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病人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与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者100例,根据γ-GGT水平四分位法将入选者分为4组:A组(γ-GGT≤11mmol/L)、B组(11mmol/Lγ-GGT≤17mmol/L)、C组(17mmol/Lγ-GGT≤25mmol/L)、D组(γ-GGT25mmol/L)。行动态血压检测24h平均收缩压(24hSBP)及平均舒张压(24h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及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及平均舒张压(nDBP)。结果4组24hSBP、24hDBP、dDBP、nSBP、n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增高,病人24hSBP、24hDBP、dDBP、nSBP、nDBP均增高。4组间非杓型血压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γ-GGT增高MS病人不仅平均血压增高,且夜间血压尤其是夜间平均舒张压增高更明显,呈非杓型血压者比例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非那雄胺治疗非杓型高血压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190例非杓型高血压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82例,观察组108例。对照组口服40 mg/d替米沙坦,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服5mg/d非那雄胺治疗,比较两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平均舒张压(24 hDBP)、平均脉压差(24 hP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平均舒张压(dDBP)、平均脉压差(dP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平均舒张压(nDBP)、平均脉压差(nPP)及治疗前后前列腺体积、夜尿次数。结果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24 hSBP、24 hDBP、24 hPP、dSBP、dDBP、dPP、nSBP、nDBP及nP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夜尿次数及前列腺体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非杓型高血压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给予非那雄胺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缩小患者前列腺体积,减少夜尿次数,改善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夜间睡前给药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方法8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晨起服药组与睡前服药组,两组患者均给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和厄贝沙坦片150mg ,用药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和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前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与同组服药前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间nSBP、nDBP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杓型血压恢复率晨起服药组为22.5%,睡前服药组为4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采取睡前服用左旋氨氯地平片和厄贝沙坦片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改善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更好地保护靶器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_3]水平与动态血压相关参数及晨峰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6月于秦皇岛市骨科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7例,依据25(OH)D_3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组(n=33)和缺乏组(n=64)。采用动态血压仪监测24 h血压,记录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夜间血压下降率,并判断患者有无血压晨峰(MBPS);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25(OH)D_3。结果缺乏组患者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晨峰血压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均0.05),夜间血压下降率小于正常组(P0.05);高血压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与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晨峰血压发生率呈负相关(P均0.05),与夜间血压下降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25(OH)D_3缺乏与血压升高、晨峰血压发生率增加密切相关,25(OH)D_3参与了血压昼夜节律调节,同时为晨峰血压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老年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OSAHS老年高血压患者205例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夜间多导睡眠图(PSG)监测。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4组,非OSAHS高血压组40例、轻度OSAHS高血压组50例、中度OSAHS高血压组60例、重度OSAHS高血压组55例,比较4组临床特征、血压指标、睡眠指标,分析OSASH与老年高血压相关性。结果轻、中、重度OSAHS高血压组24 hSBP、24 hDBP、dSBP、dDBP及nSBP、nDBP水平均高于非OSAHS高血压组,且重度OSAHS高血压组血压高于轻度OSAHS高血压组,OSAHS病情程度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P0.05);24 hSBP、24 hDBP、dSBP、dDBP及nSBP、nDBP及身体质量指数与OSAHS发生关系密切。结论 OSASH与老年高血压关系密切,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24h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参数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EH患者119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51例,年龄60~80(68.18±5.88)岁。