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胡杨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4):1744-1746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的骨折,位于股骨干-颈的交界处,主要由松质骨构成,是承受剪切应力较大的部位,其机械强度受骨质疏松的影响较大,因此多见于老年人[1]。早期倾向于保守治疗,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保守治疗并发症多,护理困难及功能恢复差,且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股骨转子间骨折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之间的骨折,是骨科多发疾病,有20%的老年骨折为髋部骨折,其中近50%为转子间骨折。多数学者主张早期手术治疗,以便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转子间骨折的固定方式不断发展。其治疗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的治疗方法为外固定支架、空心钉、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动力髁螺钉(DCS)内固定、经皮微创加压钢板(PCCP)及解剖型锁定钢板(PFP),Gamma钉内固定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及其最近的改进型、联合拉力髓内钉(INTERTAN),髋人工关节置换等方式。本文将以上方法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22例,按Evans-jensen分类,ⅡA型7例,ⅡB型9例,Ⅲ型6例,均为不稳定性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6例,半髋关节置换16例。结果:21例随访3~18个月,患者术后1个月负重行走,无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术后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无下沉松动,无脱位,未出现髋内翻,1例行走髋关节疼痛。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5例,良11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4%。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能早期负重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较为常见的骨折,发病率为34~35/10万。由于转子间血运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但易发生髋内翻,高龄患者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较多,死亡率较高,约35%。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体质虚弱且常伴有心、肺、脑、肾及内分泌系统基础病,给手术治疗带来一些困难及风险。我院从2002年3月至2006年12月,收治转子间骨折31例,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康斌  王军  唐诗添 《华西医学》2009,(8):1966-1968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骨折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1997年6月至2008年6月间收治的60例高龄新鲜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行人工股骨头置换者,B组为行骨折内固定者。A组30例,平均年龄83.6岁;B组30例,平均年龄81.7岁。随访时间8个月-9年(平均2.3年)。结果:两种术式在住院时间和术后引流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开始行走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术后内科合并症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术后1年内死亡率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以作为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选择,术后能早期离床负重活动、较快恢复伤前活动能力、降低术后短期并发症和内科合并症的发生率、减低术后一年内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朱丽娟  陈映虹 《全科护理》2013,11(21):1943-1944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的术中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和总结130例应用动力髋螺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130例病人手术时间缩短,平均60min,术中出血100mL,术中未发生护理配合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术前访视病人,器械、物品准备充足,手术体位摆放正确,熟悉手术步骤,是手术配合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尤其是合并骨折疏松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骨质疏松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国产标准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随访4-33个月。结果:25例中除1例自然死亡外,其余均能自立行走。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掌握适当技巧,术后早期锻炼,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萍 《华西医学》2012,(7):1075-1076
目的探讨牵引床辅助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2009年3月-2010年12月对54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牵引床辅助下,实施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其巡回护士、器械护士按护理规范在术前、术中予以积极配合。结果 54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全部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周密的术前准备和术中娴熟的配合技术是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探讨适应证的选择。方法选择30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髋关节前外侧肌间隙微创切口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给予抗凝、预防感染、康复功能锻炼等。对术后并发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术后平均卧床时间7d;术后1、3、6、12个月Harris评分分别为(82.3±5.6)、(85.8±4.5)、(91.3±3.9)、(95.9±5.3)分;1例术后发生严重深静脉血检形成,经治疗症状消失,1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30个髋关节均恢复受伤前功能。结论微创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25例.结果:25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病死及严重并发症,术后开始负重行走时间为7~30 d,术后平均住院日15 d,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能迅速恢复患肢功能,尽早下地负重行走,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确定循证治疗方案。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出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全面检索美国国家指南交换中心NGC(2000~2009)、Cochrane图书馆(2009年第4期)、TRIP Database、PubMed(1966~2009)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09),以获得相关的证据。依据循证医学三结合原则(最佳研究证据、医师的临床经验和病人的意愿相结合)制定治疗方案。结果共纳入3篇临床指南、14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2篇RCT。当前证据表明:对于老年患者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首选手术治疗;不同的手术内固定方式相比较,滑动髋螺钉(SHS)的疗效最佳,尚无足够证据支持手术后伤口常规放置闭合引流;早期手术能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术前预防应用抗生素能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为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药物预防应自入院起就开始应用,术后应辅助物理预防;住院期间高营养饮食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术后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参照指南及相关证据,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经过3个月随访,证实该方案适合本患者。