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平行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尿激酶静脉溶栓,观察组予以rt-PA静脉溶栓。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事件差异。结果溶栓后24h、3d、7d时,两组NIHSS评分低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10%,对照组为78.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19.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2.38%,对照组为4.7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效果显著,且不良事件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早期尿激酶溶栓法应用于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今后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水平。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再通率,及观察组不同时间进行治疗的再通率,分析早期尿激酶溶栓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冠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h内进行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率为92.3%,3~6h再通率为70.0%,6~12h再通率为28.6%,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尿激酶溶栓法应用于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再通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本研究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多个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以期找到科学的证据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检索1989年1月至2009年4月在国内外公开发布的关于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的文献,以冠状动脉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短期(<30d)死亡率作为效应指标,应用RevMan4.2.8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院前溶栓组冠脉再通率优于院内溶栓组[OR 2.67,P<0.01],短期(<30 d)死亡率低于院内溶栓组[OR 0.71,P<0.01],两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0.84,P=0.94].与PCI组相比,院前溶栓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PCI组[OR 2.91,P=0.005],短期(<30 d)死亡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1.11,P=0.56],但其存在发表偏倚,敏感性相对差,院前溶栓疗效与预后均优于院内溶栓,而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增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结论 与PCI相比,院前溶栓疗效及预后与PCI相当,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因存在发表偏倚,敏感性相对差,仍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分为院前溶栓组和院后溶栓组,两组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院前溶栓组30例,再通数26例,再通率86.7%,院后溶栓组30例,再通数19例,再通率为63.3%,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个月,院前溶栓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例,为16.7%,院后溶栓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1例,为36.7%,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开展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明显提高冠脉再通率,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9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分成瑞替普酶组(48例)和尿激酶组(45例),观察两组2h冠脉血管再通率,90d内溶栓后不良事件,包括患者死亡,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肌再梗死。结果瑞替普酶组2h冠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尿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替普酶组90d内溶栓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尿激酶组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STEMI是安全、有效的,值得基层医院特别是没有开展急诊PCI能力的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以2007年7月至2010年5月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43例AMI为观察组.同期收入心内科后溶栓的58例AMI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发病至溶栓的时间和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病至溶栓的平均时间、冠脉再通率分别为3.6±1.3 h、72%和5.8±1.8 h、50%,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急诊静脉溶栓治疗AMI可显著缩短发病至溶栓的时间,提高AMI溶栓后的冠脉再通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急诊科观察瑞替普酶(r-PA)、尿激酶(UK)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符合入选标准的87例AMI患者随机分为r-PA组和UK组,在急诊科分别给予r-PA和UK溶栓治疗,其中r-PA组41例,UK组46例,观察两组溶栓后相关冠状动脉再通率,急性期35 d内的死亡率、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 h内溶栓再通率r-PA组36例(87.8%),UK组30例(6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急性期35 d内死亡率、缺血再发生和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A组出血不良反应少于UK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UK相比,在急诊室给予AMI患者r-PA溶栓治疗,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更高,出血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8月收治的7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两组均行常规溶栓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治疗,观察组给予瑞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2h临床溶栓再通、再通时间、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组治疗0.5h、1h、1.5h、2h后临床溶栓再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溶栓再通时间、肌酸激酶峰值、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退关应用。  相似文献   

9.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5例AMI患者采用早期使用尿激酶栓治疗静脉再通溶栓治疗,并与25例AMI患者的常规治疗作对照。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结果尿激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8.0%和16.0%,两组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 h内溶栓再通率(81.8%)明显高于3~6 h溶栓组、6~12 h内溶栓再通率(60.0%、25.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提高AMI患者冠脉再通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9):1449-1451
