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的手术治疗问题。方法和结果收治70岁及以上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119例,其中前6年54例,后4年65例。后期患者中、晚期(Ⅲ、Ⅳ期)比例高于前期,后期Ⅰ、Ⅱ期肿瘤根治性切除率显著较前期提高(91.7%和67.7%,P<0.05),Ⅲ、Ⅳ期病例间无差异。两组术后并发症无差异,但后期住院死亡率较前期明显降低(18.5%和38.9%,P<0.05)。结论对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的手术指征应根据其肿瘤分期和全身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2.
Barrett食管癌5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告51例Banett食管癌的外科治疗效果,占同期食管癌切除总数的10.2%。患者平均年龄8岁,主要就诊症状为吞咽困难。按PTNM分期,Ⅱ期18例,占35.3%;Ⅲ期29例,占56.9%;Ⅳ期4例,占7.8%。51例均行食管部分切除、胃食管重建术。术后30天死亡率为3.9%,1、2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5.9%、25.0%和13.6%。Ⅱ期肿瘤5年生存率(25.0%)明显高于Ⅲ+Ⅳ期(4.5%),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肿瘤直径<6cm<或>6cm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25.0%和0(P<0.05)。结果表明,术后长期生存率与临床分期及肿瘤大小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放免法测定24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皮质醇水平,并取30例正常人做对照。结果:食管贲门癌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P<0.05),术前低于术后即刻和术后1天(P值分别<0.05和0.001),术后3天又恢复到术前水平。上述血清皮质醇的动态变化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62例(男性51例,女性11例,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53.7岁)肺癌组织中P16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计算细胞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index,PI)。62例肺癌组织中P16蛋白和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8.1%和59.7%。腺癌P16蛋白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小细胞癌(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P16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PI分级为Ⅱ级的P16蛋白表达显著高于Ⅳ级(P<0.05)。不同组织类型肺癌中P53蛋白的表达未见明显差异,淋巴结转移阳性组P53蛋白的表达高于阴性组(P〈0.01);不同PI分级中P53蛋白的表达,Ⅳ级明显高于Ⅰ级(P〈0.05)和Ⅱ级(P〈0.05),Ⅲ级明显高于Ⅰ级(P〈0.05)和Ⅱ级(P〈0.05)。P16蛋白低表达和P53蛋白过表达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揭示P16蛋白低表达和P53蛋白过表达均有促进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P16蛋白的表达与肺癌的细胞分化有关,P53蛋白过表达对肺癌细胞的转移起重要作用。抑癌基因P53对MTS1/P16基因无明显调控作用,检测P53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子宫肉瘤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了54例子宫肉瘤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子宫大小、绝经情况及治疗方法与生存率进行对照研究;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结果 (1)病理类型:子宫平滑肌肉瘤19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0例;中胚叶混合瘤24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47.3%、50.0%及41.7%(P〉0.05);(2)肿瘤分期:I期31例、Ⅱ期11例、Ⅲ期5例、Ⅳ期7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61.3%、36.4%、0及0(P〈0.001)。(3)子宫大小:子宫大小妊娠3个月者38例,大于妊娠3个月者16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53.3%及6.3%(P〉0.05);(4)绝经情况,绝经前34例,绝经后20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58.3%及30%(P〈0.01);(5)治疗方法:手术11例,手术+化疗36例,手术+化疗  相似文献   

6.
nm23基因在肺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肺鳞状细胞癌手术标本中nm23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nm23基因表达阳性率为74.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nm23基因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无关(P〉0.05);Ⅰ、Ⅱ期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Ⅲ、Ⅳ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低分化癌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中分化及高分化癌,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可以认为nm23基因与肺癌的发生、发  相似文献   

