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38例甲状腺髓样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因素作初步分析。在手术方式的比较中,一侧腺叶和峡部切除与近全叶切除两种术式比较;功能性颈清术与根治性颈清术比较,两组术后复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本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8.9%(15/19)和62.5%(5/8)。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原发癌侵犯程度及患者年龄。腺内型及40岁以下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对38例甲状腺髓样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因素作初步分析。在手术方式的比较中,一侧腺叶和峡部切除与近全叶切除两种术式比较;功能性颈清术与根治性颈清术比较,两组术后复发主经差异均无显著性。本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8.9%(15/19)和62.5%(5/8)。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原发癌侵犯程度及患者年龄。腺内型及40岁以下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1985~1995年10月间,住院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共119例,其中30例再次手术,其中5例行甲状腺肿瘤摘除术后,再生残叶切除,3例证实有癌残留(3/5)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除率11例有淋巴结转移(11/25),6例甲状腺隐性癌并颈淋巴结转移经手术活检证实诊断后行联合根治术;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行联合根治术后颈部复发,再次手术切除。作者认为:对于甲状腺癌首次手术应行患侧腺叶合并峡部切除术,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4.
1985~1995年10年间,住院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共119例,其中30例行再次手术。其中5例行甲状腺肿瘤摘除术后,再行残叶切除,3例证实有癌残留(3/5);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除者11例有颈淋巴结转移(11/25);6例甲状腺隐性癌并颈淋巴结转移者经手术活检证实诊断后行联合根治术;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行联合根治术后颈部复发,再次手术切除。作者认为:对于甲状腺癌首次手术应行患侧腺叶合并峡部切除术,尽量避免肿瘤摘除术;对于侵出包膜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可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除术;应重视甲状腺隐性癌的诊断;对于行联合根治术后颈部复发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可考虑手术切除配合放疗。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癌的再次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必要性及其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1998年2月-2003年10月231例甲状魄癌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首次甲状腺肿块切除术62例,行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128例,行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术41例。无一例行Ⅵ区淋巴结清扫。首次手术病理类型:乳头状癌158例,滤泡型癌67例,髓样癌6例。根据外院资料及我院B超及CT检查。均再次行手术治疗,其中行甲状腺残叶加峡部切除术55例。行甲状腺残叶加峡部加Ⅵ区清扫87例,单行Ⅵ区清扫9例,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包括Ⅵ区32例,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23例,行全甲状腺切除加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25例。再次手术后病理证实腺叶中癌残留的132例(69.5%),Ⅵ区淋巴结有转移81例,其中9例行Ⅵ区清扫者均有转移。颈部淋巴结有转移71例。结论甲状腺癌行局部切除术,残癌率高,再次行手术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1 17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外科治疗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张仑  李树玲 《中国肿瘤临床》2003,30(11):805-808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外科治疗效果和影响生存因素。方法:选取1954-1991年闾手术治疗,并随访10年以上甲状腺乳头状癌1173例。按手术方式分为腺叶切除术组和腺叶切除合并颈淋巴结清除术组.两组进行分析。结果:腺叶切除术组中腺内型癌的10和2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4.6%、94.0%,腺外型癌分别为40.8%、35.0%。腺叶切除合并颈淋巴结清除术组中腺内型癌施行选择性和治疗性颈清术的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7.0%、90.8%.腺外型癌分别为87.9%、53.2%;20年无瘤生存率腺内及腺外型癌分别为93.9%、84.3%,77.4%、31.9%。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外科治疗均需施行患侧腺叶切除术,当同侧颈淋巴结出现转移时.需合并功能性或传统性颈淋巴结清除术;当触不到颈部肿大淋巴结时,根据原发癌侵犯程度决定是否合并颈清术;包膜内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20.5%.不宜施行颈清术:癌侵出包膜的腺内型癌及腺外型癌,其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9.1%、73.4%,均宜施行选择性功能性颈清术。  相似文献   

