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伤寒是危害人们健康 ,影响劳动力的重要疾病之一。多年来我市呈散发性发病 ,但 1998年 7~ 10月副伤寒在我市发生大流行 ,现将我院在这期间收治的 35例甲型副伤寒报告如下。1 材料与结果1·1 一般资料  1998年 7~ 10月 ,我院共收治甲型副伤寒患者 35例 ,其中男性 2 1例 (占 6 0 % ) ,女性 14例 (占 4 0 % ) ,年龄最大 4 2岁 ,最小 10岁 ,平均年龄为2 0 5岁。职业分布 :学生 2 7例 ,农民 5例 ,工人 3例。1·2 临床资料  35例患者入院时病程最长 2月 ,最短 6d ,平均 8d ,3~ 10d2 7例占 77% ,10~ 2 0d 6例占17% ,病程 1~ 2月时入…  相似文献   

2.
我县 2 0 0 2年共报告伤寒 (副伤寒 ) 35例 ,发病率为6 2 7/ 10万 (无死亡病例) ,与 2 0 0 1年相比上升了 75 % ,主要因一起校园副伤寒爆发。现报告如下。1 资料来源响水县 2 0 0 2年传染病报告资料及疫情处理报告。2 结果2 1 全年伤寒疫情 伤寒 (副伤寒 )病例 35例 ,分布在占乡镇总数的 78 6 %的 11个乡镇、农场、盐场 ,相对集中于响水镇 (共 15例 ) ,病例占全县伤寒发病总数的 4 2 9%。全年 12个月中 10个月有病例发生 ,其中 5月份发病 16例 ,占全年发病总数的 4 5 7%。从疫情统计来看 ,发病年龄最小的 3岁 ,最大的 6 4岁 ,发病相…  相似文献   

3.
202例伤寒住院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 1999年我科住院伤寒、副伤寒病例数占杂病 (除肝炎外的传染病 )总数 32 % ,远远高于 1991~1994年 (占 16 % ) ,为探讨 1996年以来伤寒、副伤寒患病人数增多的原因及指导预防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调查了 1996~ 1999年我科伤寒、副伤寒住院病例流行病学特征。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 来自 1996~ 1999年我科伤寒、副伤寒住院病例 36 1例 (均经血培养、粪培养或血肥达反应诊断)。其中伤寒 2 0 2例 ,副伤寒A 15 1例 ,副伤寒B 7例 ,副伤寒C 1例。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描述了 1996~ 1999年伤寒、副伤寒患病情况 ,患病季节…  相似文献   

4.
甲型副伤寒及并发肺炎病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型副伤寒并发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768例甲型副伤寒及并发肺炎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甲型副伤寒并发肺炎的发生率为4.82%;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甲型副伤寒阳性1例,其中白细胞正常或降低的1.69%,白细胞升高的3.13%;药敏试验结果:磺胺类,喹诺酮类,头孢三、四代抗生素敏感。结论甲型副伤寒并发肺炎时,以继发感染为主,但存在伤寒性肺炎。既往无结核、矽肺等慢性肺病的病史;病程中经胸片和/或CT证实有肺部炎症改变;肺部病灶随着伤寒病情的控制而好转;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甲型副伤寒阳性,可作为诊断伤寒性肺炎的依据,并可以药敏试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5.
张海瑛 《浙江预防医学》1998,10(9):556-557,25
甲型副伤寒是由副伤寒沙门氏菌甲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现将我院儿科在1996年6月~1997年8月收住的血培养阳性的53例甲型副伤寒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22例,女31例。<7岁10例(18.9%),7~12岁40例(75.4%),>12岁3例(5.7%),最小年龄为2 5/12岁,最大年龄为14岁。抗菌治疗无效入院47例,复发2例,未治疗4例。2.临床表现:(1)发热:均有发热,其中高热50例,中等度发热3例,无低热病例;呈稽留热8例(15.1%),驰张热31例(58.3%),不规则热14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1年绍兴市伤寒副伤寒监测结果,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集疾病信息,结合监测结果,描述伤寒副伤寒的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分析伤寒副伤寒的流行特点,资料录入EXCEL2003整理后用SPSSll.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绍兴市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82例,报告发病率为1.72/10万,其中66例为伤寒,占80.49%。男、女发病率分别为1.78/10万和1.56/10万。病例年龄最小的7个月,最大的85岁,其中60~、50~、40~岁年龄组人群发病率较高,分别为3.37/10万、2.33/10万和l.77/10万;职业分布以农民、工人和散居儿童为主;发病高峰在7-10月份。对62疑似发热例病例采样进行血培养,阳性3例,阳性率为4.84%,其中伤寒2例、甲型副伤寒1例。结论:绍兴市伤寒副伤寒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在7—10月份.40~70垮年龄鲴静瘸室掂高  相似文献   

