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芩炮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兆宸  陈健 《中成药》1990,12(6):20-21
本文以黄芩所含黄酮类成分及浸出物为指标,探讨由于(火单)蒸时间、切制厚度、干燥温度的不同,对黄芩饮片质量的影响。经实验证明:黄芩采用沸水(火单)制5—10min,蒸制30min,切制1—1.5mm饮片,80℃左右干燥的炮制方法质量较佳。  相似文献   

2.
酒Zhi黄芩炮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袁俊贤  邵依囡 《中成药》1994,16(2):22-23
应用正交试验法,以HPLC测定黄芩甙含量为指标,对酒Zhi黄芩的加酒量、加酒方式及Zhi炒温度三因素,按L9(3^4)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Zhi炒温度为主要因素,从而优选了酒Zhi黄芩的炮制工艺,并提出了烘法代替炒法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黄芩炮制沿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伟 《时珍国医国药》2002,13(2):112-113
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的根 ,味苦性寒 ,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等功效。黄芩入药历史悠久 ,但直到唐代才有简单的炮制方法 ,以后历代医籍收录了 2 0余种炮制经验 ,本文就其采收及炮制的沿革作一系统整理。1 黄芩的采收年限黄芩 ,《本经》称“腐肠”[1 ] 。《吴普本草》称“妒妇”“印头”[2 ] 。到梁代 ,陶弘景提出 :“圆者名子芩 ,破者名宿草 ,其腹中皆烂 ,故名腐肠”[3] 。第 1次将黄芩分为子芩和腐肠两种。明·李时珍进一步指出 :“宿芩乃旧根 ,多中空 ,外黄内黑 ,即今所…  相似文献   

4.
黄芩炮制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留荣  李吉来 《中药材》1989,12(4):25-27
本文论述中药黄芩的传统炮制方法及其历史沿革;研究了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生黄芩、洒黄芩、黄芩炭等不同炮制饮片中黄芩甙的含量,并对黄芩各种炮制品的质量标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黄芩的炮制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芩是一味常用中药 ,具有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止血 ,安胎等作用。临床常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吐 ,湿热痞满 ,黄疸泻痢 ,肺热咳嗽 ,热病烦渴 ,痈肿疮毒 ,咽喉肿痛 ,血热吐衄 ,胎热不安等症。为了更好的发挥疗效 ,降低毒性 ,历代对黄芩多有炮制研究 ,本文就黄芩的一些炮制方法、炮制对黄芩有效成分的影响、炮制对黄芩功效的影响进行探讨。黄芩的炮制始于唐代 ,当时已有除去腐心 (黑心 )研末 ,炒、酒洗、酒洗炒的记载。宋代奠定了黄芩炮制的基础 ,以后历代都有所充实和发展 ,直至清代计有炒黄、炒焦、煅炭、土炒 (陈壁土炒 )、酒制、醋制、姜…  相似文献   

6.
黄芩炮制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8.
黄芩 ,根据药材性状 ,有枯芩、条芩 (子芩 )之分 ,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黄芩的炮制在中草药的发展史上未曾占据过什么重要的位置。尤甚在炮制方法上更常为人们所忽略 ,直至唐代 (外台 )才开始记载有切法 ,而且一直延续了三四百年之久。到了宋代 ,才有了酒炒、炒焦与煅炭的叙述。元明时代增加了猪胆汁炒和土炒、醋炒法。清代除上述方法外又有了吴茱萸制、米泔水制的记载。现代黄芩的炮制除继承传统切制与炒制外 ,开辟了蒸切和煮切的新途径 ,增添了炒、炒焦、炒炭、酒灸、蜜炙等各种炮制方法 ,在诸多炮制方法中经过反复试验 ,不断筛选几…  相似文献   

9.
黄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凉血止血 ,除热安胎等功效。古代医籍中记载的黄芩加工炮制方法较多 ,除简单的净制、切制外 ,主要以炒为主 ,另外还有酒炙等。1 净制黄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药用根部。因多年生长 ,根部表面往往具有粗栓皮 ,内部常腐朽 ,并带有部分茎叶。为保证药材质量 ,需要将杂质、非药用部位或质劣部分去除。古人在这方面有深刻的认识 ,如《银海精微》[1] 要求“去黑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 ] 要求“去芦”、“去粗皮”、“去土”;《皇帝素问宣明论方》要求“去朽”、“去腐”;《御药院方》要求…  相似文献   

