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椎结核寒性脓肿合并混合感染的手术治疗时机的把握。方法 73例确诊为腰椎结核寒性脓肿合并混合感染的患者全部行规范抗结核药物及中药辅助治疗,2~3周后行脓肿病灶清除术;体温正常后,再行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术。结果 73例患者术后(30±13)d体温、血沉、血红蛋白逐渐恢复到正常,(6±1.5)个月病灶闭合。随访3年未出现结核扩散和复发。结论腰椎结核寒性脓肿合并混合感染在积极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以及时手术,无须在混合感染控制后才施行手术治疗,积极的掌控手术时机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对腰椎结核合并椎旁脓肿的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3例腰椎结核合并椎旁脓肿超声图像特点,结果:43例椎旁脓肿超声图像特点均为混合性回声,边界清,移动性差,结论:超声椎旁脓肿诊断准确率达100%,且定位准确,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腰椎手术入路动物模型的解剖学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探讨腹腔镜腰椎手术技术,确定不同腰椎节段安全有效的镜手术入路。方法:取家猪40只,均分两组采用腹腔镜经腹膜后入路和经腹膜入路显露腰2-骶1椎体、椎间盘,比较两种入路的简便性、安全性。结果:经腹腔L6/S1显露组,未发生1例与器械及操作有关的并发症,经腹腔L2-5以上椎体显露时分离、腰大肌和大血管牵开困难、出血多、椎体难以清楚暴露。腹膜后入路L2-5椎体显露,在结扎并分离一侧腰血管后将腹主动脉及腰大肌向两侧牵开,均可获得较满意的术野显露。而经腹膜后显露L6/S1困难,且2例出现左侧髂静脉裂。结论:腹腔镜技术进行腰椎手术重复性好,对组织损伤小,术野内解剖结构清晰,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较高。经腹腔入路是显露下位腰骶椎的安全、合理、有效的手术途径,而上位腰椎的手术显露宜选择经腹膜后间隙入路。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全世界范围内结核病患者已达3 000万左右,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加速、生活习惯影响和耐药结核病的出现,全世界结核病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每年新增患者达到800~1 000万[1]。早在公元前4世纪人类就已认识到脊柱结核这一疾病,其发病率约占骨结核的一半,居于肺外结核的首位。好发于胸段、腰段以及胸腰段,胸椎最多占40.57%,腰椎占37.26%,胸腰段占第3位,其椎体受累多于椎弓。近年来,鉴于胸腰椎结核研究的逐渐深入,手术治疗技术的快速提高,其手术治疗发展迅速,本文就此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脓肿的适宜时机.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脓肿的35例患者为研究组,其腹腔镜手术的时期为起病后抗生素治疗7~10d后,以同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脓肿的23例为对照组,其腹腔镜手术的时期为起病后抗生素治疗24~48h后.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病率、术后复发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脓肿的时机应在使用抗生素治疗7~10d后进行为宜,此时手术损伤小、成功率高、术后恢复快、可降低复发率,有利于恢复盆腔的解剖结构及保留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脓肿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治疗盆腔脓肿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 5 7例盆腔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为治疗组 32例与开腹手术组 2 5例。两组在年龄、术前体温、包块大小、血象、感染病原菌上无明显差异。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日期、术后腹痛、体温、白细胞下降时间、伤口愈合及术后复发等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术后腹痛时间 1.6 3± 1.32d ,开腹手术组 3.5 7± 1.2 6d ,体温恢复时间分别为 2 .82± 1.2 1、5 .6 0± 2 .0 1d ,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 1.2 8± 0 .90、3.82± 1.4 6d ,住院时间分别为 4 .12± 1.0 2、9.2 4±1.6 6d ,以上两组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术后腹腔镜组伤口甲级愈合 93.8% ,3例腹壁伤口感染 ,无 1例复发 ,开腹组 5例伤口裂开 ,2例术后复发。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脓肿疗效肯定 ,住院时间短 ,恢复快 ,痛苦少 ,不增加术中术后并发症 ,是安全而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治疗盆腔脓肿的手术时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晓  俎德学  叶玲荣 《中国内镜杂志》2007,13(10):1103-1104,1106
目的探讨盆腔脓肿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适宜时机。方法27例盆腔脓肿患者按照手术时患者的发病时间分为两组:早期手术组(治疗组)15例,起病3d内行腹腔镜手术;晚期手术组12例(对照组),起病7d后行腹腔镜手术。回顾性分析了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输卵管通畅率和盆腔炎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盆腔脓肿的手术适宜时机以在3d内炎症卡他期进行为宜。  相似文献   

8.