根据BMI不同水平,分为体质量正常组(正常组)31例:18.5kg/m2≤BMI24.0kg/m2;超重组52例:24.0kg/m2≤BMI28.0kg/m2;肥胖组36例:BMI≥28.0kg/m2。分析BMI对ABPM参数间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超重组和肥胖组24h收缩压(24hSBP)、24h舒张压(24hDBP)、日间收缩压(dSBP)、日间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nSBP负荷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肥胖组日间舒张压变化标准差(dDBPSD)、夜间收缩压变化标准差(nSBPSD)和夜间舒张压变化标准差(nDBPSD)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nSBPSD[(12.01±4.24)mm Hg(1 mm Hg=0.133kPa)vs(10.99±4.02)mm Hg,P0.05]、nDBPSD[(9.07±3.49)mm Hg vs(8.09±3.21)mm Hg,P0.05]均明显高于超重组。BMI与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nSBP负荷和nDBP负荷为老年EH患者BM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EH患者BMI与ABPM参数之间有显著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血压昼夜节律与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2010 年8 月至2012 年1 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93例,根据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计算所得的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左心室肥厚(LVH)组与无LVH 组;再根据24 h 动态血压监测获得的结果分为血压晨峰组与无血压晨峰组,杓型血压组与非杓型血压组.分析比较24 h 血压、白昼和夜间血压均值、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及晨峰与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结果 ①与无LVH 组相比,LVH 组24 小时收缩压(24 h SBP)、24 小时舒张压(24 h DBP)、白昼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和夜间舒张压(nDBP)均升高,P<0.01;LVH 组24 小时平均收缩压标准差(24 hSSD)高于无LVH 组,P<0.05,但两组24 小时平均舒张压标准差(24 h DSD)无差别;与无LVH 组相比,LVH组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和夜间舒张压标准差(dDSD)升高,P<0.01;但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SD)和白昼舒张压标准差(dDSD)无差别.②血压晨峰组LVMI 高于无血压晨峰组,P<0.05;血压晨峰组LVH 比率也高于无血压晨峰组,P<0.01;与无血压晨峰组相比,血压晨峰组24 h SBP、dSBP 和nSBP 均增高,P<0.05,但两组24 h DBP、dDBP 和nDBP 无差别.③杓型血压组LVMI 低于非杓形血压组,P<0.05;杓型血压组LVH 比率低于非杓形血压组,P<0.01;与非杓形血压组相比,杓型血压组nSBP、nDBP 均降低,P<0.01;而两组24 hSBP、24 h DBP、dSBP、dDBP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VH 的发生与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晨峰密切相关.具有血压晨峰的患者和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更易出现LVH.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长期使用对氨氯地平降血压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8例经氨氯地平降血压治疗后达到轻度高血压标准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作两组对照组48例,予低脂、低盐饮食,按原剂量使用氨氯地平;辛伐他汀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mg,1次/d,连用24周;比较2组治疗前与治疗24周的动态血压变化。结果治疗前比较,辛伐他汀组治疗24周其24小时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24hSBP、24hDBP)、白昼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dSBP、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nSBP、nDBP)均降低、24小时平均脉压(24hPP)缩小(P<0.01),且dSBP负荷、dDBP负荷、nSBP负荷(P<0.01)与nDBP负荷(P<0.05)均减少。24周作组间比较,辛伐他汀组的上述各值降低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辛伐他汀长期使用可显著的增强氨氯地平降血压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载活血潜阳祛痰方对肥胖高血压病人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BPV)、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5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杨浦中医院心内科、脑病科,普陀中心医院中医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肥胖高血压病人12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与对照组(64例),对照组维持原西药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原西药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活血潜阳祛痰方治疗,共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动态血压、BPV、昼夜节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24 h收缩压(24 hSBP)、24 h舒张压(24 hDBP)、白昼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24 hSBP、dSBP、nSBP、nDBP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昼夜节律分布优于对照组(Z=-2.394,P=0.017)。结论西药治疗方案加载活血潜阳祛痰方可有效降低肥胖高血压病人动态血压及收缩压昼夜节律分布,且其改善24 hSBP、dSBP、nSBP、nDBP及SBP昼夜节律分布的效果明显优于西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王清  周聊生  孙洁  林芹 《山东医药》2001,41(10):5-7
