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霍奇金淋巴瘤(HL)、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和非特异性慢性淋巴结炎(NCL)几种淋巴结增生病普中EB病毒DNA。结果显示:几种病变中EB病毒DNA的检出率分别为:HL18/37(48.6%),各亚型中LP2/7(28.6%),NS2/10(20%),MC9/12(75%),LD5/8(62.5);NHL1/8(12.5%);HNL3/5(60%);NCL3/11(27.3%)。结果提示国内HNL和HL的发病可能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组织中EB病毒的原位杂交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ia C  Liu F  Sun Y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4):267-269
目的探讨EB病毒与我国各类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关系。方法以EB病毒LMP基因为探针,对214例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组织中EB病毒进行原位杂交检测,并用SYSTAT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霍奇金淋巴瘤(HD)、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淋巴组织良性增生(BLP)组织中EB病毒阳性率分别为30.0%(15/50),14.0%(18/129)及2.9%(1/35)。在NHL中,高度恶性(HNHL)、中度恶性(MNHL)及低度恶性(LNHL)EB病毒阳性率分别为28.1%(9/32)、10.5%(9/84)及0%(0/9)。HD与HNHL间EB病毒阳性率均显著高于BLP(P<0.01,P<0.05),MNHL和LNHL与BLP间EB病毒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B病毒与HD及HNHL的发生有关,而与MNHL及LNHL的发生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3.
肝癌单克隆抗体与氨甲喋呤交联物的制备及细胞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惠忠  张尚权 《肿瘤》1996,16(5):535-537
在肝癌单克隆抗体Hepama-1-人血清白蛋白-MTX结合物的制备中,首先MTX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icyclohexylcarbodimide,DCC)作用下,与N-羟基琥珀酰亚胺(N-Hydroxysuccinimide,NHS)反应,得到MTX活性酯,中间载体HSA与SPDP作用引入巯基,再与MTX活性酯反应得到HS-HSA-MTX。然后与碘乙酰化单克隆抗体Hepama-I反应,获得硫醚键连接的交联物。交联物中Hepama-I:HSA:MTX克分子比为11.630,对靶细胞BEL-7405及对照细胞HeLa的杀伤效率,以交联物按MTX的克分子浓度计算,IC50(50%抑止率)分别为2.5×10-8mol/L和6.4×10-7mol/L。单独MTX对上述二种细胞株不显示选择性杀伤,IC50均为7.1×10-8mol/L。  相似文献   

4.
中线T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EB病毒在中线T细胞淋巴瘤中的感染情况,作者对遵义地区46例中线T细胞淋巴瘤进行EBV检测,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EBV特征性的DNA序列(EBVDNA),用RNA原位杂交法检测EBV编码的RNA(EBER1/2)。结果:EBVDNA阳性率为76.1%(35/46);EBER1/2阳性率为67.4%(31/46)。鼻腔、鼻咽、口咽T淋巴瘤EBER1/2阳性率分别为88.9%(16/18)、71.4%(5/7)、47.6%(10/21)。在多形细胞性淋巴瘤中,中多形和大多形细胞性EBER1/2阳性率为80.0%(16/20),小多形细胞性为73.3%(11/15)。结果表明EBV感染与中线T淋巴瘤关系密切,它在该肿瘤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中线T淋巴瘤的EBV感染率与解剖学部位有关,多形细胞性淋巴瘤EBV感染率较高,特别是中多形和大多形细胞性  相似文献   

5.
中线T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关系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中线T细胞淋巴瘤(MTL)与EB病毒的关系,运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0例中线T细胞淋巴瘤,观察其EB病毒的存在情况,结果20例MTL均显示T细胞标记阳性,B细胞标记阴性;原位杂交EB病毒(EBER-1)阳性率70%(14/20),LMP-1检出率50%(10/20),结果表明EB病毒感染与MTL存在密切关系,可能在其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醛氢叶酸联合氟尿嘧啶系列方案治疗93例晚期结直肠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醛氢叶酸(LV)联合氟尿嘧啶(5FU) 系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近期疗效和毒性。 方法 93 例分别接受下列化疗①A(LF) 组:5FU(500 mg/m2·d- 1) 加LV(20 mg/m2·d- 1) 静脉连续5d,3 周重复;②B(LFP) 组:将顺铂(PDD40 mg/d 静脉连续3d) 加入A 组中;③C(LFH) 组:将羟基喜树碱(HCPT6 ~8 mg/m2·d- 1 静脉连续5 ~10d) 加入A 组中。每例2 疗程后作疗效、不良反应评价。 结果 有效率分别为A组125 %(5/40)、B组222% (6/27) 和C组346 %(9/26),C组显著高于A组( P< 005) ;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B 组较A 组增加,C组较A 组无明显增加。 结论 LFP方案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临床上可有选择地应用。LFH 方案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有希望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益华  吕翔 《浙江肿瘤》1999,5(4):197-198
(目的)对7例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LB)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研究,以探讨其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上的意义。(方法)标本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及ABC法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患者以男性多见(6/7例)好发于扁骨,多数为B细胞性淋巴瘤(5/7例)T细胞性淋巴瘤(1/7例)和组织细胞性淋巴瘤。(结果)患者以男性多见(6/7例)好发于扁骨。多数为8例细胞性淋巴瘤(5/7例)T细胞性淋巴瘤(1/  相似文献   

8.
顾立刚  刘积良 《肿瘤》1999,19(5):275-27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 I L1)作用于人脐带血管内皮细胞( H E C)表达 H L A D R 抗原,以及对人肝癌细胞( H7401)的粘附作用。方法 应用微量细胞毒试验和中性红染色法检测肝癌细胞对 H E C的粘附作用。结果 研究发现, I L1 100 U /m l作用于 H E C 24 h 后,与对照组比较, I L1 能诱导 H E C 表达 H L A D R 抗原,同时发现,还能显著增加对肝癌细胞的粘附,与对照组比较,粘附百分率增加 36% ,( P< 005)。当 I L1 1000 U /m l 时,对癌细胞粘附则表现为抑制。肝癌细胞与 I L1 100 U /m l预处理 6 h 后,对 H E C 的粘附作用比对照组显著增加 246% ,( P< 005)。结论  I L1能增加 H L A D R 抗原的表达,但 I L1 对肝癌细胞粘附 H E C具有浓度选择作用。  相似文献   

9.
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肿瘤浸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恶性淋巴瘤(ML)患者外周血肿瘤浸润(IPB)检测方法及与临床分期和疗效的关系。方法以克隆性IgH和TCRγ基因重排分别作为B和T细胞淋巴瘤克隆基因标志,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扩增技术,检测21例外周血形态学,检查ML患者IPB。结果1.21例ML患者外周血标本,IgH阳性率52.4%(11/21),TCRγ阳性率42.9%(9/21),双阳性率(IgH和TCRγ均阳性)33.3%(7/21)。IPB检出率为61.9%(13/21);2例霍奇金氏病(HD)和10例非淋巴系肿瘤外周血IPB均阴性;2.Ⅲ、Ⅳ期ML患者IPB检出率显著高于Ⅱ期(P<0.05),初诊未治及复发患者也显著高于部分或完全缓解患者(P<0.05)。结论PCR方法检测IPB有助于估价ML患者克隆起源、病情、疗效,其敏感性明显高于常规形态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ADHESIONINDUCEPROTEINTYROSINEPHOSPHORYLATIONISASSOCIATEDWITHINVASIVEANDMETASTATICPOTENTIALSINB16BL6MELANOMACELLSYanChunh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