7.
刘翔  高明 《中国肿瘤临床》2008,35(9):494-496
目的:观察儿童和青少年甲状腺癌复发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远期预后,并探讨其治疗。方法:1970—1987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59例儿童和青少年甲状腺癌患者(≤20岁),其中行腺叶切除术12例、患侧腺叶切除加气管食管沟淋巴结清除术8倒、腺叶切除加颈淋巴结清除术39例术后均行内分泌治疗结果:术后随访20年,20年生存率为91.53%,、34例患者(57.63%)发生颈淋巴结转移,12例(20.34%)术后肿瘤复发肿瘤侵犯被膜、双例腺体受累者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术后肿瘤复发.年龄≤15岁者易发生术后肿瘤复发cN0患寺中甲状腺叶切除术与甲状腺叶切除+气管食管沟淋巴结清除术相比、cN+患者中功能性与根治性颈淋巴结清除术相比,术后肿瘤复发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儿童和青少年甲状腺癌的治疗应分层细化和注重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乳头状腺癌551例外科治疗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1952~1980年间共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551例,按手术术式将全部病例分为腺叶切除术组及腺叶合并颈淋巴结清除术组。前组中包膜内型(64例)、腺内型(62例)及腺外型(54例)的10年以上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00%、78.57%及47.05%;后组中合并选择性颈清术(193例)及治疗性颈清术(178例)的10年以上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4.70%及67.87%。作者建议,如原发癌为包膜内型,可仅作腺叶切除术;如临床触及颈淋巴结肿大且考虑为转移,或原发癌已侵出肿瘤包膜时,应作腺叶合并颈淋巴结清除术(在不影响彻底切除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功能性颈清术),因侵出包膜的原发癌,腺内型及腺外型病变的颈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9.53%及76.92%。  相似文献   

9.
 我科于1981年至1990年收治甲状腺癌50例,术前诊断良性瘤24例,颈部肿块6例,恶性20例。其中针吸细胞学检查阳性13例,手术治疗47例,不能手术3例。本组行肿块单纯局切12例,复发9例,复发率75%.术后五年生存率58.33%,10年生存率16.67%,带瘤生存1例。而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全切或对侧次全切除,双侧腺叶次全切除以及联合根治术者均未见复发,术后五年生存率87.87%,10年生存率24.24%.本文讨论了甲状腺癌的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方式选择及复发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外科手术的方式及影响其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49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研究其治疗方法并进行随访,根据不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手术方式分组,计算复发率及生存率,观察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行患侧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29例,患侧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加颈清扫40例,患侧腺叶、峡部加对侧腺叶次全切除16例,患侧腺叶、峡部加对侧腺叶次全切除加颈部淋巴结清扫46例,甲状腺全切加颈清扫13例,姑息性切除5例。1年、3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5.9%、92.6%和87.2%。获得随访的98例中,除6例姑息性切除病例外,其余92例中癌肿复发16例(17.4%),其中颈淋巴结复发12例,甲状腺复发4例,合并远处转移2例。统计学分析显示,癌肿复发与性别、手术方式无相关性(P>0.05),但与年龄、临床分期、辅助治疗密切相关(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应根据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行患侧叶、峡部切除加对侧叶次全切,或全甲状腺切除术。有颈淋巴结转移者应行颈清扫术。其预后与年龄、临床分期、术后是否放疗、是否长期服用甲状腺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技术对26例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腺癌的腺上皮细胞DNA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7例囊腺型增生过长细胞核DNA含量与正常增殖期内膜相近;7例腺瘤型增生DNA平均含量介于囊腺型增生与内膜癌之间,其中2例DNA含量及细胞倍体分布与内膜癌相似;8例内膜癌DNA含量显著高于增殖期内膜细胞,非整倍体细胞明显增多。DNA含量的测定能更客观精确地反映内膜细胞的增生、分化程度,并作为探索内膜癌早期诊断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2.
198 2年 1月至 1 993年 2月术后放疗颅咽管瘤 4 4例。 5年生存率为 78 9%。其中 ,成人 1 5例 ,儿童 2 9例。儿童颅咽管瘤与成人的比较 :5年生存率高 ,疗后生存质量差 ,但无统计学差异。儿童颅咽管瘤术后放疗剂量 5 6 1~ 6 0Gy组与 4 5~ 5 6Gy组比较 :5年生存率无差别 ,但疗后闭经 -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增加 (P <0 0 5 ) ;疗后生存质量Ⅱ~Ⅲ级的比例明显增加 (P <0 0 1 )。我们建议对儿童颅咽管瘤部分切除术后应给予放疗 ,术后放疗剂量以 4 5~ 5 6Gy/ 5~ 6周为宜。  相似文献   

