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学入校新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情况,探讨其增高的原因,为体检及学校乙型肝炎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7年郑州大学入校体检新生ALT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7年合计检测28 789人,HBsAg 阳性者 1 643例,阳性率为5.71%.HBsAg 阳性率,2004~2007年分别为5.65%、7.05%、5.75%、4.57%(P<0.01),男女生分别为 7.36%、3.15%(P<0.01).ALT增高者72人,占0.25%.ALT增高者所占比例,2004~2007年分别为0.20%、0.39%、0.26%、0.17%(P<0.05),男女生分别为 0.38%、0.04%(P<0.01).ALT增高的72人中,单纯ALT增高者39人,ALT增高伴HBsAg阳性者33例.ALT增高伴HBsAg阳性者所占比例,2004~2007年分别为78.57%、57.69%、26.32%、15.38%(P<0.01).72例初检ALT增高者复检ALT仍然增高者32人,占44.44%.其中,伴有HBsAg阳性者仍然增高的占84.85%,单纯ALT增高者仍然增高的占10.26%(P<0.01).[结论]大学新生初检ALT增高的原因以非乙肝因素为主,应在休息一段时间后复查.  相似文献   

2.
东北农业大学新生体检ALT升高451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东北农业大学新生体检中ALT增高原因进行分析,为大学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对近3年共13833名新生体验中查出的ALT异常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LT增高者451例,占3.26%,男生明显高于女生(χ2=44.75p<0.01)。ALT升高原因前四位分别是疲劳占40.6%,肥胖、脂肪肝占17.3%,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占11.3%,饮酒占8.6%。结论新生ALT增高逐年增加,病因多元化,应引起高校重视。  相似文献   

3.
高校考生单项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者屡见不鲜.1994年高校招生体检时,我们对单项ALT升高者,检测了甲、乙、丙、丁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应检考生首先常规检查肝功能,对单项ALT升高者用EIA法检测抗HAV、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抗HCV、抗HDV的IgG和IgM.试剂盒分别购自浙江省医科院、上海科华公司、珠海丽珠试剂厂和北京肝炎病毒研究所.2 结果与分析检测1030份血清,单项ALT升高124人(男102例,女22例),占12.0%,其中ALT41~80单位87人,占70.2%;81~120单位30人.占24.2%;无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东北农业大学新生体检中ALT增高原因进行分析,为大学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对近3年共13833名新生体验中查出的ALT异常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LT增高者451例,占3.26%,男生明显高于女生(Х^2=44.75 p〈0.01)。ALT升高原因前四位分别是疲劳占40.6%,肥胖、脂肪肝占17.3%,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占11.3%,饮酒占8.6%。结论 新生ALT增高逐年增加,病因多元化,应引起高校重视。  相似文献   