结论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采用高质量的证据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肩胛骨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3例肩胛骨骨折患者,患者术后进行适当功能锻炼。随访所有病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4~1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2.8个月。依据Rowe肩关节功能评分作为疗效评价标准,23例患者中疗效优17例,良4例,优良率为91.3%。结论:肩胛骨骨折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早期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结合功能锻炼,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黄永宝  廖鸿  李锋 《华西医学》2010,(5):874-876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月手术治疗的9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81.25%(78/96)合并内科疾病的患者,均安全度过手术期。术后发生并发症20例,发生率为20.83%。术前有并存疾病者手术治疗优良率为84.61%,术前无并存疾病者手术治疗优良率为94.44%;术前有无并存疾病患者的手术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合并疾病较多,应视其个体情况,采取积极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积极控制和治疗合并疾病,才能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取得优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肱骨髁间骨折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18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行肘后路切口,采用3种手术方式对骨折进行整复,运用重建板、"Y"型钢板、前臂加压钢板或多根克式针张力带钢丝作内固定.结果 118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2月,平均17个月.肘关节功能评分参照HSS评分标准,优71例,良34例,可11例,差2例,优良率为89%,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无骨不连发生.术后桡神经损伤者均在6~12个月内恢复桡神经功能,尺神经损伤者在8~24个月恢复尺神经功能.结论 肱骨髁间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关节内骨折.采用肘后路切口对骨折进行整复,坚强内固定,能较大限度恢复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及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初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2008年12月120例经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120例患者中,105例采用掌侧入路掌侧钢板固定,5例用联合入路掌侧钢板固定,10例用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42个月,平均14个月。采用Dinest功能评估标准评定,优80例(66.67%),良25例(20.83%),优良率为87.5%。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积极采用手术治疗,应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及固定方式。骨缺损时应积极植骨,促进骨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区的解剖学特点及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距重建的方法。方法:对15具正常成人尸体进行模拟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手术操作使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 DHS)或Gamma钉固定,测量股骨转子区的三维解剖学数据、股骨颈螺钉进钉点和小转子平面的相对位置。结合拉力钉固定小转子,测量拉力钉的进针点、进针角度、方向和长度等。结果:股骨转子区前侧在股外侧肌、股直肌和股中间肌之间为一疏松结缔组织间隙,而后侧为大量肌肉组织的附着点。从小转子顶点通过股骨前内侧表面到股骨外侧面的长度约(5.45±0.15)cm,术中通过前内侧复位小转子。小转子突起的中点在股骨颈螺钉的进针点轴面头侧约(0.47±0.13)mm,小转子位于股骨转子区的内后侧。从DHS钢板的前侧向后内侧打入拉力钉固定小转子。Gamma钉固定后其髓内钉到股骨后侧皮质的距离为(18.9±1.8)mm,空间足以在其髓内钉的后侧打入拉力钉固定小转子。结论:通过股骨前面复位小转子,在DHS钢板前内侧或Gamma钉之髓内钉的后内侧打入拉力钉固定小转子是一种创伤小且固定牢靠的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和优点。方法2007年7月-2009年10月,采用外固定架治疗2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男11例,女17例;年龄74~91岁,平均81岁。致伤原因:摔伤25例,交通事故伤3例。骨折按Evans分型:I型1例,Ⅲ型15例,Ⅳ型1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7d。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无延迟愈合及其他早期并发症发生。2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4个月,平均9个月。X线片示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1~24周,平均17周。无髋内翻和下肢短缩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进行功能评价,优18例,良7例,差3例,优良率89.3%。出现轻度针道感染7例,中度5例,重度2例,针道感染率50%;合并糖尿病者2例出现中度针道感染,2例出现重度针道感染。重度者经局部换药、应用抗生素后愈合,后又反复出现,2~3个月取钉后愈合。无骨感染发生,患者均未出现褥疮,合并症无明显加重。结论外固定架治疗粗隆间骨折,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可以早期离床活动及早期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8.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4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骨水泥注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操作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0月—2006年10月共治疗48例诉有严重疼痛的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穿刺入路通过双侧或者单侧椎弓根穿刺法,所有患者均在透视下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注射设备为螺旋加压注射器。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情况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及止痛药应用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注射56个椎体(腰椎49个,胸椎7个)。44例(91.7%)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6个月内疼痛无复发者39例(88.6%)。疼痛视觉类比评分评分、活动能力和止痛药应用评分术前、样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水泥PVP创伤小、并发症少,而且止痛疗效显著,是一种微创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DHS、Gamma钉和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比较采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Gamma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疗效。方法:2001年2月-2005年5月,分别采用DHS(DHS组,56例)、Gamma钉(Gamma钉组,20例)和PFN(PFN组,51例)治疗并随访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7例。比较3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各组间手术时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DHS组最长,PFN组最短。Gamma钉组和PFN组术中出血量少于DHS组(P<0.01)。DHS组发生术后髋内翻、肢体短缩及并发症总数多于Gamma钉组和PFN组(P<0.01)。DHS组、Gamma钉组和PFN组优良率分别为82.14%、85.00%和90.20%,组间疗效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应用DHS、Gamma钉和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在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Gamma钉和PFN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