7.
柳州市3所院校伤寒、副伤寒爆发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 ,伤寒副伤寒在一些地区不断爆发。尤其近 1 0年来 ,伤寒在广西区内局部地区和单位屡有爆发[1 ] 。 1 999~ 2 0 0 0年柳州市 3所大中专院校相继发生伤寒、副伤寒爆发。经流行病学调查确认 ,2起是由食物引起 ,1起由水源引起 ,各有不同特点 ,病例在短时间内增多 ,经及时采取有力措施 ,疫情得到迅速控制。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1 疫情发生情况3起伤寒、副伤寒共发病 1 68人 ,其中住院 81人 ,无死亡病例。甲校在校学生 2 50 0人 ,首发病例发生于 1 999年 9月 1 2日 ,至 1 0月 8日止 ,确诊病人 53例 ,有 33人住院治疗 ,疑似病例 43人 ;乙…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福建省伤寒、副伤寒(伤寒)发病规律,掌握流行趋势,为制订伤寒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0年福建省伤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0年福建省累计报告伤寒3 341例,年均发病率为1.33/10万。伤寒发病率(/10万),2004~2010年分别为1.80、1.42、1.51、1.08、1.23、1.18、1.13(P<0.01)。2004~2010年年均发病率(/10万),最高的是宁德市(2.88)、龙岩市(2.80)、厦门市(2.77);男性为1.44,女性为1.22(P<0.01);0~4岁为2.86,5~14岁为1.25,15~34岁为1.31,35~54岁为1.17,55~74岁为1.13,≥75岁为1.19。2004~2010年的3 341例伤寒病人中,5~10月发病的占61.33%;农民占22.96%,学生占15.41%,散居儿童占10.98%。2006年厦门市城区内发生伤寒流行,1月1日至7月31日报告病例190例,分离菌株中主要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流行原因为养殖地贝类被污染。其他病例均为散发。2006~2010年累计从伤寒病人分离出伤寒病原菌102株,其中伤寒沙门菌占30.39%,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占53.92%,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占13.73%,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占1.96%。[结论]2004~2010年福建省伤寒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5岁以下儿童和青壮年为发病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9.
1967~1974年苏格兰发生肠热病共194例.自血液或粪便中分离出:伤寒沙门氏菌64例、甲型副伤寒3例、乙型副伤寒127例.1967~74年每年发生15~3l例,年发病率O.29~O.59/10万.每月可见到病例,但以夏季及初秋多见.1/3患者(65例)为自海外输入者,在伤寒病例中占54.7%,而在乙型副伤寒中占21.2%(P相似文献   

10.
宁波市镇海区2000年伤寒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我区共报告伤寒 5 2例 ,致病菌为清一色的副伤寒甲型沙门氏菌。现将发病情况报告于后 ,供同道批评指正。流行特征1 时间分布 全年共确诊副伤寒甲 5 2例 ,首例病人为 1月 6日 ,末例病人 9月 2 3日 ,历时 2 31天 ,流行高峰在 3~4月份 ,占全部病例的 6 5 30 %。2 地区分布  48例集中在城关镇的老城区 ,占 92 30 % ,2例为骆驼镇 ,2例为流动人口 ,各占 3 82 %。实为老城区的一次副伤寒甲暴发流行。3 人群分布3 1 年龄分布 最小年龄 39天 ,最大 6 9例。以青壮年(2 0~ 39岁 )为主 ,共 39例 ,占 75 0 0 % ;其中 30~ 39岁占48 0…  相似文献   

