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加用氟桂利嗪预防脑梗死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 29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观察组(n=150)再给予阿司匹林及盐酸氟桂利嗪;对照组则单用阿司匹林。比较治疗6个月后2组的总体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不良反应及1年内的再发率。结果治疗6个月时观察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1年内脑梗死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而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随访1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继续用药后逐渐消失。结论加用氟桂利嗪能显著降低脑梗死再发率,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吕瑶  杨阳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11):1626-1629
目的 探讨通络定眩针法联合盐酸氟桂利嗪及阿司匹林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陕西省铜川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收治的PCIV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及阿司匹林治疗)和观察组(给予通络定眩针法联合盐酸氟桂利嗪及阿司匹林治疗),每组58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右椎动脉(RVA)、左椎动脉(L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均提高,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降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前列环素(PGI2)水平,以及眩晕障碍量表(DHI)、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量表)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RVA、LVA、BA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ACTH、ET、TXB2、PGI2水平,以及DHI、SF-36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络定眩针法在PCIV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BA血流速...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407-409
目的探究氟桂利嗪联合血塞通对偏头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70例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塞通治疗,比较两组疼痛程度、血液流变学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桂利嗪联合血塞通治疗能显著减轻偏头痛患者头痛程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9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即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PANSS总分及IMCT的变化,评价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PANSS总分及IMCT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可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社会适用力、智力及记忆力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舒血宁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该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号尾数单双号分为观察组(舒血宁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和对照组(氟桂利嗪治疗),每组各30例。探讨实施不同治疗方案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比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容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改变,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舒血宁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时,可协同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通过氟桂利嗪解除血管痉挛。舒血宁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清除自由基,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眩晕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例有眩晕症状的门诊及住院病人,随机分成甲乙两组,甲组给予常规治疗,乙组给予纳洛酮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用统计学原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甲乙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纳洛酮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眩晕症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养血清脑颗粒与盐酸氟桂利嗪联合治疗组及盐酸氟桂利嗪对照组。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偏头痛的疗效(88.6%)明显高于盐酸氟桂利嗪对照组(81.0%),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安全有效,优于单独服用盐酸氟桂利嗪。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浆相关因子、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11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处理,对照组58例应用甲磺酸倍他司汀,观察组59例在此基础上增加氟桂利嗪,对比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浆相关因子、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显著快于对照组,血栓素B2和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氟桂利嗪能够通过增加椎动脉的血流速度,改善血浆相关因子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增加椎基底动脉供血,从而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采用山莨菪碱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偏头痛患者82例,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氟桂利嗪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山莨菪碱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头痛程度、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2.67%)明显高于对照组(5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头痛程度、头疼频率、头痛持续时间等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莨菪碱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头痛程度和头痛频率,缩短头痛持续时间,效果优于单用氟桂利嗪治疗。  相似文献   

10.
选取我院接受脑动脉硬化性头晕治疗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患者。对观察组患者给予氟桂利嗪与血塞通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血塞通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以及纤维蛋白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桂利嗪与血塞通联合对脑动脉硬化性头晕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7):1049-1050
目的探究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6月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血清S100B蛋白水平、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FD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100B、MBP、NS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血清S100B、MBP、NSE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预防脑梗死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脑梗死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8例,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应用他汀类药物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2年内脑梗死复发及颈动脉变化、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脑梗死复发为率3.8%,对照组复发率为31.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脂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阿司匹林能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再发。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0):2230-2231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头痛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研究结果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脑梗死头痛时,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Sprague-Dawley(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探讨阿司匹林联合盐酸氟桂利嗪预处理对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36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18)、阿司匹林+盐酸氟桂利嗪组(治疗组,n=18),各组按脑缺血90min再灌注3h(n=6)、6h(n=6)、24h(n=6)分为3个亚组。比较两组在相同再灌注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和脑组织病理形态的改变。结果治疗组相同再灌注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变性、坏死的神经元减少,空泡化改变减轻,组织间水肿减轻。结论阿司匹林联合盐酸氟桂利嗪预处理能减轻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缩小梗死体积,减轻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及组织水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方法: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治疗组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8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45%,显著高于对照组77.36%;TCD相关指标均得到改善,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盐酸氟桂利嗪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作用优于单纯使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氟桂利嗪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30例),均给予川芎嗪注射液16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同时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潘生丁及B族维生素;治疗组除上述用药外,每晚给予氟桂利嗪10mg口服,疗程20~30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脂、血流动力学、脑内主要血管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9%,对照组为73.3%,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血脂、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氟桂利嗪能降低全血粘度,改善血脂代谢和脑供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并观察两种药物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氟桂利嗪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疼痛强度、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脑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60,P0.05)。两组治疗后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强度、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脑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度罗西汀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伴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偏头痛伴轻度以上焦虑症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氟桂利嗪联合度罗西汀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口服治疗,治疗周期为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2组患者焦虑程度,并比较头痛程度及发作次数。结果治疗后2、4、6、8周,治疗组头痛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而对照组在治疗后8周出现明显减少,且治疗后6、8周,治疗组头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8周头痛减轻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8周,治疗组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度洛西汀联合氟桂利嗪能有效减少偏头痛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减轻头痛程度,改善焦虑症状,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通心络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2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亮 《新医学》2009,40(3):178-179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偏头痛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0例采用通心络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通心络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氟桂利嗪每晚5mg口服,治疗2个月。对照组20例偏头痛患者仅采用氟桂利嗪治疗,每晚5mg口服,治疗2个月。比较2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都梁软胶囊联合氟桂利嗪预防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用都梁软胶囊加氟桂利嗪治疗,对照组用谷维素治疗。60d后观察两组头痛指数的变化。停药半年内临床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的头痛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3.75%和56.25%,P〈0.05)。结论:都梁软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是预防偏头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