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左旋门冬酰胺酶联合化疗时严重毒副作用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愈灯  沈亦逵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1):1201-1202
目的 :总结左旋门冬酰胺酶在儿童淋巴系统恶性肿瘤联合化疗时的严重毒副作用 ,以提高临床认识。方法 :对 130例儿童恶性淋巴系统肿瘤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后的临床表现、理化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130例中发生急性超敏反应 6例 ,急性胰腺损害 11例 ,其中急性胰腺炎 6例 ,糖尿病 2例 ,同时合并胰腺炎、糖尿病或酮症酸中毒 3例 ,左旋门冬酰胺酶相关性脑病 3例 ,颅内出血 1例 ,Ⅳ级肝功能损害 4例。结论 :左旋门冬酰胺酶应用过程中可发生严重毒副作用 ,一旦发生 ,须及时予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泼尼松联合方案(VDLP)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L-ASP的毒副作用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2002年10月~2004年3月对18例初治ALL患者。采用VDLP方案化疗,观察其疗效及L-ASP的毒副作用,并给予治疗及护理。结果5例发生急性胰腺炎,10例发生肝功能损害。2例出现皮疹,1例发生继发性高血糖。治疗1疗程后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3例。死亡2例。结论L-ASP在治疗ALL联合化疗效好,但其毒性反应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护理人员除了严密监控L-ASP使用过程,还应加强其毒副反应的预防和治疗,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及对症护理,可确保化疗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3.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是用于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重要药物,但随着L-ASP在临床上的应用,其诱发急性胰腺炎趋势上升,发生率为2~16%[1],而且诱发的急性胰腺炎起病急、预后差。有文献报道[1~5]L-ASP诱发急性胰腺炎多数有可疑饮食史。作者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收治的98例使用L-ASP化疗的患儿及其家长实施循证护理,并在停药后追踪观察3~6月,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3年1月~2005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共收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98例,其中男54例,女44例,年…  相似文献   

4.
左旋门冬酰胺酶在联合化疗中的不良反应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非何杰金淋巴瘤的联合化疗中的重要地位已经得到肯定.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时有L-ASP不良反应发生,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本文结合临床实际,就L-ASP在联合化疗中的不良反应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2005年10月~2007年10月,我们对10例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皮试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采用脱敏疗法,注射L-ASP,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2005年10月~2007年10月,我们对10例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皮试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采用脱敏疗法,注射L-ASP,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正培门冬酶(PEG-Asp)是一种长效的新型门冬酰胺酶制剂,为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与一定数量的聚乙二醇共价结合而成,保留了L-ASP生物活性,并且外源性细菌蛋白质的免疫原性大幅降低,同时延长人体内的半衰期,主要为应用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一线用药,并且逐渐应用于临床,均收到较好的疗效,同时也有少部分不良反应的发生,经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化疗期间患儿饮食的依从性,降低左旋门冬酰胺酶诱发胰腺炎的发生.方法对1996年6月~2002年6月我科所收治的应用L-ASP进行化疗方案治疗的96例血液病患儿及其家长实施了一系列的健康教育,使患儿及家长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饮食得到了严格的控制.结果在使用L-ASP的356例次患儿中,自觉遵守饮食规定,停药后追踪观察6~10个月,无1例诱发急性胰腺炎.结论系统地健康教育可提高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化疗期间患儿饮食的依从性,得到严格的饮食控制,从而使96例应用L-ASP化疗期间的患儿无1例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行膝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110例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将15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使用L-ASP的患儿随机分为预防组82例(共完成140个疗程)和无预防组68例(共完成60个疗程),预防组给予预防过敏反应、胰腺炎、消化道反应、糖尿病、凝血异常、低蛋白血症及感染等护理措施;无预防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及预防措施的有效性.结果无预防组1例并发绿脓杆菌败血症、3例并发DIC而死亡.预防组过敏反应、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反应、糖尿病、凝血异常、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比无预防组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积极的预防护理措施可减少L-ASP的毒副作用,保证多数患儿顺利完成化疗,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化疗期间患儿饮食的依从性,降低左旋门冬酰胺酶诱发胰腺炎的发生。方法 对1996年6月~2002年6月我科所收治的应用L-ASP进行化疗方案治疗的96例血液病患儿及其家长实施了一系列的健康教育,使患儿及家长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饮食得到了严格的控制。结果 在使用L-ASP的356例次患儿中,自觉遵守饮食规定,停药后追踪观察6~10个月,无1例诱发急性胰腺炎。结论 系统地健康教育可提高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化疗期间患儿饮食的依从性,得到严格的饮食控制,从而使96例应用L-ASP化疗期间的患儿无1例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副作用,以探索L—ASP副作用的发生与患儿所处治疗阶段的关系,以便采用有效的监测手段减少副作用的发生,提高化疗安全性及患儿的长期存活率。对38例处于诱导缓解期患儿与40例处于维持期加强治疗患儿在应用L—ASP时的相关副作用发生率及程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过敏反应、高血糖症及药物性肝炎的发生率在维持期加强治疗的ALL患儿高于诱导缓解期患儿,而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凝血异常、胰腺炎、低蛋白血症、胃肠道反应及合并感染性休克等副作用在诱导缓解期患儿中发生率高。结论:L—ASP在使用过程中有相关副作用的发生,尤其在诱导缓解期ALL患儿中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重视,定期全面监测可有效减少和避免副作用的发生,提高化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左旋门冬酰胺酶不同用法副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国产与进口、连用与隔日使用左旋门冬酰胺酶 (L ASP)副作用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病例分析方法 ,比较国产与进口L ASP以及L ASP连用与隔日使用肝功能、血尿酸、血糖、凝血三项 (PT、APTT、TT)、血浆白蛋白、血清钙以及纤维蛋白原的变化 ,所需输注的纤维蛋白原量。结果 国产与进口L ASP相比 ,国产L ASP所需输注纤维蛋白量高于进口L ASP ,副作用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连用与隔日使用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①除纤维蛋白原降低外 ,国产与进口L ASP具有同样安全性 ;②连续使用与隔日使用L ASP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同样安全  相似文献   

13.