10.
黄芩加工炮制方法随着历史发展和炮制理论提高,日趋丰富和完善。为进一步探讨黄芩炮制的合理性,现从黄芩炮制工艺、炮制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影响等方面对黄芩炮制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研究酒黄芩历史炮制情况和现代炮制工艺研究情况.通过查阅、整理有关酒黄芩的历史文献资料,对其炮制研究情况进行归纳总结.整理了酒黄芩的炮制历史沿革、酒黄芩炮制规范收载情况、酒黄芩临床功效及复方应用、黄芩酒制的现代研究以及酒黄芩化学及质量、药理学等方面内容.黄芩酒制早在唐代就有记载,在全国大部分省市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也有收载,但目前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系统研究较少,有必要对黄芩酒制历史沿革加以考证,同时对其进行系统的现代化学和药理学研究,为揭示其炮制原理和科学内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黄芩药材和不同厂家的黄芩饮片中黄芩素转化率,对黄芩饮片的炮制质量进行探讨。方法:采用HPLC测定黄芩药材和不同厂家的黄芩饮片中黄芩苷与黄芩素的含量,并测定其超声自身酶解后的黄芩素含量,计算各自的黄芩素转化率。结果:黄芩药材中黄芩素的转化率为81.1%,按药典方法炮制的黄芩饮片的黄芩素转化率为5.3%,不同厂家的黄芩饮片的黄芩素转化率依次为76.3%,73.0%,54.81%,52.7%,61.3%,71.5%。结论:市售黄芩饮片的炮制质量偏低。  相似文献   

13.
<正>黄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现代临床所用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1]。历代黄芩炮制方法繁多,但沿用至今,常用的炮制品有生黄芩、酒黄芩和黄芩炭3种[2]。黄芩酒制能引药上行,增强黄芩清上焦肺热的作用,而炒炭后,则增强清热止血作用,常用于崩漏止  相似文献   

14.
加工炮制过程对黄芩及其制剂中黄芩甙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芩及其制剂中黄芩甙含量的影响。方法:用HPLC法测定不同炮制黄芩及其煎液中黄芩甙的含量。结果:加工不当黄芩及黄芩炭中黄芩甙的含量明显降低。结论:加工炮制不恰当可造成黄芩甙含量明显降低,因而使得制剂中黄芩甙含量县殊;炒制及炭化过程对黄芩甙破坏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优选黄芩炭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合适的实验因素水平并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以总黄酮含量及黄芩素含量为指标,优选出黄芩炭的最佳炮制工艺,并进行工艺验证。结果 黄芩炭的最佳炮制工艺为炮制温度220℃,炮制时间为12min,炮制时的翻炒频率为20次/min。结论 该实验优选出的黄芩炭最佳炮制工艺稳定可行,可为黄芩炭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归纳和分析黄芩的常用炮制方法及其临床效用。认为生黄芩长于清热泻火,炒黄芩长于清热燥湿安胎,酒黄芩长于清肺凉肝,黄芩炭长于清热凉血。  相似文献   

17.
查阅相关古籍和文献,对历代黄芩炮制方法加以归纳、总结,理清黄芩炮制的发展过程。并通过查阅现代黄芩炮制研究文献,分析黄芩炮制的现代研究状况,为炮制黄芩提供理论指导。参考文献23篇。  相似文献   

18.
酒炙黄芩炮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正交试验法,以HPLC测定黄芩甙含量为指标,对酒炙黄芩的加酒量、加酒方式及炙炒温度三因素,按L9(34)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炙炒温度为主要因素,从而优选了酒炙黄芩的炮制工艺,并提出了烘法代替炒法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指出黄芩加工炮制的关键是灭活,应杜绝冷水侵泡。认为黄芩的炮制品有黄芩片、酒黄芩、黄芩炭。强调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并阐明其炮制原理,改进炮制技术,提高炮制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正交试验法优选黄芩炮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优选黄芩炮制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黄芩苷得率为指标,确定蒸制时间,蒸制温度,投药时机3个炮制参数。结果:确定黄芩炮制最佳工艺条件为沸水投药200℃蒸制50 min。结论:黄芩炮制的最佳工艺条件科学合理,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