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了解瑞安市2008—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瑞安市2008—2013年手足口病疫情报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3年瑞安市共报告手足口病29413例,平均发病率0.4%,重症率为1.0%,病死率为0.01%。发病高峰为5—8月份,且有严格季节性。0~2岁组发病率最高,散居儿童高于托幼儿童,城区儿童高于郊区儿童。结论瑞安市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特点,应提高防控意识,深入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龙湖区2008年~2013年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今后的传染病防控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xcel2007和SPSS19.0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2008年~2013年乙、丙类传染病共报告28种,总计17754例,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6年间报告发病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肺结核、乙型肝炎和流行性腮腺炎。结论肺结核、乙型肝炎、梅毒、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仍是影响我区人群健康的主要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近6年存在不同病种的散发病例,应加强相关病原体的监测,防止局部暴发或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总结本院2010—2013年接诊传染病患者数及传染病种类,探讨分析预防控制传染病在院内传播的措施与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3年接诊的传染病患者数及传染病种类。结果2010年本院接诊的传染病14种共690例,2011年14种共978例,2012年16种共847例,2013年17种共768例。从2010年起传染病种类、数量不断增加,4年共接诊传染病3283例中手足口病、肝炎、结核病、性病的发病数量增多,发病构成比例较高。结论医传护人员必须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学习,增强其防护意识,强化传染病管理制度,形成医院传染病的防护体系,从而积极有效的预防控制传染病在医院内的传播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宾阳县丙类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控讨防控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宾阳县2008--2011年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1年全县共报告丙类传染病7种,共21883例,年平均发病率609.45/10万,死亡8例,全部为手足口病;发病居前3位的病种为手足口病、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结论手足口病广泛流行和学校常出现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是宾阳县丙类传染病持续高发的重要原因,应采取相应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郑绍军  秦继龄  董双 《河北医药》2016,(8):1253-1256
目的:分析昌黎县2004至2013年10年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及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昌黎县10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数据进行整理,采取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昌黎县10年共报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22种8059例,其中乙类15种5684例,丙类7种2375例,年均发病率145唵.10/10万。死亡12例,年均病死率0.22/10万,病死率0.15℅,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呈下降趋势,丙类传染病发病有上升趋势。报告的传染病病种主要为肺结核、乙肝、流行性出血热、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人群,农民以肺结核、乙肝、流行性出血热发病为主,散居儿童和学生以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病种为主,男女性别比为2.03∶1。6~8月份为发病高峰,1~2月和10月份发病较低。结论昌黎县肺结核、乙肝、流行性出血热、手足口病是重点防控的传染病,农民、散居儿童和学生是重点防控人群,需进一步采取疾病监测、预防知识宣传、疫苗接种的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鲁山县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做好疫情预测和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年鲁山县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鲁山县共报告传染病20种,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发病数3 320例,报告发病率383.83/10万,报告死亡病例9例(艾滋病8例,狂犬病1例),死亡率1.04/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报告15种,报告发病数1 502例,占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45.24%,年发病率为173.65/10万,报告发病主要病种为乙肝、肺结核、丙肝;报告丙类传染病5种,报告发病数1 818例,年发病率为210.18/10万,占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54.76%,报告发病主要病种为手足口,其他感染性腹泻;2010年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是:手足口、乙肝、肺结核、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结论应加强对鲁山县手足口病、乙肝、肺结核、麻疹等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与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7.