7.
作者采用放免法测定了59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液中胃动素和胃泌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食管贲门癌患者血浆胃动素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且病期越晚,胃动素含量越高,血清胃泌素含量与健康人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病期越晚,胃泌素含量越低。上述自动素和胃泌素的变化对食管贲门癌病期的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血清胃泌素测定对贲门癌术前选择治疗方法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们对24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围手术期凝血指数的变化及与胸腔引流量的关系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TT术前明显高于术后即刻和术后1天(P<0.05),KPTT手术前后无差异。RT术前明显高于术后即刻(P<0.05),血个板凝集与粘附在术前明显低于术后即刻和术后1天(P<0.05)。术后24小时内各项凝血指数均降低的患者,胸腔引流量均明显增多。提示围手术期凝血指数的变化与胸腔引流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向荣成  陈瑜 《浙江肿瘤》1996,2(1):27-29
本文应用双抗体夹心直接ELISA法对36例胃癌患者血清SIL-2R水平进行了测定。胃癌患者血清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1)及慢性良性胃病患者(P〈0.001);Ⅲ-Ⅳ期患者血清SIL-2R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1):胃癌根治后10天血清SIL-2R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与正常人群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说明血清SIL-2R测定可作为胃癌的  相似文献   

10.
卢兆桐  彭黎军 《癌症》1994,13(4):327-328
我们对24例食管贲门癌者围手术期凝血指数的变化及与胸腔引流量的关系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TT术前明显高于术后即刻和术后1天(P<0.05),KPTT手术前后无差异。RT术前明显高于术后即刻(P<0.05),血小板凝集与粘附在术前明显低于后即刻笔手术后1天(P<0.05)。术后24小时内各项凝血提数均降低的患者,胸腔引流量均明显增多。提示围手术期凝血指数的变化与胸腔引流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AgNOR定量检测对食管病变的诊断及预后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卫星  杜华贞 《癌症》1995,14(4):268-270
本研究从胶质银技术对正常食管上皮,单纯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润癌进行了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定量研究,发现随病变进展,AgNOR均值明显递增,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P〈0.001)。在135例浸润癌中,AgNOR与癌肿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P〈0.001),而与其它临床病理指标无相关性存在。在随访的89例浸润癌患者中,高AgNOR均值(≥7)患者的5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贲门癌围手术期血清睾丸酮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男性正常人89例,贲门癌手术治疗患者184例的血清睾丸酮水平。结果:男性贲门癌术前血清睾丸酮明显低于正常人(P〈0.001),探查组低于手术切除组(P〈0.01),切除术后明显升高(P〈0.01);浸润浆膜外组织,病灶〉5cm,淋巴结癌转移者分别较肌层、≤5cm,无转移者为低(P〈0.05)。结论:血清丸睾酮可作为男性  相似文献   

13.
甲胎蛋白阴性肝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33例AFP阴性肝癌的临床病理表现及预后,并和103例AFP阳性肝癌相对照。结果表明:AFP阴性肝癌患者血清HBsAg阳性较低(66.7%对84.5%,P〈0.05),临床腹痛症状少(30.3%对50.5%,P〈0.05),Ⅱ期病人较多(93.9%对73.8%,P〉〈0.05),大于5cm肿块少(51.5%对72.8%,P〈0.05),术后1年、3年存活率高(57.6%对31.1%,P〈  相似文献   

14.
辅助化疗对提高胃癌根治术后远期疗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将235例胃癌根治术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根治术后加辅助化疗的综合组(112例)和单纯根治术组(123例),研究辅助化疗的临床意义,总的5年生存率综合组为51.8%,明显高于单纯根治术组的30.9%(p<0.01).其中Ⅱ期胃癌5年生存率综合组与单纯根治术组相比,为70.7%:41.3%,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Ⅲ期胃癌为48.7%:26.8%,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0.05);而Ⅰ、Ⅳ期胃癌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辅助化疗对提高各期胃癌根治术后远期疗效的作用不同,并分析了其原因.  相似文献   

