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一种由于咽鼓管功能障碍及中耳腔黏膜分泌障碍所引起的以中耳腔负压、积液为主要病理变化,听力下降、耳闷、耳鸣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常见疾病[1]。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确,目前学者们关于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主要提出以下几种学说:  相似文献   

2.
不同证型分泌性中耳炎IL-2R、6-K-PG12、ET水平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泌性中耳炎(简称SOM)是耳科常见病,发病率较高,临床常以耳闷、耳鸣、阻塞感及听力下降为主要表现,其特征为鼓室内积液,易反复发作,日久形成粘连性中耳炎,导致长期听力障碍。SOM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目前尚未明确,主要涉及中耳负压、感染学说、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免疫学说及多因素复合作用学说等。  相似文献   

3.
不同证型分泌性中耳炎IL-2R、6-K-PGI2、ET水平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泌性中耳炎(简称SOM)是耳科常见病,发病率较高,临床常以耳闷、耳鸣、阻塞感及听力下降为主要表现,其特征为鼓室内积液,易反复发作,日久形成粘连性中耳炎,导致长期听力障碍.SOM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目前尚未明确,主要涉及中耳负压、感染学说、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免疫学说及多因素复合作用学说等.研究表明,咽鼓管的机能障碍导致中耳炎性渗出而形成中耳积液.白细胞介素2受体(II-2R)、6-酮-前列腺素(6-K-PGI2)、内皮素(ET)均为炎性介质,本研究检测了不同证型分泌性中耳炎血清及耳积液的IL-2R、6-K-PGI2、ET水平,以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理及辨证分型与以上各指标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又名非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SOM属于中医"耳胀"、"耳  相似文献   

5.
分泌性中耳炎(SOM)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咽鼓管阻塞、中耳负压导致血管内液体渗漏形成中耳积液.后来有学者发现咽鼓管阻塞并非是引起SOM的必要条件,而中耳积液中炎症递质和炎性细胞的发现,证实SOM是一炎症反应和渗出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在分泌性中耳炎 (SOM)发生和转归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 5 6例 (6 8耳 )SOM患者血浆和中耳积液 (MEE)中PAF的含量 ,并以 4 0例正常人血浆作为对照。结果 :SOM患者MEE中PAF浓度明显高于其血浆中的浓度 (P <0 .0 1) ,SOM患者血浆中PA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中的浓度 (P <0 .0 5 ) ;黏液性中耳积液中的PAF浓度明显高于浆液性中耳积液中的浓度 (P <0 .0 1)。结论 :PAF是SOM中耳积液中的重要炎性递质 ,它与疾病的持续状态相关 ,可能在SOM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SOM)患者的中耳积液中IFNγ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1例(56耳)SOM患者(中耳炎组)的中耳积液、血清及24例正常成人(对照组)血清中IFNγ的浓度。结果:中耳炎组积液中IFNγ的浓度明显高于其血清中的浓度(P<0.01);中耳炎组与对照组血清中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M慢性期IFNγ浓度明显高于急性期(P<0.05);首次穿刺及第2次穿刺积液中IFNγ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3次或3次以上穿刺积液中IFNγ的浓度则明显升高(P<0.01)。结论:中耳积液中的IFNγ可由中耳腔局部产生,而非单纯由血液中渗透而来;中耳积液中IFNγ的高浓度可作为SOM转为慢性病程或迁延不愈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泌性中耳炎(SOM)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中耳腔炎性渗出液的产生和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形成SOM的重要因素,细菌、病毒、衣原体和支原体被认为是形成SOM的主要生物因素.针对中耳黏膜感染及变态反应炎症进行治疗的同时改善咽鼓管功能是治疗SOM的关键.由2000年始,我们采用鼓膜穿刺加压灌注疗法(简称中耳PPP疗法),对76例(91耳)SOM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有效率达90.11%.  相似文献   

9.
分泌性中耳炎(SOM)是导致儿童期耳聋的常见疾病,但SOM的发病机制并未阐明。由于多数患耳渗出液中检出细菌内毒素(80%~90%),远高于细菌的检出率(38%),故细菌内毒素被认为是SOM的重要病因。已有实验发现内毒素激发中耳粘膜炎症反应,促进  相似文献   

