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不使”一词首见于《素问.汤液醪醴论》,指人神如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用,则针刺难以取效。“神不使”中的“神”包含了精神与人身之神两个层次的含义。分析了“神不使”的原因,其中人身之神“不使”源于病人正气虚极、邪气盛极或脉症相逆;精神“不使”则包括了医患两方面的原因。文末提出了“神不使”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神使与神机的适度开阖、发令行气、运转周流有关。若神机发挥的精气血虚衰以及营卫周流失常,不能正常调节脏腑生理功能活动,并不能顺从各种治疗措施而作出相应的反应,导致"神不使",使治疗效果不显或无效,病情骤进而危厄,甚或生机灭亡。"神不使"为全身气机气化偏离常态的疾病状态,临床多种常见疑难杂症,尤其是中晚期恶性肿瘤,在发生、发展、转移的不同病理阶段,均存在不同类型的"神不使"病机。纵观"神不使"研究的整体情况,数量偏少,内容单一,十分缺乏围绕"神使"及"神不使"机制的实验研究以及多病种"神不使"临床证治经验总结,亟须大样本的"调神"法逆转"神不使"状态的临床试验研究,以夯实"神不使"理论基础,拓展其临床应用范畴。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6,(5):960-961
疾病的心理康复在康复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医学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就注意到人的心理同生理病理密切相关。文章从"神不使"出发探讨心理康复的重要性,认为心理康复是疾病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其可以有效地提高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研究显示,精神因素可能导致瘙痒的发生和发展,而不良情绪产生的心理应激会加重瘙痒症状。此外,还发现了大脑与皮肤的关联,即脑-皮轴。精神因素、知觉及大脑都属中医学中“神”之范畴,可见瘙痒与“神”紧密相联。中医学的“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精神、意志、思维等,  相似文献   

5.
“神”在诊断、防治、预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是《内经》的重要内容之一。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人体生命活动外在表现的总称 ,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征象。狭义之神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素问·汤液醪醴论》中提到“神不使”这一术语 ,“帝曰 :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 ?歧伯曰 :神不使也”,何谓神不使 ?歧伯是通过用针石治疗疾病时不效的缘由来解释“神不使”的。“歧伯曰 :针石 ,道也 ,精神不进 ,志意不治 ,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 ,荣卫不可复收。何也 ?嗜欲无穷 ,而忧患不止 ,精气驰坏 ,荣泣卫除 ,故神去而病不除也…  相似文献   

6.
高廷国  韩倩倩  周凌 《河南中医》2009,29(4):329-330
“神不使”语出《素问·汤液醪醴论》,系指由于人体神气的衰微,致使针、药等正常治疗手段不能发挥基本的治疗作用,从而导致了人体疾病的迁延不愈甚或无法救治。《内经》“神不使”观点的提出,是以人体气、血、营、卫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为基础而建立的,而人体营卫功能的恢复是人体疾病向愈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奠基之作 ,“神”字有多种含义。详考原文 ,推究其义 ,除了《素问·调经论》“邪客于形 ,洒浙起于毫毛 ,未入于经络也 ,故命曰神之微”中“神”字不能断定含义外 ,其余各处 ,可据其不同含义分为 4类 ,详述如下。1 “鬼神”之“神”这一概念源于人类对未知世界的自然崇拜 ,如古希腊文化中的太阳神阿波罗 ,中国文化中的老天爷。就《黄帝内经》而言 ,主旨上注重自然规律、客观世界及在研究客观基础上的主观感知 ,对鬼神并不太相信。所以书中凡涉及这一含义时 ,多是在否定语境下“鬼神”并出 ,唯有《素问·八正神明论》…  相似文献   

8.
"神不使"是中医学治病的重要理论之一。探讨了"神不使"的内涵、作用机制以及在临床诊治当中的意义,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论述,指出疾病治疗过程中如能将医学及心理学联合,身心同治,必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身心上遭受疾病的双重打击,心脏器质性病变与心理障碍问题共存,“双心共病”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神不使”是《黄帝内经》的重要理论,与人的生理及心理活动相关,“神”是生命健康活动的体现,是人体防病、抗病、康复能力的主宰。“双心医学”模式是以双心同治为基础,基于“社会-医学-心理”的治疗模式。该文从双心(心脏和心理)出发,立足于天人合一和辨证论治,从“神不使”的内涵,分析双心疾病的病机,并指出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应注重“双心治疗”。  相似文献   