13.
食管贲门癌术后胸胃排空障碍的成因和预防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胸胃排空障碍的成因和预防措施。方法食管贲门癌手术1547例,发生胸胃排空障碍15例,均为上腹、右胸、左颈吻合。手术方式由术中将食膈孔扩张至4指使胃通过时充分舒张,改为行食膈孔处切断部分膈肌。结果行食膈孔处切断部分膈肌,术后未发生胸胃排空障碍。结论胸胃排空障碍与迷走神经切断致胃解剖位置变化而影响胃十二指肠压力梯度和胃窦部功能及胃泌素分泌的功能有关,也与常规扩张食膈孔后膈肌自行回缩、膈肌重建过紧、胸胃远端呈“S”型扭曲、幽门位于膈肌以上使十二指肠呈关闭状、胃扭曲和术后粘连等机械性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自1978—1984年12月共收集17例贲门癌,占同期贲门癌切除病例(320例)的5%,早期贲门癌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手术切除和五年生存率比进展期高。贲门癌的研究处于初期阶段,文章着重讨论国内外专家对贲门癌范围的认识,笔者使用内窥镜诊断以及外科治疗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贲门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36例贲门癌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使用单因素Log-rank检验、Cox比例危险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肿瘤长度、淋巴结转移、组织病理学类型和TNM分期对患者的预后有影响。结论: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某电厂周围大气颗粒物提取物的致畸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惧某电厂下风顺居民区内的大气颗粒物,经二氯甲烷提取,减压浓缩制成受试物。以1,10,20和40mg/kg剂量腹腔注射于妊娠6-15d的孕鼠,然后按传统致畸试验方法处理。结果发现:所试剂量对孕鼠无毒性,对胚胎产生毒效应,20和40mg/kg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并抑制胎仔的正常生长发育,其作用与剂量有关,并在20和40mg/kg时产生一定的致畸效庆,表现为外观畸形和骨骼发育。  相似文献   

17.
南澳县食管癌减寿年数指标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昆  杨合磷 《癌症》1994,13(1):41-43
广东南澳县是中国食管癌高发区之一。本文作者应用减寿数指标分析了南澳县十年来食管癌死因资料,描述该肿瘤减寿的时间和人群间的分布。  相似文献   

18.
亲和组化法检测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明生  雷秋模 《肿瘤》1994,14(3):130-133
用亲和组化法(半定量分析法)同时检测67例乳腺癌和良性病变组织印片和石腊切片的ER/PgR状态,二种玻片的ER阳性、阴性和总符合率分别为89.5%、96.6%和92.5%;双顶阳性(ER+/PgR+)、双项阴性(ER-/PgR-)和双项总符合率分别为75.9%、92.6%和82.1%;同种方法检测157例随机乳腺癌石腊切片,发现ER阳性率为58.6%(92例);PgR阳性率48.4%(76例).157例随访资料提示,受体双项阳性者,其健康良好。乳腺癌分期同ER/PgR状态的比较,ER+/PsR+者的Ⅰ、Ⅱ和Ⅲ期病例分别为37.5%、45.3%和17.2%,无Ⅳ期病例:而ER-/PgR-者则为13.8%、22.4%和43.1%.提示,用亲和组化法测定乳腺癌石腊切片ER/PgR状态有较好的可信性。但对乳腺粘液腺癌和派杰氏病宜用切片或针吸涂片。  相似文献   

19.
贲门癌手术径路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兆标  邢永福  高平 《肿瘤》2000,20(3):189-190
目的 研究贲门癌选择各种手术径路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本组贲门癌患者,术前进行充分的讨论,依据病灶范围、全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径路施术,对手术彻底性、切除率、切缘阳性率、术后总并发症、吻合口瘘、心肺功能影响等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手术彻底性高,手术切除率为95%,全胃切除率12%,淋巴结转移率84.6%,总并发症8.7%,吻合口瘘0.4%,心血管并发症3%,呼吸系统并发症4.4%,住院死亡率0.4%  相似文献   

20.
120例大肠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讨论大肠癌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 大肠癌诊断遵循肛门指检、钡剂灌肠、纤维结肠镜检查步骤,对急性梗阻性结肠癌患者,除腹部X线片,条件允许可作钡灌肠,明确梗阻部位.采用梗阻近端肠腔充分减压,大量抗菌素溶液冲洗,尽量使吻合口“上空、中松、下通”引流管放过安全期的方法.结果 肛指检查对诊断直肠癌是可靠的,本组15例急性梗阻左半结肠癌作Ⅰ期切除吻合术,无吻合口瘘发生.结论 对便血、大便习惯改变的患者,必须按上述顺序作肛指和其他检查来提高早期诊断和术后五年生存率,按上述方法,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Ⅰ期切除吻合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