5.
朱文斌  陈涵强  王旌  赵红  周进福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9):1715-1715,1718
[目的]了解实行加碘盐7周年以来以福州市区孕产妇及其新生儿碘营养状况。[方法]用砷铈接触法测定186名待产孕妇尿碘,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测定其孕妇所产新生儿足跟血促甲状腺激素(TSH)。[结果]待产孕妇尿碘中位数为235.5μg/L,﹤10.0μg/L者仅占13.4%。新生儿足跟血TSH﹤5mU/L者占89.8%,TSH﹥5mU/L者占10.2%。[结论]广州市区孕产妇及新生儿碘营养充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药瘾者血源性肝炎病毒(HBV,HCV,HDV,HGV)的流行病学情况,以及TH细胞因子变化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406例静脉药瘾者和102例健康体检者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荧光定量PCR检测HBV、HCV、HDV和HGV的感染状况,病毒感染阳性者同时进行血清丙胺酸转氨酶(ALT)检测。并对同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放射免疫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生的IFN-γ和IL-4,血清中IL-2和IL-4水平。[结果]静脉药瘾者HBV、HCV、HDV和HGV的感染率分别是36.45%、69.7%、2.22%和1.97%,HBV和HCV的重叠感染人数为113人(27.83%)。对照组仅发现存在HBV感染(17.65%),其余病毒感染指标均为阴性,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药瘾者单个核细胞诱生的IFN-γ、IL-4以及血清IL-2比对照组减低;血清IL-4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异常者其血清IL-4明显增高。静脉药瘾者发生HBV和HCV感染时,单个核细胞诱生的IFN-γ进一步降低。[结论]静脉药瘾者血源性肝炎病毒主要是HBV和HCV,其TH细胞因子分泌减少,TH1和TH2细胞平衡紊乱,而肝炎病毒感染可进一步降低TH1产生IFN-γ水平,异常ALT是导致血清IL-4升高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4548例黎湛线铁路职工进行血脂血糖检测,了解分析其血脂、血糖异常情况。方法:酶法测定TG、TC;直接法测定HDL-C、LDL-C;氧化酶法测定GLU。结果:4548例体检者血清测定中,TG≥1.70 mmol/L者657例,占14.45%;TC≥6.21 mmol/L者538例,占11.83%;LDL-C≥3.64 mmol/L者612例,占13.46%;HDL-C≤0.91 mmol/L者634例,占13.94%,TG≥1.70 mmol/L及TC≥6.21 mmol/L者275例,占6.05%;GLU≥6.1 mmol/L者187例,占4.11%。结论:部分体检者已存在潜在危险因素,很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广州某机关公务员2007年体检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年度健康体检,了解检验检疫系统干部职工健康水平. [方法]通过对全局554名在编干部健康体检,进行体检结果分析、归纳、比较,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结果]内科疾病患病率以脂肪肝为首位,占24.36%,其次是高血脂21.29%,尿酸增高16.24%,糖尿病13.89%;男性前列腺点状钙化占30.09%,女性中乳腺增生者占48.81%.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庚型肝炎病毒(HGV)对a-干扰素治疗的反应以及治疗前后HG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合并感染者病毒血症的动态变化.方法对研究对象用药前、用药3和6个月时肝功能、血清HGVRNA及HCVRNA等的动态变化进行观察.以阳性率和阴转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并经统计学分析.结果经a-干扰素治疗3和6个月时,治疗组的ALT水平呈下降趋势,特别是治疗6个月时,ALT平均水平从治疗前的119.6IU/L降至56.2IU/L,显著低于6个月时安慰剂组ALT平均水平(126IU/L).治疗组血清HGVRNA阴转率在治疗3和6个月时分别为64.7%和64.7%,安慰剂组分别为60.0%和66.7%.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用a-干扰素治疗的17例病人中,于治疗6个月时,3例血清HGVRNA阴转而HCVRNA仍为阳性的病人,其ALT水平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分别为154、168和84IU/L.3例血清HGVRNA阳性而HCVRNA阴转者,其ALT水平均转为正常,分别为25、20和20IU/L.3例血清HGV和HCVRNA均阳性者.其ALT水平仍为异常.8例HGV和HCVRNA均阴转者,除1例ALT由70IU/L降至35IU/L外,其余7例病人的ALT均降低至正常水平.结论HGV感染具有较高的自限性.长疗程低剂量口含a-干扰素对HGVRNA阴转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何瑞平 《中国保健》2009,(19):943-944
目的:探讨分析速率法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及其参考区间。方法:对体检合格及HBV、HCV标志物阴性的4142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速率法监测测定ALT活性。结果:血清ALT的测定值各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男性ALT活性略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速率法ALT活性测定上限为48.80IU/L,男性ALT活性测定上限为48.80IU/L,女性ALT活性测定上限为43.60IU/L。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某高校2004年新生乙肝病毒感染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高校入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为高校防治乙肝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减少和控制乙肝的传播流行.[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对HBsAg阳性者进行其他4项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即乙肝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和核心抗体(抗-HBc).用速率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2 671名2004年入学新生HBsAg阳性率为16.66%.其中男生HBsAg阳性率为18.73%,女生HBsAg阳性率为12.1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十AST升高伴HBsAg阳性有52人,占阳性人数的11.69%.[结论]广东江门某高校2004年新生HBsAg阳性率较高,高校应加强传染源的管理,在学生中进行乙型肝炎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意识,定期进行肝功能及乙肝5项指标检查,对易感染者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  相似文献   

12.
杨春梅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1):4164-4165
[目的]了解辽宁某高校新生HBV感染情况及对情况的分析。[方法]对2000~2006年某高校新生入学体检时测定肝功、乙肝表面抗原、乙肝抗原抗体系统,并对7年的测定结果进行描述分析。[结果]该高校2000~2006年新生HBsAg阳性率最高为5.62%,“大三阳”阳性率最高为1.98%,“小三阳”阳性率最高为2.17%,抗-HBS阳性率最高为52.4%。[结论]该高校7年间新生的HBsAg阳性率较低;抗HBs阳性率呈增高趋势,说明学生乙肝疫苗的注射率增加,人们的保健意识增强。  相似文献   