左旋门冬酰胺酶及地塞米松致儿童高血糖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在接受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及地塞米松联合化疗的过程中,可出现血糖升高等并发症,笔对12例发生此并发症患儿的医疗及护理过程进行了总结,结果显示此种药物性血糖升高是可逆的,同时。只要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可避免酮症酸中毒或低血糖等并发症的出现,确保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CT征象、分级与临床分型、预后的关系以及CT对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56例手术病理或复查证实急性胰腺炎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CT分为A、B、C、D、E五级的各组病例分别与血尿淀粉酶进行分析。结果:CT表现胰腺肿胀49例(87.5%),胰腺渗液38例(67.8%),胰腺坏死18例(33%),假性囊肿形成11例(19.64%),合并感染或脓肿形成8例(14.28%)。血尿淀粉酶与CT比较:A级5例(8.92%)血尿淀粉酶轻度升高,B级13例(23.21%)中度升高,C级11例(19.64%)显著升高,D级8例(14.28%)血尿淀粉酶趋向下降,E级19例(33.92%)显著下降。结论:CT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有非常重要价值,应作为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病儿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处理对策。方法对6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儿分别于使用L-ASP前后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AT)、纤维蛋白原(Fg)及D-二聚体进行检测。结果L-ASP治疗8 d后,所有病儿均出现血浆PT及APTT延长,Fg及AT活性降低、D-二聚体升高,与L-ASP治疗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67-20.44,P〈0.05、0.01)。采取特殊干预措施,可以帮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结论L-ASP可引起ALL病儿的凝血异常,对其可能引发出血、血栓形成进行干预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儿童恶性肿瘤副作用的预防。方法对55例病儿于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前检查血常规、血凝常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糖、尿糖、心电图及肝肾功能,均正常后给予生理盐水100 mL加左旋门冬酰胺酶6000-10000 U/(m^2.d)静脉滴注,隔日1次,共6-10次,密切观察及预防副作用。结果128例次治疗中出现过敏反应4例次,胃肠道反应11例次,低蛋白血症20例次,血凝异常37例次,无1例急性胰腺炎和糖尿病发生。由于及时观察及正确处理,无1例死亡。结论积极早期采取干预措施,预防肿瘤化疗副作用,才能保证化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G—CSF联合高三尖衫酯碱(homoharringtonine)和小剂量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的GHA预激化疗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寻求高效低毒的新型化疗方案,探索其与共刺激分子B7.1的关系。应用GHA标准预激化疗方案G—CSF[200μg/(m^2·d)皮下注射,第1—14天];高三尖杉酯碱[1mg/(m^2·d)静脉点滴,第1—14天];阿糖胞苷[10mg/m^2,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第1-14天]治疗79例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和2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传统MA方案化疗组比较,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相关死亡率并随访。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肿瘤细胞上共刺激分子B7.1的表达并与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表明:GHA预激化疗治疗后难治性AML缓解率60.7%(完全缓解率43%,部分缓解率17.7%),治疗MDS有效率52.4%。粒细胞缺乏发生率25%,平均持续时间3.5天。重症感染发生率3%,无严重出血、消化道反应,心、肝、肾功能损害轻微,患者均痊愈。治疗相关死亡率为零。AML—M2组、AML-M5组完全缓解率较高(60.9%,61.9%),最长持续缓解期已4年。各组肿瘤细胞上共刺激分子B7.1表达阳性率差异较大(0%-66.7%),正常对照组为0,AML-M2组和AML—M5组明显高于其它AML组和正常对照组,且表达率与预激化疗疗效呈正相关。结论:GHA预激化疗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轻,无严重毒副作用和治疗相关死亡率,无病生存期长,是高效低毒的新型化疗方案。肿瘤细胞上共刺激分子B7.1表达可能与预激化疗疗效有关,其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紫杉醇单周给药联合顺铂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紫杉醇75mg/m2,d1、d8、d15,使用顺铂20mg/m2,d2 ̄d6。3周为1个周期,均治疗2个周期。结果: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部分缓解13例,稳定10例,进展7例,总有效率43.3%。主要毒副反应为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肌肉及关节疼痛、周围神经炎、肝肾功能轻度损害。结论:紫杉醇单周给药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比较培门冬酶(PEG-ASP)与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效果及酶活性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初发的ALL病儿,在诱导缓解期中采用L-ASP治疗27例,PEG-ASP治疗27例,观察两组病儿骨髓抑制程度、恢复时间及临床缓解程度,比较两组病儿微小残留病(MRD)值及门冬酰胺酶的活性。结果两组病儿骨髓抑制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05,P〈0.05);低、中、高危组病儿骨髓抑制程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L-ASP组低、中、高危及T系、B系ALL的临床缓解程度与PEG-ASP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L-ASP、PEG-ASP诱导治疗后,两组MRD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L-ASP及PEG-ASP用药后活性均大于100U.L-1,且PEG-ASP活性持续2周。结论 L-ASP与PEG-ASP治疗儿童ALL疗效相当,但PEG-ASP的作用时间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