11.
伤寒、副伤寒是常见传染病,尤其是在农村发病率较高,由于农村的医疗条件,缺乏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及病源学诊断条件,给伤寒、副伤寒的早期诊断带夹了一定的困难。本文就作者在基层医疗工作中诊治100例伤寒、副伤寒的经验,谈谈早期临床诊床断伤寒、副伤寒的体会。一般临床资料一、病例来源:1985年1月至1987年底本院收治确诊的伤寒、副伤寒病人100例。其中伤寒76例,副伤寒24例。病程在一周内的50例,1~2周的50例。二、诊断依据:具备下列条件的第①、⑦二项和①~⑥项中的任意一项或具备第⑧项和①~⑥项中的任意三项者即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肥达试验和Tubex试验在伤寒、甲型副伤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006—2012年广西伤寒、甲型副伤寒常规监测和暴发疫情中的164例确诊病例血清,应用肥达试验、Tubex-TF试验和Tubex-PA试验进行伤寒、甲型副伤寒血清抗体检测;分别计算3种试验血清检测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约登指数和Kappa值等指标,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估。结果以病原分离为金标准,对106例病原分离阳性的伤寒血清进行检测,Tubex-TF试验的灵敏度为66.98%,特异度为78.93%,阳性预测值为0.225,阴性预测值为0.963;对58例病原分离阳性的甲型副伤寒血清进行检测,Tubex-PA试验的灵敏度为70.69%,特异度为91.16%,阳性预测值为0.272,阴性预测值为0.985。病原分离阳性的伤寒及甲型副伤寒病例血清进行肥达试验,阳性率分别为44.34%和22.41%。病原分离和Tubex-TF试验检测为伤寒阳性的血清,Tubex-PA试验同时检测为阳性的检出率为2.82%;病原分离与Tubex-PA试验检测为甲型副伤寒阳性的血清,Tubex-TF试验同时检测为阳性的检出率为31.71%。结论疾病暴发或流行时,可考虑采用简单易行的Tubex试验作为辅助诊断伤寒、副伤寒的方法,有利于疫情的早期发现和防控。  相似文献   

13.
甲型副伤寒1 0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由于不良饮食习惯或水源污染 ,仍有局部地区出现伤寒、副伤寒爆发。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6月 ,我市发生甲型副伤寒爆发 ,现将 3年多来经血培养证实为甲型副伤寒的10 2 3例进行临床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0 2 3例中男性 5 6 8例 ,女性 4 5 5例。年龄5~ 89岁 ,平均 37 5岁。 2 0~ 4 0岁罹患率最高 ,占 6 5 9%(6 80 /10 2 3) ,农民和渔民发病最多。其中 1998年发病 193例 ,1999年 318例 ,2 0 0 0年 36 5例 ,2 0 0 1年 1~ 6月 14 7例。以1~ 4月春季发病为主 ,达 80 7例 ,其他季节以散发为主。表现为不规则发热 ,稽留热和弛张热 …  相似文献   

14.
水城钢铁厂甲型副伤寒流行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城钢铁厂是我国西南地区大型钢铁企业 ,位于贵州省西部 ,近年连续出现甲型副伤寒流行。 1 999年报道 2 97例(发病率为 495/ 1 0万 ) ,2 0 0 0年报道 461例 (761 / 1 0万 ) ,2 0 0 1年 1~ 5月报道 1 93例 (31 7/ 1 0万 )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们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危险因素进行了探讨。抽取2 0 0 0年 1 0月至 2 0 0 1年 5月钢铁厂职工医院诊断的 2 0 0例甲型副伤寒成年患者作为调查病例。其中临床诊断 65例(32 50 % ) ;血清学诊断 49例 (2 4 50 % ) ;病原学诊断 86例(43 0 0 % )。选择同性别、同厂矿车间工作、同一年龄组 (± 5岁 …  相似文献   

