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重建技术在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2例术前诊断脑膜瘤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患者,术前常规行头颅3D—CTA检查,了解脑膜瘤的血供,肿瘤与周围大血管、静脉窦的关系,以及肿瘤对颅骨的侵犯情况。结果:术前3D—CTA检查能清楚的显示肿瘤的血供,肿瘤与周围大血管、静脉窦的关系和肿瘤对颅骨的侵蚀情况;术前模拟手术入路与术中所见吻合。结论:3D—CTA为脑膜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提供更科学更直观的影像资料,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是脑膜瘤术前评估中非常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指导脑膜瘤手术中的临床价值,为今后脑膜瘤的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9月~2010年5月15例术前行头颅CTA检盘诊断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15例脑膜瘤患者均获得肿瘤、血管以及颅骨的优质二位一体立体图像,CTA检查清楚地显示肿瘤血供,肿瘤与周围大血管和静脉窦的关系以及肿瘤对颅骨的侵蚀情况;15例脑膜瘤中,9例三维图像重建肿瘤轮廓清楚且血管重建图像肿瘤染色明显,血运较丰富,6例三维图像显示血运不丰富,均与术中所见一致.结论:CTA诊断脑膜瘤具有较好的三维显示能力,为脑膜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提供更科学更直观的影像资料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同时具有快速、经济、微创、信息量大、受检人员接受辐射小等优点,对指导脑膜瘤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肾血管处理的指导意义.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完成的148例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所有患者均为B超或CT发现肾脏实质性占位入院,肿瘤直径1.2~7 cm,肿瘤未侵及肾包膜、肾上腺和腔静脉,未发现癌拴及远处转移.101例术前行CTA腹部血管三维成像(CTA组)观察动静脉血管位置、数量,制订术中血管处理方案,观察影像学与术中血管情况吻合的准确性.与同期进行的47例未行CTA(对照组)进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术后住院日的比较.结果 CTA检查组显示,63例(62.38%)存在肾血管异常,CTA检查与术中血管解剖吻合率达99.01%.其中,2支动脉26例,3支动脉5例,2支肾静脉9例;肾动脉早期分支21例,肾动静脉易位2例.与对照组相比CTA组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显著降低.结论 CTA作为一种简单创伤小的血管成像方法,在腹腔镜肾切除前作为血管情况的评价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能够提供较多的血管异常情况的解剖信息,对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均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4.
张练  张卫东  徐辉  吴刚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4):4670-467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胰腺癌手术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1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术前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结合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成像(CPR)等重建技术,对胰腺癌术前进行评估。结果:术前综合评估不能切除的5例中手术均无法切除,术前评估能切除的14例中,手术结果能切除12例,评估可切除率达86%。结论:MSCTA造影对胰腺癌的术前可切除性评估具有很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底肿瘤术前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CTA)在颅底肿瘤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45例颅底肿瘤患者行Multislice—CTA检查,采用表面遮蔽显示法(SSD)、彩色SSD法、最大强度投影法(MIP)及透视法等方法重建图像。结幕Multislice—CTA显示了所有肿瘤灶的部位、大小、形态、轮廓的三维结构,特别清晰地显示出肿瘤、Willis环的大血管、静脉窦和颅底骨之间的三维空间关系,特别是肿瘤对脑血管的压迫移位以及肿瘤破坏颅底骨质的情况。这些情况均被手术所证实。结论Multislice-CTA对颅底肿瘤术前评估有其独特的价值,有助于手术入路的设汁,尤其适合于血供丰富的实质性颅底肿瘤。  相似文献   

6.
16层螺旋CT双期3D-CTA对脑膜瘤术前评估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估16排螺旋CT双期三维血管造影(3D—CTA)显示脑膜瘤与邻近血管关系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61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术前双期3D-CTA影像资料,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评估3D—CTA显示脑膜瘤与周围脑血管关系的能力。结果以手术为标准,本研究对42例与临近大动脉接触的脑膜瘤CTA.判定为A型(肿瘤未侵蚀血管)28例,24例与术中发现一致(85.7%),CTA判定为B型(肿瘤侵蚀血管)14例,12例与术中发现一致(85.7%)。对28例靠近静脉窦的脑膜瘤,CTA判定有临近静脉窦侵犯的共18例,全部被手术证实;其中14例CTA判断其侵犯程度与手术一致。结论双期3D—CTA提供了脑膜瘤与邻近大血管、静脉窦及骨骼三维空间准确关系;可明确区分肿瘤周围的动静脉成分;有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提高术中处理的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三维重建技术对脑动静脉畸形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东芝Aquilionfour螺旋CT机扫描获得原始图像后,采用容积重建成像技术(VR)、多轴面重建技术(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对图象进行三维重建.结果:通过CTA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脑动静脉畸形11例.CTA三维重建技术成像均能清晰显示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引流静脉的形状、数目及其与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结论:CTA三维重建技术成像是一种可靠、无创的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的方法,为手术治疗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8.