对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6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32例及对照组5 6例,分别动态测量血压24h,计算血压变异性,并分别进行对照研究。结果:①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24hSBP、24hSBP、dSBP、dDBP、nSBP、nDBP及SPBp、DPBd、DBPp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24hSBP、24hSBP、dSBPv有明显差异(P<0.05);②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24hSBP、24hSBP、dSBP、nSBP、nDBP、SBPp、DBPp存在显著差异(P<0.01),dSBPv、dDBP、DBPd存在明显差异(P<0.05);③高血压组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比较:24hSBPv、24hDBPv、dDBP、DBPd减低,显示动态血压的变异性减低,但统计学无明显差异。认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变异性降低,可能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相关,使正常的血压节律消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IgA肾病患者不同肾功能水平的动态血压及清晨血压情况。方法:纳入经肾组织活检确诊的189例IgA肾病非透析患者,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进行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分期,利用携带式动态血压检测仪收集患者动态血压,包括24 h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日间SBP(daytime SBP,dSBP)和日间DBP(daytime DBP,dDBP)、夜间SBP(nighttime SBP,nSBP)和夜间DBP(nighttime DBP,nDBP),分析不同CKD分期的IgA肾病患者清晨高血压的发生率。结果:IgA肾病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与CKD1、2期患者相比,CKD4、5期患者24 hSBP、dSBP、nSBP均升高(均P<0.05),而24 hDBP、dDBP、nDBP无明显差异(均P>0.05)。CKD1~5期IgA肾病患者清晨高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23.5%、25.7%、30.0%、52.8%和63.6%。与CKD1~3期的IgA肾病患者相比,CKD4、5期患者的清晨高血压发生率均升高(均P<0.05)。CKD4、5期患者的清晨平均SBP分别为(142.4±24.6)mmHg(1 mmHg=0.133 kPa)和(146.3±22.6)mmHg,显著高于CKD1、2期[(123.8±18.2)mmHg和(129.4±22.4)mmHg](均P<0.05),而清晨平均DBP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CKD4~5期的IgA肾病患者清晨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应重视患者24 h血压监测,加强清晨高血压的控制,尤其是对中晚期CKD患者。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均值波动的节律与临床意义。方法 9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分成三组,单纯收缩压增高组(ISH)36例,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认定为混合组(MDH),共31例,二组均除外心,脑,肾损害。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大(LVH)组25例。20例正常个体为对照组,仪器采用美国Spacelabs 90207无创性携带式血压监测仪,获取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hSBP0和舒张压(24h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白蛋白尿与血压节律异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北京友谊医院住院的70例高龄高血压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尿白蛋白排泄率以及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根据尿检结果将其分为白蛋白尿组(n=32)和非白蛋白尿组(n=38)。比较两组之间的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和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舒张压(nDBP),以及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率、血压变异曲线。结果白蛋白尿组与非白蛋白尿组问比较,年龄、性别、糖尿病发生率、超敏C反应蛋白、左室射血分数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非白蛋白尿组比较,白蛋白尿组患者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明显下降(P〈0.05)。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dSBP和dDBP均在正常范围,且无明显差异(P〉0.05),但白蛋白尿组nSBP明显升高(P〈0.01)。两组患者非杓型血压节律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白蛋白尿组患者的反杓型曲线比例更高(P〈0.01)。结论夜间收缩压升高,即反杓型血压节律,与高龄高血压患者白蛋白尿和eGFR下降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其与动态血压参数特点相关性的研究.方法 将205例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3组:对照组为非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IMT<1.0 mm),硬化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1.0 mm<IMT<1.2 mm),斑块组为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合并斑块(IMT≥1.2 mm),应用无创24 h动态血压监测系统记录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 h脉压及白天脉压、夜间脉压值,记录其中杓型高血压和非杓型高血压的比例和合并冠心病比例.用各组IMT均值与24 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脉压、白天脉压、夜间脉压及冠心病发生率作相关分析.结果 斑块组和硬化组24 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脉压、白天脉压及夜间脉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非杓型高血压在对照组中占54.3%,在硬化组占62.9%,斑块组占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冠心病发生率对照组为42.1%,硬化组为53.1%,斑块组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IMT均值与冠心病发生率及24 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脉压、白天脉压和夜间脉压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r=0.878,r=0.487,r=0.514,r=0.469,=0.448,r=0.492,r=0.435,P<0.05).