输卵管、卵巢脓肿是盆腔炎最严重的病理类型之一,病情反复发作,较难治愈,且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自开展腹腔镜手术后,对本病的治疗有了重大突破.现作者将我院1995年1月~2000年1月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卵巢脓肿69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1999- 0 2~ 2 0 0 2 - 0 6我院共行腹腔镜肾上腺手术 5 6例 ,手术效果良好 ,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2 9例 ,女 2 7例 ,年龄 19~ 73岁 ,平均 4 3岁。其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8例 ,皮质醇增多症 11例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13例 ,肾上腺皮质腺瘤 14例 ,肾上腺囊肿 3例 ,肾上腺髓质增生 3例 ,肾上腺脂肪瘤 2例 ,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 2例。所有病例均经 CT或 MRI诊断 ,病变直径 0 .8~ 7cm,肿瘤定位诊断阳性率 10 0 %。2 术前准备2 .1 心理护理 此类患者多患有高血压 ,情绪紧张 ,睡眠不佳等均可加重高血压 ,故术前对患…  相似文献   

10.
刘新杰  方桂芹 《护理研究》2003,17(13):772-773
目的 :探讨经腹入路腹镜肾上腺手术体位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经腹入路腹腔镜肾上腺手术病人 5 6例 ,其中 3 0例术中采用 70度健侧斜卧位 (治疗组 ) ,2 6例术侧躯干抬高约 3 0度 ,观察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 .0 1) ,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减少 (P <0 .0 1) ,且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经腹入路腹腔镜肾上腺手术采用 70度健侧斜卧位 ,能减轻手术对肠道的刺激 ,有利于病人术后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一期后路开放联合前路腹腔镜辅助下椎间融合技术在治疗腰椎疾惠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科自1999年12月~2001年1月应用此项技术治疗的27例腰椎疾患病人,其中男11例,女16例,平均年龄42.5岁,腰椎滑脱症17例,椎间盘炎4例,结核3例,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2例,陈旧性压缩性骨折合并顽固性腰痛、不稳1例。前路椎间融合材料:自体髂骨10例,BAK17例,所有病人均在全麻下行一期后路开放手术,前路腹腔镜辅助下椎间融合。结果 所有病人获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病人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无感染,脑脊液漏及神经系统并发症。随访影像学资料提示病变部位的腰椎均获得了良好稳定和椎间融合,无内固定失败和椎间融合器下沉与脱出,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一期后路开放联合前路腹腔镜辅助下椎间融合技术,可以在最大限度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创伤基础上,获得病变腰椎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和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打压植骨单节段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集的28例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年龄29~72(50.9±11.7)岁;术前病变节段Cobb角为13°~25°(16.6±3.0)°。术前ASIA神经功能分级:B级1例,C级2例,D级16例,E级9例。均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打压植骨单节段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42~60(50.5±5.5)个月,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Cobb角为5°~12°(8.1±1.6)°,末次随访为7°~12°(9.4±1.4)°,较术前得到显著改善(P<0.05)。至末次随访,根据ASIA分级,1例由B级恢复至D级,2例由C级恢复至E级,16例由D级恢复至E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P<0.05)。所有患者均在术后6~15(9.4±2.5)个月达到植骨融合。结论:对于符合手术适应证的单节段腰椎结核的患者,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打压植骨单节段固定手术方式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天灸治疗在腰椎骨性关节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腰椎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天灸治疗。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hort-form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评价两组患者疼痛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天灸疗法对治疗腰椎骨性关节炎的疼痛效果明显。做好药物管理和留药的护理对提高天灸疗法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体后缘离断症的发病机制、手术时机、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术式选择的特点,以明确鉴别要点,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研究对象为脊柱科自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例(A组)、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患者40例(B组),随访时间均为1年,临床资料完整。