15.
广西某中学甲型副伤寒暴发的流行特征及原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调查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及原因。 方法 对发热病人进行个案调查、采样和疫点环境卫生学调查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方法对现场调查资料和实验室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 本起疫情共发生甲型副伤寒病例 3 2 2例 ,罹患率 9.2 1%。其中学生 3 2 1例 ,食堂从业人员 1例 ;内宿罹患率 (14 .3 8% )高于外宿(0 .2 9% ) (P <0 .0 1) ;男性罹患率 (12 .45 % )高于女性 (6.0 2 % ) (P <0 .0 1) ;流行时间为 3 6d ,流行过程有两个波峰 ;共分离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41株 ,其中发热病人血和粪便培养分别为 2 0株和 2株 ,无症状学生肛拭培养为 19株 ;2 3株菌株对 18种常用抗生素均敏感。流行原因为无安全饮用水、食堂卫生状况不良、学生有饮生水等不良卫生习惯等 ;传播途径流行前期极可能为水型传播所致 ,后期则为生活接触传播。 结论 加强学校水源及食堂卫生的管理和监督、改善学生卫生习惯是防止甲型副伤寒疫情暴发的关键措施 ;流行早期及时采取严格、有效的措施和保证资金投入是短期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广西高发地区以人口为基数的伤寒、副伤寒监测结果。方法建立以固定人群为基数,病原学为确诊依据的前瞻性监测系统进行伤寒、副伤寒监测。结果甲型副伤寒发病91例,伤寒发病15例,发病率分别为180/10万和30/10万。由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伤寒、副伤寒病例占85.8%。伤寒、副伤寒除12月外,全年均有发病。伤寒发病以成年人为主,平均发病年龄为30岁。甲型副伤寒临床症状与伤寒相似。结论伤寒、副伤寒实际发病率远高于一般常规监测发病率,防控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掌握江苏省伤寒/副伤寒流行现况、病原菌耐药性以及分子分型特征,以确定监测重点.方法 对2007-2011年江苏省伤寒/副伤寒疫情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210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耐药性测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81株伤寒沙门菌分子分型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结果 近5年江苏省伤寒/副伤寒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47/10万,呈总体下降趋势.人群年龄别发病以0岁组(1.70/10万)高发.病原谱以伤寒沙门菌为主(66.19%),其次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23.81%).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对萘啶酸耐药率最高(66.19%),对环丙沙星等6种抗生素耐药率低于10.00%,多重耐药率为30.00%.近3年伤寒沙门菌分属4个克隆群37个PFGE型,优势带型为JPPX01.JS0027(11.11%),JPPX0 1.JS0001为地区独特性菌型,JPPX01.JS0014、JPPX01.JS0018和JPPX01.JS0024为扩散性菌型.特征菌型成簇分析发现3起病例具有聚集性特征.结论 江苏省伤寒/副伤寒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婴儿高发.菌株对多数抗生素较敏感,但部分药物耐药性在增加.由于近年伤寒呈现高度散发状态,未出现占绝对优势的菌型,推测近期发生大规范流行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云南省重点地区伤寒、副伤寒病例诊断的准确性及符合率,为判明当地疫情是否真正高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照国家诊断标准对重点地区2013-2015年报告的伤寒、副伤寒病例开展回顾性调查。分析比较不同病种、不同地区和不同级别医疗机构诊断符合率及不符合情况。结果 460例调查病例中,伤寒病例占62.8%,副伤寒病例占37.2%。有135例病例完全符合诊断,总诊断符合率为29.35%,其中副伤寒诊断符合率高于伤寒(X~2=86.18,P0.001);不同地区和不同级别医疗机构诊断符合率均存在差异(X~231.48,P0.001),地区以红河州最高(62.22%),医病机构以州市级最高(45.52%)。有325例(70.65%)诊断不规范,其中169例(52%)应排除诊断,156例(48%)应订正为伤寒、伤寒其它诊断类型。不符合诊断类型主要是伤寒和副伤寒确诊病例。结论云南省伤寒、副伤寒病例诊断准确性低,报告疫情数据不真实。按国家标准诊断、报告病例和重点开展病原菌分离、培养方法,有助于提高病例诊断的准确性及符合率。  相似文献   

19.
小儿支原体肺炎175例临床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县 2 0 0 0年 1 1月~ 2 0 0 1年 6月发生小儿支原体肺炎流行 ,在此期间我们对儿科门诊及病房住院疑似支原体的患儿进行了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 ,共检测患儿 470例 ,其中抗体阳性者 1 75例 ,现对临床及流行病学进行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75例抗体阳性患儿中男81例 ,女 94例 ,男女之比为 0 .86∶1。年龄最大 1 2岁 ,最小 3个月。病程最短 3天 ,最长 2 5天。1 .2 临床表现 发热 1 75例 (1 0 0 % ) ;咳嗽 1 75例 (1 0 0 % ) ,表现为干咳 1 2 5例 (71 .4% ) ,顽固性剧咳 40例 (2 2 .9% ) ,百日咳样咳嗽 1 0例 (5 .7% ) ;咳…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伤寒、副伤寒流行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伤寒、副伤寒是贵州省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本文对贵州省 5 0年间 (195 1~ 2 0 0 1年 )伤寒、副伤寒流行变迁及 5 77起爆发性流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更好地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1.资料与方法 :①贵州省 195 1~ 2 0 0 1年疫情资料汇编、年平均人口数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②贵州省伤寒、副伤寒菌种监测。③采取总体统计学分析和按年代统计分析法。④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2 .结果 :(1) 5 0年间伤寒、副伤寒流行变迁 :①流行概况及趋势 :据 195 1~ 2 0 0 1年疫情资料统计 ,贵州省 5 0年间共累计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 4 4 5 2 6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