结论 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平均收缩压升高、平均脉压增大和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是造成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厚及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形成与冠心病的发生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择经24h动态血压监测属于非杓型高血压的需要药物治疗的1级高血压患者106例,随机(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早晨7:00服药)和B组(晚上7:00服药)。两组均选用坎地沙坦4mg,用药8周后观察用药前后24h动态血压参数,比较两组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24h收缩压、24h舒张压、白昼收缩压、白昼舒张压、夜问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h舒张压、白昼收缩压、白昼舒张压、夜间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24h收缩压、夜间收缩压比A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晨或夜间服用坎地沙坦均能有效降低非杓型高血压的血压水平及改善血压昼夜节律,但夜间服药组在控制夜间收缩压和纠正血压昼夜节律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对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的影响。方法: 收集246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组(干预组)130例和对照组116例。在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干预组进行严格的饮食、锻炼等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生活方式干预。所有受试者干预前后进行动态血压检测。结果: 干预1年后,干预组24 h、夜间(n)平均血压及白昼(d)收缩压(SBP)下降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4hSBP(22±6) mmHg(1 mmHg=0133 kPa) vs.(15±5) mmHg、nSBP(26±14) mmHg vs.(17±10) mmHg、24hDBP(10±7) mmHg vs.(8±5) mmHg、nDBP(11±7) mmHg vs.(9±6) mmHg和dSBP(20±8) mmHg vs.(14±7) mmHg,均P<005];白昼、夜间的收缩压负荷值下降幅度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0±14)mmHg vs.(25±14)mmHg和(43±24)mmHg vs.(31±18)mmHg,均P<005];血压杓型转归率及血压达标率干预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6% vs. 10%和85% vs. 63%,均P<001)。结论: 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显著降低了24 h(尤其是夜间)血压均值及收缩压负荷,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压正常高值者动脉僵硬度与动态血压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理想血压者63例,血压正常高值者74例,高血压者67例。监测所有入选者24 h动态血压,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仪测定颈动脉-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结果血压正常高值组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白昼收缩压、白昼舒张压、夜间收缩压、24 h脉压、白昼脉压及夜间脉压均高于理想血压组,低于高血压组(P<0.05或P<0.01);血压正常高值组夜间舒张压低于高血压组(P<0.05)。血压正常高值组颈动脉-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9.67±1.12 m/s)显著高于血压理想组(8.27±0.99 m/s),低于高血压组(10.55±1.71 m/s;P<0.05或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24 h收缩压、24 h脉压、夜间收缩压是颈动脉-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因素(β值分别为0.385、0.351及0.247,P<0.05)。结论血压正常高值者动脉僵硬度增高,24 h收缩压、24 h脉压、夜间收缩压是影响动脉弹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方法 7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均行24h动态血压检测、颈动脉超声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24 h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2组:勺形组40例及非勺形组30例,并对2组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左室肥厚(LVH)及动态血压各参数进行比较. 结果 CAS及LVH检出率非勺形组均高于勺形组(P<0.01);2组间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及舒张压(24hDBP)、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24hSBPL、24hDBP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勺形组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及舒张压(dDBP)、白天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dSBPL、dDBPL)高于非勺形组(P<0.05).勺形组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及舒张压(nDBP)、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nSBPL、nDBPL)明显低于非勺形组(P<0.01). 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变化的消失与靶器官损害关系密切,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同时还需纠正紊乱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9.
沈法荣  李郁 《高血压杂志》1997,5(2):137-140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作用及副反应。方法37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予培哚普利共8周,评价对随诊血压及24h动态血压的影响。结果治疗4周收缩压(SBP)无明显降低(P>0.05),舒张压(DBP)明显降低(P<0.001),8周SBP、DBP均明显降低(P<0.001),随诊血压降压有效率分别为54.1%(4周)及67.6%(8周),24h动态血压曲线8周时呈明显下降,除咳嗽外未发现其他严重副反应。结论培哚普利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是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