两组均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手术时机、影像学检查及术式选择。结果 A组患者术前JOA评分平均11.8分,术后1年评分平均25.58分;其中优36例(80.00%),良2例(4.44%),可7例(15.56%)。B组患者术前JOA评分平均12.67分,术后1年评分平均27.12分;其中优34例(85.00%),良6例(15.00%),总优良率为100%。结论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体后缘离断症临床表现相似,发病机制及手术时机、影像学检查、术式选择各有其特点,临床上要避免漏诊、误诊,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最佳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改良后路单侧椎体次全切截骨矫形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分为传统后路全椎体切除术组(传统手术组)和改良后路单侧椎体次全切截骨矫形术组(改良手术组),各50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对胎儿前腹壁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前腹壁畸形胎儿的超声声像图和临床资料,分析其超声声像图特征,与引产结果相对照。结果本组漏诊3例,误诊1例,产前超声检查诊断胎儿前腹壁畸形的诊断符合率为93.75%。结论超声诊断可对胎儿前腹壁畸形进行诊断,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家庭访视在胸腰椎骨折出院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家庭访视在胸腰椎骨折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将11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住院序号分为干预组60例,对照组55例。干预组在患者出院之日起至6个月内,实施家庭康复指导,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比较家庭访视后两组患者知识知晓度、技能掌握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家庭访视后干预组患者的知识知晓度和技能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定期家庭访视和康复指导,促进了胸腰椎骨折患者肢体康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有效地解决了患者出院后护理支持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无神经表现的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符合标准的腰椎骨折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Wiltse入路,对照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行钉棒撑开复位内固定,观察手术效果。6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1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体高度矫正率及Cobb’s角矫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手术中,相比传统后正中入路,Wiltse入路治疗无神经表现的腰椎骨折更安全有效,有创伤小、出血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胸腰椎联接部侧位X线投照中应用不同厚度遮挡板方法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7月使用GE公司生产专用高频摄影X线机拍摄的胸腰椎联接部患者照片300例,其中使用遮挡板140例,其余的为不使用遮挡板。结果使用和未使用遮挡板3组不同体厚图像间,第12胸椎椎体与第3腰椎椎体的密度差无明显差异。未使用遮挡板胸、腰椎影像密度值差异明显,12胸椎与3腰椎椎体密度平均差值大;使用遮挡板后,第12胸椎椎体与第3腰椎椎体密度差值显著减小。结论通过在管球的遮线窗口插槽处加一个遮挡板的方法来吸收部分靠近胸椎部的X线,达到胸腰椎联接部影像密度的一致。不同体厚患者应使用不同厚度遮挡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腰腹肌肌力训练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预防复发的作用。方法:将86例经治疗并取得治愈和显效的腰椎盘间突出症患者按治疗结束的时间为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组进行腰腹肌肌力训练,对照组只给予腰部防护知识教育。随访1年观察两组复发率,并分别于治疗后6和12个月进行腰椎功能评定。结果:训练组1年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76,P<0.01)。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即时的腰椎功能评分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t=0.69,P>0.05);训练组治疗后6和12个月时腰椎功能评分较治疗后即时增高,差异有显著性(t=1.92,1.95,P<0.05),6和12个月的评分差异无显著性(t=0.65,P>0.05);对照组治疗后6和12个月时的腰椎评分与治疗后即时相比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2,13,1.87,P<0.05)。6和12个月的评分相比差异不明显(t=0.57,P>0.05);训练组治疗后6和12个月的腰椎功能评分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评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2.83,2.79,P<0.01)。结论:腰腹肌肌力训练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改善腰椎功能、预防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