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林素榕,张京茹,欧良明,林荣禧血液通路是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存活的重要生命线,慢性规律性血透,目前主要采用动静脉内瘘。因此积极防治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对维持血液通路的正常功能和提高长期通畅率具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3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个性化内瘘功能指导和保护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内瘘的使用时间、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以及患者对保护内瘘的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干预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7%(x2 =5.11,P<0.05).干预组的内瘘使用时间、血流量分别为(45.2±3.5)个月、(250.5±32.2)ml/min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8.4±3.8)个月、(210.6±26.4)ml/min,(t=5.23、6.25,均P<0.05).干预组在功能锻炼、按压止血、保护方法、堵塞的原因及预防、堵塞的应急处理方面的知晓情况率分别93.3%、100%、93.3%、100%、100%为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0%、86.7%、80.0%、80.0%、86.7%(x2=5.62~ 9.37,均P<0.05).结论 个体化的内瘘功能指导和保护措施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内瘘使用的寿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长期血管通路,术后并发淋巴漏少见。刘淑彦等报道在83例动静脉内瘘术患者中仅1例并发淋巴漏。作者在工作中遇到1例下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术后并发淋巴漏的患者,经治疗后好转,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马淑芬  林莉 《中国医药》2010,5(10):957-958
目的 探讨延长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北京安贞医院血液透析科自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使用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146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观察患者内瘘使用情况.结果 146例患者共进行204次新瘘穿刺,一次成功200次,成功率为98%;146例患者内瘘平均使用寿命(71.9±68.7)个月,使用寿命最长为300个月;大多数患者内瘘血流量保持在>200 ml/min,其中18例患者内瘘血流量<180 ml/min,经分析与患者高龄、心功能差有关,10例患者因透析后低血压导致内瘘血栓形成,因发现及时,经尿激酶溶栓后成功再通.结论 加强内瘘的日常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同时重视患者的健康宣教是保证内瘘通畅,提高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5.
李欣欣 《医药世界》2010,(11):1528-1528
动静脉内瘘(AVF)是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正常透析的生命线,我院血液透析中心通过合理的使用动静脉内瘘,建立起良好的血液循环通路,保证了足够的透析血流量,达到了充分透析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使用AVF行MHD治疗的患者186例,根据随访过程中超声检查AVF是否出现并发症[狭窄和(或)血栓]分为并 发症组48例和非并发症组138例,收集2组患者透析龄、透析中收缩压下降≥30 mmHg(1 mmHg=0.133 kPa)例数、穿 刺失败或血肿形成例数、是否合并糖尿病等临床资料,并检测2组患者PCT、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等指标, 比较2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VF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并发症组合并糖尿病、血液 透析中收缩压下降≥30 mmHg、穿刺失败或血肿形成发生率及PCT、CRP、透析龄高于非并发症组(P<0.05)。2组性 别、年龄、原发疾病、尿素清除指数、体质量指数、每月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滤过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 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较高水平的PCT、血液透析中收缩压下降≥30 mmHg、穿刺失败或血肿形成是发生AVF并发 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水平PCT是MHD患者AVF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对微炎症状 态的改善,并注意合理控制血压,避免血液透析中血压快速下降,不断提高穿刺技术。  相似文献   