13.
沈惠芬 《职业与健康》2009,25(4):396-397
摘 目的了解近年来无锡市高考学生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状况,为做好高考前学生的健康干预,防治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取静脉血3ml分别用赖氏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Au、HBsAg。结果2004--2008年高考学生HBsAg阳性率为2.63%,并呈逐年下降态势,ALT异常率有上升趋向,且有性别差异,男生高于女生。结论在青少年中乙肝防治工作中,应继续深入并推广乙肝疫苗的强化接种,对高考学生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并对检出指标异常的学生加强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4.
某大学新生乙肝表面抗原抗体及转氨酶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利  马萍  黄鹤 《中国校医》2008,22(6):687-688,690
目的调查某高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对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接种情况,结合转氨酶分析HBV感染者的肝功能情况。方法应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g)快速胶体金法检测北京某高校2007年度7370名新生的HBsAg和HBsAb,同时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结果HBsAg阳性检出率为3.3%,本科生与博士生研究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与女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阳性率为72.0%;ALT(ALT≥60IU/L为异常)在所有新生中异常率为6.1%,在HBsAg阳性与HBsAb阴性同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高校新生应加强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宣传,继续加强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预防HBV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高校新生HBV感染状况,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校2006~2009年入学新生于报到7日内进行乙肝病毒检测。[结果]新生平均阳性率为4.13%,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男生感染率高于女生感染率;HBV感染模式中以小三阳(HBsAg,HBeAb和HBcAb阳性)和大三阳(HBsAg,HBeAg和HBcAb阳性)居多。[结论]为了很好地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加强乙肝疫苗注射,加强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马海芳 《职业与健康》2010,26(17):1966-1967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广西某大学2007—2009年新生10461人进行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结果 3年间HBsAg阳性率为12.78%;男生HBsAg阳性率为13.39%,女生HBsAg阳性率为11.43%;农村新生HBsAg阳性率14.39%,城镇新生HBsAg阳性率10.03%。结论该大学新生HBsAg阳性率高于我国HBsAg的流行率。为预防和控制HBV在高校内传播,应加强新生的HBV检测,并采取接种乙肝疫苗、加强健康教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龚涛  龚勇  邓东  叶孟良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0):3842-3844
[目的]掌握流动农民工乙型肝炎感染状况,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抽样调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病原体。[结果]HBsAg总阳性率为8.6%,男性为10.0%,女性为7.0%,男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HBsAg阳性人群中20.4%为HBsAg和HBeAg两项同时阳性。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输血、口腔疾病就医史、两个以上性伴侣等为该人群乙型肝炎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重庆市流动农民工人群在乙型肝炎的传播流行上具有特殊的流行病学意义。加强乙型肝炎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提倡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安全性生活,推行免疫接种,推广分餐制,严格献血员的筛选等,是预防乙型肝炎进一步在该人群间以及该人群与城市居民之间传播流行的必要和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某市农民工健康现状,为制定提高农民工健康水平的相应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420名外出农民工进行生活行为方式调查和较全面的体格检查,获取身高、体重、血压、乙肝表面抗原、肝功能、HIV抗体、梅毒抗体等各项指标,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农民工合理膳食率11.7%、体育锻炼率0、健康知识知晓率7.38%,均处于较低水平;农民工吸烟率53.3%、饮酒率37.4%、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18.1%、梅毒抗体阳性率2.9%、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1.2%,高于我国人群平均水平;农民工高血压检出率14.1%;超重或肥胖率20.2%。[结论农民工的健康水平较低,同时面临传染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双重威协,提高农民工健康水平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中,采用多种乙肝病毒标志物联合动态变化,来探讨其和肝功能损伤之间的相关关系,期望找到一种相对有效的监控方法和指标,以供临床实践使用。[方法]采用某院乙型肝炎入院患者作为实验研究组,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监测不同时期所有人群的各种肝功能指标分子以及乙肝病毒标志物分子,并对这些结果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在全程乙型肝炎中,CRP蛋白和HBV-DNA的关系呈正相关,而在乙型肝炎急性发病期,多种肝功能损伤标志分子均和不同的乙肝病毒标志物呈一定的相关关系。患者血清的体外细胞学试验结果表明,当血清中CRP呈高水平时,血清对细胞系的损伤也更大。[结论]CRP蛋白可以单独作为一种潜在的预测肝功能的分子靶标,和乙型肝炎的病程联系起来,这可能是由于病毒的复制激活了血液补体免疫系统,从而损害了肝脏细胞。  相似文献   

20.
不同醉酒度浓香型白酒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醉酒度浓香型白酒对小鼠肝损伤的影响。[方法]以48.0%乙醇溶液为对照,以一次性及连续4周的方式分别经口给予BALB/c小鼠两种不同醉酒度浓香型白酒,测定血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肝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性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连续灌胃4周后,与醉酒度高的酒样组相比,低醉酒度组小鼠TG和MDA含量低(P﹤0.05);GSH含量高(P﹤0.01);肝组织脂肪变性、炎症及纤维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性灌胃后各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差异。[结论]低醉酒度浓香型白酒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程度低于高醉酒度浓香型白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