评价咽旁间隙肿瘤手术中CT血管造影(CTA)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采用CTA检查,容积再现法(VRT)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重建图像,分析肿瘤、血管和颈椎骨之间的三维空间关系,选择理想的手术入路。结果所有肿瘤灶均被CTA所显示,并显示了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轮廓的三维结构,CTA特别清晰地显示了肿瘤对颈部血管的压迫移位情况,这些资料均被手术所证实。40例手术治疗:2例神经鞘瘤术后出现声音沙哑并呛咳,分别于术后2个月和半年恢复;其余病例未出现明显神经损伤症状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伤口愈合良好,随访半年~7年无复发。结论 CTA对咽旁间隙肿瘤术前评估有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适合于血供丰富的实质性肿瘤,有助于手术入路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刘运超  詹书良 《医学综述》2008,14(19):3009-3012
脑膜瘤是人类常见颅内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影像学资料是其术前评估的一种重要手段,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直观地、清楚地、准确地显示肿瘤的大小、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其与周围大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同时能够评价静脉窦的通畅程度和颅骨的改变,并能模拟手术入路,增加手术安全性。因此,多层螺旋CT血管三维重建在脑膜瘤术前评估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胰腺癌周围血管侵犯及手术可切除性的判断.方法 对45例胰腺癌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行动态增强扫描,利用血管生长及图像融合法容积重建腹部血管,与病理结果作对比,判断胰腺癌对血管侵犯程度并行肿瘤分期和可切除判断,结果 45例胰腺癌患者中,33例患者接收手术治疗,手术中发现胰腺癌的位置与CT检查结果一致,符合率为100%,其中26例术前MSCTA认为肿瘤可切除,实际成功切除21例,成功切除的阳性预测值达80.8%,其中7例MSCTA认为肿瘤不可切除,实际手术不能切除6例,不可切除性评估准确度为85.8%.结论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能反映胰腺癌的血供特征,可以直观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胰周血管受侵情况,对肿瘤分期及可切除性的判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膜瘤术前影像学指标在预测脑膜瘤手术分离度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43例脑膜瘤术前影像学表现与显微手术分离度的相关性。结果瘤周水肿、血供类型、皮质浸润和MRIT2WI信号强度与手术分离度有关(P<0.05);而肿瘤的部位、大小、边界、强化情况、钙化、囊变、脑膜尾征、邻近骨改变与手术分离度无关(P>0.05)。结论术前影像资料提供的瘤周水肿、血供类型、皮质浸润和MRIT2WI信号强度可预测脑膜瘤手术分离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颅底肿瘤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颅底肿瘤患者109例,包括脑膜瘤40例,神经鞘瘤18例,动脉瘤17例,胆脂瘤8例,垂体瘤22例,血管母细胞瘤4例,术前64排CT三维重建,以容积再现法(VR)及最大面积投影法(MIP)等作图像三维重建处理,模拟手术入路。结果64排螺旋CT三维成像清楚显示了颅底肿瘤的生长部位、形态、大小及其与大血管、颅骨的三维关系,与手术及病理检查吻合。结论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可清楚显示肿瘤、血管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对颅底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设计手术入路及方法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和磁共振(MRI)检查对诊断鞍区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8月手术后病理确诊的101例鞍区肿瘤患者的术前CT、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CT和MRI检查判定结果与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并计算两种影像学检查的诊断学评价指标。结果 CT与MRI对垂体瘤、脑膜瘤的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CT检查颅咽管瘤、胶质瘤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59.09%)、(47.37%)显著低于MRI检查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P0.05)。CT检查术前诊断垂体瘤的敏感度(88.89%)、特异度(92.31%),诊断颅咽管瘤的灵敏度(59.09%)、特异度(82.28%),诊断脑膜瘤的灵敏度(79.17%)、特异度(89.61%),诊断胶质瘤的灵敏度(47.37%)、特异度(85.37%);MRI检查诊断垂体瘤的灵敏度(91.67%)、特异度(93.85%),诊断颅咽管瘤的灵敏度(86.36%)、特异度(92.31%),诊断脑膜瘤的灵敏度(95.83%)、特异度(96.10%),诊断胶质瘤的灵敏度(94.74%)、特异度(96.34%)。结论对于垂体瘤、脑膜瘤CT、MRI的诊断能力差异不显著,MRI诊断颅咽管瘤、胶质瘤的能力强于CT,总体上MRI的诊断学评价指标诊断鞍区肿瘤优于CT。  相似文献   

14.
