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贵刊1991年第3期以“静脉输液瓶针针头之改良”,健康报1991年7月6日版以“有关改进插瓶针的一些建议”为题,先后刊登王秀娟等同志的同一文章,建议“将瓶针尖端锲形面  相似文献   

2.
静脉推注时,在一次性头皮针针头后3cm至针检这段塑管的一处出了问题,不能继续推注时,均可用12号直接针头替代头皮针管继续推药。方法是:停止推药,将注射器乳头与头皮针针管分离,接消毒12号针头于注射器乳头上,排尽空气,套上针帽待用。碘伏消毒头皮、塑管并用消毒剪刀剪断,左手持头皮针管针头端,右手取下12号针头上的针帽,小心地将头皮针管套在12号直接针头上,  相似文献   

3.
静脉采血针和静脉留置针改良在抢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重患者具有发病急、病情复杂、变化快、死亡率高的特点,要求护理人员以娴熟的抢救技术,争分夺秒配合医生进行抢救,以争取抢救的黄金时间。我科自2006年10月以来,开展“静脉留置针和静脉采血针改良技术”并应用于临床急救工作中,大大缩短了操作时间,取得了良好的抢救效果。1临  相似文献   

4.
牛瑞红 《医药世界》2010,12(1):25-26
目的:探讨改良静脉穿刺部位拔针止血新方法,防止穿刺血管及周围皮肤瘀斑发生,减轻疼痛,保护血管,利于血管的重复利用,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从1200例中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0例,拔针后手放松迅速垂直举高上臂为实验组;采用消毒棉按压针口处为对照组。1.5min后对比两组所得结果。结果:实验组拔针后,针口处无渗血及皮下瘀血发生。结论:实验组拔针止血方法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由于传统的静脉留置针注射法存在操作程序复杂、穿刺时患者的疼痛重、血液易回流至套管针外造成污染及增加患者恐惧心理等缺陷,限制了其在临床的普及应用.为此,我们探讨了一种新的静脉留置针注射法,它不仅操作简便,操作成功率高,而且能减少污染,减轻患者的疼痛及恐惧心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置管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600例患者分为两组,即实验组300例采用改良后的置管方法,对照组300例采用传统的置管方法,比较两种静脉留置针哪种更适宜临床。结果:改良后置管方法成功率98%,高于传统置管方法86%。结论:采用改良的置管方法能为患者减轻痛苦,保护静脉,同时也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优于传统的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7.
静脉输液瓶签的改进及使用146医院(山东临沂276001)张青云查对输液瓶签是护理工作中最基础的查对内容之一。以前我们将病人的床号、姓名及液体内需加的药品名称、剂量均写在液体瓶签上,由于字迹重叠,经常出现模糊、误认、药名不清楚等弊端,极易造成事故、差...  相似文献   

8.
对长期需要持续静输液的患者,我们采用石膏固定输液针头的方法,经过临床应用22例,我们认为此方法切实可行。 1 临床资料:静脉输液通道持续滴注5天的12例,持续滴注7天的4例,持续滴注10天的3例,持续滴注11天的2例,持续滴注15天的1例。 2 方法:选择好血管穿刺成功后,将医用石膏粉在无菌下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搅拌成糊状,将其放到穿刺成功的针眼及外露针头处,选择最佳固定位置待干即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提高静脉留置针的置管成功率方法。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观察组使用三指持针送管法,对照组使用两指持针送管法。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送管成功率达88.5%,明显高于对照组62%,两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实验组方法明显提高一次性穿刺送管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改良弹力绷带固定方法在降低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置管后导管脱出、意外拔针的概率,延长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减轻患者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及恐惧,提高护理效果。方法:将200例静脉留置输液患者按1:1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穿刺成功后常规用6×7cm透明敷贴固定,观察组在穿刺成功后先用6×7cm透明敷贴固定,再加用改良弹力绷带固定,比较2组静脉留置针的导管脱出、意外拔针情况以及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导管脱出、意外拔针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弹力绷带固定方法可明显减少导管脱出、意外拔针,延长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患者多次穿刺的痛苦,提高护理效果,也便于进行局部观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改良后的静脉输液针作为造影导管在胆道造影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42例腹腔镜下胆道造影术中使用改良后的静脉输液针作为造影管行胆道造影。结果 42例胆道造影均获成功,成功率100%。结论应用改良静脉输液针作为造影导管行胆道造影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拓宽了手术适应证,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改良式静脉封管液的使用效果。方法对200例在儿科住院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实验组输液结束采用BD福徕喜预冲式导管冲洗器封管,对照组输液结束用18.75U/ml肝素钠封管液封管,观察护理人员操作每例的封管时间、留置时间、堵管率、静脉炎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封管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堵管率、静脉炎发生率、平均留置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BD福徕喜预冲式导管冲洗器进行留置针封管,操作方法简便,能减少差错,减轻护士工作量,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静脉输液针头穿刺导尿管膀胱冲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益民 《现代医药卫生》2002,18(11):1032-1032
我院自2000年8月~2001年12月对长期留置导管尿管病人膀胱冲洗时 ,采用静脉输液针头穿刺导尿管快速静脉输液法进行膀胱冲洗 ,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方法1 1操作方法。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病人均采用16~20F一次性球囊乳胶导尿管 ,无菌导尿后 ,球囊端注入无菌盐水或空气15~20ml,接密闭式一次性引流袋于床沿下20cm左右 ,夹闭尿管 ,每2~3小时开放1次 ,每日膀胱冲洗1~2次。膀胱冲洗时 ,首先放出膀胱余尿 ,夹闭引流管 ,选择尿管引流端与球囊端分叉下端引流侧为穿刺点 ,常规消毒导尿管 ,然后如静脉穿刺方…  相似文献   

17.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最常进行的操作之一。临床规范操作的标准一直沿用的是交叉固定法〔1〕(下称交叉法)。而在静脉输液时发现多数护士更乐意采用平行固定法(下称平行法)。为使静脉输液针头固定更科学合理,我们自1996-02~08对2200例静脉输液病人分别使...  相似文献   

18.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其导管由高分子材料组成,前端圆滑,质地柔软,无害及低刺激性,能减少刺破血管的危险,有利于危重患儿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在临床实际操作中,由于患儿的多动、不合作,往往出现穿刺成功后针头固定不好,使静脉留置针脱出、折叠,甚至短时间内拔除的现象,反而增加了患儿的痛苦。为了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我科2008年7月对传统的固定方法进行改进,并应用于部分学龄前期的患儿。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改良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在小儿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某院小儿科收治的100例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治疗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穿刺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观察组患儿采用改良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观察两种穿刺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4.0%;观察组患儿留置针保留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穿刺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18.0%;此外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组间差异均可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能够保证静脉输液及抢救危重患儿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不良反应较少,患儿家长满意度高,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上静脉输液最多见.用传统方法固定病人静脉输液针在院前急救中比在医院中更经常发生静脉输液针从病人血管内脱出或穿破血管,导致液体渗出、皮肤肿胀,从而影响病人的及时用药,增加病人痛苦,导致护患关系紧张,影响护理质量.为探寻更适合的院前急救病人静脉输液针固定方法,本中心院前急救病人分别采用改良后的新方法与传统方法固定静脉输液针,并对其效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