10.
分泌性中耳炎(SOM)是指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不伴有急性炎性表现的中耳积液的非化脓性中耳炎。其病因与生理机制复杂,以耳闷、耳鸣、耳痛等耳部症状为主,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而学龄前儿童是高发人群。目前,SOM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对SOM中耳积液的成分分析是研究SOM病因及发病机制的常见方法,也是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对SOM中耳积液的成分研究进展进行比较总结,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维持中耳腔的相对干燥状态是中耳黏膜的基本生理功能之一,以保证声波从鼓膜传导至内耳。各种致病因素所致的中耳腔积液破坏了中耳腔的相对干燥状态,导致中耳生理功能的改变,如以中耳积液为主要临床特点的分泌性中耳炎即表现为传导性聋。临床上往往通过创伤性的方法引流中耳腔积液以达到治疗目的 ,而事实上,不伴解剖异常的分泌性中耳炎有很高的自愈率,因此美国在2004年发表的《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指南建议》对该病采取短期(3个月)观察的方法[1],这表明中耳积液可以被自行清除。但是中耳是通  相似文献   

12.
分泌性中耳炎作为耳科常见病,其发病机制自Politzerzai发现其疾病以来,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如中耳负压学说、感染学说、变态反应学说等,虽然其机制至今未明,但炎性介质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重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作为重要的炎性介质,能诱发分泌性中耳炎,并改变咽鼓管功能,而PAF拮抗剂与水解酶可能参与了中耳炎症的调节,可能具有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临床常见病,目前对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是上呼吸道炎症或机械性因素造成咽鼓管咽口肿胀或阻塞,使中耳腔形成负压导致积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伴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患者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术中、术后安全性及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方法 对术侧伴分泌性中耳炎(SOM组)和不伴分泌性中耳炎(对照组)的极重度聋患者各36例行人工耳蜗植入术,SOM组术中彻底清除中耳及乳突粘液,保证上鼓室引流...  相似文献   

15.
氮气导入中耳腔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将氮气(N2)导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腔,希望以此产生并维持长时间的中耳腔正压,达到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目的。方法 用咽鼓管导管吹张法将N2导入20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腔,用声导抗仪动态观察中耳腔压力的变化,并随访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的变化,判断疗效;将结果与行空气吹张的另20耳分泌性中耳炎作对照组比较。结果 中耳腔在导入N2后能维持较长时间的正压和压力升高。但两组疗效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时,N2导人中耳腔并未比一般的咽鼓管吹张(空气)显示出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测定3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耳积液与皿浆内毒素含量,并以22例正常人血浆内毒素含量作对照。结果为:患者中耳积液内毒素均值(X±SE)为629.4±99.1ng/L,是血浆内毒素(46.4±6.7ng/L)的13.6倍,p<0.01;94%的患者中耳积液内毒素值超过正常人血浆内毒素含量上限。表明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定量测定,较之定性测定和细菌培养,更具敏感、精确、简便、快速等优点,对估计预后和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重视循证医学研究,提高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疗水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多发病之一,尤其在儿童发病率较高.临床上以不伴有急性中耳炎症状与体征的中耳积液及听力减退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1],若治疗不当将导致儿童听力障碍及言语发育不良.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甚明确,目前众多学者认为SOM的发病与咽鼓管形态发育和功能不良、变态反应、免疫及感染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在成人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36例(45耳)SOM患者中耳积液、外周血浆及30例正常人外周血浆中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 TGF-β1在中耳积液、SOM患者血浆及正常人血浆中的阳性检出率均为100%;慢性SOM患者中耳积液及外周血浆中TGF-β1含量均显著高于急性SOM患者(P<0.01,P<0.01);急性SOM患者中耳积液中TGF-β1含量与同组患者血浆中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者与正常人血浆中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SOM患者中耳积液中TGF-β1含量与同组患者血浆中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者显著高于正常人血浆中含量(P<0.01);接受2次及以上鼓膜穿刺和/或置管的SOM患者中耳积液及血浆中TGF-β1的含量均高于首次鼓膜穿刺和/或置管的SOM患者(P<0.01,P<0.05);TGF-β1的含量在黏液性和浆液性中耳积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作为重要的免疫介质,参与成人SOM的发生发展,尤其在SOM的慢性病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感染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86例成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积液行涂片检查,细菌培养和鲎血试验,结果表明,分泌性中耳炎中耳腔中细菌和内毒素的存在是中耳积液发生或使积液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之一;内毒素检出率高于细菌分离率与与抗生素的使用密切相关、提示用抗生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对中耳积液的消退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分泌性中耳炎病因病机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 edia,SO M)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又称为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如积液粘稠呈胶冻状者,又称为胶耳。中医称为“耳闭”。本病小儿发病率较高,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国际上曾于1975、1979、1983年召开了三次关于SO M的专题研讨会,但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明确。[病因及发病机制]【中耳负压学说】中耳负压状态→粘膜水肿、渗出→中耳积液。导致中耳负压的因素有:咽鼓管通气功能,中耳粘膜气体交换功能,乳突气化程度,中耳的清洁功能,中耳粘膜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