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及其继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临床诊断1例MM继发急性单核性细胞白血病(AML),并就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确诊MM后5年转化为ALL,经DVP,CVAD,HD—MTX/Arac等方案化疗后取得完全缓解,并行非清髓性骨髓移植获得成功。结论:MM在老年恶性血液病中比较常见,但易被误诊。MM继发ALL是一种罕见疾病,免疫分型在诊断中起重要作用,治疗效果差,如有条件,应尽早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2.
患者 ,女 ,6 6岁。因胸骨痛 ,腰痛 ,行走不便 4 0天 ,加重15天于 1993年 1月 10日入院。体查 :贫血貌 ,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心肺无异常 ,腹软 ,肝脾未触及 ,胸骨压痛。实验室检查 :Hb82 g/L ,WBC11 2× 10 9/L ,PLT14 2× 10 9/L ,WBC分类 :GRAN0 71,LYM0 2 3,Mon0 0 3,Eos0 0 3;尿Bence -Jones蛋白阴性 ;血清Ca3 12mmol/L ,P1 5 4mmol/L ,AKP171U/L ,BUN6 8mmol/L ,Cr10 2umol/L ;ESR12 6mm/h ,血清蛋白电泳 :γ区可见M带 ,M +γ为0 6 4 ;血清IgG6 2 g/L ,IgA0 70 g/L ,IgM0 5 8g/L …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观察供体白细胞输注 (DL I)治疗急慢性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 ) 7例 ,慢性期 (CML - CP) 5例 ,加速期 (CML - AP)和急性变 (CML - BP)各 1例 ,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 - m2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 L L )和多发性骨髓瘤 (MM)各 2例。预处理方案用去髓性和非去髓性两种。供体白细胞采用 COBE,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 ,回输的细胞数 (CD3 +)细胞为 (0 .6~ 3.4)× 10 7/ kg,平均细胞数 1.7× 10 7/ kg,DL I前停用免疫抑制剂。非去髓性异基因干细胞移植 (NST)患者通常在移植后每月输注 1次 ,连续 1~ 4次。对移植后或化疗、放疗后复发的患者 ,在复发的早期每月输注 1次 ,也连续 1~ 4次。结果  4例 NST后的 CML- CP患者 DL I2次后嵌合体逐渐形成 ,其中 1例发生全血细胞减少 ,骨髓增生不良 ,经对症治疗后获得CR。 1例异基因骨髓移植后 (allo- BMT)复发的 CML- CP患者在 DL I1次后发生严重再障 ,经抢救后恢复并获CR2 ,长期生存。 1例 CML- AP及 1例 CML- BP患者 NST后虽然联合 DL I2次 ,嵌合体也未出现。 2例 NST后的A ML 患者在 DL I1次后混合嵌合体出现 ,现仍在随访中。 2例 DL I各 1次的 AL L 复发患者 (allo- BMT1例 ) (化疗及交替半身照射后复发 1例 )分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EB病毒(EB virus,EBV)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6例临床确诊为MS患者的脑脊液(CSF)及26例正常对照组的CSF,应用ELISA法检测CSF中EBV特异的IgG的产生,并采用PCR技术检测MS患者CSF中EBV的DNA。结果在26例临床确诊为MS患者的CSF中发现IgG增高百分率为76.9%(20/26),EBV—DNA阳性率为94.6%(24/26)。结论MS患者CSF中普遍存在EBV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6.
