均恢复TIMI 3级血流。除 2例于住院期间死亡 (占 3 2 % )外 ,其余患者全部存活 ,9例合并低血压状态或心源性休克及 10例合并心功能不全 (NYHAⅡ~Ⅲ级 )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术后 3个月左右无再梗死及猝死发生。结论 :急诊PTCA治疗老年人AMI成功率高 ,住院病死率低 ,近期预后良好 ,故是老年人AMI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A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冠状动脉血管狭窄 >90 %及完全闭塞性病变 ,根据造影结果选择合适的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结果 42例 5 1个血管段的 PTCA及支架置入术。急性心肌梗死梗死相关血管单纯 PTCA7例 ,8个血管段病变狭窄 <90 %直接置入支架。 42例 ACS患者共置入 5 5个支架 ,支架置入成功率 10 0 % ,支架置入后管腔残余狭窄程度 ( 0± 10 ) % ,病变成功率为 96.1% ( 49/5 1处 )。 2例因引导钢丝未通过 C型病变而失败 ,无一例死亡、急性心肌梗死、紧急冠脉搭桥、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症 ,术后主要并发症为穿刺部位出血。术后随访 1~ 12月 7例再发心绞痛 ,1例因再狭窄行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治疗 ,无症状及经造影证实靶血管通畅率为 82 .5 % ( 33/4 0例 )。结论 ACS患者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管重建可降低冠心病事件 ,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PTCA+支架术)梗死相关血管(IRA)的再通效果和病死率及近期临床并发症等。方法对个旧市人民医院收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0例给予PCI治疗,观察IRA再通率(TIMI血流)、病死率、近期临床并发症等。结果 IRA再通率(TIMI 3级血流)为100%(心源性休克4例全部成功)。无一例死亡,1例患者术后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经治疗后好转。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是一种及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对于重症患者,其是首选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激酶(UK)迅速溶栓、开通闭塞血管。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UK静脉溶栓后2~3周行冠状动脉造影病例29例,评价再灌注的临床判断价值。结果:以冠状动脉动脉造影为金指标。临床判断对血管再通的敏感性为73%、特异性为85.7%,准确性为79.3%。结论: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血管再通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龄(≥75岁)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将48例高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分为溶栓组和未溶栓组,比较两组病人1周内的心力衰竭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溶栓组临床再通率为61.9%;心力衰竭发生率:溶栓再通组为15.4%,未再通组为75.0%,未溶栓组为51.8%;病死率:溶栓再通组为7.6%,未再通组为37.5%,未溶栓组为25.9%。结论:高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应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其可以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对1994年3月至1995年12月急诊收入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38例,在发病6h内静脉溶栓,90min内冠状动脉造影,成功者24例,失败者14例,再通率63.2%,失败者即行初救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PTCA).急诊冠状动脉造影不仅能准确、客观评价静脉溶栓的效果,而且可及时对溶栓不理想的患者采取PTCA等补救措施,从而提高急性心肌梗塞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