张贤 《中国医药指南》2014,(33):231-232
目的了解南召县5年来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南召县2008年2012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年2012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年2012年南召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3种10608例,年发病率介于259.01/10万2012年南召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3种10608例,年发病率介于259.01/10万444.31/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369.90/10万。各类传染病发病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3941例),占报告传染病发病总数的37.16%;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3145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29.65%;肠道传染病共报告2951例,占发病总数的27.82%;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共报告571例,占发病总数的5.39%。报告发病的主要疾病为病毒性肝炎(主要为乙型肝炎)、肺结核、手足口病、梅毒、布鲁氏菌病等。结论南召县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要加大对乙型肝炎、梅毒等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控与监测力度,加强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防治,高度重视布鲁氏菌病的防治。同时要加强对医务人员乙型肝炎诊断报告工作的培训。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兴安盟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病原种类,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2009至2013年兴安盟手足口病流行特征,采用分析性统计学方法分析病原检测结果.结果 2009至2013年全盟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655例,各年发病率依次为113.71/10万、32.09/10万、18.78/10万、27.64/10万和27.49/10万,2009至2013年手足口病报告发病数居丙类传染病首位,发病高峰为6至7月,≤3岁组病例占发病总数的58.22%;2009至2013年兴安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检测了952标本,检出阳性标本77份,其中EV71阳性标本33份,占实验室诊断病例总数的42.86%;CA16阳性标本15份,占19.48%;其他肠道病毒阳性标本29份,占37.66%.结论 2009至2013年兴安盟地区手足口病疫情比较平稳,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散居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主要病原是EV71和CA16,EV71为优势流行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开封市顺河区2004-2010年法定传染病发生水平、构成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发病率、死亡率、构成比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7年通过大疫情网络报告法定传染病22种10 669例,总发病率为778.20/10万;其中报告死亡19例,总死亡率为1.39/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5种8 871例,发病率为647.05/10万;报告死亡19例,死亡率为1.39/10万。发病呈下降趋势,以乙肝、肺结核、丙肝、痢疾、梅毒为主。报告丙类传染病7种1 798例,发病率为131.15/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呈上升趋势,以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为主。结论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远高于丙类传染病,是影响该区法定传染病分布的重要因素;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威胁当地居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主要传染病;应根据传染病发病情况,及时调整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部位的疱疹。为了解大同市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及特征,为预防、控制手足口病发病提供科学依据,对2008—2013年的手足口病发生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大同市2008—2013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上报的手足口病发病数据及手足口病监测数据;人口数据以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为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定救治重症手足口病的急救流程在预防、发现和救治重症手足口病的患儿。方法运用制定出的救治重症手足口病的急救流程,应用于1000张的综合性医院从2008年5、6、7、8月至2010年7月观察发现和排查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疑似病例的有效性。结果此套救治重症手足口病的急救流程,共筛查门急诊就诊患者数19856例、手足口部位皮疹明显伴发热6756例、并发脑炎23例、只有散在性皮疹症状不典型者1273例、医学观察328例、并发肺水肿1例、期间无院内感染病例,无医务人员感染、漏诊、漏登记和死亡病例。结论该套救治重症手足口病的急救流程在目前情况下是有效可行的,为未来在类似传染病的防治上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龙岩市某综合医院2008年2012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更好地制定传染病控制规划,加强传染病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某综合医院2008年2012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更好地制定传染病控制规划,加强传染病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某综合医院2008年2012年传染病网络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2012年传染病网络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2012年某综合医院共报告22种法定传染病10844例,其中报告乙类5629例、丙类5215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为手足口病、梅毒、乙型肝炎、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传播途径以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及肠道传染病为主,分别占42.34%、41.87%。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占15.78%。结论手足口病、梅毒为某综合医院主要上报传染病,手足口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儿童常见传染病。性传播疾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杨浦区五角场街道社区2012—2014年手足口病监测数据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合理地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和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五角场街道社区2012—2014年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4年,五角场街道社区累计报告手足口病482例,无重症及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110.03/105;发病高峰期集中在4-7月份,流行高峰有延迟现象;人群的发病特征以5岁及以下散居和幼托儿童为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34,P<0.01);非户籍发病率高于户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9, P<0.01)。