张银美  卢秋穗  李悦 《江苏医药》2013,39(12):1459-1461
目的 了解EB病毒(EBV)感染患儿外周血EBV-DNA及抗体检测在EBV感染相关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EBV感染相关疾病患儿119例,根据其感染后出现的临床表现分为普通组77例,重症组42例.应用荧光半定量PCR法测定EBV-DNA,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EBV抗体五项.结果 重症组患儿外周血EBV-DNA阳性率高于普通组(61.9% vs.33.3%)(P<0.05),重症组早期抗原(EA)-IgG阳性率高于普通组(59.5% vs.37.7%) (P<0.05),重症组核抗原(EBNA)-IgG阳性率高于普通组(69.0% vs.52.0%) (P<0.05).结论 外周血EBV-DNA和EBV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EBV感染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同时对评价EBV感染相关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利用巢式PCR法对确诊病毒性脑炎64例(设为观察组)小儿血清、脑脊液进行EB病毒DNA检测,并在同期住院确诊为支气管肺炎26例(设为对照组)小儿血清进行EB病毒DNA检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EB病毒DN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13%、3.85%,统计学上无差异;观察组患者脑脊液EB病毒DNA检测均为阴性。结论本地区小儿一定程度受EB病毒感染,但不是引起散发的病毒性脑炎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并发急性肾损伤时的诱发因素,并建立回归方程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几率进行预测。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03~2008年我院收治的共14例诊断明确的多发性骨髓瘤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患者,用1:3配对分析42例多发性骨髓瘤未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患者,并对其诱因进行整理,采用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以感染最为常见,而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造影剂,另外高尿酸血症和利尿剂的使用也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相关。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多数有明确诱因,治疗过程中应准确评估患者情况,减少急性肾损伤的并发几率,从而改善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并发急性肾衰竭(ARF)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35例MM并发AR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为62.5±15.6岁。贫血28例,发生蛋白尿30例,高钙血症23例,高尿酸血症25例,出现肾小管功能损害20例,合并高血压4例。予以化疗、肾脏保护、血液透析等综合治疗,化疗有效患者肾功能逆转率为61.54%,化疗无效患者肾功能逆转率为23.7%,总逆转率为51.43%。结论 MM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率高,ARF发生率高,有效的综合治疗措施,可改善MM合并ARF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脱髓鞘性疾病,病变累及的部位为脑和脊髓。特点为病灶多发,常有缓解和复发,病残性大。表现为多种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有复发缓解型、继发进展型、原发进展型、复发进展型和良性MS等数种类型,多见于欧洲及北美国家,在西方社会MS是造成青壮年神经性残疾中仅次于外伤的第二大因素。  相似文献   

11.
Pharmacogenomic studies in multiple myeloma, a neoplasia of clonally expanded malignant bone marrow plasma cells, are helping to set the stage for individualized therapy. Although relatively few in numbers, these studies are already providing new therapeutic targets and avenues for drug discoveries as well as contributing to novel prognostic markers in multiple myeloma. High-throughput mutation screening of the kinome promises to identify further novel targets for therapy. Genetics and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technology have improved molecular-based patient stratification and prognostic staging, expanded knowledge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and provide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myeloma bone disease. The use of pharmacogenomic strategies in myeloma is thus already changing medic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12.
倪英  李萍  梁爱斌 《药学进展》2022,46(6):427-434
多发性骨髓瘤(MM)是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多种新型药物的使用大大延长了患者的总生存期,但仍不可治愈。免疫失调在MM的发病和进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免疫治疗为MM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阐述MM免疫治疗机制,综述单克隆抗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抗体偶联药物和双特异性抗体等多种免疫治疗策略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建立快速准确的聚乙二醇修饰重组尿酸酶(PEGylated uricase,PEG-UHC)原液DNA残留量测定法,为其他多位点PEG修饰蛋白药物的DNA残留量检测提供参考。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三部“外源性DNA残留量检测法”第一法DNA探针杂交法和第三法定量PCR法,检测PEG-UHC原液DNA残留量;对定量PCR法进行检测限度、线性范围、准确度和精密度等方法学验证;进行3批次PEG-UHC原液DNA残留量测定。结果 探针杂交法DNA残留量测定线性范围为1×10-4~0.1 ng·µL-1,3批次PEG-UHC原液未见明显显色,DNA残留量均低于每剂10 ng。PCR法检测限度为1×10-5 ng·µL-1,DNA浓度在1×10-4~100 ng·µL-1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不同浓度的标准DNA在PEG-UHC原液中的回收率范围为92.57%~114.17%,表明PEG偶联物对定量PCR影响较小。3批次PEG-UHC原液中DNA残留量分别为每剂0.143,0.187,0.154 ng,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限量要求。结论 DNA探针杂交法为传统定性检测,耗时较长,准确度较低。定量PCR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且可定量分析,适于PEG-UHC等多位点PEG修饰蛋白药物DNA残留量测定。  相似文献   

15.