目的探究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入选者均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溶栓后,观察组(32/35)血管再通率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25/35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观察组ST段无回落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后再发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及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尿激酶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降低ST段回落发生率,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以及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应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瑞替普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87.5%,30d生存率为95.8%,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0.8%及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白细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中,应用瑞替普酶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患者病死率的发生,有助于患者血管再通,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缩短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 ,提高溶栓疗效 ,探讨院前静脉溶栓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接受院前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 5 2例为观察组 ,同期住院后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5 8例为对照组 ,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从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观察组为 3 .12± 1.17小时 ,对照组为 5 .42± 1.92小时 ,P <0 .0 1。冠脉再通率观察组为 71.2 % (3 7/ 5 2 ) ,对照组为 5 1.7% (3 0 / 5 8) ,P <0 .0 5。 5周病死率观察组为 7.7%(4 / 5 2 ) ,对照组为 10 .3 % (6/ 5 8) ,P >0 .0 5。院前AMI诊断准确率达 10 0 % ,院前无 1例死亡。结论 AMI院前静脉溶栓能赢得救治时间 ,提高冠脉再通率 ,院前静脉溶栓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半量瑞替普酶(r-PA)溶栓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36例AIMI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利用尿激酶(UK)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利用半量瑞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溶栓2 h内的血管再通率、30 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溶栓2 h内血管再通率(82.35%)高于对照组(4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0 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6.47%)低于对照组(4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的发生率比较(22.06%比17.65%),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为轻度出血。结论半量r-PA溶栓治疗AIMI疗效良好,不良心血管事件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应用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鄢陵县中心医院就诊的86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采取静脉溶栓治疗,以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于6 h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32例于6~12 h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比评估两组再通成功率,同时探讨T波倒置和再通成功率两者相关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再通成功率(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6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49,P0.05)。2采取静脉治疗后,发生T波倒置与否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再通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8例患者未达再通标准(20.93%);死亡2例(2.33%),血尿2例(2.33%),反复性心律失常4例(4.65%);除死亡者外,其他不良反应经相应药物处理后病情均获得缓解。结论 6 h内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是最佳治疗时机,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3):4162-4164
目的探讨早期低分子肝素配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2月于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尿激酶静脉溶栓12h后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配合治疗,观察组行尿激酶静脉溶栓前应用低分子肝素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水平、再通时间及再通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脑钠肽(BN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再通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再梗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早期低分子肝素配合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缩短再通时间,提高再通率,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9):3455-3456
目的对比研究急性心肌梗死行静脉溶栓联合补救P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9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予直接实施PCI治疗,观察组实施静脉溶栓联合补救PCI治疗,比较两组梗死相关动脉再通情况、心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为94.29%,稍低于对照组的95.4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1个月后相比,两组治疗1年后LVEF升高,LVEDD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28%,与对照组的13.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静脉溶栓联合补救PCI治疗效果更好,其可提高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改善患者心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45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将90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精心临床护理,比较两组入院至溶栓治疗时间、冠脉再通率、平均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入院至溶栓治疗时间、冠脉再通率、平均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心护理可缩短患者入院至溶栓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冠脉再通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院前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9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2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院前组22例于120救护车上和(或)急诊科进行瑞替普酶溶栓,院内组40例于入院后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溶栓治疗后60、120min再通率,并发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溶栓后60、120min院前组临床判断再通率均明显高于院内组(P〈0.05),住院4周内并发各种出血、心力衰竭、低血压及死亡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院前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溶栓后介入治疗与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溶栓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率、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RA达到血流分级(TIMI)3级的血流与开通率(96.7%)高于对照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和舒张末容积高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溶栓治疗,溶栓后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心功能,有利于患者预后,适于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谢静 《临床医学》2015,35(2):52-53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湖南旺旺医院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前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慢血流和无复苏现象发生情况、TIMI3级血流获得情况及30 d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未发生慢血流和无复苏现象,TIMI3级血流发生率为100%,对照组治疗后慢血流和无复苏现象发生率为13.3%,TIMI3级血流发生率为8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0 d内无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对照组治疗后30 d内出现再梗死1例,死亡2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对照组为1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采用盐酸替罗非班疗效显著,对于降低再梗死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