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复杂情况处理配合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至2001年12月1474例LC手术的临床资料,术中发生出血166例(11.26%),胆囊破损,结石散落99例(6.71%),结果:LC成功1405,成功率95.32%,中转开腹69例(4.68%),术后出血再开腹止血3例(0.20%),全组均治愈,无死亡。结论:LC术中复杂情况的正确处理是提高LC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自2003—08—2008—12我科561例胆囊疾病的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资料。结果561例中558例成功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手术成功率99.47%,中转开腹3例;并发症4例(0.71%)中,胆管横断伤2例(0.36%),胆漏2例(0.36%)。手术时间(51.36±20.46)min;病人术后住院时间1~10d,平均(4.15±1.36)d。结论腹腔镜胆囊手术具有戳口小、创伤少、并发症少、术后痛苦少、恢复快等微创优点;但一旦发生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当后果相当严重,重视预防和提高手术技能能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三孔免钛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孔免钛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65例三孔免钛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成功完成三孔免钛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10例,成功率93.6%,平均手术时间51.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3.8ml。平均住院时间3.2d,未发生大出血、胆管损伤、术后胆汁漏等并发症。术中改为四孔法53例(6.1%),中转开腹手术2例(0.2%)。结论:三孔免钛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加具有微创性,且能避免使用钛夹所致的并发症,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手术(中转腹)的原因,从超声检查角度加以总结,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严格把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适应证.尽可能避免中转腹手术的发生。方法2003年-2006年我院开展LC手术3216例。结果完成LC手术3168例.中转开腹48例,中转率1.5%。结论超声检查的准确提示可为临床医生筛选腹腔镜手术适应证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180例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180例患者的手术方法、术后恢复情况、开腹原因及预后等。结果: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156例,手术时间10~150分钟,平均32分钟。中转开腹24例(0.75%),胆管损伤8例(0.25%),腹腔出血3例(0.09%),胆漏3例(0.09%)。随访2~24个月,平均12个月,胆总管残余结石3例(0.09%)。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容易掌握的手术方法,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及正确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正确把握中转手术指征及放置腹腔引流管是成功开展腹腔镜手术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困难病例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处理经验。方法 对156例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6例病例中成功实施了LC149例,中转开腹手术7例,中转率4.48,术后胆漏1例(0.6%),全组病例无死亡:结论 LC对困难的腹腔镜胆囊切除,只要保证良好的心态,合理选择病例,认真细致操作和灵活掌握中转开腹指征,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可行性。方法:对2008年1月~2013年12月76例急性胆囊炎施行LC。CO2气体建立气腹,常规四孔法和冲吸钝性解剖法。结果:本组76例患者中70例(92%)成功完成LC;6例(7%)中转开腹,其中3例(3%)因胆囊粘连致密,2例(2.6%)因出血较多,1例(1.3%)因Mirizzi 综合征。术中1例胆总管损伤,术后无腹腔出血、胆漏等并发症。76例术后随访3~30个月,平均18个月,无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只要掌握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的时机及适应证,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是有效安全的,规范腹腔镜操作技术,适时中转开腹,合理放置引流,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价值。②方法采用空腹超声观察胆囊大小、囊壁厚度变化、囊内光团数目及大小、有无声影、移动度及胆总管情况,做出超声诊断。③结果本组218例胆囊病变患者,均系LC手术证实诊断,诊断符合率为100%;LC成功208例,成功率为95.4%;中转开腹胆囊切除10例,中转率为4.6%。在38例萎缩性胆囊炎伴结石者,其中5例行中转开腹,对33例黏连严重则采取胆囊大部分切除术式均获成功。④结论超声诊断胆囊疾病为临床提供了LC术前术式选择的依据,对于准确评估术申难易程度.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提高LC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2年10月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共施行411例,其中中转开腹19例,为4.62%与文献报道相近,现就中转开腹的原因及作用作一分析评价。116床资料1.1一般资料施行LC411例,女293例,男118例。年龄16岁~79岁,平均年龄46.6岁。疾病种类有:急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急性发作,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1.2手术方式及分析常规四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92例病人成功施行LC,19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原因,疾病,例数见附表:2讨论2.1中转开腹的原因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如何避免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从1999。2005年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共计1200例。结果:1200例中113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顺利完成(94%)。其余69例中,因胆囊三角重度粘连(49例)、术中出血难予控制(19例),十二指肠损伤(1例)而中转手术。术后再出血7例,经使用止血药(3例)、再次手术(4例)得以止血;胆漏6例,胆总管横断伤行Roux—Y吻合1例,再次手术后痊愈。结论:严格的术前检查和规范的手术程序可大大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LC 216例和OC 163例,观察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腔气体吸收时间,并分为急诊手术组、择期手术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择期手术中,LC组患者恢复肛门排气时间短于OC组(P〈0.01),而在急诊手术中,两组患者恢复肛门排气的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择期手术中,术后第3天,LC组和OC组患者的腹腔膈下游离气体吸收率分别为72%和38%(P〈0.01),而急诊手术中,两组的吸收率分别为29%和24%(P〉0.05)。结论腹部切口的大小、胆囊急性炎症和CO2气腹是影响高原地区LC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老年患者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老年患者进行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观察,探讨其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C)两组,于手术前1天、手术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分别抽取患者静脉血,于术后24小时抽取腹腔引流液检测T细胞亚群分类、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IL-1)等指标,分别观察同组手术前后及同期两组结果的不同.结果:术前OC组和LC组比较,CRP、CD4 、CD8 、CD4 /CD8 、IL-1均无明显差异(P<0.05).OC组术后CRP、IL-1明显升高(P<0.05),LC组术后CRP也升高,但升高幅度比OC组小,持续时间短,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OC组术后CD8 明显升高,CD4 、CD4 /CD8 则明显下降(P<0.05),LC组术后CD8 也明显升高(P<0.05),但OC组升高幅度比LC组大,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LC组手术前后CD4 、CD4 /CD8 和IL-1则始终变化不明显.结论:LC和OC术后早期都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但LC组的抑制程度较OC组轻,持续时间短;OC组对腹膜腔局部免疫功能的抑制也比LC组明显;腹腔镜手术对免疫机能下降的老年患者可能减少围手术期的感染并发症和肿瘤转移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手术对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友伟  何平  李生伟 《微创医学》2007,2(6):521-522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对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胆囊切除术患者95例,其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67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OC)28例。