卢静  杜鹃 《药学进展》2022,46(6):435-446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无法治愈的恶性浆细胞肿瘤。尽管随着免疫调节剂(IMiD)、蛋白酶体抑制剂(PI)等靶向新药的广泛应用,MM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但疾病最终仍会复发进而难治。高危及多重耐药的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患者治疗仍面临巨大挑战,亟须针对不同靶点的靶向新药治疗。近10余年来,MM领域靶向新药的研发成果令人瞩目。原有靶向药物的新一代药物,包括第2代PI卡非佐米、第3代IMiD泊马度胺等先后进入临床。免疫治疗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针对不同靶点的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BsAb)、抗体偶联药物(ADC)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CAR-T)效果显著、安全性良好,是MM治疗未来的曙光。随着MM基础研究的深入,针对MM新的不同靶向的药物,如Bcl-2抑制剂、核输出蛋白1(XPO1)抑制剂等先后进入临床试验及临床应用阶段。综述MM领域靶向新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儿童EB病毒感染状况。方法将我院收治的EB病毒感染患儿100例分为典型组和非典型组各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引发多种疾病,其症状轻重不一,很多时候不能早期诊断,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结论儿童EBV感染症状多样,累及系统多,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处于不同阶段,对EB病毒的免疫应答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医师应提高认识,并进行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7.
实时荧光PCR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方面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敏 《中国医药指南》2010,8(19):196-197
目的对采用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确定为乙型肝炎的患者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探讨实时荧光PCR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乐昌市人民医院自2007年7月到2009年12月门诊及体检中心进行血清学标志物检测(HBV-M)诊断为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336例,采取实时荧光PCR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部分乙型肝炎患者定量PCR检测HBV-DNA的结果与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一致。大三阳、小三阳患者血清中PCR结果拷贝数均较高,而HBsAb(+)或HBsAg(-)的标本PCR有个别阳性结果 ,但其拷贝数很低。结论实时荧光PCR检测HBV-DNA在判断体内HBV是否在复制,复制程度以及HBV血清学标志阴性肝炎患者的诊断方面,较优于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双膦酸盐类药物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查阅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双膦酸盐类药物在预防病理性脊柱骨折、高钙血症和缓解骨痛方面疗效显著,在预防非脊柱骨折、高钙血症和总生存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不良反应轻微,常为恶心、呕吐、腹泻和便秘.结论:随着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开发进展,其药物强度越来越高,疗效更持久,不良反应更低,给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分析沙利度胺(Thal)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维持治疗效果。方法:45例初发MM患者采用VAD,DVD,MP等方案化疗,缓解者采用Thal维持治疗,评估疗效、生存期和不良反应。结果:45例MM患者经诱导化疗获得完全缓解(CR)11例,部分缓解(PR)19例,有效率66.6%,30例有效者Thal治疗平均生存期(OS)和平均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8.7和15.6月;CR维持者OS和PFS分别为52.5和22.1月,均比PR维持者明显延长。Thal维持<65岁,前6月累积剂量≥30 g患者的OS、PFS和累积剂量显著增加,但平均最小维持剂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出现末梢神经炎28例(93.3%),便秘11例(36.7%),心动过缓8例(26.7%),疲乏6例(20%),双下肢水肿5例(16.7%),皮疹2例(6.7%)。结论:Thal单药维持可延长缓解后MM者的OS和PFS,对CR者效果较好,Thal不良反应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