结论:手足口病是社区重点防控传染病之一,应加强5岁及以下儿童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以流动人口聚居区散居儿童和托幼机构儿童为防控重点,加强疫情的监测和控制,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落实综合防治措施,防止其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04至2008年江苏省洪泽县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和传染病年报表的数据进行统计及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年至2008年,洪泽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418例。甲类0例,乙类传染病15种共2162例,丙类传染病4种共442例。其中常见、高发的传染病为肺结核占各类传染病的43.15%、病毒性肝炎占各类传染病的24.58%,流行性腮腺炎占各类传染病的14.66%,淋病占各类传染病的3.72%,菌痢占各类传染病的3.42%。结论肺结核、肝炎、流行性腮腺炎、淋病、菌痢为预防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无锡市太湖街道2010~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的原因、发病特点、流行规律,为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和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年~2012年太湖街道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2012年太湖街道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614例,以1~4岁儿童发病最多,占总发病例数的82.90%,男性多于女性,全年12个月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在3~7月,发病例数占总发病例数的59.77%;发病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总发病例数的64.66%。结论近年来无锡市太湖街道的手足口病发病强度显著上升.预防和控制工作已成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上饶市重症手足口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0~2013年共168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和部分普通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进行分析,查找引起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采用Epidata 3.0软件对重症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和普通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录入,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EV71型是引起重症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学危险因素,〈3岁是引起重症手足口病的主要年龄段,余干县区域因素是重症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散居儿童为重症手足口病发病的高危人群。结论为有效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应根据引起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制订手足口病防控方案。  相似文献   

17.
伍媛 《安徽医药》2014,(8):1510-1512
目的研究该院收治传染病的分布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08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传染病的患病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传染病人中占人数排名前五的病种分别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淋病、梅毒和感染性腹泻。同时,医院收治的传染病人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其中病例数增加较快的病种主要是淋病和梅毒。淋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和感染性腹泻多发于20岁以后。流行性腮腺炎、水痘以及麻疹多发于婴幼儿。结论性病的患病人数逐年升高,在今后传染病的防治中应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综合性三甲医院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某综合性三甲医院2005年-2012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运用横断面研究及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按疾病构成、病种顺序、分类、主要传播途径等进行研究分析,了解该院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采用Excel和SPSS 11.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描述各传染病的报告例数和构成比。结果某综合性三甲医院2005年-2012年报告传染病27种共17084例,其中甲类传染病1例,乙类传染病12365例,丙类传染病4716例;报告前10位的传染病依次是病毒性肝炎、梅毒、肺结核、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淋病、流行性腮腺炎、丙型肝炎、细菌性痢疾、麻疹,报告前10位法定传染病占上报总数的92.06%,而前5位占总报告数的80.53%。结论病毒性肝炎和肺结核是威胁本地区成年人健康的主要传染病,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是威胁本地区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清新县2004-2008年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订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8年清新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3种11792例,年平均发病率330.57/10万。发病率最高是2007年为359.48/10万,最低是2005年为297.04/10万。5年间呼吸道传染病一直居高不下,占总病例数的50.53%;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占总病例数的24.14%;再次是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总病例数的23.50%。结论肺结核、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毒性肝炎、梅毒和麻疹是当地近年的重点传染病,今后工作重点应加强对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10-2017年手足口病在内江市的流行情况及病原学特点,探讨疾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描述性统计学分析方法,应用Excel 2003软件对2010-2017年内江市手足口病流行资料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2010-2017年内江市手足口病共报告病例15113例,年发病率为19.53/100000~67.66/100000,平均为50.05/100000。2012年为发病高峰,年发病率达67.66/100000。0~5岁组占总发病人数的94.81%,为手足口病的主要发病人群。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在职业分布中占发病总数的98.13%。发病时间全年散发,主要集中在4-7月及10-12月。2010-2017年共采集手足口病患者的血液样本4012例,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390例(59.57%),其中,EV71占28.83%(689/2390),CA16占27.24%(651/2390),其他肠道病毒占43.93%(1050/2390)。结论:手足口病在内江市发病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病例全年散发,患者主要为0~5岁人群。为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与流行,需加强监测与宣传,扩大疫苗免疫人群,增加疫苗保护的病原谱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