15.
70岁以上食管癌贲门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屠一强  倪国兴 《肿瘤》1998,18(3):142-144
目的评价高龄食管贲门癌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49例70岁以上食管癌贲门癌的术前检查和处理、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近期效果。结果手术切除率为100%。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2%。围术期死亡率为2%。与69岁以下年龄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93.8%的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对高龄贲门癌、食管癌应采取手术治疗的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16.
放射治疗后加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9年3月至1991年1月,作者将经病理诊断且为初治的167例Ⅲ、Ⅳ期鼻咽癌病人,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和综合治疗组(放疗后加COB方案化疗),进行疗效对比。结果:单纯放疗组88例的5年生存率为30.7%,综合治疗组79例为40.5%;两个治疗组中的Ⅲ期病人,分别为38.9%和52.0%(P>0.05);两组原发灶及颈淋巴结复发率,复发中位时间基本相同;两组Ⅲ期病人的远处转移发生率分别为24.0%及33.3%(P>0.05);出现远处转移的中位时间,综合组比单纯放疗组延迟(P<0.05);两组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为复发和转移,两组死亡病例的中位生存期,综合组长于单纯放疗组(P<0.05);远期后遗症的发生率,综合组高于单纯放疗组(P<0.0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前化疗加术后放疗的价值。方法 1990年6月 1993年12月对50例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给予术前化疗和术后放疗,以同期50例单纯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实验组手术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是92%和42%,而对照组为84%和24%,两组的5年自下而上率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淋巴结转移率(45.7%)明显低于对照组(78.6%),差异有显著性(P〈0.  相似文献   

18.
喉癌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喉癌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状况及其意义。方法测定喉癌病人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并进行了连续观察研究。结果喉癌Ⅰ-Ⅲ期较Ⅳ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声门上型与声门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无显著性差异(P<0.05)。鳞状细胞癌Ⅰ-Ⅱ级较Ⅲ-Ⅳ级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人术后半个月外周血CD8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而CD3、CD4、CD4/CD8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三个月、术后半年、术后二年较术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8、CD4/CD8有显著性差异(P<0.05),CD3、CD4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组术后复发、转移或带癌生存的病人不同时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一年时,无癌生存者与复发、转移或带癌生存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连续测定喉癌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了解病人的免疫状态,监视复发和预后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可手术的乳腺癌术前化疗的远期效果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Zhang B  Cai Y  Zhang Q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4):277-280
目的探讨术前化疗对可手术的乳腺癌的远期疗效。方法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537例,分为两组:术前化疗组(A组)253例;术后辅助化疗组(B组)284例。A组术前联合化疗,每周一次共4次,休2周行根治性手术。两组患者术后两周内开始化疗、化疗方案和完成化疗周期相同。结果(1)Ⅲ期患者,A组5年总生存率(OS)59%,无病存活率(DFS)54.9%,均明显高于B组28.3%和20.8%(P<0.05)。(2)Ⅱ期患者,A组8年OS81.4%,DFS76.3%,均高于B组67.4%和62.9%(P<0.05)。Ⅲ期患者,A组8年OS46.9%,DFS40.6%,也高于B组20.7%和13.3%(P<0.05)。(3)A组T3、T4和转移淋巴结数≥4个的患者,5年、8年生存率均高于B组(P<0.05)。结论可手术的Ⅲ期乳腺癌,术前化疗可提高患者5年、8年生存率,明显改善Ⅱ期患者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肾癌术后放疗及远地转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肾癌术后放疗疗效及与远地转移的关系。材料与方法1987年10月至1992年3月手术切除肾癌43例,其中术后放疗21例。采用单因素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治疗疗效和失败原因。结果肾癌Ⅱ、Ⅲ期术后放疗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和45.5%,略好于单纯手术的60.0%和40.0%,两组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全组Ⅰ、Ⅱ和Ⅲ+Ⅳa期远地转移时间(x±s)分别为术后54.5±24.3月,24.7±17.1月和11.3±15.7月,三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远地转移率与转移时间呈显著性正相关(γc=0.8918,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远地转移是肾癌术后主要致死原因。Ⅱ、Ⅲ期术后放疗应综合有效的全身治疗手段;Ⅰ期应探索迟发性远地转移的阻断性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