在接受LC的病人中,按手术时间分为两组,≤90min为LCa组共40例、>90min为LCb组共27例;随机选择同期28例患者行OC手术,且手术时间均在90min以内。所有患者于术前、手术结束时(术后0h)及手术后24h抽静脉血检查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观察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对vWF的影响,以及腹腔镜手术时间长短对vWF的影响。结果①LC手术结束时以及术后24hvWF高于术前水平,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不同时间组的LC在术后0hvWF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LCb组升高更明显;但术后24h,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OC在术后0h时,vWF升高,变化有统计学意义,但与LC相比较,OC明显升高(P<0.05);而在术后24h,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增高大于开腹手术,而且手术时间越长,升高越明显,但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腹腔镜手术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下降快于开腹手术,提示腹腔镜手术仅在短期内增加了内皮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李卫星 《吉林医学》2014,(18):3923-392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急性胆囊炎患者95例,分为开腹胆囊切除术组(OC组)47例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LC组)48例,手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量化指标、术后康复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LC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均低于OC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的排气时间、术后腹部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等指标均低于OC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7%,OC组为27.66%,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手术量化指标、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剖腹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2种方法对高血压合并胆囊疾病患者血中内皮素和 C反应蛋白的影响 ,比较两种方法对机体损伤的程度及安全性 ,选择行剖腹胆囊切除术高血压患者 15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高血压患者 15例 ,无高血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 15例 ,分别于术前、术中、术后 3h,12 h,2 4h抽取静脉血检测内皮素、C反应蛋白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剖腹胆囊切除术高血压患者血中内皮素术中、术后含量明显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 (P<0 .0 1) ,C反应蛋白于术后 12 h明显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高血压患者。研究表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刺激小 ,对高血压患者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胰高血糖素和C肽的影响。方法:20例择期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LC组,n=10)和开腹胆囊切除术组(OC组,n=10)。分别于术前、气(开)腹后10min、术毕10min取血样,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胰高血糖素和C肽。结果:两组的胰高血糖素在气(开)腹后10min和术毕10min都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OC组开腹后和LC组气腹后相比,升高明显(P<0.05)。LC组气腹后和术毕C肽水平均高于术前,术毕增高明显(P<0.05);和术前相比,OC组开腹后C肽降低(P<0.05),术毕升高。OC组开腹后和LC组气腹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C对胰高血糖素和C肽的影响要明显弱于OC。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进行的534例胆囊切除术,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组278例,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组256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LC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OC组(P〈0.05)。LC组术后共发生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2.9%,OC组13例,发生率为5.1%,LC组低于OC组(P〈0.05)。结论:LC较传统的OC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陈刚 《中外医疗》2012,31(24):22-23
目的旨在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传统开腹手术(OC)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104例良性胆囊疾病患者分为LC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4例和OC组(采取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7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LC组病人的手术所用时间、出血量、切口大小、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及住院时间均少或短于OC组。LC组有1例发生切口感染,OC组5例发生切口感染,2例切口局部血肿,L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OC组。结论 LC与OC相比较,降低了病人损伤程度、加快了术后恢复速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LC是治疗良性胆囊疾病较好的手术方式,临床应该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与开腹胆总管探查术(O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将7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LC组(n=35)和OC组(n=40)。LC组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OC组采用开腹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及肝功能变化情况。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并发症及结石残余情况。结果:两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C组手术失血量、首次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OC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手术后,两组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显著降低;两组术后TBIL、ALT、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C组并发症发生率(8.57%)显著低于OC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脓毒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自噬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10例健康人、20例普通感染患者和20例脓毒症患者,分别设为H组、I组和S组,根据预后再将S组亚组分析分为存活组(14例)和死亡组(6例),收集年龄、性别、感染部位、原发病、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白蛋白、血糖和APACHEⅡ评分等资料,同时抽取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检测Beclin-1和LC3 mRNA相对表达量。 结果 3组年龄、性别、原发病和感染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WBC、PLT、ALT、Cr、白蛋白和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I组和S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Beclin-1和LC3 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Beclin-1和LC3 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PACHEⅡ评分与Beclin-1具有线性负相关(r=-0.452,P<0.001),APACHEⅡ评分与Beclin-1之间的线性模型方程式:Y=-20.83+41.67X;APACHEⅡ评分与LC3具有线性负相关(r=-0.641,P<0.001),APACHEⅡ评分与LC3之间的线性模型方程式:Y=-6.25+62.5X。在诊断脓毒症方面,Beclin-1:ROC曲线下面积为0.791,标准误为0.070,P<0.001,LC3:ROC曲线下面积为0.851,标准误为0.066,P<0.001。 结论 脓毒症外周血淋巴细胞自噬水平明显降低,可以反映脓毒症的免疫状态,并且在临床上可以作为普通感染和脓毒症的判断指标,为脓毒症诊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