7.
动静脉内瘘是终末期肾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最常用的血管通路.如何选用最佳的穿刺方法,减轻反复穿刺带来的疼痛,保护好动静脉内瘘管,延长其使用寿命,是广大医护人员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现将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在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穿刺护理、透析后护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5个方面有很多经验报道,但都比较零散。而健康教育、定期追踪随访是促进内瘘维护形成长效机制的重要工作,论述却不多,亟须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
时明涛 《安徽医药》2021,25(11):2248-2251
目的 分析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和人造血管内瘘(AVG)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的应用对比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MHD病人81例,按治疗方式分为AVF组46例(给予AVF治疗)与AVG组35例(给予AVG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径路首次通畅率、再次通畅率、血管径路中位生存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VF组血管径路首次通畅率明显高于AV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通畅率80.43%比37.14%,12个月通畅率65.22%比11.43%,24个月通畅率28.26%比5.71%,36个月通畅率19.57%比2.86%,均P<0.05);AVF组血管径路再次通畅率与AV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VF组血管径路中位生存时间为39.344个月,AVG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6.27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VF组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V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瘤、皮下血肿、血清肿、渗血并发症发生率与AV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AVF治疗MHD,血管径路首次通畅率高于AVG,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VG组,安全性较好,但两种手术方式血管径路再次通畅率、中位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容易出现的问题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观察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行血液透析的4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容易出现的问题,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总结预防护理的最佳方案.结果 46例患者中行第2次内瘘吻合术2例,28~60个月内瘘闭塞,与透析过程中脱水导致低血容量和血流缓慢诱发内瘘血栓形成有关;内瘘使用时间为8个月1例,因高龄及糖尿病病史太久,透析穿刺后致血管硬化,周围组织纤维化而闭塞,故采取右颈静脉永久性置管透析.43例患者内瘘使用时间为24~36个月.结论 解决患者动静脉内瘘原有问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1.
廖锦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0):3168-3169
对2006—2008年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共发生血管内瘘阻塞11例,现对其发生的原因及护理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鼻烟窝处头静脉与桡动脉的端侧吻合术,为212例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作为慢性透析患者的维持性血管通路。结果 212例均一次成功,187例使用良好,血流量200~300ml,内瘘使用1月~1年25例、1~3年80例,4年以上102例,超过7年5例。并发症:出血5例,血栓形成10例,假性动脉瘤5例,肿胀手综合征1例,无感染、窃血综合征发生。结论在鼻烟窝处以头静脉与桡动脉端侧吻合方式建立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应用于血液透析,效果满意,端侧吻合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足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动静脉内瘘是指动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的血管通路,是经典的永久性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必备之路”。它能提供所需的血流量,使血液流经透析器达到净化的目的后再回到体内。血管通路的建立,可保证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也确保了患者的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14.
吴李莉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4):2169-2170
动静脉内瘘(AVF)是经典的永久性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必备之路”。根据美国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是国内外首选方式,即通过手术将自体动脉与临近的静脉在皮下吻合形成动静脉瘘,术后4~12周静脉扩张、静脉壁肥厚后方可使用。随着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逐年增多,透析技术的不断发展,患者的寿命延长,如何建立和维护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5.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效的血管通路(血流量足、长期通畅、并发症少)是至关重要的。现总结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近8年来346例动静脉瘘(AVF)的日常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永久性的通路,被视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但由于种种原因,检查时若内瘘侧未触及震颤、未闻及血管杂音则表示内瘘无功能,即内瘘闭塞[1],临床上动静脉内瘘常常会发生阻塞,进而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怎样避免内瘘阻塞的发生以及采取  相似文献   

17.
唐利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4):600-601
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发生慢性肾脏病的患者越来越多.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维持生命的一种安全、可靠的肾脏替代治疗[1].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永久性的通路,被视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只要顺利建立血管通路并保持通畅,即可保证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由于种种原因,临床上动静脉内瘘常常会发生内瘘阻塞,直接影响血液透析的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其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如何避免内瘘阻塞的发生以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动静脉内瘘的通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护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2003年以来已成功地为4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终末期尿毒症患者用钛冷丁进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为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提供必要的条件,除术后有3例患者因血管血栓形成重新手术外,其余患者均保持动静脉血流通畅,吻合口杂音响亮、静脉震颤强。现就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夏建美  叶雪萍 《河北医药》2011,33(19):3025-3026
维持性血透治疗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建立可靠的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是指自体动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的经典的永久性血管通路,是长期血透患者的最佳选择。良好的血流量,才能保证患者的透析效果,正常250—300ml/min,连续3次〈200ml/min视为血流量不足。  相似文献   

20.
张文勤 《现代医药卫生》2014,(16):2517-2518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造瘘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009年7月至2013年10月68例动静脉内瘘术的围术期护理经过。结果经过医护人员精心的治疗与护理,68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术期,术后行血液透析效果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动静脉内瘘是一种安全、创伤小、感染率低、可长期使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而围术期护理对手术成功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