吴烨华  韩向君 《海南医学》2014,(9):1300-1304
目的:通过数字血管减影(Digital subtract angiography,DSA)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ontrast enhanced MRA,3D CE-MRA)对脑膜瘤血供的对比观察,探讨在三种成像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51例脑膜瘤患者同时行3D CE-MRA和MSCTA两种方法检查,20例脑膜瘤患者同时行DSA和MSCTA检查,影像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MSCTA在供血动脉的来源、走行、静脉回流等达到DSA的显示结果,在瘤体与颅骨、周围大血管等三维立体关系中具有显著优势;3D CE-MRA在静脉窦的显示中最佳,在瘤体、供血动脉及周围血管的关系也有良好的显示,但细小血管分支等显示较差;DSA作为血管成像的“金标准”,动脉、静脉和静脉窦都可以良好的显示,但常规造影难以达到完全染色的程度。结论 MSCTA与3D CE-MRA两种无创性血管成像方法均能对脑膜瘤血供特点进行准确的评估;MSCTA空间分辨率高,对血管的细小分支方面显示优于3D CE-MRA,3D CE-MRA在显示引流静脉及静脉窦方面因无骨质干扰及部分容积效应而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临床中不同节段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经显微手术切除的16例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完善脊柱X线、CT三维重建、MRI(平扫+增强)检查,明确肿瘤大小、位置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对于颈段的肿瘤,术前还需行颈部血管CTA检查评估肿瘤与椎动脉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指导术中肿瘤完整切除和避免损伤椎动脉。手术方式采取后正中入路暴露病变椎体节段、显微镜下一期完整切除肿瘤,其中14例采用钉棒系统内固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术后行脊柱CT三维重建和X线检查评价脊柱稳定性,行MRI检查评价肿瘤的切除情况,对手术前后感觉、运动障碍恢复情况,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结果 本组16例椎管沟通性肿瘤均在显微镜下行一期全部切除。术后无一例脑脊液漏、切口感染及死亡病例发生。术后随访3月~2年,16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影像检查随访均无肿瘤复发及脊柱失稳。结论 对于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选择显微镜下手术一期全切肿瘤,同时行脊柱内固定术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两种检查方法对脑膜瘤血供进行对比评价,进一步了解两种检查方法在脑膜瘤血供方面的应用价值及优势。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20脑膜瘤患者进行CT血管造影检查,每个病例于一周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脑膜瘤血供情况(包括瘤体供血动脉、引流静脉、静脉窦、对肿瘤周围血管走行及对颅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对比评价。结果20例行MSCTA与DSA检查患者均清晰显示瘤体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静脉窦,后者较前者在对细小分支的显示上略占优势;在近颅骨侧血管的显示方面DSA较MSCTA有明显优势;而在瘤体对周围血管的压迫、推移等方面MSCTA则具有三维立体的优势;窦旁脑膜瘤受侵的显示中,MSCTA可因骨质影响而高估静脉窦受侵情况的存在,DSA则不受影响;MSCTA可准确评估瘤体与骨质关系,并可为术前模拟手术入路提供三维立体影像。结论MSCTA与DSA均能够提供准确的瘤体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静脉窦等重要信息,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而在显示瘤体与周围血管、颅骨的三维关系以及无创、快捷、价格低廉等方面MSCTA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7.
Kappa统计量评价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术前分型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髋臼骨折的CT二维重建和CT三维重建影像资料所得骨折分型结果,用于评价CT三维重建对髋臼骨折分型术前评价的价值.方法:2位骨关节系统专业放射科医生回顾性分析本院56例髋臼骨折病例,分别使用CT二维重建和CT三维重建影像资料,对骨折分型作出判断,利用一致性检验来评价骨折术前分型的观察者间信度和观察者自身信度...  相似文献   

18.
腹部病变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腹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腹部肿瘤或大血管病变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使用TOSHIBA/SX螺旋CT扫描机,以3~5mm/s进床速度,3mm的X线束厚度进行螺旋扫描,图像重建间隙1.5mm.所获的容积数据输入Sun Sparc Station 20工作站,再用TOSHIBA Xtension 2.01版本软件,重建出病变及其周围大血管和骨骼的三维图像.结果40例腹部肿瘤或大血管病变三维CT重建图像显示良好.腹部病变的整体形态及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得到较好的观察.结论螺旋CT扫描获得的容积数据可以重建出高质量的腹部肿瘤或大血管病变的三维图像,能为临床医生提供腹部病变、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及肾脏之间的立体图像.从另一角度为临床医生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