10.
论调神解郁法治疗恶性肿瘤的理论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论证调神解郁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个基本法则.方法 根据中医文献记载及运用调神解郁方法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经验来进行论证.结果 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病关键在于"神不使",恶性肿瘤的病机主要体现在"气机失畅",调神解郁法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关键.结论 运用调神解郁方法治疗恶性肿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莫慧  王挺  何苗  文燕 《陕西中医》2020,(1):82-85
摘 要 本文从神的本义出发,分析“神”及相关系统的涵义,对其进行剖析和分别定义。认为中医的“神”是一种难以表述、却可被感受的精神、思维和意识的状态。根据“神”系统产生顺序和属性区分神、魂、魄、意、志;根据特性和功能区分元神、识神、欲神。在神的诸多表述中,神明为“神”之外显部分,表现为神识、神志、心神等不同;神识为感觉和神知部分;神志为神魂魄意志的合称,亦可是心中所藏之神。神机是神的运动调节形式,通过气立的方式与外界进行交换。深入研究“神”及神相关系统,是从中医角度认知和解释精神、思维、意识、躯体等之间关联性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2.
"神"作为独立系统是理解中医心理、身心关系及生命的重要命题,本文总结历代医家论述,认为"神"的主要活动形式包括5种学说:五脏论、心神论、气血论、神机论、经络论,均围绕"神"的物质基础展开."神"活动有8个特点:宜内守不宜妄动、宜畅达不宜闭阻、宜收敛不宜浮越、宜充实不宜衰乏、宜养和不宜劳耗、宜静安不宜躁扰、需要阳气参与、受形质影响.对理解"神"病理表现("神"的本身病变、形体异常、色脉异常)和相关疾病、养"神"与治"神"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内经》对"五神"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神”即“神、魂、魄、意、志”,是中医学重要的概念。《内经》虽无“五神”一词,然神分为五而分藏于五脏,源于《内经[》1]。本文试对《内经》中有关“五神”内涵及其界定的论述,加以分析。1神“神”在《内经》中含义不一。就人的心理活动而言,神则是人的精神心理活动的总称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对《素问》“目明,心开而志先”文义的剖析,联系《难经》有关“望而知之谓之神”的论述,认为此处“目明”当为“目不明”的脱漏句,即“不”字脱漏,同时,又以“心主神明”为依据,重点对心神(即大脑思维功能)进行了阐发特别提出了丰富的知识和细密的思虑,才真正是“上工”能够望而知之,达到神态境界的内涵所在。逻辑性地解译了久未入深的命题,提法新颖,予以争鸣。  相似文献   

16.
精、气、神被视为中医的三宝。神是生命活动的总称。广义的神,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即生命活动之神;狭义的神,指人体的精神、意识及思维活动,即心理活动之神。神以精气为物质基础,因此通过诊神、可以了解人体脏腑、精、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以及心理活动的正常与否。《素问·  相似文献   

17.
中医临床中,神补是基本的治疗观念。通过与患者心灵沟通的意补,以及“和局求通”的法补、开胃提神的药补,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助其恢复和提高人体自身具有的免疫功能和调节能力,调动和激发其生命潜能,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正>医学模式是人们考虑医学问题时,所遵循的总原则和总的出发点,是人们从总体上认识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和疾病以及相互转化的观点。医学模式的历史演变从神灵主义模式到自然哲学模式、机械论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直至目前大家普遍接受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但是目前临床上难以仅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来解释人体的健康根本和疾病的转化。本文以一个整体的全生命周期的"人"为参照系,尝试提出人的"形—精—气—神"模式来探讨。1形、精、气、神的概念1.1形:形体,指人以及它的内部结构,"形之下,谓之  相似文献   

19.
“心藏神”源于《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内经》关于心与神的关系的论述还有“心者 ,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 ;“心者 ,生之本 ,神之变也。” (《素问·六节藏象论》)等等。后世医家将其理解为心主神志 ,也即心有主持、主管人的意识、精神和思维活动的功能 ,并将意识、精神和思维的改变归结于心。笔者通过长期的临床与思考 ,体会到“心藏神”不单指心主神志这一生理功能 ,还包括心具有机巧灵动的生理特性 (从心灵手巧这一成语可见一斑 )和病情多危重、传变神速、变化多端的临床特点。现仅就后者简要论述。1…  相似文献   

20.
"神"字在中医中应用很广,涉及到的含义颇多,如自然界物质变化的内在规律、人体内生命活动的主宰、生物生命力的综合表现以及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1].如五脏之中"心"有"藏神"的功能,这里"神"的含义侧重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而腧穴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的"神"字,则更侧重于"生物生命力的综合表现"这样一层意思.但上述四层含义之间并非独立而各不相干,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心藏神"与腧穴的功能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腧穴中还有一类以"神"命名的穴位,更是与"心藏神"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